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射出这一箭之后,却不好意思地咧了咧嘴。
只见他这一箭,先是射中了一个鞑靼骑兵的胳膊,那个鞑靼人的胳膊就猛地炸裂成两截。接着这支箭又擦了一下后面的一人的脖子,结果这个家伙的脖子也少了半边。再然后又射中一人的胸口,顿时在他的胸膛上开出一个人头大的窟窿。最后射在一个倒霉家伙的小腹上,将这个家伙拦腰炸成两节,就连他骑的马也被波及,马鞍都碎了,腰骨塌陷。
王浩这一箭,杀了三个人一匹马,还致残了一个,要不是最后被马匹那宽厚的身体挡住,说不定还要多杀一两个人,可以说威力极大。只是和王浩的目标,却差的太远了。王浩是瞄着鞑靼人的大旗射的,结果却差了至少三尺远,怎能让王浩不脸红?
但是这一箭也让逃跑中的鞑靼头领更加惊惧,这么厉害的一箭多亏是射偏了,万一要是射正了,身前挡着好几个人都不管用,全都得被穿成串。所以他跑的更加卖力了,距离那个杀神越远越好。
王浩发现自己的箭法确实不值得信任,只好来个以量取胜。伸手在箭壶里抽出三支箭来,一起搭在了弓弦上。一支箭射不准,三支箭一起来,就算是蒙,命中的几率也能大一些不是?
双臂一用力,大弓弯如满月。手指再一松,三支箭排成一个横列射了出去。三支箭的杀伤力,确实比单独一支箭大多了,在人群中穿过时,一次就射杀了七个,还有五个受伤的。唯一地问题是,王浩的目标,鞑靼人的头领。还是活蹦乱跳的。一根毫毛都没伤着。
一次不中,再来二次,又是三支箭一起上弦,发射!……还没中。那就再来,发射!……又没中。再来……
王浩就像是在靶场上练箭一样,射了再射。其他的事情都不管了。只是王浩的箭射的太快。没多久,他腰间箭壶中的三十支箭就射光了。最后两支箭也射出去之后,被他射死地鞑靼人至少有七八十人。三十支箭能射死七八十个人,这个成绩在其他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了。但对王浩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战场上地人太多,只要把箭射出去,就没有不中的。王浩射出去的箭穿透力极强,一箭射死两三个人很平常。但唯一的缺憾就是,王浩要射的人,那个鞑靼头领,依然还活着。
箭被用光了。王浩看着前面倒着的七八十具尸体。心中难免升起一丝丧气。三十支箭,竟然没有一箭射准了地。哥们儿这水平也太差了!太没面子了!
这个念头在王浩地心中也就是一闪而过,他自己很清楚,懊恼后悔解决不了问题,还得靠真刀实枪。所以他将大弓随手扔给身后的人,这张大弓的力道是够了,但非得用配套的箭矢,这就太不方便了。三十支箭用完,大弓也就成了废物。
王浩重新操起了长刀,另一只手则擎起大旗,继续冲杀。这时他却奇怪地发现,鞑靼人竟然不像刚才那么勇猛了!先前他向前冲杀时,悍不畏死地冲上来挡在他面前的人有的是,让王浩杀也杀不完。他的全部精神都用在射箭上时,竟然没人管他了!现在王浩弃弓换刀了,也还是没有人来拦他,好像鞑靼人的勇气一下子消耗光了似的。
王浩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醒悟过来。他在用刀的时候,因为知道这场仗也许要打很长时间,所以不敢用太消耗内力的招数。骑兵对冲地时候速度都是很快地,阵列就不那么紧密,凭他精湛的刀法,足够在鞑靼人中间纵横来去了。反正这些鞑靼人对他来说,随手一招就能解决了,用太多地力气也不值得。
但是在他射箭的时候,因为想要一举拿下鞑靼头领,所以不惜耗费功力将内力附在箭矢上。这样一来,射出的箭就带上了异象,不但箭上带火,而且还会炸裂,这也正是前几次王浩被视为魔神的原因。
不过前几次王浩弄出这种异象,都只是一闪而过,看到的人不多。这一次就不同了,王浩不但连续射了三十支箭,而且他射出的箭还比别人远很多,足以让大多数人看清楚了。亲眼看着一个会放火的人站在敌人的阵营里,大肆屠杀自己的同伴,这种震撼怎不让人斗志低迷?
