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昆乐了,“好事啊,啥也不说了,以后就指着咱老爷子吃香喝辣的了。”
老王带队出去执行稽查任务了,办公室没人,王波掏钥匙开了门,朝办公桌上的电话指了指。
拨通号码,响了几声后,通了。
曾芸只说了一句话:“晚上7点,县政府招待所。”
杨昆一下子没反应过劲来,去招待所干嘛,开房?
随即便想到她昨天主动提出帮自己联系贷款的事。
见他脸色有异,王波问:“怎么了?”
杨昆笑笑,说:“贷款的事,约晚上一起吃饭。”
王波就瞪着眼看他,“你小子,又瞅到什么好项目了?”
杨昆摇摇头,说:“就是准备开家分店。”
听到他的打算,王波的反应和曾芸如出一辙,“饭店还没开张,你就琢磨着开分店了?”
杨昆笑笑,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看怪物似地看着他,王波摇了摇头,说:“你小子心太野,哥跟不上你的节奏,请客的地方定了没,给你弄两瓶好酒?”
“政府招待所。”
“哟嗬,上档次了啊!”
94年的政府招待所还没有对外承包,主要营业收入还是以体制内的公务招待为主,服务对象也多为各公职部门的干部,无论是内部装潢、服务水平,还是饭菜酒水的质量和价格,在全县各国有饭店中都称得上首屈一指,只是受消费者群体所限,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声名不显,也只有王波这种体制内的人才了解它的档次。
杨昆笑着邀请道:“晚上没事的话,一块过去热闹热闹?”
王波多精明的人物,哪还听不出他的言不由衷,笑骂道:“别在这假模假样了,你请人办事,我跟着过去蹭饭算哪门子事,再者说,哥哥我自己的饭局还应酬不完,哪有空翻你的牌子。”
杨昆哈哈一笑,“走了。”
回到家时还不到11点,跟俩死党连说带侃地看完后半部《生死时速》,听见母亲叫他们吃饭。
在厨房帮忙收拾碗筷时,刘素芬说:“有个事,昨天晚上想对你说来着,被你一打岔给忘了。”
杨昆一边拿抹布洗碗,一边问:“什么事?”
刘素芬说:“有人想租咱们楼下的门面。”
杨昆扭头看看她,问:“租房?谁要租?”
“咱本街的李援朝,腿脚有点不方便那个,他老婆是小儿麻痹。”
杨昆仔细想了想,似乎有点印象,“他们说没说打算干什么?”
“说了,想开个烟酒门市,只是店面太大,想先租一半,前两天托人在牌桌上问过我,我说要听你的意思。”
联想到这段时间以来,集中在自家十字路口以东500米内的县委、县政府、电力局、教育局的家属区先后建成,杨昆不由得笑了,敢情已经有不少人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和潜在的购买能力。
他摇摇头,说:“妈,我上次不是跟你说过么,等饭店开张以后,我打算在楼下再开家店,现在租给他们,咱怎么办,回头再去租人家的房?”
刘素芬说:“妈这不是还没跟人回话呢么,就是觉得游戏厅转出去都半个多月了,看着空落落的屋子,老觉得有点浪费,你说的那分店还得多久才能弄起来?”
杨昆暗自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计划,仅依靠电玩城和即将开张的火锅店自身的造血能力,差不多得到11月下旬才能凑起一家分店的启动资金,就算曾芸介绍的贷款有眉目,批下来差不多也得这么长时间,好处是可以两家分店同步进行,既能够节省相当一部分人力物力,又能赶在春节前同时开张。
第134章 :女士优先()
听儿子说还得再等一个多月,刘素芬沉默了一会,说:“小昆呐,妈知道你这几天忙得够呛,妈虽然见识少,帮不了你什么,可还没老到不能动的份上,有什么能伸得上手的,千万记得跟我说,也省得我整天闲得难受。”
听完她的话,杨昆能猜到她的心思,在家闲了半个多月,老妈这是坐不住了。
他也知道,人到中年,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这时最好不要生活得太过清闲,适当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可以延长人体器官的活力,尤其像母亲这样操劳惯了的农村妇女,真要让她天天吃饱了坐下打麻将,恐怕没病也要闲出病来。
想到这里,杨昆笑着说:“妈,你不记得我说过的话了,等咱家楼下的分店开起来,您往柜台后面这么一坐,没事打打算盘,数数钞票,当好您的财神奶奶就行。”
在儿子脑门上拍了一巴掌,刘素芬笑骂道:“没大没小,神仙的玩笑也是乱开的?这事我当然记得,就是觉得饭店晚上关门不会太早,怕影响邻居们休息。”
杨昆觉得老妈这话有些杞人忧天的意思,忽地想起以前开街机厅时考虑过的问题,那就是给老妈选择的生意,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不能太过劳累,在这个黄金地段开饭店的确能挣钱,但正像老妈顾虑的那样,营业时间太长,而且油烟味重,多少会影响到老妈的休息和身体健康。
对于重生的杨昆来说,多赚些钱、少赚些钱都不要紧,老妈身体健康和心情舒畅才最重要。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对老妈的想法重视起来,一改玩笑的态度,拉着她到客厅坐下,认真地问:“妈,你有没有什么打算?”
