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而也就导致整个大明,生员和举人功名的人是急剧增加,不仅仅是生员和举人增多,因为朱由校只卡一二甲进士的名额,而却扩增三甲进士的名额到三百名,因而这生员和举人和三甲进士一多,其含金量也就下降,但成为一二甲进士的概率也就更低,金榜题名的难度也就更高。

    特别是家境困难的寒门学子很难走到最后,毕竟这里面的成本并不低,如此,倒不如直接进京谋求在皇家科研单位或者企业银行里的官职,甚至地方性的科研、企业、银行等。毕竟,虽然金榜题名的难度增加了不少,但做官的难度却是降低的更多。

    朱由校其实也有意加强大明官吏的专业化和对口化,为的就是为日后对大明官员铨叙制度打下基础,只要各种特异性的官员一多,才会有更多的官员特别是中下层的官员支持自己进行行政改革,毕竟只有改革,这些庞大的中下层官员才会有进阶为高级官员甚至入阁做阁臣的希望。

    只怕到时候若还依照以前非翰林不得入阁,非进士不得做高官的规矩,不等朱由校说,就已经有大量的官员怨声载道,甚至出现消极应对,朝廷一旦没给大量中下层官员进阶的希望,升官只看出身只会降低大量底层官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只知道敛财而没有进取心,反而会加剧吏治腐败。

    到时候朱由校再顺势改变大明官员铨叙制度和将六部等各大中央衙门再一次细分,地方的衙门也同样细分时,难度会小很多。毕竟,这种二品尚书坐堂的衙门多了,做高官光宗耀祖的机会也就更多。

    增加会试进士录取的难度,保持一二甲进士录取的高门槛,同时又大量放宽成为生员和举人的难度,还对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大量普通百姓们而言,只怕自己孩子培养到生员或举人这一阶段的教育成本,他们还是承担的起的。

    因而,不等朱由校成立学部并开始进行普及教育试点改革,在民间的各大社学私塾就已经增加了大量的求学者,各地新建社学和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地冒了出来,当年朱由校放逐到西部的文人们也渐渐的不够用了,教师这个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不仅仅是教师,各地各类学堂管理者,各地各类新建机构管理者,都有很大的需求量,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明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特别是对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人的需求,因而也就促进了教育在大明的发展。

    简单的体力劳动生产尚且可以利用大量流民和战俘来弥补大明发展的需求,但大量技术性和知识型的管理人才只能通过普及教育来实现,这也是朱由校迫切的想要发展基础教育的原因,他要在大明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就不能只顾及科技发展,前期人才的培养也得跟得上。

    但现在大明在这方面明显已经脱节严重,这也是朱由校滥用金手指后造成的后果,导致了大明现在的科技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知识积累应能达到的科技发展最高层次,而如今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以最快的速度追上去。

    不然,还是可能会被文艺复兴的欧罗巴追赶上甚至超过,毕竟现在的欧罗巴几乎所有有点知识基础的人都对自然科学有兴趣,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从事着实验科学的研究,如果大明底层教育还只是抱着四书五经去培养几个官场精英,即便有金手指也是白搭。

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龙威() 
崇祯十四年殿试录取的官员刚被选配任命到各大衙门去任职后不久,朱由校就召见了中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李明睿和东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李标、礼部左侍郎温体仁。

    朱由校决定要进行筹划已久的行政改革就从礼部开始,然后再慢慢辐射到改变整个大明的学政和外交。

    从乡间的社学到县学府学以及两京国子监等统筹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大明的整个学政成为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独立体系。

    中央的学部直接向内阁负责,而地方的学部则接受礼部和地方正堂官的双重领导。

    接待外使的外交工作也是如此,不过外交部并没有在地方的纵向体系,但行政级别依旧是同学部一样。

    当朱由校把打算将礼部一分为三的改革设想传达给这三位礼部堂官时,三位礼部堂官都没有立即表态,虽然这三位礼部堂官里面,李明睿和温体仁都是圆滑之人,善于揣摩和迎合自己这个皇帝的意愿,但李标却是个耿直出了名的守旧派官员。

