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知不觉间,也正因为他对他唱双簧的温体仁和杨嗣昌二人少了警惕,导致他一不小心就答应了温体仁和杨嗣昌提出的一个又一个要求。
对于吴襄等关宁军,他是不在乎的,只要朱由校不参与进来,不给吴襄提供钱粮与兵马支持,他甚至觉得自己大清都能直接吞并吴襄所部。
而接下来对于大明要在沈阳建立大使馆的事,对于多尔衮来说,倒是闻所未见之事,在听了温体仁的讲解后,他才明白敢情就只是一个为维护来大清做生意其他事的本国百姓利益的机构,同时还负责与他大清国联络。
看这样子,就是要为以后的和谈打下基础的意思,多尔衮欣然接受了大明提出的这个要求,在他看来,自己大清国日后必定能做到当年金国那般强大,即便不能灭掉大明,也能逼得这个日益腐朽的王朝签订城下之盟,所以提前建个大使馆也方便到时候再次进行和议。
多尔衮不禁暗笑这大明皇帝朱由校虽说不是英明之君,但也不是真的很傻的昏君,要不然也不会将自己的后路都想好,预备着他日自己大清国十万铁骑南下时,他也好通过这个什么大使馆求和做第二个宋高宗。
当温体仁又提出满洲不得与蒙古结盟的要求时,多尔衮就越发觉得这大明的皇帝朱由校是一个心无大志只想着过太平安稳日子的君主,要不然也不会要求自己大清不与蒙古结盟,不就是担心自己大清再次假借蒙古之道南下吗。
多尔衮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在他看来,自己大清国与蒙古是结盟还是互为仇敌,可不是他大明能决定的事。
与其如此,倒不如先给这朱由校一颗定心丸,也好麻痹一下大明。
和谈很顺利的结束,温体仁和杨嗣昌待多尔衮走后,看着已经由双方盖章画押了的国书不由得对笑起来。
温体仁不由得指着杨嗣昌道:“杨武选,本官可没想到你竟如此会做戏,那样子比荷花班的戏子还像。”
“温侍郎也还不是这样,你我啊,是半斤八两”,杨嗣昌说着就看了看和议的内容,长叹了一口气道:“这下算是可以给陛下交代了。”
……
今日早朝。
刘宗周决定在朝堂之上当着百官的面再进一次言,进言内容自然是要阻止朱由校要与鞑子和谈之事。
而其他朝臣虽然也都知道和谈一事一旦解决,陛下下一步的重心必定转移到内政上来,抢先开刀的自然是大乡绅和藩王。
但现在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几乎都是小地主出身或者庶民出身的官员,即便不是也大都是性格并不强硬或者如张居正那种宁愿损害自身阶级利益也要保全国家利益的所谓敢为之士。
所以没人要跟着刘宗周去触朱由校的霉头,而刘宗周要这样做也不是要让这些无原则服从当今陛下的官僚去支持自己,他要的是让天下大部分士绅的支持,他觉得自己即便真的被朱由校砍了脑袋,还故意加注污名,但天下的有志之士绝对不会视而不见。
再加上屁股决定脑袋,当一个人的认知局限在自己所在阶层的利益时,就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正义之举。
温体仁和杨嗣昌此时也已经回到了京城,并同样来到了朝房,且准备着直接在朝堂上向陛下朱由校报告此次的和谈事宜。
不巧的是,在刘宗周进入朝房时恰好看见温体仁正与新起复的官员杨嗣昌闲谈。
刘宗周见到温体仁不由得大喜,朝杨嗣昌拱了拱手后就拉着温体仁走到一边,低声问道:“长卿兄,你这些时日去哪儿了,刘某本想和你联名上折子好直接在此次朝会上反对陛下要与鞑子和谈一事,但偏偏一直找你不到,你是礼部左侍郎,本就是负责外藩之事,这折子有你的署名本是最恰当不过的,你要不看看我拟的内容,若同意,就现在补上你的名,也好流芳百世。”
刘宗周此时还不知道温体仁已经将他出卖,并还圆满完成了和谈的事。
到现在,刘宗周还以为温体仁还站在自己这一边,并同样认为陛下所要行使之和谈万万不能有。
因而,刘宗周便想着联合温体仁一起上奏,在他看来,温体仁作为礼部左侍郎,其引起的震动自然要比自己一个从四品的祭酒大。
温体仁即便脸皮再厚,此时也有些不好意思,唯唯诺诺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讪笑道:“刘祭酒别这样,本官人微言轻,虽说忝为礼部左侍郎,但也不过是个闲人,哪里能做得了这等大事,您还说另寻他人吧。”
说着,温体仁就忙躲开了刘宗周,见刘宗周还要和他说话,他便忙拉住了吏科都给事中管绍宁:“对了,我们刚才说到哪儿了,好像说到当年杨慎之临江仙对吧,要说这杨慎啊,的确是我朝难得的才子,这江南有伯虎,西蜀就当首推他这位首辅之子了。”
管绍宁很是愕然地看向了这个穿着绯袍貌似官阶不小的官员,暗道自己何时跟眼前这位官员说到杨慎了。
就在吏科都给事中管绍宁准备细问时,外面传来了几声鞭响,俄然就是鼓乐响起,有宦官高喝:“百官入朝!”