王浩明白过来之后,索性再加上一把火。*内力灌注刀身,让长刀变的通红,像是刚从火炉里拿出来似的。凡是挡在他前面的人,都是一刀拍飞出去,让飞起来的人表演“空中火人”。
眼看着一个个同伴变成在空中飞舞,一边撕心裂肺地惨叫,一边手脚乱舞的火人,这种威慑力比内脏流出来,脑浆飞溅等惨状还要大。尤其是那些看着火人跌落在自己脚下,刚才还乱舞乱动的人一下子摔成碎块,如此匪夷所思的景象,更让人心智失常。鞑靼人的斗志进一步被消弱,王浩的阻力也更小了。
就这样,王浩冲的越来越快,肯拼命阻挡的人越来越少,最后连那个鞑靼头领身边的侍卫都跑了大半。见鞑靼头领已经不远了,王浩更加兴奋,干脆从马上跳了起来,一纵身就飞跃过三丈距离,脚尖在某个看傻眼的鞑靼骑兵的脑袋一点,再次飞跃三丈。三纵两纵,就追上了鞑靼头领。
鞑靼头领怎么也没想到,王浩竟然能在六七万大军中追上他这个主将,顿时吓的面无人色,惊恐至极地大叫起来。*可惜他再怎么大叫也阻止不了死神的来临,王浩大刀狂卷,如同绞肉机一般杀了过来,将这个鞑靼头领和他身边的旗帜,连同**个死战不退的死忠侍卫,一起绞成了碎肉!剩下最大的一块肉,就是鞑靼头领的脑袋,被王浩提在手上。
王浩一手举着大旗,用旗杆挑着个血淋淋的脑袋,一手举着血淋淋的大刀,站在原本属于鞑靼头领的马上,哈哈狂笑起来。他这副地狱魔神一般的造型,再加上声震四野的狂笑,让数万鞑靼人全都呆若木鸡。而跟随王浩的大明骑兵则亢奋之极,都聚拢在王浩身边,举着同样血淋淋的兵器大叫道:“将军无敌!将军无敌!……”
王浩环顾了一下身边的这些人,发现一开始跟着他的三千人,现在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这让他心中一痛。想起刚才死在他眼前的,为他掌旗的年轻旗手,王浩更是眼泪险些掉下来。那个年轻人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王浩现在都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和那些在江湖上耍勇斗狠的人相比,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铁血男儿。想想自己,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久,都做了些什么?看似斗倒了左冷禅、岳不群这样的野心家,可那都是内斗,算不得英雄。这些默默无闻,在战场上保家卫国,抵御外族的入侵普通士兵,才是真正的英雄!
王浩想到这里,就更觉得该把身边这些人活着带出去,于是大吼道:“兄弟们,跟我来!谁敢挡在我们面前,我们就碾碎他!杀!!!”
跟着王浩的这些明军士气正高,立即随着大叫道:“杀!杀!!杀!!!”跟在王浩身后,向外杀去。
可就在这个时候,王浩身边的一个骑兵突然叫道:“将军,蔡都督的旗号,命我们冲击鞑靼大头领的帅旗!”
王浩吃了一惊,问道:“鞑靼大头领?你是说阿思兰?我们只有三百人了,冲击阿思兰的帅旗不是找死吗?”
这个骑兵大声道:“蔡都督既然有命令,我们就是明知是死也要去!蔡都督自有道理,我们只管执行就是了。”
王浩怒道:“去***!哪有明知是死还要去的?不用管他,跟着我杀出去,我一定要让你们都活着回去!”
王浩这句话的声音很大,三百骑兵都听见了。亢奋的喊杀声都停了下来,脚步也慢了下来,一时间竟然变得有些寂静。王浩回头看了看他们,不满地道:“不要停,继续冲!想活命就得先拼命,跟紧我!”
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跟了上来,大声道:“王大侠,多谢你顾念兄弟们的性命,但是蔡都督既然下令让我们冲击阿思兰的帅旗,我们就不能不遵。不遵将令的后果也同样是死,既然如此,我们宁肯死在鞑靼人的刀下。不过王大侠和我们不一样,冲击阿思兰帅旗是死路,您可以不用去,我们就此告别!”
说着,这个军官向王浩一抱拳,带领剩下的骑兵,掉头向阿思兰所在的方向杀去。王浩看着他们调头,心中又敬又佩,咬了咬牙,催马追了上去,说道:“没有我,你们只是去送死,有我在,才能说是冲击阿思兰的帅旗。兄弟们,要死就死在一起吧!”
三百骑兵见王浩决定和他们一起去了,顿时欢声雷动,爆发出三万人的气势,冲向阿思兰的帅旗所在!
