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不等胡妃的龙子降生,一个可怕的夜晚来临了。

    大明永乐十九年四月,此时正是初夏。

    一天深夜,北京的天空乌云压顶。

    只见云越来越沉,似乎想要把大地压扁。

    风起了,毫不留情的呼呼刮着,把皇宫的合欢树刮的东倒西歪,好像在向谁直求饶。

    不一会儿,远处的天空传来若隐若现的闷雷,时近时远。

    似乎又天兵天将的千军万马,正浩浩荡荡的皇大明宫的方向开过来。

    一道一道刺目的闪电仿佛要撕开天空沉重的帷幕,空气也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上天仿佛要把积蓄已久的愤怒一股脑爆发出来。

    此时,柔仪殿的胡妃和春和殿的孙嫔都被差不多同时点亮了灯。

    胡妃原本已经睡着,被这闷雷声突然惊醒。

    “这雷声来得可真蹊跷,但愿不要出什么事。”

    胡妃娘娘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在心里祈祷。

    一道笔直的闪电划破天空,就像一个天神拿着大斧想把皇宫切成两半一样。

    闪电从天空上飞速的下来,用它那明晃晃的刺眼的白光,把黑暗的世界照亮。

    这道闪电眼看就要划破密布的黑云,划破寂静的夜空。

    可惜,还没有到地面,就被一片厚厚的乌云挡住了,好像不允许闪电侵占它的地盘。

    北京皇宫的天空,显得更黑,更沉。

    胡妃娘娘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快,快,熄了灯,我们都好好睡着,不要有灯光惊动。我听老一辈的说,这样的狂风暴雨夜,可能是哪儿的妖精修炼成仙,从我们皇宫头顶经过。”

    她赶紧命宫女们熄了灯,躲在被窝里,不要再去看皇宫里这片恐怖的天空。

    相反,春和殿的孙灵微就淡定多了。

    她原本一直就没有睡着。

    胡妃娘娘怀孕后,隐隐听说这次是个龙子,皇上已经下令,将皇宫的御医,还有最好的御厨,最有经验的产婆,全都配给了柔仪殿。

    甚至连乳母,都提早预计好了。

    只要是太孙妃想要的,立刻就要给她弄来;

    只要太孙妃说一声不舒服,医院的人,就要轮番跪在柔仪殿请脉。

    那种万人瞩目的待遇,在孙灵微看来是多么触目惊心。

    朱瞻基天天往柔仪殿跑,每日对太孙妃嘘寒问暖。

    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

    反正他现在几乎绝迹春和殿。

    就算偶尔来春和殿露面,和孙灵微说的,都是关于胡妃娘娘的小皇子的问题。

    此时,孙灵微的脸上是一种绝望的哀伤。

    她早已经不再用息肌丸了,自从消除了朱瞻基和她的身体接触的障碍之后,她按照古方上说的,每日沐浴,想要把身体里的那些毒素都清除出去,可是无奈,她还是怀不了孕。(。)

162章 可怕的天火() 
没人的时候,她变得暴露,像一头焦躁的母狮子。

    “夫君似乎忘2了,我到现在还没有怀上一个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我在宫里的处境是多么尴尬和难受,又有谁体会过!夫君故意在一个怀不上孩子的嫔妃面前,谈论正宫的孩子,这样做,是在对我的肚皮表示不满,还是在故意刺激我,或者跟我赌气?”

    孙灵微多么想,直视着朱瞻基的眼睛这样一字一句的问他,可是每一次,她都没有勇气。

    这些想法只有在心里憋着。

    她怎敢对朱瞻基说?

    明面上,她还得陪着笑脸,做出一副真心祝福,喜笑颜开的样子,把她殿里最好的东西,托朱瞻基送给胡妃娘娘,表达她的无私祝福。

    所以,此刻,这一声声的裹挟着无数天怒人怨的闷雷声,和一道道触目惊心的闪电,在孙灵微看来,仿佛老天在为她的遭遇鸣不平。

    虽然第一眼,将头探到那漆黑的夜空,她也本能的身体颤栗了一下。

    可是片刻的害怕之后,她感到的是一种解气般的畅快。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把这该死的皇宫给我用水浇了也好。”

