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62-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小算盘放在茶桌上,吴德凯叼着香烟一边拨拉珠子,一边在小本子上拼命的记录,表情很灿烂,脸色很红润。又一笔生意做成了。

    这几个越南商人只能算是小鱼,但利润合起来,也足够他在南洋船运公司里头再入上一股了。

    他不过是个空皮包而已,拿着协议书,转手卖给广西的商人,甚至是军需处,白花花的银子就到手了。才不需要亲自去操作呢。

    而几个越南的小商人也是乐呵呵的。秦军的船到越南,拉的最多的就是大米,送过来的货又都是针对些大商家的,毕竟秦军产的东西只在国内销售,就可以了。真心不必要经营越南市场,只要维护者几个大头,维系米源,就万事大吉。

    记完最后一笔,吴德凯心里已经乐开了花。这越南真是自己的风水宝地,自从去年来这儿给越南人操练新兵后,活儿不重,钱则没少赚。自己手里南洋船运公司的股票,已经有五股了吧?

    一百两一股的股票,现在成交价至少是一百二十两一股,甩手那就是六百两银子。但吴德凯还不满足,他的老伙计廖文辉,现在手里已经有十股了,更与人合伙投资了一处甘蔗园,收益不菲。

    ……

    前后持续了六天,越南新军河内新营的募选兵员工作终于结束。一共一千七百人被招进了营中。

    一千七百人被分做了四个营,就跟四根肉骨头一样,被武仲平手下的将领们争来夺去。秦军派来的教官们是不管这些的。只是心里有些鄙视越南的武官。

    如果真心要带队伍,他们定下职位后就该主动入军营,跟新兵们打成一片。陈敬曾经把这个提议递交给了武仲平,但根本没激起一点动静,完全打水漂。

    ……

    时间进入到十一月,一号高炉开火一切准备妥当。

    这一日刘暹同张树平一清早就来到了钢铁厂,亲眼看着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被呼隆隆的装进高炉里。然后,生火——

    开炉的第一锅时间要长一些,刘暹钢铁厂一呆就是两天,亲眼看着一号高炉第一炉铁水出炉。内心感慨自己一路走到现在的不易,眼睛都有些要湿润了。这是中国第一炉新法炼铁,对中国的意义之大,在场的上百人怕也就刘暹一人知。

    但他相信,日后的历史上,肯定会为今天的炙热,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样是钦州的刘府。张妙彤这些日子直接跟到了这里陪着刘暹。

    “恭喜夫人,您这是有喜了……”

    就在刘暹在钢铁厂畅快大笑的时候,早上用饭忽感没胃口的张妙彤招来了大夫给自己号了号脉。她觉得自己最近总是犯困,没精打采的,今早上又猛的一下没了胃口,什么都不想吃……(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章 一亿五千二百多万斤()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哈哈,当然要恭喜、贺喜了。”从钢铁厂回来的刘暹,一身都带着喜气。刚一进门,就接到门房的贺喜,哈哈大笑。“吩咐厨房,中午整一桌好菜,我要跟舅老爷好好地喝一杯。”

    张树平手提着马鞭,一身精神抖索。听到刘暹的话,笑着回道:“是要好好喝一杯。小弟恭贺姐夫如愿以偿。”

    张树平脑子里至今还能清晰回想起铁水出炉那一刻的情景。真的是印刻到他脑海的深处了。第一炉要两天的时间,第二炉、第三炉,时间持续的减少,到最后一天两炉都不在话下。

    张树平知道西洋的一‘公吨’有多重,那几乎等于大清的一千六百七十斤重,一炉八十吨,一天两炉那就是一百六十吨。当然,那是最理想状态的出铁量,实际产量只能是一百公吨到一百四十公吨,两个铁炉那就是二百公吨到二百八十公吨,取个中间数二百五十公吨,也就等于大清制的四十一万七千五百斤。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可就是一亿五千二百多万斤,整个大清国每年的铁产量才又是多少啊?

