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62-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淮军马队即将跟秦军骑兵照面的时候,淮军跑了。

    唐仁谦连淮安都不回了,直线北上,到了阜宁。

    三个大队的秦军骑兵除了扫荡了盐城,就再没半点功劳了。

    次日傍晚,这场吸引了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目光的大战,终于结束了。李鸿章在登城头视察的时候,失足滚落台阶,昏迷不能理事。面对着秦军的通牒,淮军最后的抗争力度虽然很微弱很小很小,但潘鼎新没有投降!

    被秦军关押在一家屋子里的潘鼎新、聂士成、张绍棠等人的身份,跟战场上万千被俘的淮军将士并无什么不同,都是战俘!

    刘暹也正式接见了多国战地观察团,将手中的几个观察团成员都交回了去。这场战争里,英法德三国训练的华盛军的事情,以及华盛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都瞒不过他。但这种事情没必要揭开。

    而至于华盛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如何,英法德三国有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鸿章这个大滑蛋!() 
李鸿章是个大滑蛋。狗屁的失足跌落台阶,重伤昏迷,刘暹绝对是不信的。

    这就是场戏。李鸿章不愿意背负着主动投降的‘黑名’,想要一层脸面,刘暹给他。

    胜利带来的喜悦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自己终于拿下了淮军这根满清的擎天柱石,这时候的他并没有什么心力交瘁的感觉。

    秦军压淮军,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他现下只是生气了一种一时间什么事情都不想去管了的懒散。

    秦军大胜地消息传出去,可以想象整个大清该有多么巨大的震动。各种各样的势力,又有新一轮的谋划,对策,洗牌。很多事情,他现在就该着手,布置,准备,筹划,为下一步进军北地做最后的准备。可现在却偏偏有点懒懒的提不起精神来!

    这时一种去掉了心病、执念,战胜了大敌之后的慵懒。原来李鸿章在自己心里也是这样的一个地位,刘暹还是头一次感觉到自己把李鸿章看的那么高大。虽然在战胜淮军的过程中,连一点涟漪都没波起。

    当然,他现在已经走到如此地步。很多事情的处理,很多势力的周旋,已经不用他亲历亲为了。自然会有手下人来看着办,有手下人会为他办理……

    ……

    紫禁城里。

    夜晚寂静,慈禧猛地从睡梦中惊醒,满头汗水淋淋的从额头滴下,一头乌黑的黑发都湿漉漉的。她惊慌的喘息着,手扶胸口。眼睛惶恐的张望着,直到能确定自己确实在寝宫当中。好不容易平复下内心。告诉自己那是个噩梦,并不是现实。她才发觉自己浑身已经被汗水尽透。

    可慈禧没有叫宫女帮自己更衣,她重重的躺回床上,窝卷着身子,目光一会儿平静,一会儿狰狞,一会儿又充满了恐惧。现在的慈禧就跟平常受惊受恐吓了的妇人一样,窝卷的身子是那样的无助。

    是的,慈禧很无助。权倾朝野的慈禧西太后很无助,她会无助吗?外人看起来似乎很荒诞的一句话。却是此刻慈禧内心真实的写照。

    只要一想起刚才梦境里的一切,颤栗都袭满了她的全身。慈禧深深的把头埋在被子里,浑身上下颤抖了好长时间才停。只因为那个梦境太逼真,太真实,旗人的下场太惨。

    秦军打海上登陆辽南和天津,多军战败,八旗新军战败,京城被秦军毫不费力的攻下,数十万旗人被抄没了全部家产。贬做了卖苦力的苦役。无数旗人妇女被奸、淫,被肆意侮辱。满清被迫迁都,但因为东北已经被秦军夺取,清廷只得向西北逃去。一路被秦军追击。旗人的尸体从北京铺到了西安,能活着抵到达陕西的旗人二十万人都不到,十多万八旗新军更只剩了不足五万人。而很快新疆就起了乱局。徐东山、董福祥等人叛清降秦,偌大的新疆很快变色。

    秦军大举向甘陕进攻。多军大部分是汉军组成,危境之下雷正绾、陶茂林投降秦军。满清残余狼狈逃亡草原,只剩下十万人不到。而蒙古的王爷们大势所趋之下也靠不住,不是哪一个蒙古人都是僧格林沁,满清在草原上日子过得很苦。这时候俄国人伸手拉了满清一把,满清残余继续北上,可俄国人也不是好东西,被俄人庇护在羽翼下的满清残余虽然有了一口喘息的气儿,但遭受到的却是人格尊严上的彻底羞辱……

