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为唐王-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只好联手,才能在朝堂之上获得一席喘息之地,当然了,这些都是日后李清方才得知的。(。)

第414章 党派林立() 
此刻的大唐帝国虽然依旧繁荣,但是朝堂之上却再也不复开元年间那般清明,朝堂之上党派林立,背后若无依靠,很难在朝堂之上立足!

    并没有让百官等待许久,内殿在一群宫女太监的侍奉下,一袭暗黄龙袍显得极其威严的李隆基就已经登上帝位,只不过与以往不同,此刻本应该出现在后位之上的杨贵妃却并未出现。

    接下来一段时间,自然是无聊的朝会时间,由于如今的朝政李隆基大都交给李林甫处置,所以朝堂之上官员虽然有好几百,但大多都是李林甫在回话。

    期间李清并没有急于表现自己的存在感,而是选择闭目养神,此次返京,自己已经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如今的长安城势力云集,低调内敛才是王道,虽然明面上有着李林甫的鼎力支持,但是时至今日李清依然拿不准此刻站在百官之首精神矍铄的华发老者为何偏偏会选中自己。

    若说合适,恐怕此刻自己身旁的棣王和延王二人之中的任何一人都比自己合适,毕竟一个常年镇守边地的放逐皇子要想与一个常年立于朝堂之上参与朝中大小政事的皇子争夺储君之位,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此次来京,查清李林甫的真正态度同样是此行的最终目的之一。

    闭目养神的李清听到高力士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话语之后,李清当即睁开眼睛,走出皇子序列,对着高座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躬身行礼道:”禀父皇,儿臣有事起奏?“

    原本已经露出疲态的威严男子正想起身,看到站出身来的竟然是寿王,压住心头的不耐,当即开口说道:“何事?瑁儿但讲无妨?”

    听到帝位之上威严男子的允准,李清开口不慌不忙的说道:”儿臣此番前来京师,目的有三,一来奉父皇之命参加四日之后的祭祀大礼;二来,奉命回京述职;三来,三日之后,就是母后十年一度的忌日,儿臣此次携王妃前来就是希望能够到母后的陵前去祭拜母后!“

    一句话,让朝堂之上的两个人神情未变,一个自然是坐在帝位置上的威严男子,另一个出乎预料的竟然是位于百官之首的一头华发的李林甫,只不过除了当事人,任何人也无法发现李林甫藏在宽袖之中的手随着李清的话语而青筋毕露。

    重新平复了心绪之后的李林甫一脸复杂的看着不远处的玄衣青年,眼中夹杂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赞叹意味。

    “儿臣奉命驻守剑南,身为一方统帅,本就以保境安民捍卫边将为己任,若无意外,儿臣此生返回长安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日后能够到母后陵前祭拜的次数少之又少,因此,还请父皇恩准儿臣的请求!“说着,李清向着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双膝跪下,以头点地!

    原本还因为李清的贸然请求和此刻在后宫之内心情不好的贵妃对面前的十八郎怀有怨气,听到面前瑁儿的诚信恳请,饶是李隆基铁石心肠内心也不由得为之一软。

    毕竟说到底,自己终究亏欠了面前的这个像极了自己的儿子,想想也是,这些年自己虽然长居深宫,但是对于寿王的处境还是有着几分了解的,而且半年之前,自己更是狠心的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只晓的孔孟之道的寿王扔到剑南边地,期间面前的十八郎到底遭受多少苦,可想而知。

    内心感慨之余,李隆基的话语也不由得慈祥许多,少了几分平日的威严,多了几丝为父者应有的宽容:”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十年都已经过去了,瑁儿孝心天地可鉴,为父允了!贞顺皇后若是在天有灵看到瑁儿成长至今,定然能够心满意足,含笑九泉!稍后朕会让力士陪同你们一同前去!“

    听到此言,李清没有抬头,将头沾地,更加恭敬的说道:“多谢父皇!”而后起身,退到百官序列,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因为李清的沉寂,朝堂之上随之而来也陷入短暂的沉寂当中,只不过这种沉寂并未持续多长时间,就已经打破,而打破此人的不是别人正是站在首位一向低调内敛的首府宰相李林甫。