见儿子难得一本正经地征求自己的意见,刘素芬反而有些扭捏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就是琢磨着,既然别人想在咱这开杂货店,咱为啥不自己开一家呢,想想坐在柜台后面,看着电视剧,每天挣个仨瓜俩枣的日子,妈心里就美得不行,当然了,也就是这么想想,你心里有大主意,别总照顾着妈这点小心思。”
杨昆习惯地握住母亲的手,在她手背上轻轻拍了拍,说:“对我来说,妈的小心思比天还大,您再悠闲一阵子,等忙过这几天,我来想办法。”
在卧室里一觉睡到天傍黑,杨昆把看了一天录像犹未尽兴的刘小亮和韩学彬踢回学校,洗了把脸,神完气足地迈出家门。
走了没几步,就想起来曾芸只说了时间、地点,却没说具体订的哪个房间,不得已转回楼上给她打传呼。
曾芸的话还是一如既往的简洁直白:“在楼下等车,过来直接到芙蓉厅。”
在路口抽了半支烟,杨昆看到了城信社那辆捷达。
司机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杨昆猜他多半就是阳阳口中的“小路哥哥”,递了支烟,攀谈了几句,猜得果然没错,对方自我介绍说姓路,是谢海明的堂外甥,当过兵,复员后手续进了林业局,替曾芸开车属于借调。
政府招待所位于勤政街西段,距杨昆家不超过1公里,虽正是下班时间,车行较慢,驶进招待所大门时,距出发前也只过了5分钟。
将杨昆送到主楼前厅的台阶下,小路交待道:“你先进去,我去接领导。”
杨昆点点头,推开旋转茶色玻璃门走了进去。
前厅西侧的吧台处有两名女服务员正在聊天,听见脚步声,抬头看了看,没有上来招呼的意思。
杨昆走过去,敲敲台面,“请问芙蓉厅在哪。”
平时接待的不是官就是吏,在这呆过几年的女服务员眼皮子又毒又高,打量了他一眼,一是看他年轻,二是听他连房间在哪都不知道,猜到多半是第一次来这种高档场所,家里的背景高不到哪去,心里未免看轻了几分,朝南侧摆摆头,“朝前走,左拐第二个门。”
对方态度不好,杨昆也没心情跟她客气,一声不吭地往里就走。
轻轻敲了敲虚掩的房门,没人应声,推门进去一看,房间内空无一人,猜到曾芸多半和要请的客人一块过来,便挑了张挨着房门的椅子坐了下来。
几分钟后,在吧台遇到的两个女服务员中的一人过来,问他:“现在点菜吗?”
