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朝-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孔靖才发现,他的后背在这大冷天的晚上,亦是湿了个透彻,风一吹才真的感觉到了冷。

    不过这种特别害怕的感觉,孔靖总觉得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不想今夜再次体验了一把。

    看着似乎是打了个寒颤的孔靖,刘义真连忙吩咐许久道:“赶紧送老令君回府。”

    “不不。。。”

    孔靖摆了摆手,心有余悸的道:“什么都别说了,你和三郎,一起和我回府,我这老头子可真的经不起折腾啊!”

    说着,孔靖摆出了一副长者的面孔,道:“我是宋国尚书令,不论长安公,彭城公乐不乐意,在到达建康前,你们都莫再乱走了,我老了真的受不住啊!”

    听得孔靖如此说,刘义真和刘义隆只能是苦笑。

    看来今晚上真把这老令君吓得不轻,幸好他们俩没事,真要是出点事,这老令君今晚怕得昏过去不可。

    既然老令君下了命令,他和刘义隆也只能听,毕竟孔靖可是他们老子的霸府老人,遇到这种大事的情况下,有此举动也正常,他和刘义隆能理解。

    到是他还想去确认下韩秀儿的丫鬟,是不是小妮儿的愿望,只能是暂时搁一边儿了。毕竟今晚出了那么大的事,惊扰太多了。

    而且,只要这韩秀儿在,找她确认也容易,毕竟名声太大了,好找。

    到是那广陵太守,吓得那叫一个不轻,此时跪趴在地,浑身一个劲儿的抖。

    他是跟着孔靖一起来的,虽然见着刘义真,刘义隆没事,可他心中真是害怕呀。这俩小祖宗今晚遇袭,毕竟是在他的地盘发生的,无论如何他都难辞其咎的。

    到是刘义真,见着一直跪伏在地的广陵太守,抬腿走到他身边,扶着广陵太守,安慰道:“王太守请起,今夜不关你事。是寡人和我这三弟太大意了。请起请起。”

    说着扶起了王太守,只是王太守已经吓得面色有些发白,朝着刘义真,刘义隆拱手谢恩时,浑身还是止不住的抖。

    这到是让他和刘义隆有些愧疚了,再看看苏荷坊外,满大街的骑兵,步卒,刘义真和刘义隆相视一眼,都有些无奈。

    看把人给吓得,以后出个门还是得考虑周全些了。

    (本章完)

第107章 刘义真的感慨() 
翌日午间。

    经历了昨夜一场刺杀风波之后,大队人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离开了广陵,并于下午晚些时候,渡过长江,入得京口。

    在京口休息一夜之后,大队人马再次启程。

    这一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马背上的刘义真,望着官道不远处密集的乡村,庄园。以及不时能够看到的,在山间踏青游玩的士子文人,不得不感慨,江南的繁华的确有其道理的!

    虽然从元兴年间,到如今的元熙元年,中间这近二十年的时间,东晋也是战乱不断。

    但不论是桓玄篡晋之乱,卢循起义之乱,亦或是后来的司马休之之乱,对于偏居一隅的东晋朝廷而言都是内乱。

    加之南方气候适宜,适合庄稼生长,所以就算是在内乱之时,对农业的影响都不算大,一旦趋势稳定,就能很快的恢复生产,繁衍生息。

    故而,平定司马休之之后,加上刘裕在此前的义熙十年推行的义熙土断,短短几年的时间,整个南方不论在农业还是商业上都获得了一定的进步。

    特别是前日在京口所见的百舸争流,千帆靠岸的盛世场面,加上这一路来,看到的大多数老百姓脸上都有的微笑,和那一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义真知道,这长江以南是会发展的很好的。

    虽然作为有着两世记忆的人,知道原有时空中北伐成功的也就朱元璋一人,但是刘义真相信,只要好好经营,总有一天是能够一同北方的。

    想着想着,刘义真脸上笑意越来越浓。

    一旁的刘义隆,注意到了刘义真脸上的变化,有些奇怪的看了眼刘义真,然后笑问道:“二哥为何如此高兴?”

    闻声,刘义真看了眼刘义隆,笑道:“三弟见着自过得长江后,一路所见的繁华景象,难道不该高兴吗?”