    身着一品官服的李林甫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般卑躬屈膝,仅仅对着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拱了拱手,而后就开口说道:“禀陛下,自寿王殿下镇守剑南以来屡有建树,先是节度使衙门孤身对峙扳倒敢于拥兵作乱的鲜于仲通,而后更是带兵剿灭为祸成都府近十载的悍匪龙虎寨,半月之前,更是仅仅率领三千兵马长途奔袭数百里,挽大厦于将倾,击溃了在吐蕃国享有盛誉的论钦陵率领的两万大军。”

    “下臣认为,如此滔天之功,不赏不足以平民心,不赏不足以激励边关将士为我大唐浴血奋战。”

    李林甫话罢,当所有人都以为为李清请功已经结束的时候,众人确实没有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继李林甫之后,短短的片刻之间,朝堂之上呼呼啦啦的竟然站出来不下于四十位大小官员为李清请功,这些官员之中不乏六部之中的要员,尤其是吏部,上到吏部侍郎,下到小小的吏部员外郎,吏部之中的大小官员至少有着七成站出来为李清请功。

    当然了,吏部之所以如此尽心尽力,李清自然清楚,这其中和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如今的丞相李林甫身兼吏部尚书一职,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的吏部早已经成为李林甫的一言堂。

    也是直到此刻,李清方才发现,以李林甫为首的宰相集团在朝堂之上到底有着多大的权势,这还仅仅是突发之举,若是事先准备,恐怕此刻站出来为李清请功的官员绝对要多上一倍不止。

    相比于李清的惊讶,此刻站在李清身旁的永王和太子脸色却并不好看,两人呼呼啦啦的看着跪成一片都是为寿王请功的官员,一脸的铁青,就算是以太子常年内敛忍怒的性格此刻也掩饰不住心头的不爽。

    尤其实永王,原本以为寿王已成为过眼云烟,对自己在也造不成半点威胁,如今能够与太子一较高下的仅仅只有自己一人而已,但是看到如今朝堂之上的形势,永王方才发现,自始至终自己都始终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第415章 庙堂论断() 
当年的寿王一党却是随着寿王争储失败而烟消云散,但是永王却发现一个很多人都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自始至终寿王最大的支持者李林甫都未倒台,相比于几年之前根基还未牢固的李林甫,现如今的李林甫无疑更加的难以对付,只要李林甫还未倒台,那寿王一党就永远谈不上覆灭。

    “此刻的永王一脸的嫉妒,身旁的十八弟,何德何能能够得到当朝宰相永不背弃的追随?”

    只不过相比于永王和太子的脸色难看,同样站在李清旁边不远处的棣王和延王两人脸色却是一脸的轻松,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寿王愈加强势,也就愈加能够分担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他们的日子也就相应的好过许多。

    原本对于李林甫的突然摊牌感到不解,毕竟以往丞相府对于自己的援助大都是在暗处进行,但是当李清回头察觉到身旁几位兄弟神情不一的脸色之后,李清终于发现,原来这次请功,是这位丞相大人在为自己造势,李林甫在向所有人宣告,昔日巅峰一时的寿王一党并未覆灭,寿王的身后依然有着他李林甫的强力支持。

    想着昨晚发生的事情,李清不用想也知道,昨夜自己遇刺的事情。李岫定然已经告知李林甫了,李林甫此举很明显的是在警告一些企图对李清下手的人。

    若是换做其他人警告,恐怕无论是永王还是太子一党都不能置若枉然,不为别的,因为面前的李林甫无论是在朝堂之上的权势还是作为京师五大门阀门阀之一李家家主所具有的武力,都足以对两方形成致命的威胁。

    坐于帝位之上的李隆基看着面前呼呼啦啦跪成一片为寿王请功的百官,脸上也出现一丝惊讶之一,片刻之后,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重新将目光投向百官之首的李林甫:”昨日该有的封赏,朕都一一封赏过了,难道丞相对朕的封赏抱有意见!“说着,李隆基的脸上浮现一抹威严之色。

    面前的李林甫虽然办事颇得己心,但是权力与极其浓厚的李隆基决不允许任何人敢于质疑自己,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隆基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在自己的身上。