    颤栗和惊恐袭满了慈禧全身。她做的这个梦是那样的真实,一想到梦里旗人妇女要遭受到的凌辱,慈禧就不寒而栗,浑身的发抖止都止不住。

    至于慈禧为什么相信这个梦会成为现实,不如此的话她不会这么恐惧,那是因为她已经接到了淮军大败的消息了……

    ……

    “大人,驻直隶诸练军总办,直隶、山东各实缺道、候补道,淮军善后局,营务处,机器局,厘金局,保甲局,清丈局,各公所衙门,及英法德俄美各国驻津领事……来贴求见。”

    多隆阿刚从衙门回来,门房把记在簿子上的来贴求拜的名单念完,差点儿就一口气喘不上来了。前些日子全天下人的眼睛都在盯着淮安,淮军撤离之后留下的大片空档虽然被多军和八旗新军所填补,但是李鸿章在华北经营的极其局等,却还必须要等到尘埃落地那一刻才有行动。

    所以前线时候多隆阿府上还算安定,现在淮安大战定底的消息一传过来。先是震慑得大家伙儿短暂的时间内失去了反应能力,接着淮军遗员就是发了疯一般地涌到多隆阿府上这里来。

    淮军完了,多隆阿的地位再也无可动摇。将来走到哪一步,都难说得很。可眼下时候他们这些人却全要看九门提督多隆阿的脸色过日子。而且这些淮军下置的局所,正位大多是淮军重要人物兼任的,比如最得李鸿章信任的幕僚周馥,那机器局总办的位置已经坐稳三年了。现在淮军诸多大佬都跟着李鸿章一块做了俘虏,空出来的位子,满清即使江山已经摇摇欲坠,也依旧有大批的人愿意填补上位。

    而且这些人也笃定多军体系内缺人才,多隆阿久困军中,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支撑淮军留下的这个摊子,多军接替了淮军的位置之后,若想让李鸿章打下的‘江山’依旧安稳的运转下去,那就必须劫难。

    当然,满清现在的前景很不妙,这些上门的人物中,心思浅一点的,过来拜门,不过是求个好饭碗。心思深一点的,却未必没有将来拿‘家底’做改换门庭敬礼的心思。

    秦军的强势在淮军崩塌之后已经不再是飘渺看不见的虚无了,那是让人看得到摸得着的一条金光大道。从龙之臣没得做,可蝇附骥尾一样能致千里!

    淮军是个大体系,这不仅仅取决于武力,更是财力,李鸿章去后,各色人等就惶惶不可终日。秦军势大不可抵挡,但远水救不了近火,眼下这个团体要维系下来,只有抱多隆阿地粗腿,才不会给朝廷连汤带水的吃掉。

    听完门房念完名单,多隆阿莞尔一笑。

    李纶也笑着对东主道:“大人,来的人可以都回帖子,但今儿要挡驾。就说大人还要处理公务,来日学生与王兄、张兄会回拜他们。大人这里可不是收破烂的,谁都能要!

    现在淮军大势已去,这些人是迫不得已登门的。大人即便是要收,可也要那两个来立立威!”

    多隆阿脸上的笑容更多了三分。李纶说的话甚和他的胃口。

    多隆阿清廉自爱,对于淮军当中的藏污纳垢,心中早有反感。虽然也清楚‘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但要不拿几个家伙杀鸡儆猴,他就不是多隆阿了。

    两人正在闲谈着说话,李纶很清楚这些天多隆阿为了布置京津防御废了多少心血,有意的奉承,好让多隆阿开心开心。门房又匆匆忙忙的回来禀报:“大人,盛宣怀盛大人求见……”

    盛宣怀在淮军中的地位如何门房并不清楚,但是盛宣怀绝对是淮军一帮人中于民间名头响亮的人物之一,淮军钱袋子的名声现今已经有三分响亮了。所以门房知道盛宣怀。

    盛宣怀乘一顶小轿而来,却拒绝了门房请他进门歇息,在大门外面恭候。

    听到回报,多隆阿跟自己的心腹幕僚再对望一眼,不约而同的跳了起来,大步的就朝二门外面走去。一到门口,就看见盛宣怀青衣小帽,独立门庭边上。看见多隆阿伴着李纶大步的走出来,一笑之下,就深深一揖到地。

    多隆阿一把挽住他的胳膊:“哈哈,杏荪,你何来之迟!”