一众官员忙整衣肃队,按照品阶顺序陆续朝乾清宫正殿走来。
好在温体仁是礼部左侍郎,而刘宗周是国子监的从四品祭酒,两人所在位置相隔着好几个朝臣,所以温体仁此时也才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但也不敢看刘宗周。
而刘宗周此时也是搞不明白温体仁为何变得如此糊涂,好像还在故意躲避自己。
不过,刘宗周没打算放弃拉温体仁同自己一起阻止陛下与鞑子和谈一事,因而他还是不由得伸长了脖子一边走一边低声喊着:“长卿兄,长卿兄!”
这时候,负责维持早朝秩序的御史看见了刘宗周的举动,忙大喝一声:“国子监祭酒刘宗周早朝上大声喧哗,出列,待陛下处置!”
刘宗周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罪过,有些无语地退出了队列,站在汉白玉柱旁,低垂下了头。
没多久,朝臣已经陆续入殿且分左右站好,而朱由校也坐到了宝座上,看见温体仁和杨嗣昌也在,便点了点头,如今和谈已经达成,自然是要通知给百官们知道的,而今日正好是朝会的日子,朱由校便决定直接由温体仁等在朝堂之上宣布。
不过,这时候先站出来的是维持朝堂秩序的那位御史,那御史拱手道:“陛下,朝臣都已到齐,但国子监祭酒刘宗周于朝会时大声喧哗,犯下大不敬之罪,请陛下裁断!”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 群臣憎恨温体仁()
闻听这御史居然弹劾国子监祭酒刘宗周在朝会中大声喧哗,这倒让朱由校颇为惊讶。
谁都知道这满朝文武中,就属刘宗周最为恪守礼教,容不得朝廷规矩有半点闪失,怎么今天却出了这样的洋相。
其他官员也是不由得嘴角勾起弧度,甚至还有的小声议论起来。
朱由校见此忙咳嗽了几声,整个朝堂才安静了下来,朱由校这时也才说道:“朝会上礼仪有所亏,究竟是大罪还是小过倒不如让礼部裁决。”
说着,朱由校就喊了一声:“温体仁。”
“臣在!”温体仁忙站了出来,其他官员略感诧异,怎么陛下突然将这个平时坐冷板凳的官员喊了出来,而不是一直大红大紫的礼部右侍郎李明睿。
李明睿倒也是波澜不惊,微微一笑就集中精神听陛下朱由校要说什么。
朱由校看了看殿外的国子监祭酒刘宗周一眼,才居高临下地对温体仁说道:“你是礼部左侍郎,熟稔朝廷礼仪规制,刘宗周此事,你觉得如何处置?”
刘宗周见陛下朱由校让温体仁来决策对自己的处置,心中不由得一喜。
现在的他着实后悔自己刚才因一时激动而犯了这样的过错,害得自己本该在朝堂上立身扬名却不得不站在殿外餐风露宿。
如今,陛下让自己的好友决议对自己的处决,这无疑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自己今日预备的进言壮举还能再进行。
可谁知,这时,温体仁却直接站出来一步,躬身朝朱由校行了一礼后,就义正言辞地道:“陛下,朝会乃国之大事,礼仪规范不可废,刘宗周身为国子监祭酒,乃清流官员,最是应该明礼守规,如今却与朝会途中大声喧哗,就是藐视圣上,无人臣之忠,微臣恳请陛下罢免此人,将此等狂妄之徒逐出朝堂!”