杨昆说:“人还没齐,等下再点。”
女服务员嗯了一声,把菜单往他面前一放,“先看看吧,一会人来了叫我。”
说完,扭头就出了房间,连茶也不说替客人倒一杯。
见怪不怪地笑了笑,杨昆掏出几包硬盒中华放在桌上,拿过茶壶看了看,去酒橱里找到茶叶罐,自已动手,丰衣足食。
耐心地等了二十多分钟,这期间,走廊里的人声渐渐多了起来。
看到房门一动,杨昆第一时间放下茶杯站了起来,朝推门进来的曾芸伸出右手,“曾主任,谢谢赏光。”
看到她身后的肖主任时,杨昆微觉诧异,随即便想到现如今农行和农信社还没有完全分家,农信社理论上要受农行的监督和指导,猜到曾芸或是以自己的名义代邀其来陪席,面不改色地和他热情握手,说:“肖叔叔好。”
肖主任笑呵呵地说:“都好都好,介绍一下,这位领导是县农行信贷科的胡科长。”
胡科长约莫四十多岁,中等个头,戴一幅无框眼镜,大概在路上听曾芸介绍过杨昆的情况,矜持地伸手和他握了一下。
众人推让了一番,请胡科长坐了正席,曾芸和肖主任分列左右,杨昆和小路坐在下首相陪。
点菜,开酒,共饮三杯之后,杨昆主动端起酒杯,站起来说:“胡科长、肖叔叔、曾主任,感谢各位拨冗莅临,我敬各位领导几杯酒,国际惯例,女士优先。”
曾芸笑盈盈地端起酒杯,说:“酒桌上不比办公室,小杨你管曾主任叫叔叔叫得那么亲热,跟我却这么生分,该不该罚?”
第135章 :串桌敬酒()
曾芸一句话就调动了酒桌上的气氛,肖主任率先叫好,胡科长和杨昆不熟,也是微笑着点头赞同。
杨昆讪讪地笑了笑,说:“是我失言,曾姐罚得有理,我自认三杯。”
自斟自饮的同时,想起曾芸昨天的态度,他在心里暗自感叹,职场上的女人真是天生的演员,无论什么场合,都能用适当的语言和表情来表现出最合理的态度。
连喝三杯后,曾芸举酒杯和他轻轻一碰,一饮而尽。
看到曾芸的眼色,小路识相地拿起酒壶帮他斟满,杨昆也不就座,双手举着酒杯对胡科长说:“胡科长,初次见面,我先饮三杯。”
胡科长面带微笑,看着他连喝三杯,然后端起杯来和他碰杯,说:“都不是外人,别太客气,坐下喝。”
杨昆一仰脖子,把满满一杯高度白酒倒进肚子,抽空往胡科长的杯里瞅了一眼,里面至少剩着多半杯酒。
脸上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他再次举杯,对肖主任说:“谢谢肖叔叔捧场,前有车,后有辙,我还是先喝三杯。”
连喝带碰,酒杯虽小,十几杯下来差不多也有四两酒,胡科长见杨昆脸色不变,夸了句:“好酒量,来,大家动筷子,替小杨贺这一关。”
除小路要开车不喝酒外,在座的四人都堪称海量,半个多小时过去,两瓶酒已经见了底,小路开门到走廊上喊服务员上酒,这会正值酒店客满的时候,连喊几声没人理他,杨昆走出房门,说:“路哥,你进去坐,我去柜台拿酒。”
走到前厅的吧台处,杨昆对那名正忙得不可开交的女服务员说:“麻烦你,拿两瓶寿星剑南春。”
女服务员手上不停地按着计算器,头也不抬地说:“稍等一下,没见我正忙着呢?”
杨昆挑了挑眉毛,没说什么。
正等得心焦,肩膀被人从后面拍了一下。
杨昆诧异地回过头,看见上次在政教处打过一次交道的姜涛站在面前,稍微怔了一下,笑着问道:“姜队,这么巧。”
姜涛笑眯眯地说:“是啊,陪客人吃饭,周局作东。”
杨昆笑着说:“那可真是巧了,你们在哪个房间,一会我过去敬酒。”
姜涛说:“牡丹厅,用不用我跟周局先说一声?”
杨昆说:“不用,就是不知道请的何方神圣,我冒冒失失地过去,不会碍你们事吧?”
姜涛摆摆手,说:“周局以前在公安处的同事,听说他现在主持工作了,嚷嚷着过来讨升官酒喝,我也是临时被周局拉来当炮灰的。”
杨昆知道以周学礼的城府和能力,对吴清江那种老油条多半不会太感冒,像姜涛这种年富力强的实干派,进入他的视线是迟早的事,点点头,说:“一会好好和姜哥喝几杯。”
听杨昆改了称呼,姜涛挺高兴,说:“好,不过你最好悠着点,今天机会不好,改天我单请你。”
拿了两瓶52度寿星瓷瓶装剑南春,杨昆回到雅间里,和曾、胡等人分别碰了几杯酒,说:“刚才遇见自家一个长辈,我过去打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