    “哈哈。。。”

    刘义隆听得,哈哈一笑,道:“原来如此啊!二哥是在为这江南的盛世风华而高兴!弟,当然也是高兴的。”

    “哈哈。。。”

    刘义真亦是哈哈大笑,道:“如今的江南到谈不上是盛世。不过,父亲的土断之策,这几年下来,的确给江南百姓带来了莫大的恩惠!”

    “一路行来,哥看到了这南方的百姓脸上,比之在北方的老百姓脸上,那种更多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神情。”

    刘义隆听得微微点了点头,道:“美好生活!哥这个词虽然新颖,却也贴切。”

    “不过,二哥所谓的南方百姓和北方百姓所表现出的不同神情,这个弟到没有注意。难道哥哥在关中所见所闻,和这江南差别很大吗?”

    “嗯!”

    刘义真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有些收敛,似乎是想起了某些事情,神色间变得有些肃然,答道:“记得父亲离开长安之后,我去了趟霸营。”

    “去霸营的途中,我遇到了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都是因为战乱,而变得无家可归。”

    “他们拦住了我的车架,在当时的关中,拦我的车架无异于自杀。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眼中毫无生气,除了本能的求生的愿望。”

    “当时对我的震撼太大了!所以我在去霸营的途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关中治理好。后来不论池阳战役,还是凤翔一役,结束之后,我都加紧出台恢复民生之策。”

    说到此,刘义真顿了顿了,眼中充满了些许无奈,道:“去年的三四月间,我微服私访,但看到的大多还是不如人意。”

    “自打南渡之后,百余年来,关中之地战乱太过频繁,老百姓一直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过不上几年太平日子就又遇到打仗,有时候甚至于年年都在打。”

    “加上关中易主也是频繁,这样的日子过久了,老百姓内心深处,怕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安全之感啊!”

    说着,刘义真微微叹了口气,望着远处奔腾不息的长江,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现如今的关中,虽然一直在谈恢复民生,也一直在做。但是老百姓的心中,还是没底呀!”

    听得刘义真一席话,刘义隆心中却是震撼。

    他到不是想着百姓如何,而是觉得自己的这个二哥,心中所思所想,所图甚大!

    大哥这人,太过于玩世不恭,并不大适合做天子主宰天下。

    自己在荆州,虽然也是出台了不少的惠民之策,但毕竟不能像眼前的二哥一样,自己做决定。

    听说,父亲有意将关中完全交与二哥打理,这个算是考验吗?如果父亲登基以后,大哥为太子,二哥这个王该怎么封?雍王,还是秦王?

    想到此,刘义隆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自己在荆州也应该有所动作了,不然这以后除了大哥,二哥,就真的没自己什么事了。

    想着,刘义隆脸上却是满脸敬佩之色的,朝着刘义真微微躬了躬身,恭敬的说道:“二哥心系百姓,心系天下,弟实在佩服。弟要向二哥多多学习才是!”

    “呵呵。。。”

    刘义真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三弟也不差,如今的荆州可比以前好了不少!不过,老百姓的的确确是第一位的,古人言:‘民似水,君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这个道理振聋发聩!你我兄弟二人,可要好好为父亲,守好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山河呀!”

    “弟明白的!”

    刘义隆再次恭敬的朝着刘义真躬了躬身道。

    “哈哈。。。”

    刘义真大笑一声,将刚才的阴郁一扫而空,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治好关中,所以手中的马鞭一扬,对着刘义隆大叫道:“三弟,你我赛马可行?”

    “哈哈。。。听哥的!”

    说着也是一扬手中马鞭,大喝一声:“驾!”

    兄弟二人在官道上飞驰着,尽情的享受着兄弟间难得的亲情。

    因为他们心中都清楚,只要此次建康之事一完,回到彭城之后,他们就要各自为政。

    再见面时,虽然还有割不掉的血脉关系。但是,是敌是友就难说了!