    汉阳铁厂在“辛亥革、命前夕,达到年产钢7万吨,铁砂50万吨的规模,拥有工人7000余人,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那么晚清扣掉汉阳铁厂之后的铁产量估计就是五万五千多吨。而那还是四十年后的规模,现在呢?一万吨?两万吨?还是三万吨?反正是连钦南钢铁厂的一半都不到。

    了解了这个事实后,巨大的冲击力将张树平二十年形成的世界观给完全冲垮。洋务两字。在他的脑海里打下了一个深深地烙印。

    在钦州的这些日子,张树平对钢铁厂的期望完全不落刘暹。今日看到那一路铁水顺利出炉。内心的高兴也是溢于言表。

    不过两人对门房贺喜的反应都想差了。门房可还指望着在自家老爷面前能买个好呢,并没因为两人那不对称的反应而熄了火。而是紧挨着步,随着刘暹往院里走的脚步,撵着道:“恭喜老爷,夫人她有喜了……”

    轰隆隆……脑子里霹雳炸响。刘暹一瞬间连迈起的脚都忘记落下了,满脑子,满心里都是空白。

    “我有孩子了?”夫人有身孕了?自己要有后了!

    男孩,男孩,一个继承人——

    炙热的欣喜让刘暹说不出话来。唯恐一开口,满腔的惊喜就化作一声长啸。

    “恭喜姐夫。恭喜姐夫——”张树平也把满脑子的钢铁全部忘掉,只全身心的替自己姐姐和姐夫高兴。

    刘暹年过三十,还没一个子嗣。担心的可不止刘暹这一家子,张家也很担忧。而且刘暹不比李鸿章,李鸿章虽是年过四旬还没有子嗣,可李家是大族,李鸿章有的是兄弟,过继了侄子李经方到自己膝下,旋即又好运的中年得子。在八年前诞下了嫡子李经述。

    无棣张家一族也为这事情头疼的很。就张树平所知,家里头都有人提议再送个张氏女进刘家的大门,好保证刘暹子嗣。现在,自己姐姐终于再有了身孕了。简直是天降之喜,天降之喜。“老天保佑,是个嫡子。”立刻招呼过随从。“府里头的下人管事,不管什么身份。一律赏一个月的月钱。钱,爷出。”

    “立刻派人给家里送信。天大的喜事,真正的大喜——”

    整个刘府,乃至整个秦军系统,都为张妙彤再次怀上身孕而震动。只是因为秦军到底非藩镇,那些中上军官虽然欣喜刘暹‘可能’有后,但震动并非真的惊天。这件事的意义还是要建立在刘暹的‘大志’上,到刘暹起兵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体现他的作用。现在,除了刘张两家,还真没人将这件事跟钢铁厂终于开炉出铁了这等大事,划上等号。

    所以,相比起刘家夫人再次怀上身孕这种后宅之事,还是钢铁厂炼铁之迅捷更让两广的官员士绅震动。

    只是这一天的时间,钦州府衙和一些士绅商贾向外地送出的公文和信件,就不下二十封。一天能炼的几十万斤铁,除了吃焦炭生猛外,整个炼铁炉的人数还不到三十个人,对于保守的满清官场来说,这就是天方夜谭。即便两广的官员相对其他地方的官员开放一些,‘见多识广’一些,也是惊呆了。

    军情处来报,钦南钢铁厂的消息不到十天,就在整个广东传开了。

    而十二月里,无数商家如同嗅到了肉味的饿狼一样,纷纷扑向钦州来。虽然今年刘暹不准备开售铁料,而是要先积累一些库存,等到明年再正式面向全国开售。但那些挥着白花花的银子的商户,所出的价钱,让他也不禁动心。

    一担生铁两块鹰洋。

    这时候的一担生铁能划一百二十余斤,一公吨合十三担左右。也就是一公吨生铁能买二十六块鹰洋,计十七两半的银子。比之上海、广州进口的洋铁价格,也只是低了两三成。比之刘暹的生产成本来,那更是有太多的富余了。

    没人会主动把生意往外推。刘暹一开始是想着钢铁厂名头还不大,还需要时间来传扬,所以不愿意早早的往外头买铁。再说秦军自己用铁也不算少,刘暹已经准备好了自行车厂、三轮车厂和黄包车厂,机器到位,工人正在跟着技师培训中。将来这三家工厂也能吞掉不小的铁料份额。

    刘暹的意志轻易地就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屈服了。整个十二月,钢铁厂才开了一号高炉,二号高炉和马丁钢厂的炼钢炉都还在建设当中,配套的三大厂和四小厂才开始进入运转,销售部却先放了一个大卫星。

