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义真的仪仗车架,浩浩荡荡数百人自安西将军府过长安东市,出东门直向着灞上而去,一路引来无数长安居民的目光。本来照朝廷礼仪,县公虽为第一品爵,可置车前司马十人,旅贲四十人。可如今刘义真名义上是整个关中的第一把手,手握关中的军政大权,故而弄得仪仗规格与亲王无异。

    出了长安城视野愈加开阔,坐在马车里的刘义真挑开遮挡的帘子,就见得阡陌纵横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未开化的积雪,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行进途中,偶尔还能见到几个浑身裹得厚实,穿着却是有些怪异的农户远远的缩着头小心翼翼的站在官道边上。

    离着长安城越远,望着马车外景象的刘义真眉头就皱得越紧。沿途很少见到几间像样的房子,都是泥土攉着稻草筑起的墙胚,屋顶也是用厚厚的茅草搭成,这样的大雪天没有被压塌算是万幸。更有甚者,还能见到被大火烧的只剩下残垣断壁的村落,那是八九月间自家大军留下的战争创伤。

    突然,行进的大队人马竟是停了下来,微微皱了皱眉的刘义真刚要探头询问,就见得刘乞打马来到马车边上。

    “怎么回事?”刘义真望了眼刘乞问道。

    “禀郎君,车架前方有四五十不明来路的刁民挡道,军士正要驱赶。”刘乞应道。

    “刁民?”刘义真皱着眉头,有些不大相信的看了眼刘乞。在这样一个命如草芥的乱世,普通的老百姓要不是走投无路,绝不敢随意阻挡王公权贵的仪仗。想了想便道:“随寡人去前头看看。”

    “哦!啊。。。?”马背上的刘乞稍稍楞了一下,还没回过神。就见得自家的小郎君已是独自披着件貂裘锦袍,唰一下跳下了马车。

    他从未见过自家小郎君做事情如此干脆利落,一时间竟有些发愣。直到刘义真从他骑着的马边上走过,刘乞才一拍脑袋想要劝说,可是刘义真头也不回,没有办法的刘乞只能赶紧的翻身下马,叫来几个平常比较信任的侍卫,急冲冲的追上刘义真。

    还没走到头,就见得在这样严寒的天气下,竟是有四五十个衣不裹身,衣衫褴褛的妇女老少,在雪地里瑟瑟发抖的跪了一地。好几个怀中抱着小孩儿的女人跪在前头冻得说话都不利索的哭喊道:“长。。。长官,将。。。将军,大。。。大老爷行。。。行。。。好吧,给。。。给我们点儿。。。儿吃。。。吃的和。。。穿。。。穿的吧!”

    “滚!你们这群刁民,也不看看这是谁的车架,你们就敢拦!”一名将校打扮的中年军官,说着便举起了手中的马鞭,眼看就要挥下去。

    “住手!”一声清脆的幼稚童音喝住了正要挥鞭的那名中年军官。

    那中年军官听得一个小孩儿对自己也敢大声呼喝,心中呼一下就升起一团火,他平时也是作威作福惯了,一股戾气唰一下直冲天灵盖,回过头

    就要开口骂,可一看到穿着绯色长衫,披着貂裘锦袍双眼怒视自己的刘义真,心里竟是有些惊恐的咯噔一跳。连忙唯唯诺诺的收起马鞭站到了一旁,大气也未敢出。

    说实话,他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什么阵仗没见过,不然也不可能被王镇恶看中调来当桂阳公的侍卫统领。可刚才看到那小小桂阳公怒视自己时的眼神,自己就像看到了死神一般,让他一阵胆寒。他不知道为何从小锦衣玉食,从没有上过战场,年纪也只有十二岁的桂阳公会有那样凌厉的眼神,只能说是‘虎父无犬子’。

    走进前,刘义真被眼前所见惊得有些发愣,微张着小嘴好一阵才回过神。眼前的几十人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身上穿的衣服都不能叫衣服了,好几个都是只够遮住羞人的部位,与其说他们是跪在地上还不如说是冻得蜷缩在地。

    两世为人的刘义真从未见过如此景象。心中有些发酸的他,连忙解下身上披着的小小的貂裘锦袍塞给一个妇人,也不顾那妇人如捣蒜般感激的磕头。刘义真转过身,语气坚定的对刘乞道:“传令下去,让所有士兵解下披风给他们,再把每人所带的口粮还有我马车里面的糕点分给他们。”

    “郎君,这。。。”刘乞显得有些为难。

    “少吃一顿饿不死,到了灞上军营,我让王司马补给你们。”刘义真很坚决的挥挥手说道。

    “诺!”

