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宇文化及,闻到这个消息,必是先灭竹花帮,再来解决石龙吧,那事情又起什么变化呢?

当真是期待呢!

数日之后,六艘战船,靠上了句章港。

张宣凝卓立在港口之中,这不但是张宣凝数日不见,就更显的渊亭岳峙的姿态,而是此时周围,无论什么人等,都自觉的将气息臣服于他,这种感觉很是微妙,但是实际上一看就知。

任何一个在官场几年地人,都可以敏锐的感觉到这种气场。

下船地,是李播,李播此人精通权术,因此第一时间去亲自接着卫贞贞过来,而不干涉张宣凝在第一时间确定其主宰者的地位。

这是为了日后善始善终。

却说李播一下来,张宣凝上前:“世叔辛苦了,还请一起入座。”

然后才又对着他身后卫贞贞,上前看着,直握于手,虽然这时风气开放,但是还是使人注目,卫贞贞不由脸色飞红。

张宣凝打量着一下,温言说着:“哎呀,一年多没有见,你倒真正清减了,先回后面的车中吧,我和世叔还有话说。”

卫贞贞默然点头,就在一个侍女的引导下,坐到后面的车中,她的身后,还有她的父母家人等,而苏爷等人,却没有来。

当下问着:“其它人等呢?”

“已经通报,但是他们等人,却要通报竹花帮,似有怨意,没有前来。”李播回答的说着。

有怨意是肯定的,竹花帮以前地香主谋反,占有一郡,自然牵连到他们,不过,这已经是无所谓了,当下说着:“人各有志,既然不来,那也算了。”

心中却知,这批人难逃死路,宇文化及和隋炀帝如是大怒,这批以前和他最亲密的人,自然是难得逃生。

此时,已是三月,温度有所上升,田间也开始出现了农民,等二人上了马车,张宣凝就低声叹着:“我这几日,借着清理和分拆旧军之机,重整了军制,你看如何?”

“如何重整?还请主公明示。”李播立刻略吃了一惊,说着。

“仍旧是十人为一单位,称队,正职什长,但是设一伍长,作为副职,如是什长战死,伍长当补上。”

“这点也是正常。”什伍之制,是冷兵器时代最简单最普遍的军制,据说甚至上追到商朝,是最小的编制单位,称呼发生改变,那其实是无所谓的,只是强调一个“非朝廷系统”的定义。

“五队为一屯,屯长为从九品,五屯为一营,一营,在军为陪戎副尉陪戎校尉,陪戎副尉为从八品陪戎校尉为正八品,如在地方,就为县尉,县尉也为正八品,属厢兵编制,平时也负责治安巡查等事,你看怎么样?”

“还请主公继续说下去。”

“四营,一千二百人,为一卫,是郡城常守军单位,此是地方军制,镇压地方,如

遣之要镇,设四营为一府,是5000,一B千人,此是最高,不过,此时不一样,我命四县,各设一卫,又在郡城,建一府,定员5000人。”

这样一来,就是10000了,以一个郡的实力,建一万人,不算很多,也不算很少,计算了下,当下就笑着:“主公明见,就按照如此来办吧!”

顿了一顿,又问着:“官制呢?”

“我以三种情况来论,还请世叔指点。”

“请主公明示。”

“初攻下郡县,以行军管,各县先立县尉,建厢兵,管刑狱,清理反叛,多以半年为期,半年之后,情况如好,郡中驻军,而县中放权,任命县令,主薄,下面又任三曹,户曹吏,清点县中壮丁,户籍;田曹吏,主开垦农田,清点田亩,并且按规分配土地于将士之家;仓曹吏,主收民租,以及县衙仓库清点,三曹已立,等基本的户口、土地、治安清理完毕,一年之后,可放为政管,可多增应有其它衙门职能,唯战时,要清减而把握,不可分权而误事,但是又必须设乡、亭二级,以乡老充之。”

“田曹吏,主开垦农田,清点田亩,并且按规分配土地于将士之家?”李播听得这些,心内吃惊,只是说着:“还请主公仔细说来!”