    大小八十多个贸易协定,总价值超过三十万两银子。明年炼铁厂整个上半年的生产量,不用发愁卖不出去了。刘暹至少能从中赚到一半的钱。

    这还是最简单的铁料销售,如果钢铁厂自己生产的钢铁被加工成钢轨、螺丝、铁钉、铁丝、钢丝、铁板、钢板、机器、铸铁件、五金等等,那产品的附加利润又该是多大呢?(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一章 自强之道,铁路之利() 
钢铁厂在眼下这个时代就是一个红果果的聚宝盆。

    只要你能抑制住生产成本,只要你能防住厂子里的贪腐,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严格按照西方的管理要求,那你就坐等着收钱吧。

    以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的需求,钦南钢铁厂这种规模的厂子,你就是再投资兴建起两三家,也足够自我内部消化。

    十二月,钢铁厂销售部的统计结果一出来,整个秦军系统轰动了。之前在钢铁厂多入了股份的人,无不得意自己的先见之明。而没入,或是少入的,则无不活动起来找门路,想赶上一个车尾。

    刘暹也没拿乔,只把股份的价格上扬了百分之十。给了那些现在着急的人一个小小的教训。

    同治十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两广乃至江南,就在一片对钢铁厂的物议争辩之中结束了。刘暹很满意这个结果,北京、广州、桂林都如同没看到这件事一样,不发表任何的意见。对于他来说这就是最好不过了。

    他一点都不想搞得如若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一样,引来全国人的瞩目。

    恭亲王与湘淮楚三军‘合作愉快’,不想给刘暹这个洋务运动中的‘异类’,增添光彩,刘暹一点意见都没。只要这个钢铁厂能如期投入生产,秦军真真切切的落到实处,这才是最重要的。

    新年贺礼,刘暹对桂林,对广州,对北京各大佬和两宫太后,备上的礼物较之前两年更丰厚了一倍。这是在卖个好!

    现在越南不稳。云南战事又牵扯着了湘淮太多的精锐,越南真要有变故的话。清廷能指望的只有刘暹来顶上去。他们才不会这个时候给刘暹找麻烦呢。清廷没有当初堵截捻军时候曾国藩的底气,上阵前先敲打刘暹一顿。

    所以。这个让刘暹两年来一直心怀忐忑的钢铁厂之事,根本就没在朝堂上掀起什么大的风浪,就这么安安顺顺的过去了。这个结果让刘暹心气大涨!

    “元渡,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张守炎一路心急火燎样儿从广东赶回柳州,两天的时间嘴角都虚起了水泡,两眼通红,一看就知道是彻夜不眠。今天刘暹见到他时,吓了一大跳。

    “铁路之事。诽议漫天。国人谓之妖物。前京城之事,后车之鉴也。”

    张守炎一直对刘暹修铁路的打算持反对意见。只是刘暹一直坚持,而张守炎在询问了安格拉。默克尔关于铁路的一些耗费之后,自认定刘暹根本修不起桂林到钦州的铁路,事情才就不了了之。他对刘暹的举例就是当初北京永宁门外之事。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不久,中国有了最早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就在其著作中提到了铁路的有关知识。但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第一次出现铁路的实物,则是在二十年后的同治皇帝治下。这条铁路是由在北京的英国商人杜兰德出资修造的,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于京师永宁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驰其上。迅即如飞。京师诧所未闻,老百姓、御史官员劾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

    铁路一里,即轰动都人。桂林到钦州绵延一千二百余里。真要建筑的话,那是不是整个广西都要翻天了啊?

    刘暹也知道这个时候修铁路不容易。当初是答应了张守炎要慢慢来。张守炎就奇怪了,怎么现在刘暹突然的就准备上奏北京了?

    “何须如此紧张。当年之事更多是起于京师,如果是在外地,哪来的那么多官员百姓诽议?何况这铁路确确实实是益事。”刘暹真心认为张守炎是小题大做了。这广西能跟四九城一样么?四九城里的大爷有多少?广西的也有又有几个?而且同治四年,英法联军攻克北京城还不及五年头,京师之人旧恨依旧,看英国人修筑那小铁路,当然不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