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材料和材料相关的经验与统计积累就重新成为关注的重点了。张伟亲自负责的神武兵器规划局的人员曾经计算和设想过:如果有能够达到带来的那些“未来枪支”水准的钢材和材料,即便一时还搞不出现代标准的火炸药出来,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增加成本的方法来实现类似规模的战斗力。

    比如如果存在五十号钢性能、甚至明显不如五十号钢性能,寿命却不会差的太远的火器材料。那么火门装置发射的套筒无后坐力炮就可以接近毛时代那些当时非空降兵或特战装备的水平,比如五六式七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的水平,基本上就可以一次把上千左右五六克重的箭散弹发射出去。或者利用比较好的军用携行具、野战口粮方面的挖潜让重骡马化部队实现后世类二战欧洲仆从国军队那种轻骡马化水平军队的实际火力。

    多次实际作战经验也证明压缩黑火药的性能虽然和真正意义上的手榴弹存在不少差距,可仍然不是没有通过加强训练的方法获得超越二十世纪中期手榴弹实际效用的能力。因此差距至少不像古代黑火药同现代炸药那么大了。有了比较突出的冶金工业与合金工业,当然也会给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数个月以来,依照资料上的大致原理,用高温下烧成熟料的白云石与焦油混合烧成新的碱性耐火砖材料以成熟焦炭炼钢时产生的高温并能够有效的脱磷,在转炉冶炼过程中与鼓风的同时添加石灰石使炉渣成为高碱性。经过多次实验和摸索,冶炼出来的碳素钢虽然因为一些稀有金属材料的缺乏同五十号钢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已经在很勉强的范围内可以接受了。比如说二十世纪水平的现代军用钢材在额定身管重量每公斤初动能焦耳数的情况下使用寿命可以达到上千发。这种方法冶炼出来的钢材中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寿命也可以达到一二百发左右的水平。技术不足,就只能靠“软实力”来弥补,增加军队的训练、政治培养等方面的能力来弥补效率上的不足了。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平,有后世不少资料和认识的情况下,夏地中研院冶炼所的人还尝试性的进行了吹氧路的实验。

    在技术水平不够的情况下显然又面临一个问题:氧气产量还十分有限,并且这个时候炉顶吹氧要消耗很多耐火材料外加铁管的情况下生产难度一下就增加了不少。

    到这个时候,张伟才庆幸当初自己在这样一个几十万人口规模的社会体系内搞“计划经济”的必要性、只考虑研究而不考虑成本和市场的情况下,或者说:只用总体战和军事标准来评估事物的情况下技术研究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超前了。

    当然,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冶金、化工方面屡上新项目的另一个后果是就算平均劳动时间得到一定的控制,可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跟某些战争行动已经有的一比,两万名轮流替岗的情况下,各种事故也达到了上百起,死伤人数多达上千人。这基本上意味着这样的生产继续搞下去,那整个夏地几乎就相同于明清战争时代的满人一般人口增长率大部分都要拿来填壕了。

    不过同在这方面压力很大的不少人不同,张伟却相信这样的事故率不会持续的太久,当安全操作和工艺方面领域的经验逐步成熟之后,死亡率就会下降到二零零五年山西小煤窑那种最多每年千分之几死亡率百分之一左右伤亡率的可以接受的水平线之内。可以接受的水平当然是在整个三十年左右的劳动周期范围内损失率不会超过甚至逼近一半。

    幸好在这个时候张伟这些年来积累起来的巨大威望还有刚刚进入新生活时代的时间还不算太久,没有人觉得封建时代的城镇生活水平配上工业革命时代早期的产业结构是多么的诡异,没有“进口产品”之类东西带来的比较也就尽可能的减少了问题。

    巨大的代价加上有效的技术资料指导还是让炼钢的过程逐步开始稳定下来,那如同二战被掠劳工或者二战苏德战俘营一般的死亡率也开始逐步降低下来,在其他待遇还算凑合还有死伤人员能够得到比较有保障的抚恤的情况下终究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