    等到那些难民手里都有披风和干粮,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刘义真只能是微微叹口气。乱世人命如草芥,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他不想问他们为何会弄成这样。因为整个关中,不知还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的稳定关中局势,恢复生产,这才是对关中百姓最好的交代。

    回到马车上的刘义真叫来刘乞道:“你安排几个信得过的侍卫,把他们安顿到前面那个村子里。然后派个人回长安,让王长史妥善安顿这些人!”

    “诺!”

    仪仗再次起驾,望着跪在官道旁不断磕头的难民,刘义真再次无奈的摇了摇头,如今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经过刚才那一段插曲,刘义真也无心再欣赏沿途荒凉的景观,只想赶紧去到灞上军营,希望那里可以给自己些许安慰。

    “刘乞,到哪儿了?”又行进了一段时间,刘义真再次挑开帘子,问一直骑马跟在马车边上的刘乞道。

    “禀郎君,刚刚过了灞桥,还有小半个时辰就可到灞上军营了。”刘乞答道。

    刘义真听得稍稍点了点头,微微探出头往后看,就见得一座木质的桥梁横跨在有些冰封的灞河上,好些个穿着打了不知多少补丁短褐的难民,背着包袱皮,拖家带口的从灞桥上缓缓走过,似是要去往长安。

    “哎!”刘义真微微叹口气,放下帘子,心中有些担忧。如此多的难民也不知从哪儿来,一座长安城又怎能安置得下?不出两月恐就会有仗打,到时这些个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老百姓又该何去何从?

    “吁。。。。。。。”一阵驻马的嘘吁声,刘义真的车架再次停了下来。

    “郎君!”

    刘义真闻声,挑开帘子就见得刘乞拱手道:“到军营了。”

    刘义真点点头未达话,而是紧了紧绯色长衫,便出了马车。

    下了马的刘乞和几名侍卫紧紧跟在刘义真身后,朝着辕门走去。按照军制,辕门内非得特许就连将官都不得骑马,他们虽为桂阳公侍卫,但也不敢造次。

    站在辕门口,这是刘义真穿越以来,第一次实实在在感受到古代军营的肃杀和威严。

    整座军营被木质的围墙所包围,围墙由长短两排树干制成,长的在外,短的在内,其中一头直入地下不知多深。围墙中间由一排木板分开,分为上下两层。上一层不断有士兵行走其上,来回巡视,为放哨所用;下一层似乎既可存放兵器,也可作为士兵的休息之地。而那长出的树干就是防御用的护墙。

    不时还能看到一小队一小队身着铠甲,眼神冷冽,在军营外来回巡视的骑兵。

    “小郎君,你怎么来了?”浑身正有些热血沸腾的刘义真闻声望去,就见得两个身着明光铠甲,戴着头盔,穿着马靴,一手按着腰间长刀的将军领着数十名士兵朝着辕门走来。

    其中一个,年约四十余,浓眉大眼,面貌有些粗狂,皮肤黝黑,两腮长着些许络腮胡,身材高大的就是如今的征虏将军,安西司马,冯翊太守王镇恶,刚才问话的也是他。另一个,身材有些偏瘦,身高不输于王镇恶,皮肤虽也是黝黑,但浑身透着股儒雅气息的中年将军,不用说自是如今的雍州治中从事史,西戎司马,宁朔将军傅弘之。

    二人是在接到手下报告说有王驾朝军营而来,特意出来迎接的。

    整了整绯色长衫,等到王镇恶,傅弘之二人快到跟前时,刘义真稚气未脱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道:“二位将军在灞上练兵辛苦,寡人特意前来慰问。同时也是希望与二位将军多学学领兵打仗的知识,等长大了也好为父亲分忧。”

    王镇恶与傅弘之闻言对望一眼,就听王镇恶道:“小郎君能有如此想法,甚好!既然小郎君想要学习,吾等二人定当倾力相教!小郎君,请!”