第二百八十二章 活下来了
区区三百人去冲击阿思兰的帅旗,即便是有王浩这个魔神一样的存在,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阿思兰手边有十几万大军,而且都是可以随时调动的,不像刚才那六七万大军,大部分都用在攻击明军方阵上。所以当王浩冲过去时,有无数个千人队拦截,如一浪浪波涛,无休无止地拍击着王浩等人。
王浩身后这三百人不是礁石,被浪涛这么一波一波地拍击,正如大浪淘沙,将大部分人都淘了下去,最后只剩下十几人。这让王浩悲愤欲狂,三千兄弟,最后只剩下这十几个人了。如果再这么下去,只怕这十几个人都活不下来。王浩在心中发誓,如果他能回去,一定要给蔡景侯这个老东西好看!他的一个命令,就让这么多好兄弟命丧疆场,不让他付出代价,怎么对得起这些并肩作战的铁骨男
但王浩的冲击力毕竟不凡,竟然一连击穿了十几个千人队。虽然每次杀掉的敌人都不多,但这种势不可当的劲儿头还是让人惊骇莫名。尤其是阿思兰,一见王浩那招牌似的火红长刀,就知道这个人就是那天夜里闯进他的营地,差点凭两个人之力击溃了他三千亲卫的高手。所以阿思兰激愤之下,派出更多的人马,誓要把王浩埋葬在这里。而王浩这时也是什么都忘记了,脑子里只有一个字:杀!
就在王浩发狠的时候,远处又传来一阵喊杀声。这个声音之大,连耳边全是喧嚣的王浩都听见了。这让王浩神智一清,急忙回头查看,就见远处尘土飞扬,不知多少明军骑兵从两侧杀了过来,正好插进鞑靼人的侧背。
这两股力量一杀入战场,形势陡然急转直下。鞑靼人面临着三面夹攻。前方是明军的步兵,左右是明军的骑兵,偏偏他们还一点准备都没有。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陷入彻底的被动。
阿思兰见状大怒,他不想着怎么解决眼前这个难题,而是大声咒骂道:“外围的斥候是干什么吃地?明军都杀到跟前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报告,这些废物,统统该杀!”
他身边有人劝道:“大头领。我们已经中计了,现在该怎么办?这里集中了我们鞑靼的二十万青壮啊,如果尽数死于此处,我们鞑靼人就完了!”
阿思兰这才醒悟过来,命令道:“前面正在攻击明军方阵的六万人继续猛攻,不要停下。左右各分出五万人马,誓死缠住明军地骑兵。剩下的人先向后退,等撤出包围圈之后,再回头包抄!我们的兵力比明军的多,一定能反败为胜!”
阿思兰自以为安排的很好。但其他人却都不这么认为。不论是前面正在攻击明军步兵的六万人,还是左右两边的共十万人,都是其他部落地人。阿思兰自己部落的精锐,都留在中军。按照阿思兰的安排,拼命的都是别人,他自己的手下却要先撤退。这让其他人如何能服?谁不怀疑这是借刀杀人之计?
鞑靼人的社会制度和明王朝不一样,明朝的皇帝是继承制,儿子接老子的班。当皇帝的都是姓朱的那一家子,别人休想染指。而鞑靼人施行地推举制,谁的实力最大,手下的兵力最多,谁就能当这个大头领。如果你手下地人口减少,那么替代你的人很快就会出现。
大头领阿思兰要想坐稳自己的位置,就要始终保持对其他部落的优势,借故消耗其他部落的实力,也就是很平常的手段了。而其他部落首领想要取阿思兰而代之。就要努力将自己部落地实力发展起来。尽量避免消耗。于是矛盾就出现了,大头领是鞑靼人的共主。他的命令大家都要遵从,可所有人又都阳奉阴违,对自己有利的事抢着上,不利的事就尽量推脱。
因此。当阿思兰地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几乎所有在阿思兰之下地部落首领都心生不满。命令地执行也就都打了折扣。左右两侧分出来缠住明军骑兵地兵力。都没有五万人地数量。都直接被砍去了一半。
这些鞑靼头领们认为分出去缠住明军地兵力。都是弃子了。抛弃五万人太让人心疼。但没有人缠住明军。大家又谁都走不了。索性少抛弃一点。两万多人也就差不多了。
两边地鞑靼头领打了折扣。还算是厚道地。前面正在攻击明军步兵地六万人就完全散了架。他们地头领已经被王浩干掉了。仓促间又无法选出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