    每公斤身管在发射的时候足可以承受上万焦耳能量的套筒无后座力炮也终于被制造了出来。这个水准的火器距离毛时代晚年的七五式无后坐力炮的身管材料水平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更别提相比古斯塔夫之类了,也就一个民国时代迫击炮钢的水平基础上透支身管寿命下的结果,但即便如此,还是相比之前有了本质性的提高。

    因为还算有效的体系性奖励分配体系,当新火器的测试达标成功的时候从上到下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欣慰。那不仅仅意味着住房方面的奖励,还意味着婚配方面可以获得更好的“组织安排”。

    在新火器测试的时候,张伟也亲自来到了测试的靶场上。从前世的认知道今生的积累,对这方面都有了不少了解的张伟当然也不只是看个热闹,而是亲自检验纸面上的东西在实际是否能够达标,此时的张伟当然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有过不少经验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视觉感觉就能够对黑火药炮兵武器类的初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本章完)

第379章 新钢火器() 
新制出来的钢化黑火药火器的重量在经过推演和研究之下还是定在了三千克和三十千克左右两种标准。一是经过论证,如果一次性的发射太多的子弹药很可能分布效果并不是太好。在有效射程的边界范围内很可能出现同一个目标多次中弹的情况。如果散弹的规格不超过的百个左右的标准,那么在有效射程上的散布就会被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线上。至于那些三十千克身管左右的套筒无后座力武器,当然是依据一个身体条件比较好的士兵可以携带与运用的上限为基础的。同样也是利用扁担或马匹能够对包括武器和弹药在内的整个系统进行运输的一个上限。发射的弹药当然主要也不是散弹、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炮弹了。

    从结构强度足够高身管内发射出来的火器,声音也似乎开始有些不同于以往,不再是过去那种沉闷的声音,而是更为清脆的声音。

    在测试发射的时候,身管两端喷吐出来的烟雾似乎也如同轻炮一般的感觉,而不太像是某些轻武器了。

    张伟首先选择测试观看的当然是新试制出来的五十七毫米口径无后坐力炮。比起建国初期朝战时期广泛装备的五二式无后坐力炮,这种炮的发射原理利用火门套筒的方式大大简化,并提高了身管重量。初速也从每秒三百米左右提高到了接近黑火药极限的每秒五百米左右。发射炮弹的重量也大致是二点五千克左右。相当于一门随时可以抗在肩膀上发射的甲午战争时代的克虏伯五十七毫米火炮。

    对军事有一些研究的张伟当然明白火器的初速并不是越高越好,对于那些掩蔽在复杂地形掩蔽物内或者工事之内的对手,有一定弹道弯曲度、初速不那么高的火器反而更容易杀伤一些。这就是为什么二战时代早期的德军在反坦克任务不那么重的情况下倾向于短管榴弹炮而二战末期美军坦克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仍然装备一些反坦克能力看似不是特别强的七五毫米主炮坦克的原因。

    可是这种现代环境下才有的战场需求来说对于此事的夏地却并不是问题,因为在拥有技术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没有现代火器的对手如果采用蹲坑的办法来防护,那就完全可以逼近到二百米左右的距离内用更适合对付这一类目标的掷弹筒或轻型臼炮一类的火器来对付这类了。在这个时代的对手来说因为对立姿射击的依赖,野战中的工事体系也往往是车阵或者胸墙一类。更别说进行真正攻城目标时候打击那些坚固堡垒建筑和城垛的需求,因此攻坚破坏能力也就成为了新型支持火器的唯一需求。五十七毫米左右的口径还有两千克半左右的弹重也在承受足够膛压的情况下为榴散弹的有效运用提供了空间。类似甲午战争年代那种黑火药爆炸战斗部的另一个效果还是大大简化了碰炸引信方面的设计难度。这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不少炮兵火器的通病:因为不能够量产足够合格的榴弹引信,榴散弹还是在很多情况下大行其道的。