“无论军士官员,都有赏田。军士执勤于军,家中就可免去赋税,如满三年,如是作战不利,逃了回来。当收回赋税,并且贬为役丁,如是叛逃,夺地而全家贬为官奴,此是田曹吏与户曹吏之责。”张宣凝咬牙冷笑的说着。

这就是典型地坐连了,李播默然无言,心中思考是不是可行。

“官至副屯长,家中授地30亩,屯长50。100亩,陪戎校尉150,而其它品级也是如此,此是永业田,可传于后世,也可买卖。如战死,由子继承。”

这就是赏赐了。以田地来拉拢军士之心,而不以财富掠夺,这是非常严厉的一条规则:有什么功劳,必须等你回到家乡才能享受,或者你死了,你的家人享受。

正因为如此,所以不但当场不必付出,减少了开支,又严明了军纪。也让所有人明白,政权在,你们的功劳都不少,政权不在,你们以前的辛苦就没有回报了。

督促他们出死力战斗。

“除军职之外,又以军功五等,斩敌首一级,称军士,斩敌首三级,是锐士。斩敌首十级,是乡士。愿作官者,可为乡吏,斩敌首二十级,愿作官者,是为县士,起点从九品,斩敌首五十级者,是为郡士,愿作官者,是从八品武官论。”张宣凝又说着:“如查得杀民以充之,一首抵十首,功不抵罪者,立斩!”

“军功之上,是爵,以国士为爵号之初,国士者,斩敌军首百级者,立授,登记入爵册,世袭不替,授田300,不可转让交易,等于正七品,更有各种特权,文途得入国士者,也有,另行颁布,总之,名传全国者,技秀于全国者,可用此爵。”

现实中,特别是冷兵器时代,能够杀得十人已经罕见武者,但是这个世界有武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武功可时代传承,张宣凝非常期许中国出现那些类似于西方骑士家族地武学世家的存在,并且遍于天下,当然,要经过官方的认可。

对现在混乱的武林,他是心有猜忌,谁也不知道那里跳出来一个高手来捣乱治安,杀官造反,想起唐太宗李世民继承了科举制时,看着新科进士从门中鱼贯而入,就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现在这个国士法,其实也是异曲同工,目的就是把武人阶级,纳入统治圈中,以后如是有什么武林高手想来个“快意恩仇”,只怕立刻会被这些被收编的“国士家世”当场轰杀。

而那些文坛之圣,或者家学渊源,或者棋艺世家等等,也可以把这级爵号给之,因此形成一个稳固的武功、文化、技术等各方面的国士世家,以求日后创造辉煌的文明。

他深信一点,任何才艺,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上地,经济不必太奢侈,但是衣食无忧是最基本的条件,地位不必太高,无需事事求人,创造一个相对舒心的环境是必然,饿着肚子的奴隶来创造文化和技术,古今罕见,在整个历史来说,更是梦呓,什么劳动人民创造历史,他是一点也不信。

“以后男、子、伯、侯、公,各可世袭,田亩多少,以后再论。”这些话来,都已经考虑的差不多了,当一一说来。

李播听着,默默而想,许久才说:“主公所说事大,还请容我想想。”

“也当如此,明日再谈具体人事,以及县中大户的处置。”说到这里,马车也到了郡中太守府,现在已经是张宣凝地府邸了。

李播离开,而府中亲兵已经迎接而上,府中亲兵先不说,其它的厨娘,管家,仆人,侍女等等,一个个集中起来。

见到张宣凝和卫贞贞进来,这些人一起跪下:“拜见老爷,拜见夫人。”

数十人一起跪拜,卫贞贞不由呆然,此时,她其实也不过是十九岁,又从小在小家子长大,那见过这种,当下手足无措。

张宣凝摸着她地手,笑着说:“以后此等,都属你来操持管制,这些人还不算什么,以后上百上千,才是正经。”

又笑着说着:“以后诸多事情,都由夫人来掌管,如违了家法,当严惩不饶。”

虽然口中说着笑,但是他的确有此心,这些人等,不识他的厉害,如是有什么贪污之事,也就罢了,如是不守规矩,与外人私通,传递机密,岂不是大害?虽有亲兵调查,也难以日日防贼,目前只有多举杀戮,让他们知道厉害才是。

心中已经想着怎么样剥皮,凌迟了,又或者养几条巨狗,如有触犯,可让乱狗分尸。

如此想着,已经有管家上前,这管家还是李播推荐,目前也只有这样用了,这管家微微一躬,轻声说着:“老爷,已经近午,是开宴的时候吗?”