    孙灵微恨恨的盯着那深不见底的夜空,恨恨的在心里诅咒。

    终于,闪电撕破了乌云。夺目的闪电和惊天动地的雷声,它们胁迫着狂风暴雨,铺天盖地地向大地冲来。

    狂风挟持着雨丝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皇宫的每一扇窗子上抽,窗缝里很快就钻进雨水了。

    这狂风暴雨之烈,连睡在新的寝殿“乾清宫”的永乐帝朱棣,也被大雨惊醒了。

    雨在下,雷在滚,闪电一晃一晃的,像巨蟒在云层上飞跃。

    又一个暴雷猛地在窗外炸开,那声音“哗啦啦”的,就好像山崩海啸一样,皇宫里的人都惊醒了。

    这座崭新的北京皇宫里,一时之间像炸了营,到处都在关窗,点灯,还有隐隐约约的惊叫声。

    这时,又一道电弧把整个天空照亮了,划破了无数黑云,像一把利剑,直插大地。

    还没有等孙灵微和皇宫里惊醒的人反应过来,突然天空中“喀嚓”一声,一个刺耳而尖锐的闷雷,像复仇者一样,正好击中了皇宫奉天殿屋顶正脊。

    瞬时,一团火光腾空而起。

    此时,一直守候在窗外,任那暴风雨袭击者自己的细嫩的脸庞的孙灵微,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小丫鬟的身影一闪而过。

    “欢儿,去看看是谁这么大胆?这样的夜晚,还敢在外面逗留?”

    “哦,也许是值夜的宫女吧。”小欢不以为意的说。

    孙灵微便没有多想。

    过了一会儿,奉天殿那边忽然传来一声惊慌的叫喊声:“走水啦,走水啦。”

    顿时,皇宫大乱。

    接着惊呼的人越来越多。

    永乐帝赶紧披衣起床,在马公公的搀扶下,从“乾清宫”里直奔奉天殿。

    风雨中,火借风威,风助火势。

    眼看着火越来越大,宫中已乱作一团。

    宫女、太监、侍卫纷纷跑来救火。

    “天啦,我的奉天殿!我的皇城!赶紧救火!”

    永乐帝在远处痛心疾首的呼,岂奈火势太大,再多的水也根本无法泼灭。

    永乐帝脑袋轰的一声,他突然意识到一个更可怕的问题:这雷火犹如天火,就算把皇宫里的水都用光,全部浇在火焰上,也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可是,尽管这样,他还是忍不住大声命令道:“把的水,全部浇上,全力扑火!违者杀无赦!”

    古代没有灭火器,于是一阵锅碗瓢盆的叮当直响之后,火势没有减弱,反而越窜越高。

    直到太子朱高炽悄悄来到朱棣面前,悄声说:

    “父皇,如果你再不下令停止救火,恐怕我们明早起来,全皇宫的人都要短米断水了,宫女太监们侍卫们,也死伤无数,这火,好像越浇越旺啊!”

    “你说什么?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你想着烧掉这个北京的皇宫,还有一座南京的奉天殿么?你是不是做梦都想跟那帮愚蠢的老臣一样,想要朕迁都回去?”

    永乐帝朱棣两眼血红,上了年纪,又熬了夜,整个人变得极度虚弱,可是却更加暴躁。

    “父皇息怒啊。”

    太子扑通一声跪在永乐帝面前,再不敢说一句话。

    这时,他最信赖的胡善为和马公公连忙赶来,看到跪着的太子,她们也只好先跪下了,一句话也不说。

    永乐帝这时也才慢慢清醒过来,用梦一般的声音问道:“真的没有水呢?”

    太子和马云还有胡善为不说话,只是含着泪重重的点点头。

    “皇上,这火是雷火,也称为天火。只能越浇越旺。”闻讯赶来的其他大臣小声说道。

    “是啊,天火怎么可以被浇灭呢。罢了。看来是老天故意惩罚朕啊。”

    此时的永乐帝,忍不住热泪纵横,看着地上的朱高炽,无力地朝他挥挥手道:“父皇先回去更衣了,这里就交给你吧。”

    胖太子朱高炽得到父皇指示之后,赶紧命令的宫人和侍卫停止浇水,撤离火灾现场。

    此时,身在“养心殿”的永乐帝,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蔓延起来的大火,从奉天殿,一直烧到华盖殿、谨身殿,把皇宫的天空染红了,火光之处,就像一片血海。

    大火延续了几天,雷火无情地烧毁了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

    永乐大帝朱棣犹如重重挨了一记重拳,颓坐在龙椅之上。

    在古代讲究天人感应,如果帝王有失德之处,上天才会降下诸如地震、洪水、干旱、雷火等等灾异之兆。

    这次三大殿全部被毁,对朱棣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举全国之力营建北京的宫殿,现在一场雷火把皇宫最的,也是刚刚建成的大殿毁于一旦。

    “是不是上天,真的认为朕做错了什么?”