    已经在面前的威严男子手下谋事几十年的李林甫自然对于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的心中所想猜的一清二楚,当即更加恭敬的说道:“回避下,微臣绝不敢对陛下的旨意抱有半分质疑。”

    ”只是微臣料想土拨此番含恨松州,两万将士在松州城下埋骨,以吐蕃人睚眦必报的性格绝对会加以反击,而且此次松州之战,在寿王的运筹帷幄之下,我方虽然取得大胜,但是依然有着不小的伤亡,若是吐蕃再次派兵攻击剑南道,恐怕以剑南道的疲弱的兵力很难抵抗。“说到此处,李林甫微微停顿,等察觉到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对自己的话语点头认可之后,继续说道。

    “我大唐的军事中心向来侧重于西北和东北,剑南道作为我大唐西南的天然屏障,以一道之力独自面临吐蕃、南诏两国,却是捉襟见肘,微臣建议,为了有效阻止吐蕃的再次进攻,陛下应该在剑南道增设五座铸钱炉、五座兵器坊以增加剑南道的军事力量,担当起大唐帝国西南屏障的作用。”

    听到此言,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微微皱眉,毕竟自己可不是一无所知的小白,能有今天的帝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军队的支持,对于军中之事,李隆基自然有着几分的了解,要想武装一个军队,最重要的是军资和装备,而此刻面前的李林甫竟然一开口就要为剑南道增设五座铸钱炉和五座兵器坊。

    当今天下共有九十九座铸钱炉和一百四十几座兵器坊,兵器坊还好,大部分分布在边地,但是九十九座铸钱炉却是有着九成都分布在关中,要知道就算是如今的安禄山也仅仅拥有六座铸钱炉和十座兵器坊。

    想及于此,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不仅将目光投向站在诸皇子序列一脸平静并没有因为此话表现出一丝野心的十八郎,不得不说,寿王如此表现,李隆基还是十分满意的。

    压下心头的担忧,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将目光投向站在李清身旁的几位皇子,开口问道:“太子,你们如今位列朝堂之上,对于朝堂之事理应参与进来,对于丞相刚刚的提议,你们可有异议?”

    原本正想着不知如何开口的永王,听到帝位之上威严男子竟然主动要自己发表意见,当即第一时间跳出来说道:“回禀父皇,儿臣不同意丞相的话!我大唐国富民强,此番吐蕃已经吃了教训,料他们定然不敢再次来攻,丞相此言完全是杞人忧天!“

    并没有对永王的话,加以点评,李隆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一身明黄衣袍的当朝太子问道:“太子,可有异议?”

    即使心中千万个不同意,但是太子依然表现出不骄不躁,对着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做足了表面工作方才开口说道:“会禀父皇,丞相之言虽然有着几分道理,但是未免有夸大之嫌!钱财、军资关系一国之命脉,决不能草率处置,若是一不小心给有心之人以可乘之机,到时候后果难以挽回!”

    并没有等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将目光投向自己,站在边缘处的延王和棣王两人眼神一阵交流,同一时间对着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拱手说道:“回禀父皇,儿臣同意丞相刚才所言!“两人的回话,让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很是惊讶,因为在李隆基的印象之中,这两位儿子一向沉闷,向来都不在朝堂之上发表意见,令李隆基没有想到的是就寿王这件事情这两个沉闷的儿子竟然罕见的发表了意见。

    只不过,虽然心中惊讶,但是李隆基并未将自己的惊讶表现出来。

    已经向不少人发表了意见,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再次将目光投向了站在百官序列相对靠前的杨钊身上,威严的说道:“杨钊,你身为大唐财政使,对于此事最有发言权,你认为丞相的建议如何?”

    谁都没有想到事情推来推去,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竟然将把最后的抉择全交给面前的杨钊,不过想想倒也合情合理,这件事情很明显的并不是一般的官员能够参与的,而在刚刚的时间之内,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已经问过了朝堂之上几大利益集团的领头人,如今仅仅只剩下杨钊,这件事情自然也就妃杨钊莫属。

    虽然对于陛下的问话很是意外,但是杨国忠能够从一个地痞流氓爬到如今的地位,自然有着足以称道的地方,不慌不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