    盛宣怀此时来到自己府上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多隆阿心里就是拿捏不准,也能预感出是大好事。可能自己适才的烦恼就不再是烦恼了。

    “事关我淮军后裔家眷,盛某焉能盘桓瞻顾?”盛宣怀笑着回答。他本来已经打算投到秦军麾下去呢,胡雪岩现在当上了银行行长,虽然自己的钱庄生意没有了,但影响力却扩大了十倍不止。就是上海滩的诸多外国洋行,面对胡雪岩时也要恭恭敬敬。盛宣怀岂能不羡慕?

    但是没办法。他没有料到秦淮决战来的这么快。李鸿章也没料到刘暹将他这么看重,没办法,为了保存军将眷属,为了给淮军日后留下一丝气运,盛宣怀临危受命了。

    他此来就是帮助多隆阿掌控淮军遗产的。

    “话是虚的,钱是实的。淮军的家底,需得有上百得力人才才是实的。而做生意嘛,货最要紧。盛某不才,只求朝廷能够不怪罪淮军将士遗属。必为大人效力。”

    “天津的粮船可以还来?”

    “可以。”

    “枪炮呢?美国人手中没有那么多枪炮,法国人离的太远。英国、德国要价太高。”

    “大人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银子!”

    盛宣怀在多隆阿府上呆了一个多时辰,留下了一摞东西,然后就是用数以十倍的话来给以上的四句话做铺垫。

    南面的粮船继续回来,换做多军执掌京津门户,那条银河也不会断绝。

    清廷可靠地武器来源只有俄国人和法国人,现在法国人完蛋了,俄国人跟土耳其打得正是激烈,武器来援有些匮乏,盛宣怀一样能够保证。

    只有如此,也只要如此,多隆阿就能庇护,也能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七十八章 符合大英帝国条件的只有中国() 
恭亲王府书房里,一片死寂。奕欣捏着折子,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他坐在那儿,瘦弱地身子似乎支不住脑袋,深深的垂了下来。

    秦军,刘暹,再无人能制了。一切打算都成了泡影。

    秦军大胜,李鸿章被俘地消息传来,秦军的地盘里百姓们热闹的癫狂,而紫禁城内,却寂静的成了灵堂一般。慈禧已经没来由的打死了两个太监,戏也不瞧了,也不遛弯了,只是在长春宫里面转来转去,连李莲英都不大敢过去沾边。

    老七彻底没了主意,跟个木头人一样。一发呆就是半天,不吃也不睡觉。

    史书上面写得明明白白,两朝争锋,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一场大战,就比如唐时的洛阳大战,明时的玄武湖大战,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是决定天下的命运了。胜者那就能得天下!指望刘暹成了黄巢或李自成第二,那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

    ……

    时间很快就转到了四月。刘暹已经回到了南京,他将在南京跟英国公使威妥玛会面,这一次谈判很重要,是真正的涉及到两国利益和将来的重大会面,对于中国,涉及的更将会是国家根本利益。

    十多天的时间,安徽降了。张曜干净利索的举兵而降,现在已经被任命为独立团的团长了。他手下的嵩武军还有些战力,废了可惜。刘暹传令张曜,让他剪除一些污垢,真个嵩武军改成秦军军制,为此军政部还特意调配去了上百中下级军官。

    河南提督宋庆也投降了。比张曜还厉害。刘暹对宋庆的印象跟张曜一样,都很不错。这两个人都能打仗。敢打硬仗。而且当年刘暹在汝南之战后,被实授山东提督。参赞剿捻事宜,可以说在满清官面上是整个剿捻战场上的二把手。但很显然,湘淮皖鄂四军,除了与之有大恩的刘铭传,背景后台还很一般的宋庆、张曜,没谁会真正的听命于刘暹,哪怕只是表面化的。甚至在刘暹看来,当时曾国藩将自己很快的边缘化,其内未尝就没有四军一众军将的因由在。

    周盛波、潘鼎新、张树声、吴长庆、郭松林等湘淮诸将。豫军宋庆、张曜,皖军张得胜、郭宝昌,和鄂军部分,及原先的刘铭传所部,那是的剿捻战场上的总兵力超过五万。

    但当中除刘铭传与宋庆、张曜外,湘淮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