    说完王镇恶与傅弘之做了个请的手势,领着刘义真和几名侍卫进了辕门。

    辕门内,一队队新招募的士卒在队长的带领下刻苦训练着,一阵阵喊杀声响彻云霄。不远处的营帐,一排排搭建的整整齐齐。一队队手持长矛的士兵,在其中来回巡逻。

    (本章完)

第5章 灞上军营() 
灞上军营,中军大帐内。

    刘义真端坐在铺着厚厚褥子的帅椅上,前方是一张案桌,上面的木质器皿内竖放着数只令箭。跟随刘义真进得大帐的刘乞,身着甲胄,左手按着腰间长刀,神色肃穆的立于刘义真左侧。

    帅坐下,王镇恶,傅弘之及营中各部军事主官,皆是一脸正色,端正的坐在胡登上。

    满脸稚气的刘义真,拍了拍软软的座椅,扫了眼底下浑身散发着肃杀之气的将军们,没有丝毫怯色。用清脆的童音道:“王司马,傅从史及在坐诸位将军,连月来招募和团练新兵,诸位辛苦了!”

    底下的无论王镇恶,傅弘之还是其余将领,对这位年纪小小的桂阳公虽不怎么放在眼里,要不是看在他老子的份上,谁也不会理他这个稚气的小孩子,更不论还得恭恭敬敬坐在这里听他训话。可既然人家是名义上的关中领袖,不管年纪大小表面上还得给他足够的尊重,何况说的这句话还算入耳。

    王镇恶,傅弘之及其余将领连忙朝着上首的刘义真拱手道:“多谢桂阳公挂怀,为朝廷分忧实乃吾等分内之事。”

    刘义真听得满意的点了点头,望了眼脸上古井无波,神色严肃的王镇恶,稍稍润了润嗓子道:“王司马,不知自我军入长安以来,招募了多少兵员,团练的如何了?”

    微微挑了挑眉毛的王镇恶,有些奇怪的瞥了眼上首的刘义真,不知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怎会如此问,难道是宋公离去时交代过什么?便不动声色的朝着刘义真拱拱手答道:“禀桂阳公,我军自入长安以来统计招募兵员共计一万五千人,现如今正在加紧团练当中,以期有朝一日能为朝廷分忧。”

    上首的刘义真点了点头未在说话,而是站起身走到了帅位一侧由特制的器具撑起的作战地图前,背着小手全神贯注的查看着地图。这一幕看得王镇恶,傅弘之及诸位将领面面向觎。

    如今,他们真不知这位还是小孩子的桂阳公,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他们可不相信这位小小年纪的桂阳公能看得懂作战地图,说他是好奇到还能接受。

    可是接下来的一幕让大帐中的将军们全都伸长了脖子。只见得刘义真拿起地图旁一根细长的小木棍,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自秦州始一直划到泾水上游以北的安定,以南的阴密,再到洛水畔的杏城。然后向下划至潼关,丹水上游处的上洛,再回到渭水中段与蜀地相连的陈仓。

    刘义真的木棍每指一处,都让底下的将军们瞪大了眼睛。特别是王镇恶和傅弘之,在这些个将领中他们跟随刘裕的时间最长,也是刘裕最亲近的将军,对眼前这位刘裕最为疼爱的儿子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以前的刘义真在他们眼中不过就是稚童,逗一逗还是可以。可现在刘义真的表现实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而接下来刘义真的话语更让他们惊讶不已。只见刘义真持着木棍转过身,轻轻拍打着自己的另一只小手,稚嫩的脸上显得有些严肃威严的说道:“从秦州开始一直到杏城,再到定阳。这秦岭之北大多都落入拂拂儿大军的手中。如果拂拂儿大军自北向南进攻,占领我们的潼关,上洛,还有青泥,这长安还能守得住吗?”

    最后一句质问,使得王镇恶和傅弘之再次面面向觎。刘义真所说正是他们所担心,也因此一直在加紧训练新兵,就是希望能在拂拂儿军队进攻长安之前完成战略上的部署。他们实在没有想到,被他们一直视为小孩或者说就是小孩子的刘义真会有如此见地,难道是宋公或者王修教导的。

    刘义真从王镇恶,傅弘之等一众将领的表情中,知道他们对自己能有这番见地有所疑惑,不过这不正是他要的。所谓虚虚实实,让对手摸不清己方脉络才是最好的威慑。

    如果接下来不能再数月之内真正掌控关中军政,拥有自己的势力。不仅刘裕真实的站略部署会被打乱,自己以后的路恐也是难走。刘义真如今要做的就是烧一把火,并且烧得越旺越好。

    扫了眼一个个心中恐怕都在算计着的将军们,也不等他们开口,刘义真再次说道:“近日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