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朝-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刘义真也伸出自己的小指,和谢颖的小指轻轻的勾在一起。

    (本章完)

第114章 瓦宫寺() 
巳时末,日头以是当空。

    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三月的天气竟是有些热了。

    像谢夫人,谢颖和谢恂夫妇告辞之后,刘义真领着许久和四名侍卫,急急的朝着东府赶去,他得向他的祖母豫章太夫人请安。

    只是,到了东府城中,刚进得自己祖母豫章太夫人的慈恩园,就被慈恩园的下人告知,说太夫人去了建康城西南的瓦宫寺祈福去了。

    不得已,刘义真又调转马头,再次沿着淮水走御道,出朱雀门,过朱雀航的浮桥,在绕过西口市,直至午时过半才到了瓦宫寺门前。

    骑在马上,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这进进出出前来上香的香客不少,这些人不论贵贱,到了这里都很谦卑恭敬。

    有时候,刘义真就觉得,这人啊就得有个心灵上的约束,不管是来自现实的,还是来自那看不见的,特别是在这乱世的时候,要不然就更容易出乱子。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比较现实的,更愿意信奉历史,信奉祖宗,对于神神鬼鬼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都是信三分,留七分的,没有遇到困难,没有做亏心事是不会想到去求神拜佛的。

    所以这佛教传入中国之地,从东汉初叶汉明帝之时到现在,算算时间怎么着都快四百年了吧!

    可一直到了东汉后期黄巾起义后,佛教才开始在中国之地迅速发展,直到这东晋末才算是成熟,为什么?

    想着,刘义真就把许久叫到跟前,用手中的马鞭指了指眼前恢弘的瓦宫寺,问道:“许久,你可知这佛陀之信仰,是何时在我中国之地开始的?”

    被问及的许久,微微愣了愣,看了眼自家的小郎君,他实在不知自家小郎君问他这个干什么,他可是净明道观出来的,对于佛陀这样的异教虽说不排斥,但也没好感,便有些无奈的道:“小郎君,我,我是道家之人!”

    “哈哈。。。”

    刘义真听得,微微一愣,然后才笑道:“莫怪莫怪,我到是忘了你出自净明道观。不过不论佛陀也好,你们信仰的神仙也罢,皆是劝人向善,劝人坚强的,都是好事。”

    “说不定将来的某一日,这佛于道完全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嘛!,不过今日你我不讨论这个,你就说说吧这佛陀信仰,为何会在汉末之时,崛起如此迅速?”

    “这。。。?”

    许久摸着下巴想了半天,才有些怯声的说道:“会不会是因为这传播之人用了何种妖术?”

    “妖术!”

    这回答,刘义真只能是白了眼许久道:“那你们净明道观,如今也有不少信众,难道你们也用了妖术?”

    “不是,不是!我们可不会妖术啊,请小郎君明察!”

    看着许久一脸惊恐的样子,刘义真真是又气又好笑,道:“怕什么,难道我还能因为你们是,就命人剿灭了净明道观不成?”

    说着刘义真狠狠的瞪了眼许久道:“既然不是妖术,你们又是用何种方式争得了如此多的信众。”

    “这个。。。这个。。。”

    许久支吾了半天才道:“从我们祖师爷那辈起,我净明道观就以悬壶济世,教化百姓为己任,所以经过多年的坚持,我们净明道观方才有了那么如此多的信众。”

    “然!”

    刘义真微微笑了笑,道:“你这呀,就说到点子上了!这佛陀信仰,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之地迅速崛起,就是汉末之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佛陀信仰的传播者利用人们不安的心灵,悬壶济世,安抚生民,所以才能崛起如此之迅速。”

    “东汉末,张角的黄巾起义,不也是因为利用了道的思想,结合《太平要术》,救济百姓,而后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才得到百姓支持,而成功起义的。”

    “这。。。”

    许久听得却是心中震惊,小郎君把张角起义和佛陀信仰结合起来,难道是以为这佛陀信仰也是为了造反而立。

    便赶忙拱手道:“难道小郎君认为这,这传播佛陀之人想要造反?”

    刘义真再次白了眼许久,说了句许久听不懂得话,道:“你这脑洞也是开的没别人了!”

    然后也不管许久一脸的懵逼样,解释道:“说这些并无别的意思,更不是说佛陀传播者有造反之嫌。寡人想说的是,天下大乱之时,百姓难以乞活,只能将所遇的艰难险阻,全部寄托于仙人,希望仙人可以保得他们平安。”

    “如今的天下有了这圣人教化,更有佛陀,道教共同宣扬道德规矩,让乱世的人们在面对兵戈之时,不至于没了那活下去的希望,而成为别有用心者对抗朝廷的棋子。”

    “而佛与道都是正统教派,宣扬与人为善,都是劝诫世人要做善良之人的。所以呀,我观如今佛道盛行,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不过。。。”

    说着,刘义真的脑海中冒出了,后世南北朝因为大力倡导信佛而造成的对天下社稷的危害。

    便微微眯了眯眼,语气坚定的道:“物极必反,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任其泛滥,否则对天下而言也不是件好事!以后的关中信佛,信道都可以有,但绝不能任其发展,需要做好控制才行。”

    “哦。。。”

    一旁的许久听了刘义真的长篇大论,实在不知这位小郎君怎么面对佛陀信仰,和神仙信仰会有如此之多的感慨,还说要在关中控制信佛,信道,他实在不知这与治理关中有何关系。

    说了那么大堆话,刘义真觉得不能再耽误了,就领着许久和四名侍卫翻身下了马,直直进了瓦宫寺,然后朝着瓦宫寺大殿后面一处僻静的小院走去。

    只是在进得瓦宫寺之时,那瓦宫寺的大殿是封闭的,里面好像在修建什么?