    怀着这样的担心和疑问,朱棣下诏群臣上疏直言。

    诏书要求,臣下根据当朝皇帝当政的缺失,实事求是地提出批评意见,以便于改进。

    永乐帝“求直言”的诏书刚一下达,那些一直反对迁都的人乐开了怀。(。)

162章 奇特的辩论会() 
礼部主事萧仪应诏上疏。

    他提出这次雷击三大殿正是由于迁都北2京所至。

    因为这一年正月朱棣宣布迁都北京。萧仪提出迁都北京,丢弃了南京的明太祖龙脉陵寝之地,而且迁都也给官员和百姓造成了诸多不便之处,所以这是上天降灾示警了。

    萧仪请求皇帝立即把都城迁回南京皇宫。

    看到这份奏疏,朱棣气得浑身发抖。

    “好你个萧仪,仗着朕‘求直言’的机会,不好好为君分忧,却故意诽谤朝政,蛊惑人心,妖言惑众!杀无赦。”

    此时,这个萧仪到死都没有明白,迁都之事,乃是永乐大帝一生中最的功业,就算九死也无悔。

    所以,不管出现情况,皇帝绝不允许人反对此事。

    永乐帝立刻下令杀了萧仪。

    可是,人虽然杀了,众人之口却难以封住。

    大部分言官是同情并萧仪的。

    明代的言官,由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组成,他们大多慷慨敢言。

    杀了萧仪,朝堂上言官们反对迁都的声音依然没有平息。

    而这些官员多代表了江南士绅的利益。

    就迁都这事,他们觉得迁都离开江南富庶之地,去北方苦寒之地,是不明智的。

    而部院大臣多是追随朱棣靖难起兵的老臣,他们本身来自北方的居多,他们对北京充满了好感,因此极力朱棣的迁都决议。

    朱棣面对在迁都问题上的这两派意见争执,思索良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传旨,朝堂上对于朕迁都的正确与否意见不一,不让人说朕独断专行,堵塞言路,特命反对迁都的科道言官,还有迁都的部院大臣,开一个露天辩论赛。道理是越辩越明嘛。”

    永乐帝这个看似十分民主的方法,立刻得到了两派大臣的一致赞同。

    于是,朱棣让正反两方大臣在午门外的广场上相对跪成两行为迁都的利弊展开辩论。

    而他作为“裁判”,站在午门之上,聆听群臣关于迁都利弊的争论。

    正赶上秋雨连绵的季节,这两伙人都挺直了胸脯,鼓动唇舌,滔滔不绝。

    一方面强调天下大势,一方面渲染祖宗基业,唾沫星子就着雨水,嗓子到事一点也不干。

    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直到被浇成了落汤鸡,也不甘示弱。

    第一天辩论没有结果,第二天接着又来。

    两派大臣跪在地上辩论,朱棣打着黄罗伞趴在城楼上看热闹。

    对于地下激烈的辩论,朱棣看在眼里,只冷冷地说了一句话:“彼书生之见,怎知朕英雄之略哉!”

    意思是这些人都是书生,根本不懂得我英雄的情怀!

    那朱棣英雄的情怀是什么呢?

    迁都北京其实是朱棣经过深思熟虑,定下的关于明朝未来发展的一项国策。

    首先,他在北平封藩、起兵并以之为后勤基地。应该说他对北平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

    其次,考虑到明朝建国后最严重的边患来自北方蒙古人,地形极利于防守的北京,也就成首都的最佳选择。天子守边,朱棣把自己陵寝放在了北京昌平,就是要后代子孙坚守北京,决不能放弃北方。

    再次,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超越古代帝王的梦想。前代元朝就是以北京为都城,控制四方,威震天下。他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可谓“得位不正”,他要用自己的功业证明自己夺取皇位的正确性。而以北京为都傲视天下,称霸四方正是他的必然选择。

    最后,跟随他起兵的靖难功臣基本都是北方人,而文官很多来自于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