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时穿越明末-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楚江秋答应的如此痛快,李薇儿又惊又喜,羞涩不已,不由得躲进红娘子的怀里,再也不肯露头出来。

    红娘子抚摸着李薇儿得秀发,脸上也是笑意莹莹。

    本来对整编这些李闯部下一事颇为头疼,要知道,现在俘虏的李闯部下足足有五万人之多。

    这些人,可是要比他现在所有的兵力还要多出一倍的数量。

    想要全部收编并且尽快地消化,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事情。

    但是这些人又不不能放任不管,真要如此的话,必然会闹出大乱子来。

    偏偏楚江秋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了,满清那边不会留给他们太多的时间。

    而随着李岩的加入,这个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随着楚江秋改口,由原先李公的称呼变成伯父之后,李岩心里的一块大石也放了下来。

    当下上前拜见楚江秋,并且口称主公。

    楚江秋连忙搀扶起李岩,连道不可,让李岩直接称呼自己的表字即可。

    不过李岩执意不肯,一定要称呼楚江秋主公。

    楚江秋再三相劝,李岩一再坚持,最终楚江秋也只能随他去了。

    由李岩和宋献策出面,只用了短短半日的时间,就将李闯部下彻底收编下来。

    当然了,李岩也展现出了他铁血的一面。

    对那些平时作恶多端的匪徒,李岩也绝不姑息。

    还有一部分人,分发了一些路费之后当众遣散。

    留下来的四万多人,都是李岩平素冷眼旁观,信得过的人。

    不得不说,李岩平素的威望还是相当高的。

    随着李自成的几次失败,李岩的威望已经隐隐有盖过李自成的苗头。

    这也是李自成对李岩产生了杀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日,四万李闯部下由李岩和牛天星带领,和陈近南率领的神机营士兵还有收编的白莲教士兵并到了一起,足有七万余众,浩浩荡荡,剑指京城。

    队伍壮大了,需要的粮草也变得多了起来。

    需要运送的粮食就变得极为庞大了。

    幸好李闯还有存留的粮食,足够他们这些人一月之用。

    而这么多粮草,足够他们支撑到北京的了。

    只要到了北京城,就不愁没有粮食可用。

    人一多,速度就慢了下来。

    之前楚江秋可是全部用摩托三轮来运输士兵的,不过现在人数多了这么多,摩托三轮就严重不足了。

    到目前为止,楚江秋还不愿在人前显露传送戒指的秘密,因此不能无中生有地变出更多的摩托三轮出来。

    因此,那些摩托三轮就用来运输粮草还有弹药等军需物资,这样一来,倒也大大提高了行军速度。

    七日之后,楚江秋率领大部队,兵临北京城下。

    (本章完)

第548章 长公主的谋划() 
早在三日前,满清政府便得到了楚江秋率领大部队即将兵临北京城下的消息。

    目前满清政府正处于巩固和迅速接受地盘的阶段,八旗内部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就是以鳌拜为首的强硬派,他们的自信心极度膨胀,自认为他们能够打进北京城里来,就是他们实力的象征。

    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马上继续攻占大明的领土,用最短的时间将整个江山都打下来。

    因为在他们看来,目前可以说是满清最好的机会了,吴三桂他们投降了,洪承畴投降了。

    有了他们,相信大明的花花江山指日可待。

    另一种是保守派,他们觉得,大明的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多了,足足是他们的百倍之多。

    人家一百个人打他们一个,好汉架不住人多,双拳难敌四手啊!

    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要知道,他们在草原上的时候,还有躲避的空间和余地。

    但是一旦入主中原,下来战马,到时候情况危急的时候,恐怕就算是想跑都是跑不掉的啊!

    所以他们主张稳扎稳打,能够入住中原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了,毕竟这是他们草原历代人的梦想。

    这个梦想,当然不能放过。

    但是必须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现在他们需要做的,是大肆搜刮大明的财富,然后迅速转移到草原上去。

    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们立马就退回到草原上。

    毕竟草原上才是他们的根,才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

    两派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闹的康熙皇帝也是无所适从。

    毕竟现在的康熙帝还没有成长起来,并没有成长到后世的康熙大帝的地步。

    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并没有那么透彻和通透。

    然后康熙帝就问计长公主,长公主隐然间却是支持第一种理论,不过也劝康熙要稳扎稳打,切不可操之过急。

    最重要的是,每打下一个地盘来,就要马上恢复生产,给当地百姓宽松的政策。

    要让他们认识到,在大明的统治之下,要比在大明的统治之下生活的更好。

    对最底层的百姓来说,往往统治者是谁他们并不那么看重,他们最为看重的是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真正对血统还有满汉之别持有根深蒂固的士大夫,但是偏偏这些士大夫,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对于长公主的论调,康熙帝深以为然。

    ……

    而对于楚江秋率领大部队前来,满清之内自然也是持有两种论调。

    第一种就是以鳌拜为首的强硬派,不屑地吹嘘着,汉人的军队完全的不堪一击,他只需率领两万骑兵,便可轻易地将楚江秋的部队消灭在马下。

    另外一派的人士,却是深知楚江秋楚才子的厉害之处的。

    他们认为现在必须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必须要有所准备,一旦战争失利的话,必须要做好马上撤离的准备。

    强硬派的人,对这种理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当康熙问计于长公主的时候,却是意外地从长公主处得到令他极度吃惊的答复。

    本来康熙还以为,长公主既然也属于强硬派,此次必然对大明那所谓的楚才子率领的部队不屑一顾。

    没想到长公主对于这个楚才子竟然会如此的重视,其重视程度甚至比那些谨慎派还要谨慎了许多。

    甚至都不能说是谨慎了,甚至已经是恐惧的地步了。

    长公主对康熙的建议是,必须要做好最快的打算,必须要准备撤退的路线,并且事先就要准备好一切。

    否则的话,万一事情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的话,恐怕到时候临时抱佛脚,时间就来不及了。

