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推辞了几番,见那知府夫人满脸通红地坚决要送给她,只好接下来道了谢。
那位知府夫人喃喃地又说了一会儿话,神情放松了下来,又喝了几口茶就要告辞。
林黛玉送她到了二门,知府夫人看着紫鹃手里捧着的那只簪子欲言又止,最后什么也没说告辞了。
黛玉送走了苏州知府,也松了口气。她也不是长袖善舞的人,这样接待一个同样不会说话的人,真心累。
黛玉从紫鹃手里接过知府夫人送的那只簪子,拿在手里把玩,心里不禁觉得奇怪:
这位知府夫人看起来就像是专门送这只簪子过来的,可是这簪子明明只是一支普通的金簪子,连工艺都很普通,拿出来打赏丫头也就罢了,这样郑重地专门送人有些显得寒酸。
晴雯拿起果盘端给外面的小丫头们吃,黛玉叫住她,把簪子让她拿回房里收起来。
晴雯接在手里,顿时觉得这簪子的重量有些不太对,先说了声“奇怪”,拔下头上的金簪子,倒觉得知府夫人给的簪子明显轻了许多。
黛玉看她这样,自己也拿起来一掂,确实轻重悬殊很大。
黛玉把晴雯的簪子还给晴雯,失手把知府夫人送的簪子掉在地上,紫鹃捡起来,却见簪子一分两半,簪身是空心的,里面卷着一小管细长的纸筒。
纸筒抽出来,却见那是一万两一张的银票,一共五张细细地卷在了一起。
黛玉猛然间明白了这位知府夫人的来意,她恐怕是替苏州知府来给贾政送礼的。
这会儿人已经走远了,就算立刻还回去,也可能得罪了这位苏州知府,给修建书院的工程带来麻烦。
林黛玉想了想,让紫鹃把簪子和银票谨慎锁好,等贾政回来,就送到贾政所住的洗笔斋去。
这边刚收好了簪子,又有小厮来报:“林家三太太来了!”
林黛玉知道这位三太太就是嘉兴县令的夫人,与那位在京都探望她的校书郎夫人是妯娌,连忙收拾心情迎了过去。
对于这些打亲情牌的亲戚,林黛玉总是都认认真真地接待。
真心关怀她的人,她也真心当作亲人对待,那些借着亲情的名义来要好处的人,她也不会任人索取。
这样处理,依旧是心累。
如果这些亲人能够像真的亲人一样,少些算计,又会丢失什么呢?
林黛玉不禁暗暗希望这位由京都校书郎举荐的这位亲戚,能有个亲人的样子。
这位嘉兴县令夫人年近四十了,模样爽利,身形圆润,穿着织锦绣花春衫,戴着两支翡翠簪子。才看到林黛玉,眉眼都先笑开了,脸上顿时现出两个深酒窝儿。
黛玉依礼相见,这位三太太先上前一步挽住了黛玉的手,打量了一番,笑着说道:
“先前在江口就看了你几天了,本想去找你说话,又怕人人都有样学样地来打扰你。所以等到了今天,你不会怪我吧?”
林黛玉笑着摇了摇头,这位三太太携着她进了屋,问了一路上的行程,又问到苏州之后饮食可还习惯,黛玉都一一地回答了。
这位三太太又取出三千两银票来,递到了林黛玉的手里:“别人都以为你父母留了花不尽的金山银山一样,我却是知道的。捐出去那么多,只怕手头就紧了。”
林黛玉连忙推辞,林三太太道:“这是做水陆道场的钱,其他人都有份。”
林黛玉接连推辞,林三太太无奈,只得收了起来。中午留了林三太太吃饭,下午送了林三太太出门,到了傍晚,贾政就一身疲惫地回到了林府。
晚饭时间,黛玉让紫鹃把簪子和银票都装进一个小盒子里,送到贾政那里。
贾政对着银票和簪子皱紧了眉头,半晌先让人去给黛玉回话:“就说我知道了,让你们姑娘不必忧心。”
紫鹃回来传话给林黛玉,黛玉放下心来。到了晚饭时间,晴雯和宝玉一身的花香和红渍从内院后头过来了。
黛玉看见他们这副样子,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吩咐紫鹃让个小丫头悄悄地去宝玉住的珍珑院给他取一套衣服过来,又让厨房多添两个菜来。
宝玉笑嘻嘻地让紫鹃服侍他洗脸,晴雯自去下人房里洗漱过了,换了一身干净衣服过来。
黛玉嗔道:“你们两个着了魔了,一天到晚地鼓捣这些东西,被舅舅发现了,看他不打你!”
