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朝-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那裴允率先朝着刘义真拱了拱手道:“秦公,您刚才说的渭水北岸,西侧那千亩良田,说实话,我们裴家的确用了些不正规的手段,从咸阳令手中那里得来的。”

    “如今,秦公如果觉得那千亩良田,我们裴家不该有。这样,我们全数上交秦国公府。至于其他的,不瞒秦公,那真的就是我们裴氏几百年来的产业,老祖宗的东西可不能说丢就丢了。”

    上首的刘义真一听,心中蹭一下冒出一团火来,只是到了脑门处刘义真使劲儿的捏着拳头,才强压住那股子火气。

    死死的盯着裴允,刘义真恨不得叫人把这不要脸的老家伙拖出去斩了,占得一方还如此理直气壮,还什么全数上交。

    真把这种事情当成小孩子过家家,闹着玩儿了。可是刘义真又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的理由惩治这帮家伙。

    到现在,刘义真才体会处在这个位置上的难处。

    这些人,明明就是巧取豪夺的家伙,手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是见不得人的东西,可是面对这帮子手里握着不少资源的既得利益者,刘义真却不能随随便便说处置,就处置了。

    那样将无法向天下舆情交代,毕竟这些家伙属于士族,与他们沾亲带故,衣带相连的家伙实在太多了。

    上月处置的萧家,和眼前这几个家族比起来,只能算是蚂蚱,最多就蹦跶几下,最后想捏就捏。

    想到此,刘义真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我知道几位大人都是懂得大局,德高望重的人。这样吧。。。”

    刘义真看着四个老头,语气软了下来,但却直言道:“我了也不拐弯抹角。直说了,凡是姚秦之前的土地,朝廷收复关中前你们所养的佃农,本公一概不问。”

    “但是,姚秦之后你们所得的土地,关中收复后你们买卖的人口,全部充公,全部还他们自由身。何如?”

    “当然,本公也不会让你们吃亏,日后取士凡是你们四家的,本公优先录取。并且请朝廷给你们员外郎封号如何?”

    “而且,就算日后关中其他郡望自愿归还土地和人口,他们所享殊荣也没有你们高。而且,凡是归还土地,归还人口的宗族,我会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就放在渭水边,供天下百姓敬仰,你们看怎么样?”

    “这。。。”

    是个老头一听,皆是相视一眼,将名字刻在石碑上供天下人敬仰,那可是莫大殊荣。取士还优先录用,还封员外郎,而且只是归还姚秦时期的田亩,收复关中的佃农,这个似乎挺是划算。

    想到此,四人心中怕是乐开了花,不过依旧是一脸正色,然后四人用眼神推出了一个代表,只见王曜朝着刘义真拱了拱手道:“秦公如此诚意,我等却之不恭啊,本身为朝廷分忧就是吾等庶民分内之事。”

    “这样吧,如果可以请容我们回去和家中兄弟商议下,明日答复秦公如何?”

    刘义真听得,心中无比鄙夷这四个老家伙,便宜都让你们占了,说的话还如此冠冕堂皇。

    不过却是满脸笑容的道:“无妨,那几位大人就回去好好商议下,然后明日给我答复。”

    “诺!”

    说着,四人便起身像刘义真告辞。

    看着四人离去的背影,刘义真又气又好笑的暗骂一句,老狐狸。不过,脸上的笑容却无比灿烂。

    (本章完)

第164章 丰收年() 
长安的雨停了。

    雨后的长安城上空碧空如洗,也给大地带来了丝丝清凉。

    送走裴王韦杜四家的家主后,刘义真叫上王修缓步走在秦国公府长长的回廊上。

    只听王修轻声问道:“郎君,难道就这么便宜了那四家人?”

    呵呵。。。

    刘义真微微笑了笑,看了眼王修道:“令君有更狠的方法?”

    “这。。。”

    闻言,王修到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刘义真却笑了笑,道:“令君和这四个老家伙应该接触过不少次了。这几个,个个都是人精,算得精得很。今日如此做,也是不得已呀。不给他们点儿甜头,他们能就范?”

    “不过,我这个甜头,也不是那么好吃的。员外郎,给他们刻石立碑,还让他们的子弟优先录取,这样的好事,这样的殊荣岂能让他们独享了?”