    听到长公主的话之后,康熙帝不由得闷闷不乐起来,在他内心深处,是不愿意听到这种话的。

    但是随即康熙便悚然而惊。

    其实康熙帝的政治眼光还有军事才能都是极为了得的,只不过在某些事情上,他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但是一时间难以抉择,这时候就会忍不住去问计长公主。

    而在长公主哪里得到的答案,每每都会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当然了,长公主看的要比他更加细致就是了。

    而在整个过程中,康熙帝也在迅速的成长着。

    而这一次,从长公主哪里竟然得到了和自己截然相反的答案,如何能让康熙帝心里不郁闷?

    不过很快的,康熙帝就反应了过来,自己是去问计于长公主的,她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截然相反,其实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才对。

    自己怎么能因为如此,心里就不舒服就失去镇定了呢?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长公主的决断,很少有失误的时候。纵然偶然有所失误,基本上也是因为情报有偏差得缘故。

    既然长公主对这个楚才子如此重视,那足以说明,这位楚才子是位极厉害的对手,绝对要加以重视才行。

    当然了,康熙虽然在心里已经将楚江秋楚才子的警惕之心,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但是也远没有达到长公主所说的那种地步,如果只是听到这位楚才子的名头,自己就在暗中布置,随时做好了逃跑的准备,那自己名声也就彻底完了。

    见康熙帝并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长公主不由微微叹息了一番。

    看起来阿弟是长大了啊,有了自己的主见,并不像是年幼时那般,对自己言听计从。

    并且这种事情,由他来做的话,的确是不太好的事情。

    既然如此的话,这种事情,就交给我来做好了。

    长公主最看中最提防的人,其实就是楚才子楚江秋了。

    她知道楚才子在扶桑的势力,她极为清楚楚才子懒散的个性。

    在她的判断中,凭这位楚才子的性格,应当是携美隐居海外才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位楚才子会在这种事情站出来呢?

    这个时机选择的太过微妙了!

    长公主甚至相信,如果给他们半年的时间,让他们将整个大明拿下大半之后,这位楚才子都未必会站出来。

    因为这位楚才子和那些抱有满汉之别的汉人不同,这位楚才子更在乎的是老百姓过的怎么样,如果他要发动一次战争的话,会有多少百姓死于战乱,会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本章完)

第549章 满清第一勇士() 
楚江秋和李岩等,率领七万余士兵,出现在北京城外,在离城五里之外安营扎寨。

    五里的距离,骑兵一刻钟得功夫就能赶到。

    为了防止满清突袭,一万神机营的战士还有两万李岩帐下的士兵已经布下阵势,应对满清的突袭。

    不过就在他们安营扎寨之后,并没有遭遇到满清的突袭。

    李岩对楚江秋进言道:“主公,我们应当写一篇讨伐满清的檄文,然后率军兵临北京城下,在城下当众宣读。”

    “这样,一来能够将满清的暴行公之于众,二来也亮明咱们的旗帜,吸引更多的大明义士前来投奔,让更多的大明人民站出来。”

    霍,原来还有这么个讲究啊?

    要是按照楚江秋的想法,直接杀进去就完事了呗!

    不过古代好像还就讲究这个,至今后世还流传着古今三大檄文呢!

    其中一个就是陈琳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听说曹操听过这篇檄文之后,原本患有风寒的,听过檄文之后吓得出了一身汗,病自己就好了!

    第二个是骆宾王为徐敬业写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听到檄文里面的一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之句之后,吓得毛笔都掉到地上去了。

    最后一篇就是曾国藩《讨粤匪檄》了,一篇檄文,足抵十万精兵!

    一篇好的檄文,可以提升己方士气,打击敌方嚣张气焰,让围观者进入到自己的阵营之中。

    因为楚江秋楚大才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因此李岩便请楚江秋亲自捉笔,写一篇讨伐满清的檄文。

    如果是诗词歌赋的话,还要好抄写一番。

    但是檄文嘛,古今著名的檄文也就那么几篇,还有两篇是人家早就写出来的。

    现在也就剩下一篇讨粤匪檄了,但是这个是讨伐太平天国的,文不对题,根本就借鉴不上。

    因此楚江秋便让李岩去写,李岩推脱了几次没有推脱的过去,也就顺势答应了下来。

    李岩的文采是非常好的,不过后世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基本上都是顺口溜。

    比如: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这些看上去太过浅显了,根本就看不出文笔,压根就是顺口溜,连打油诗都算不上。

    但是因为这些顺口溜面对的是那些穷苦的百姓,这些大字都不识一个的百姓,你要是写一篇高雅的文章,他们反而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而这种浅显易懂的顺口溜,显然更适应市场。

    当李岩写好檄文之后,楚江秋看了一番,不由得大为称赞。

    要让楚江秋自己写,楚江秋还真的写不来,但是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李岩李公子的文采,的确不凡。

    檄文写好了,士兵也休息了一个时辰的时间,轮流吃过了饭。

    然后楚江秋就和李岩和陈近南,率领三万士兵,千万北京城下,准备直接宣读檄文。

    这三万士兵,其中有一万是神机营的士兵,这些是主力军。

    如果满清胆敢派兵出城的话,管教他们有来无回。

    剩下的两万,有一万五千人是李岩部下,剩下的五千人是白莲教的教众。

    五里的路程,转瞬及至。

    来到北京城下,李岩先布好北斗七星阵,然后就准备到城下宣读檄文。

    其实北斗七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