    所以,此次对礼部进行改革能否得到这礼部官员的支持就在于这个李标是否配合,朱由校也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就是一旦学部和外交部成立,则尚书之职继续从礼部的三位堂官中选。

    不过,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先站出来说话的却是李明睿,李明睿向朱由校拱了拱手,他自然明白皇帝陛下朱由校这样改革的用意何在,无非就是六部堂官职权太大,对于陛下想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新政造成了阻碍。

    作为保皇党成员,按道理,他是应该无条件支持的,但现在已对权力表现出极大兴趣的他是不愿意就此削弱自己的权力的。

    因为事实上,他虽然是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三个要职集于一身,但前两个都没有太大的行政实权,在一位独裁的帝王治下做内阁次辅,宰相之实的成分就得大打折扣,而吏部一直是崔呈秀在管,真正算是他权力后花园的就是这礼部。

    从他做礼部右侍郎起,礼部舆论宣传这方面就一直是他在负责,如今他做了礼部尚书,更是在礼部换了一批自己人,可以说,他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了大明礼仪定制、学政、外交、舆论宣传等大权,在文坛上的地位也因此甚嚣尘上。

    如果,朱由校一旦将礼部一分为三,那他李明睿的权力就会被砍掉三分之二。

    所以,李明睿首先站了出来表示反对,当然他表示反对的语言很委婉,不过是礼部本来就是各侍郎分管各类事务,这与陛下想要达到的细化并不矛盾,只不过再多加几位侍郎即可,而如将礼部直接分成三部分,则有些大动干戈,不利于朝堂稳定云云。

    朱由校心里略有些不喜,他能感觉的出来,自从李明睿跻身内阁次辅后,便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自己这个帝王似乎已经快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养大的这只权力猛虎。

    温体仁见朱由校略皱了皱眉,便也知道是因为李明睿拂了陛下的意让陛下不喜的缘故,他本人倒是巴不得礼部一分为三,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做尚书,好歹也能官升一级,更何况他深知李明睿现在是任人唯亲,而自己偏偏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和杨嗣昌等走的近的标签,因而若是礼部不一分为三,且一直由李明睿管着,自己是不能出头的。

    另外,善于审时度势的温体仁也通过各种信息与观察察觉出李明睿的圣眷正在日趋减少,与陛下的嫌隙却是越来越大,这样也就说明正是自己借此上位的时候,因为一旦陛下向要对李明睿动手,就得需要一把制裁李明睿的剑,而自己应该努力成为这把剑,做出与权臣分庭抗礼的样子。

    温体仁因此直接跪了下来,高呼陛下英明,把朱由校的这个举措夸的是天花乱坠,似乎朱由校这样一搞,天下也会因此彻底海晏河清一般。

    若不是,朱由校知道这温体仁是历史上崇祯朝出了名的奸诈佞臣,只怕早已将这温体仁视为自己政治上的知己。

    但现在,朱由校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直接问向了东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李标。

    李标从天启初就已经是礼部右侍郎,但朱由校为了提拔几个守旧派的领军人物,便让李标以右侍郎之职入内阁做大学士,这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李标很恭敬地向朱由校行了一礼,很是笃定地说道:“陛下,祖制不可违!”

    朱由校两眼不由得冒起一股黑线,恨不得直接把茶盏直接摔在这李标脸上,暗道现在居然还有大臣敢跟自己谈祖制,这李标的胆子也是够大的,难道他不知道拿祖制跟自己说话的官员现在要么下了黄泉要么去云贵川搞支教去了吗?

    朱由校不由得发现自己找这几个礼部堂官来商量礼部改革的事简直就是个错误的决定,倒不如自己直接下中旨简单,如果这几个礼部堂官还阻止的话,自己干脆直接将他们罢职不知道多容易,偏偏还要给他们说好话,这下倒好,人家不领情!

    “李明睿,拟道旨意,李标年迈昏聩,忤逆朕意,触逆龙颜,罢黜其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右侍郎之职,降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平武县教谕”,朱由校很淡然的说了句,并看向了李标,李标倒是颇为镇定地把乌纱帽取下,缓缓而退。

    朱由校见此不由得喝道:“站住!朕让你退下了吗?”