    “这关中又不是他们四家独大。只是这种事情,总得有个带头的嘛,只要他们四家同意,本公相信,后面还有不少人会来找我们的。”

    “到时候,都给那些个识时务的家伙,一个员外郎的散官称号,给他们也刻石立碑,让他们的子弟也享受优先录取。”

    “哼。。。谁说我这秦国公在这种事情上,说话就要算话的?本身我们就亏了,在不从其他的地方找点回来,不是亏大了。”

    说到这,刘义真的脸上露出一丝阴险的味道。

    “可是。。。”

    听得刘义真的解释,王修皱了皱眉头道:“正如郎君所言,这四个老家伙都是人精,他们怎能猜不出郎君的想法了。”

    “呵呵。。。”

    刘义真闻言,笑了笑,道:“猜得出又如何?我给他们的这些个优容,他们还能不接?这样的好事,损失点儿田亩,佃农何乐而不为。”

    “毕竟,我给他们的是更高的声望,更大的面子,以后他们也能堂堂正正的说,他们是官。”

    “在此之前,他们虽然家财万贯,家中也出了点儿王侯将相,但那毕竟是过去式,如今他们再有势力,也是民。”

    “更何况,我把他们的名字刻在了石碑上,让天下百姓敬仰,这样的殊荣,有哪个人活着的时候享受过?哼哼,他们就偷着乐去吧!”

    王修听得,连忙朝着刘义真拱了拱手道:“郎君英明,臣受教了。”

    刘义真看着恭敬的王修,笑道:“这点儿驭人之术,在令君面前献丑了。我想啊,令君早就想到了差不多的办法,只不过不好说而已。毕竟,以这样的方式作为交换,实在有些情非得已啊。”

    说着,刘义真看了看天上出现的一抹彩虹,笑道:“走令君,再陪我逛逛这秦国公府。”

    “诺!”

    君臣二人走在长长的回廊上,聊得到是其乐融融。

    突然,刘义真又停下脚步,看了眼王修道:“这两日,你就找出姚秦时期的田亩账本,然后和这四家人核对清楚。”

    “另外就是派人去核对佃农人数,然后和各地太守一起安排那些回归故乡的百姓,他们的田亩数。这些关乎关中稳定,可出不得错。”

    “诺!”

    王修朝着刘义真躬身道:“这点请郎君放心,臣一定处理好!”

    “嗯!”

    刘义真点了点头道:“这个我对令君相当放心。还有一件事儿!”

    说着,刘义真正色道:“就是各地招募新兵之事,这个令君要多多的盯着,不能出岔子。特别是神机营,令君有时间去看看,等洛阳的事结束,我也该准备进攻仇池的事情了。”

    “诺!臣定不负重托!”

    听得王修斩钉截铁的回话,刘义真笑着点了点头。

    然后又道:“那我就这几日准备下去洛阳了!关中的事,不论招募新兵,清查田亩,佃农,还有各地屯田,就全权委托给令君了。”

    “诺!”

    接下来的几日,刘义真一直在准备着去洛阳的各项事宜,毕竟此去洛阳是为了彻底解决司马家的后患,所以得准备周全了。

    至于裴王韦杜四家人,还真就在那日到长安和刘义真见面之后,回去的第二天就再次来到秦国公府,答应了刘义真归还姚秦时期所占田亩,和关中收复后买卖的所有佃农。

    高兴之余的刘义真不忘赞美他们几句,还在秦国公府摆了酒宴答谢他们,更是当日像关中其他郡望大族下令说,让他们学习裴王韦杜四家人的高风亮节,也加入到清查田亩和佃农的计划中来。

    一时间整个关中境内,谈论的都是田亩,佃农之事。

    那些原本抱团的郡望,在听说不仅可以获得员外郎的官职,名字还能被刻到石碑上供天下人敬仰,族中子弟还能在取士时被优先录取时,那种所谓的联盟关系一时间都有着土崩瓦解的趋势。

    这一日,天气阴沉沉的,地上一点风都没有,闷得厉害。

    长安城秦国公府内,千余身着甲胄的军士早已列队整齐。

    随着骑在马背上打头的刘乞和许久一声令下,千余名士兵,护卫着一辆八匹骏马拉着的豪华宽大的马车,浩浩荡荡的出了秦国公府,出长安城清明门直往东而去。

    马车内,穿着身单衣,身前的几案上放着冰镇西瓜的刘义真,挑开帘子望着车外田间地头那金黄的麦穗,火红的高粱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小郎君因何发笑?”