    (本章完)

第108章 建康与台城() 
两日后,也是就元熙元年二月的最后一天。

    从彭城来建康提亲的三千人使团,终于到了。

    他们沿建康城以北往京口的京口大道,从覆舟山下,入北篱门,沿着穿城而过的青溪,过南尹桥,在沿着潮沟,终于来到了苑市的广莫门前。

    一路上万人空巷,到处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人声鼎沸。

    居住于建康城内的百姓们,早就听说宋国公派使臣来向天子提亲,要为宋国世子刘义符迎娶海盐公主,所以早早的就挤满了街道两旁。

    骑在马上的刘义真,感受这眼前的热闹和繁华,突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六朝烟雨楼台,这些只存于前世所见的史料中,没想到会真真切切的展现在自己的眼前。

    想起书中所载的建康城,有宫墙三重,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帝王气象。

    再看看眼前,此起比邻的青砖灰瓦建成的房屋,王侯世家们所居的亭台楼阁,到处的小桥流水,街道两边种满的高大的槐柳,微风吹拂中,柳絮飘飘,真的叫一个美不胜收。

    如今的建康城,虽还比不上其最为辉煌的时候,但是就眼前这繁华景象,却是别的地方难以比拟的。

    也却如后世史料说言,建康无外郭城,不过因其西南有石头城、西州城,北郊长江边筑白石垒,东北有钟山,东有东府城,东南两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栅,设篱门,这些都成为了拱卫建康的外围防线。

    如此别具一格的建筑真的少有,不过也构成了如今这建康城,独一无二的美感。

    在人群的欢呼声中,刘义真,刘义隆当先打马来到了队伍的最前端。

    只见此时的广莫门前,早已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大多都是跟随刘裕的北府老将。

    当先一人,绯袍玉带,头戴三梁冠,脚踩丝质步云履,消瘦的脸颊上微微浮着一抹笑意,不过皱纹已是明显,观其年岁,怕以年过半百了。

    身后一个年岁与其相仿,同样绯袍玉带,只是头戴两梁冠,面颊微胖,此时亦是笑盈盈的站在其身后。

    “哈哈。。。”

    下得马的刘义真,刘义隆皆是笑着翻身下马,朝那二人走去。

    而后朝着那头戴三梁冠的男子抱拳道:“侄儿车士,侄儿车儿,见过二叔!”

    “哈哈。。。”

    那被刘义真,刘义隆称为二叔的半百老者,微微抚着那撮山羊胡,笑着看着刘义真,刘义隆,连声道:“好!好!”

    此人正是刘裕同父异母的仲弟,如今镇守京口的司空刘道怜。那些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如今还留在京口的老将,文臣,皆受刘道怜辖制。

    而落后于刘道怜身后一步的脸型微胖的半百老者,此时也朝着刘义真,刘义隆拱了拱手道:“下官见过长安公,彭城公!”

    “徐仆射免礼了!”

    刘义真,刘义隆也像那微胖半百老者微微拱手道。

    此人正是接替已故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之位的,丹阳尹,尚书仆射徐羡之。

    “老朽在此,也见过司空,仆射了!”

    刘义真,刘义隆身后,突然响起了孔靖爽朗的声音。

    刘道怜和徐羡之一见孔靖,也是赶忙的拱了拱手道:“孔老令君多礼了,我等可当不起您的大礼啊!”

    “末将,见过司空,见过仆射!”

    刘遵考亦跟在孔靖身后,朝着刘道怜和徐羡之拱手行礼道。

    “好!”

    看着自家这个族弟,刘道怜微微笑着点点头。

    一阵寒暄过后。

    走在前面的刘道怜,才看了看自己的两个侄儿,关心的问道:“车士,车儿,听说你们在广陵遇刺,都无大碍吧!”

    “多谢叔父关心,我和弟弟皆相安无事!”

    刘义真恭敬的答道。

    “嗯!”

    刘道怜点了点头,口吻有些严肃的说道:“以后出门要多带侍卫,莫要把自身的安全视为儿戏!”

    “诺!”

    刘义真和刘义隆恭敬的拱了拱手。

    见着恭敬的刘义真和刘义隆,刘道怜拍了拍了自己两个侄儿的肩膀,才继续道:“莫怪叔父严厉,一家人叔父才如此说。”

    说完,刘道怜朝着孔靖微微拱了拱手道:“老令君,那咱们就一同去台城吧,天子正在太极东堂等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