    李标倒也站住了,猛然意识到自己因为陛下突然罢免自己职务使得自己一时心里有些闹情绪变想着直接退下去,却不料竟忘了君臣礼仪。

    就在李标有些不知所措时,朱由校的一本奏疏早已打了过来:“放肆!拉下去,改降职为流放,流放至哈密卫戍边,永世不得回中土!”

    李标没什么表现,但这次他也知道规矩,忍住心中的愤懑谢了恩,而倒是李明睿因此被吓得不轻,他自然瞧得出陛下这是在敲山震虎,自己如果再敢提“反对”二字,只怕下场更惨。

    已经吓得后背冒冷汗的李明睿忙拟好了圣旨并亲自捧了过来:“陛下请过目。”

    “写的不错,骂的很好,再写一本奏请改革礼部的奏疏来,现在就写!”

    朱由校也没客气,直接就让李明睿下了最后通牒让他先站出来提请改革礼部,如果李明睿不愿意,朱由校不介意让他陪李标去哈密卫。

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 
李明睿好歹也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写出来的奏疏倒也是文采卓然,条理分明,逻辑清晰。

    尽管他本人内心是不愿意就此将礼部一分为三的,但无奈现在朱由校强权威逼下,他也只能迎合朱由校写下这违心的奏疏。

    李明睿心里也是颇感憋屈,尽管自从钱谦益被打入诏狱后,自己已经成了文官第一人,但自己在陛下面前依旧什么都不是,一旦自己令陛下稍不如意,陛下翻手间就能将自己罢职,且让自己拥有的一切转瞬间就化为虚无。

    朱由校从李明睿手里接过奏疏来,看了看后便很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就递给王承恩道:“拿去司礼监批红吧,李阁老的奏疏,不可轻慢。”

    “遵旨”,王承恩忙接了奏疏,小跑着就去向了司礼监,同时,他心里也不由得感叹现在的大明的确不比天启七年前的大明了,若在天启七年前,堂堂内阁次辅能被陛下逼成这个样子是想都不敢想的,更何况大明本来就有大臣在朝堂上演全武行的习俗,因而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敢拿这些重臣怎么样的。

    但偏偏在现如今的大明,大臣们是不敢有半点违拗陛下的意愿,这也是没办法的时候,如今的朱由校掌控着军队与财政,而科举扩招之后等着做官的士子一大堆,所以陛下朱由校完全可以不必考虑这些官员的感受,直接采取强权压迫。

    当然,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朱由校也不会直接动用强权压迫,毕竟这个帝国还需要这些官僚的管理,自己还离不了这些官僚。

    也正因为此,朱由校才没有直接将李明睿罢职,而只是将李标罢职并借此震慑李明睿,让其不要因为自己在跟他商量而误以为自己真的就只能跟他商量。

    事实上,从一开始,朱由校就知道李标这种恪守祖制的守旧派官员是必然会反对自己改革礼部的,但他没想到李明睿也会反对,于是,朱由校便一改让李明睿压迫李标同意改革礼部的想法,直接将李标罢职且流放哈密卫,这样就能通过***标而逼迫李明睿同意。

    只要李明睿同意进行礼部改革,并让他作为发起者,那礼部的基层官员们才会将改革执行下去,毕竟礼部都是李明睿的人。

    朱由校这是在逼着李明睿放权,而李明睿也不得不听从。

    不过,尽管朱由校再一次用自己的皇权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但这种结果并不是他想很想要的结果,守旧派的官员总是那么不识时务,尽管自己要想稳定吏治的确需要他们保持一定势力与革新派分庭抗礼,但这些守旧派官员却总是与自己的政治理念相悖,还总是成为自己的阻碍。

    好歹有个能揣摩自己意图并无条件的服从的钱谦益且也因为被守旧派裹挟而在羽翼丰满时和自己唱反调,这才逼得自己不得不遂了李明睿的意愿将钱谦益打入了诏狱,以致于到现在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