第七十七章 开业()
宝玉笑着答道:“好了好了,这就试好了。等胭脂上了铺子,咱们再看成是不成,要是卖的不好,咱们再试着改进。”
晴雯正拿梳子在外面梳头,闻言进来说道:“哪有不好的?这样的胭脂,神仙都能用了,如果说还不好,别家的胭脂也只配叫烂泥了!”
秋纹亲自送了衣服过来,走近黛玉的房间就说道:“什么东西是神仙用的?”
再一看宝玉身上满是红渍,不禁又气又笑,先推宝玉到隔间去换了外衫,自己把衣服拿到灯光底下一看,说道:
“这满身的颜色,只怕是洗不掉了,糟蹋了好生生的衣服。等回去了老太太或者太太想起这一件来,又要连累我挨骂了。”
宝玉在隔间笑嘻嘻地回道:“连累你做什么?我只说骑马爬山被树杈子刮坏了不要了,她们能说你什么?”
秋纹便向黛玉说道:“姑娘听听,这是不当家的不知柴米贵,一件这样说,难道件件也这样说?”黛玉惟有抚额低叹。
晴雯梳好了头发,说道:“怕什么,依我说,咱们也去外面铺子上,定做两套细布罩袍来,做胭脂的时候罩在衣服外面,不做胭脂的时候就脱下来,可不就成了?”
紫鹃笑着说道:“只怕这样一来,你们越发没个顾忌了。”
晴雯笑着说道:“不光是胭脂,我和宝玉还准备做香粉,就依着咱们平日用的那种,用紫茉莉的种子磨成细粉过筛,再制成玉簪花棒一般的香粉,保管让那些大姑娘小媳妇都目瞪口呆。”
秋纹、紫鹃哑然半晌,说道:“这又得费去多少功夫?”
晴雯笑道:“只要和大姑娘再借几个小丫头来磨茉莉粉,再来个人帮着配料,宝二爷只管过目就成了。”
宝玉从隔间走出来,换了件松花色的衫子,笑着点头。
黛玉看晴雯、宝玉都是神采奕奕,一脸开怀的样子,比起在贾府大观园的时候不知道开朗了多少倍,又听他们安排得妥当,再想到只过了这两三个月就得回到贾府,再难有这样高兴的机会,心里也放下了犹豫,笑着道:
“我猜不只是要几个人手吧?还要拨出多少银子买花种子、制工具、招人手,订盒子?”
晴雯红着脸颊笑着说道:“大约还需要五六百两。”
“宝玉带的零花钱已经悄悄地投进去订一批珐琅盒子了,我的私房钱也拿去买种子了。依宝玉的想法,咱们要做香粉胭脂,就要做与那市面上极不同的,最好的,价钱也要贵,才显出咱们的好东西。”
黛玉就吩咐紫鹃去取了一千两银票过来,又让人传话去外院,让王顺这几天给宝玉跑腿,府里的事情让老管家再管理一段时间。
第二天,贾政出门要用马车,看见是老管家在忙里忙外,他也没觉得奇怪,反而颇有感慨地和老管家说了几句话,就出门上马车走了。
宝玉和晴雯越发专注地投入到对胭脂、香粉的配制中。
工坊里的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后遣走了所有的男工,把制胭脂的女工大娘换到外院去处理花卉,压榨花汁和研磨香粉,精挑细选了一批十二三岁的女孩儿,晾胭脂膏子,筛香粉,配料、包装。
黛玉就隔两三天去一趟新买下的铺子,亲自去查看店铺的装饰和布置。
各自忙到了五月份,贾政择地重建书院的折子批了下来,上头允许在苏州城外的湖边择一块地方建造书院,宫里还特意征来了设计园林的大师,专门负责书院的设计和建筑。
贾政更加忙的脚不沾地了。
他在工部任职也有些年头,对于建筑也有了些眼光,遇到了真正的建筑大师,几乎一头痴迷了进去,白天黑夜的不是拿着图纸和设计书院的人讨论,就是和采买工程用料的人说话。
贾政平时不理会这些庶务,具体接触起来,也有些手忙脚乱。
幸好与他们一同来的贾芸毛遂自荐地出来和那些商家周旋,才压下了价格,又招揽到人手,也保证了工程的进行。
贾政如获神助,更加痴迷地参与到设计中来。有感于湖畔特殊的地理,设计的人就建议设计成南北两处不同的园子,中间仅以一个藏书大殿相通。
贾政大赞神妙,在写折子上呈的时候异想天开,竟大着胆子建议把南苑办成女子书院,北苑办成男子书院。
折子一递上去,朝中沸腾了起来,不少言官接连上折子斥责,说这种行为荒唐、玷污了圣人书堂。
众人都满以为这下皇帝要大怒撤贾政的职,正等着看贾家的笑话,忽然宫里传出一道旨意:皇帝和太后、皇后商议过后,决定支持贾政的设想,并且投资五十万两,专门用作女子书院的资金。
贾政得到了宫里的支持,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又有嘉兴县令和一些林如海的故旧、以及贾家自有的人脉协助,书院的设计图纸最后敲定了下来,立刻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建筑中。
在这一片热闹中,那位因为反对书院建造而丢了官的杨言官嫉妒得发狂,到处去拉拢人脉,找人来替他弹劾贾政,却都被婉转地推辞了。
笑话,宫里头都在盯着这件事儿,打算做成一件美事,留下个千古传颂的美名出来,谁打算这个时候不知死活地撞上去做那只扰人烦的苍蝇?