“恩,传。”

随着一声命令,一殿之中,各个厨娘,将菜肴一一取上。

基业初创,一切都是问题,别说李世民等人了,就是李密、杜伏威、窦建德之辈,也不会有连内侍也无法放心的程度。

真论世家,谁会为这个问题担心呢?都是经过几代人培养的忠诚仆人,忠心和作事都毫无问题。

但是现在也没有办法,只有慢慢在时间中考验,提拔心腹,培养规矩,等待时间的推移,而能够走向正规。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五十三章 … 说人―

宣凝起事,占有会稽全郡,自封吴州总管,此事顿时。

不过,会稽郡四县,就算这个世界的人口略多,全部人口也只有二万八千四百户,当然,这时的一户,少者五六人,多者十几二十几人,但是抽取步兵一万,海军三千,再加上工匠,人力顿时达到极限。

相比之下,江都(扬州)郡人口竟然达到十四万五千五百户,是会稽郡的五倍,难怪南方起事的杜伏威和李子通部,千方百计总在江都附近徘徊不去,就算不理地理上的优势,取一郡,等于取会稽五郡啊!

将兵的训练所需要的大量消耗,官员的俸禄,土地的安置,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

吴州总管府,建政事堂,暂不设太守,而直接由政事堂来主持四县之政,第一任政事堂左辅令当然是李播了。

“四县基本已经平定,只是士兵训练,兵器具足,海船建造,至少今年上半年,是无法动得多少刀兵了。”李播皱眉,报告的说着:“幸亏主公有笔资金投入,不然的话,我们撑不到年底。”

“县学呢?”

“按照主公之意,招收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初懂识字少年为读,号令发出,应者寥寥,只有二十八人。”

“二十八人就二十八人,等我们根基稳固,并且让这等少年强化练习,充为下吏(不入流),自然就可以吸引人了。”张宣凝对这个倒是有心理准备,他叹的说:“南方家族,附近郡县,我们有什么介意的吗?”

“有,沈法兴,其家根基,在余杭郡武康县,世为郡豪强,拥有宗族数千家。其人又任吴郡太守,正和我郡接壤,不可小看。”

沈法兴啊,沈法兴起事,是在隋大业十四年,也就是宇文化及制造江都之乱时,以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得精兵六万,迅速攻据余杭郡、毗陵郡、丹阳郡,称江南道大总管。次年,称“天门公”,未几称“梁王”,年号“延康”。后被李子通击败,投江而死。

此人也是虎视耽耽,密谋造反之人啊,不过,此人的政策是藏兵于家,候机起事,性格坚忍是好事,但是忍耐太过,阴谋太盛就走错了路,此人一旦起兵,立拥兵数万,连取多郡,当然是以前密谋铺路,一旦举事,就立刻水到渠成。

不过,正因为这样,兵将都事实上没有经过战争的考验,因此人数虽多,也无济于事,反被流寇起家,但是转战多年的李子通击败。

现在隋朝虽有衰相,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无法肯定隋朝就要灭亡,因此,只要自己不进攻余杭,对沈法兴和沈家,就不用担心其反应,还是这句话,善忍者,可欺其忍也!

“那我们的目标,只能是永嘉了?”张宣凝问着。

“正是,不过永嘉此时,也有内乱,是苗海潮部,我方突然举事,切断了杜伏威部和他的联系,正可图之。”

“苗海潮,这是什么人?”

“苗海潮,下人。大业九年聚众起义,大业十年,杜伏威到达淮北。这时,苗海潮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正在下。杜伏威通过辅公祏向苗海潮劝降。苗海潮自知兵力较弱,便同意合并,并听从杜伏威指挥。杜伏威部因此声势大震,江都通守派校尉宋颢率兵赶来镇压,被杜伏威引入芦荡,然后从上风纵火,大胜。”李播对南方的情况已经非常了解,说着:“只是去年,李子通部亦转战淮南,并且与杜伏威汇合,不久,李子通企图吞并杜伏威部,对杜部进行突然袭击,杜伏威受重伤。隋军乘机攻击,杜部惨败。杜伏威死战得脱。突围后,杜伏威集结余部,以六合县为据点,而苗海潮部事实上因此脱离,转入永嘉郡。”

“原来如此啊,先生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