    一旁给刘义真摇着扇子的柳月娥,看着刘义真脸上那迷人的笑容,忍不住开口好奇的问道。

    “哈哈!”

    刘义真笑着看了眼柳月娥,道:“庄稼长势喜人,没有因为六月的大雨而受到太多的影响,今年必是一个丰收年。”

    “丰收年,粮食充足,百姓安定,我呀当然高兴。记得,前年年底之时,去霸营,一路所见,皆是残垣断壁,百姓更是食不果腹。你看看!”

    说着,刘义真高兴的朝着窗外指了指,道:“你看那边,又有了一个新的村庄,我记得前年出长安城时,那里可是一片废墟。”

    “不管这一年多关中还有所少事情亟待解决,但是关中上下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值得表扬的。”

    柳月娥听得点了点头,深有感触的道:“小郎君说的极是。上月初,我父亲和母亲回了趟老家,说老家的亲戚都有田种了,朝廷还免了今明两年的赋税,过日子很有盼头。”

    “要知道,去年之前,我们那边好多人家因为兵荒马乱的都跑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又有很多回来了。”

    “哈哈。。。”

    刘义真听得高兴的笑道:“这就好啊,百姓过日子有盼头了,说明是日子越来越好了,我相信再过个两三年,关中会更好!”

    “嗯!”

    柳月娥听得很乖巧的点了点头,然后崇拜的看着刘义真道:“这一切都要感谢小郎君了,没有小郎君,关中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了。”

    “呵呵。。。”

    刘义真笑着在柳月娥的鼻尖上刮了刮道:“你也学会拍马屁了!”然后笑着顿了顿道:“告诉刘乞和许久,让马车停下,我要看看庄稼!”

    “诺!”

    大队的人马停在了官道上,两边麦浪滚滚,大片的高粱映红了天际。田间地头,已经有不少的农民百姓,顶着头上的烈日,收割着这一年来的成果。

    在刘乞,柳月娥,许久及十余名腰悬长刀的侍卫的护卫下,刘义真满面笑容的走在田垄之上。

    伸手抚摸着那丰硕的麦穗,刘义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古老中国,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百姓都是耕田养殖为生,只有粮食丰收,百姓吃饱了,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望着不远处顶着烈日,埋头苦干,忙的不亦乐乎的百姓,刘义真本想过去问问,但是想想算了,他怕人太多吓到他们,他还是觉得微服私访的好,那样可以看到更多真实的东西。

    大队人马再次启程,在金黄和火红映衬的天地间,越去越远。

    (本章完)

第165章 筹谋()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因地处黄河中游,在洛河之阳而得名(注:古人将水的北面称之为阳)。

    又因为洛阳自古山川拱戴,形胜甲于天下,故而自夏始,无论商周,东汉,曹魏亦或是本朝衣冠南渡前,皆是定都于此。世人所谓逐鹿中原,定鼎天下,洛阳皆是必争之地。

    经过小半月的路程,大队人马护送着刘义真已经可以远远的望见洛阳城了。

    这算是刘义真穿越以来,第二次来这洛阳城了。第一次,就是年初回彭城,探望王康及其母亲。这一次,刘义真来此,却有着剿灭司马余孽的重要使命。

    大队人马在这一日的午时,终于行至洛阳城西的长分沟,还未到达长分桥,就听得刘乞在马车外禀报道:“郎君,乡侯和河南郡太守王康,率领洛阳大小官员和文武臣工在长分桥迎候。”

    马车内的刘义真,放下手中的书简,示意柳月娥将马车的窗帘挑开。然后探头看了眼马车外打马行在边上的刘乞,吩咐道:“告诉乡侯和王康,就说我是来接谢家娘子和谢夫人的,无需如此兴师动众。”

    “让乡侯和王太守告诉底下官员,就说本公一路车马劳顿,晚上再在华林园见他们。另外就是,等到了华林园,让乡侯和王太守单独来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