另外,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胭脂铺子也选在了五月悄悄地开业了。
铺子上方高悬着“绛云轩”三个字的匾额,大门敞开,门前却松松地垂着一面翠色的软烟罗帐子,清尘不起,静雅脱俗。
门内摆着一张张雅致的小桌子,上面有一面小巧的珐琅西洋镜子,一色官窑白瓷瓶子养着时令的鲜花。
桌上摆着一个冰纹瓷盒子,里面盛着一支玉簪粉;一个白玉小盒子,揭开来一看,盛着玫瑰色的膏子,轻轻挑起一点儿,就闻见鲜润馥郁的花香。
铺子内还有两间雅室,备着清水香皂,专供来客卸妆更衣,以作试妆用的。
又用多宝阁分出两三个隔间,上面放着一些奇雅有趣的摆设,一寸一地,各不相同。
另有一方柜台,用玻璃做成罩子,摆放着各色成品的胭脂、香粉。
几个女孩儿穿着细棉布的衣裙,行动轻巧,笑语晏晏。
第七十八章 题字()
由于不设排场,也没有请舞龙舞狮的到店前热闹,因此,知道这一个小小的绛云轩开张的人并不多。
好在观前街客流不少,总有些乘着马车的贵妇、小姐撩着帘子往外面看风景,目光忽而落在这一帘翠绿上的。
软烟罗十分轻软,这一幅帘子清雅如雾,贵若真金,而且又是平常绸缎店铺都难有的好东西,突兀地出现在这条街上,十分令人震惊。
晴雯、秋纹和探亲回来的雪雁也都在铺子里守着。
平时不忙的时候,晴雯就去工坊指点,店铺里的主要经营都交给了秋纹和雪雁。
用她的话来说:“宝玉一颗心都扑在这上面了,我去铺子里,也算是对得起老太太和太太的吩咐。”
不得不说,脾气温厚些的秋纹,确实适合做一些接待贵客的工作。性格活泼些的雪雁,又是苏州本土人,也容易和这些贵太太小姐拉近关系。
由于名气不响,这第一个月赚得并不多,仅仅够付些原料钱和工人的月钱。第二个月就慢慢地步上了正轨。
原来是某位路过苏州府的官太太凑巧来到了绛云轩,买了香粉胭脂,在官太太之间的宴饮上被夸赞了几句,就带出了“绛云轩”三个字:
“你们不知道?这胭脂就是在你们苏州府买的,观前街那家,叫什么‘绛云轩’?”
“绛云轩”没人听过,在场的官太太们一致摇头。不过并不妨碍她们离了宴会就去打听。
一来二去,绛云轩的名头也在苏州富贵圈里打响了。
一盒小小的胭脂,贵比黄金,香粉也是一般,却令人纷纷趋就。
绛云轩的幕后几个人看着铺子越来越盈利,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起来。
贾政的书院工程进展得也是十分顺利,虽然有人盯着他的错处,不时地想法子来为难他,也有许多人在其中帮助。
再有苏州的那些乡绅贵贾,都支持这一件造福本土的美事,不但聚集起来呈万民折子上京,颂赞皇帝,也有主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