    至少六门左右的新型支持火炮在大概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展开了二十轮左右的开火,打出了一百二十发左右的炮弹。不比明末红夷大炮逊色多少的能量集中在五六十毫米左右的弹径内再加上不是那么敏感的甲午年代日军式的惯性引信让炮弹在攻击到土石目标的时候往往能在土石内部爆炸从而形成比明末时代的“红夷大炮”更大的破坏力,往往平均每炮都能让整吨的土石从模拟城墙靶目标的城垒上崩落下来。

    连续一百几十炮的轰击当然并没有能够轻易的轰开对于民国内战年代的军队依旧是不小障碍的城头。按照那个时代的不少内部材料,轰开很普通的县城城墙往往都要消耗至少数百发野炮炮弹,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城市都是大决战前后或者一九四九年左右才有条件收复的原因。

    对于此时的新军主力部队来说,实战也证明完全没有必要在攻城的时候将整个城头都炸开。不过这个规模的炮击也让整整百步范围内的城头上的城垛都几乎被炸掉了,成了没有多少掩蔽的“堤坝”而掉落下来的土石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登城的高度需求。

    当然这些都不是张伟最为关注的,张伟最为关注的是在这样限制时间进行速射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二百发左右的开火,竟然还是没有发生炸膛一类的事故,这就在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兵器的可靠性。

    随后,五十七毫米新式套筒无后座力钢炮还进行了发射榴散弹的测试。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那个年代,能够拥有足够射程的同时在远距离形成面积杀伤的榴散弹当然也大行其道。这种弹药的实际效果后来被证明并不理想,因此这种新型弹药也被箭散弹方式的榴散弹所取代。

    这样一来,在引信要求并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也能在一千二百米到一点五公里左右的远距离上,形成有效的箭雨。每发炮弹内装有二百支左右五克重量左右的箭散弹的情况下,一门炮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几乎能将四五千支左右的箭散弹投射在区域的范围内。火力上开始明显超过了寻常步兵小组的效果。几百焦耳的音速箭头在命中目标的时候足以威胁此时下地利用同身管材料水平制造出来的顶级板甲了。当命中没有防护的软目标的时候,高速箭头在巨大压力下的弯曲让往往几枚命中目标的箭头就能大概率的致死一只做为测试目标的羊。

    在这之后,做为寻常步兵火器补充的便携套筒式无后坐力炮也进行了火力测试。结果表面上虽然还很理想,有效把覆盖范围提高到了二百米左右的范围内,不过在张伟看来,同之前的单兵重无后坐力炮体系相比,火力功能显然重复了。此时的夏地武装在提高战斗力方面需要的显然是一种比黑火药版本九子毛瑟更强的精度武器。

    (本章完)

第380章 转轮步枪() 
关于未来之战的传说还有曾经遇到过的一些事情让夏地的很多人对于张伟所论述的百年后强大对手入侵一事依旧深信不疑,因此军工需求做为牵引动力也就成为了升级技术的最好动力。

    在枪械研究方面投入的力量并不比冶金与化工逊色太多,在上百名天才和千余名五六年的时间里逐步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的帮助下,从最初只能制造一些结构十分简单的钢制套筒无后座力黑火药武器,再进步到弹管步枪,后来根据一些十分简单而缺乏工艺资料的图纸,黑火药机枪甚至半自动步枪也被试制了出来。

    世事积累还不算太深的少年们在态度上也是诚实的。没有因为好大喜功的原因就吹捧这些指标上看似很好的火器。

    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烟火药仅仅只有黑火药的情况下,不论是机枪还是半自动原理的步枪都存在残渣带来的不可靠问题。对威力和穿透力的高指标要求还有过去并不算是很好的金属材料都让这些问题到了看似不可克服的情况。

    当然此时夏地一个问题是:了解兵工生产的人未必懂战争,未必同军事学术领域的人有一个很好的沟通。不过少年们还是实事求是的将一些测试数据报了上去,并进行实地公证测试。

    同其他很多行当知识领域女性挑大梁的情况不同,在兵工领域真是缺乏女性在这方面的天赋,前来向张伟做报告的是一个年龄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几乎从十岁开始就钻研于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