刘宗周一愣,他不敢相信自己刚才听到的话。
朱由校也是惊讶的很,却又不由得笑了笑,暗道这温体仁不愧是小人,对自己好友落井下石却是如此的毫无压力。
其他官员也是愕然地看向了温体仁,都不明白温体仁怎会因为人家刘宗周与朝会失礼的一件小事而要将人家罢职,难不成这温体仁与刘宗周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唯独温体仁依旧是毫无表情,但他心里却是很窃喜这刘宗周突然犯了这么一件小错,然后陛下还要让自己决议。
那既然如此,倒不如自己直接建议将刘宗周罢黜,省得以后见到他心烦。
而且,在温体仁看来,陛下朱由校也许本就讨厌刘宗周,如今倒不如趁着自己之口直接将陛下讨厌自己看了也心烦的这个人直接罢黜。
朱由校却也看穿了这温体仁的心思,但朱由校没有打算随了这温体仁的意。
对于温体仁这样的小人,朱由校内心里其实是憎恶的,虽然温体仁这样的小人有时候会比刘宗周这样的正直之人听话,但朱由校还是想看看当刘宗周知道温体仁已经出卖了他后会是什么样子
“礼法规矩乃国之大事,自然不可轻视,但今日刘宗周所犯之事也并非到了触逆国礼的地步,上朝会前,朕刚才也看见了,刘宗周也不过是在行进时多喊了几声,也算不得什么,更何况也没在这朝堂之上,但身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监生的表率,即便是在朝会中也得有为人师表的觉悟。”
朱由校说着就让人唤刘宗周进入朝堂。
“微臣刘宗周参见陛下!”
刘宗周走了进来,朝朱由校行了一礼,并冷冷地瞪了温体仁一眼。
温体仁没有理睬刘宗周,倒是陛下朱由校刚才的话语让他感到很惊讶,温体仁没有想到陛下会如此轻而易举地揭过此事。
这时候,朱由校也开了口,说道:“刘宗周,你既为国子监祭酒,就应为天下士子之表率,而今日你却在朝会上大叫大喊,朕不得不罚你,就罚你半年俸禄,贬你为国子监司业,暂代国子监祭酒事,如何?”
刘宗周也只得欣然领罪,对于这事,他是不好辩解的,而且他还不得不向朱由校表示感谢,毕竟按照温体仁的意思,是要将自己直接罢职的,而自己即将要弹劾进言的这位皇帝陛下朱由校却宽宥了自己。
因此,刘宗周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自己要上折阻止与鞑子和谈一事。
而这时,先站出来的是吏部尚书崔呈秀,崔呈秀要奏的却是增添大学士一事。
在朝堂之上的官员们一见当朝天官将增添内阁大学士的事提了出来,一个个顿时变得心花怒放起来。
这些官员们忙一个个跟着附议此事,看得出来,这满朝的高级文官们对进入内阁的情结还是很深的。
“此事先搁置不提,下面还是让礼部左侍郎温体仁给朕和在场的诸位成功报告一下与鞑子和议的效果。”
朱由校此言刚一说出口,顿时整个朝堂就变得异常的安静。
谁也没想到陛下居然已经与鞑子达成了和议,而他们这些部院大臣却都还未知道,也许李明睿和钱谦益等天子近臣知道,但在此之前也没有透露半点风声。
一些大臣有些恼怒陛下朱由校这种乾坤独断的举动,但谁也没有说出来,他们可不想同东林党一样落得个斩首抄家的下场。
温体仁这时候应朱由校旨意站了出来,并将他作为正使、杨嗣昌作为副使,赶赴蓟州与鞑子和谈的一切事宜都禀告了出来。
而这时,随着温体仁所说的越来越仔细,刘宗周的脸也拉的越来越长。
他没想到温体仁会出卖自己,而且居然还担当了此次和议的正使。
刘宗周现在恨不得生吞了温体仁,而温体仁却是淡然得很,依旧在眉飞色舞的说着此次和议给大明带来什么好处等事。
其他也对和谈并未太赞成的官员们也把恶毒的眼光投向了温体仁,在他们看来,刘宗周固然是偏执且难以相处之人,而这温体仁却是一可憎甚至可恶的十足小人,到时候始作俑者皇帝朱由校被他们完全给忽略了。
朱由校在听完温体仁的汇报后就不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