    来到瓦宫寺里面那处偏僻的小院,刘义真就见得周围明里暗里,站了不少的军士,看来自己的祖母还真住在这里。

    刚到小院门口,刘义真和许久及四名侍卫便被军士拦住了,只听那军士喝问道:“来此何人,此处不得擅入!”

    许久一见赶忙挡在刘义真身边,摸出腰间的金牌,对着那名军士同样的喝道:“此乃卫将军,长安公是也,是来拜见太夫人的,还不快快让开!”

    守在门口的几名军士一见许久手中的金牌,和身边的刘义真,忙躬身行礼道:“不知长安公架到,冒昧之处还请长安公见谅!”

    “没事,尔等职责所在!”

    刘义真朝着几名军士点了点头道,然后迈步就要进小院,却又被两名军士挡住了。

    看着两名挡住自己的军士,刘义真微微一愣,喝问道:“怎的?知我是谁,还敢阻拦!难道吾还不能间吾之祖母?”

    “不敢,不敢!”

    两名军士吓了一跳,忙躬身解释道:“禀长安公,是这样的!太夫人说近年来天下年年征战,不论百姓官军皆是死伤无数。”

    “故而太夫人发下愿力,不但要捐赠银钱,在瓦宫寺的大殿内铸造丈六释迦像,还要在瓦宫寺为逝去的官军百姓念诵经文七七四十九天,并未宋公祈福。”

    “这期间,太夫人下令任何人不得打扰。实际上,在您来这前,彭城公也来过,但是也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见到太夫人。”

    “这。。。”

    刘义真听得心中无奈,世人信仰佛陀就是如此虔诚,想来自家的祖母怕是真会在这小院中,待满七七四十九天。

    无奈的摇了摇头,刘义真朝着那两名军士道:“既如此,就算了吧!记得照顾好太夫人,保护好太夫人安全!”

    “诺!”

    说完才在几名军士的恭送下,领着许久和四名侍卫离开了小院。

    (本章完)

第115章 小妮儿的下落() 
离开瓦宫寺,外面的天气依旧很好。

    沿着来路,主仆六人来到了早些时候经过的西口市。

    这里是建康辖区内,与北市,苑市,南市齐名的建康四大市之一。这里的商铺,茶楼酒肆,比比皆是。

    走在西口市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涌动的人流,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找了家名为“天香楼”的酒楼,刘义真便让许久在楼上要了间雅间,点了几样‘天香楼’拿手好菜,叫上许久和四名侍卫一起上桌吃了起来。

    主仆六人,没有尊卑拘束吃起饭来到也其乐融融。这要是换成其他人,可能还真不敢和刘义真同桌吃饭。

    可是向许久在江湖中的时间较长,虽懂尊卑,但是刘义真很多时候都是平等对待,所以刘义真叫他一起吃饭,在这外面也就顾忌不多。

    另外四名亲卫,那是刘义真去到霸营后就一直跟在刘义真身边的,在上林苑旧址时更是经常性的同食一锅饭,所以刘义真一叫,他们也没有推辞。

    “大兄,杜大侠怎的还未来?吾等可是等了快半个时辰了!”

    “着什么急!杜大侠昨日才护送韩秀儿娘子回的建康,自然要好生休息,你我兄弟等着便是!”

    正咀嚼着口中的山豚肉,听得隔壁雅间传来的谈话声,刘义真微微一怔,韩秀儿回了建康。

    聆听之下,隔壁雅间的谈话声清晰入耳。

    “大兄,那您说,韩秀儿娘子今晚会不会在芙蓉阁献艺啊?”

    “不好说呀!上月在广陵时,要不是杜大侠刚好也在苏荷坊,在危难中保护了韩秀儿,韩秀儿怕是凶多吉少。如今刚回得建康,怕是要休息两日吧!”

    “我还想着今晚是不是去芙蓉阁看看了,照大兄那么说,韩秀儿要是不出来,去了也没意思了。不过大兄,苏荷坊被袭击时,您不也在场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听说苏荷坊自此便一直紧闭大门,不在开放了。”

    “哎呀,不好说呀!苏荷坊那夜死了不少人,连王谢两家都有旁支子弟,在那夜遇害。兄长我要不是逃得快,怕也是凶多吉少了。”

    听这说话的声音,就知道说此话的那人到如今依然心有余悸。

    “啧啧,那兄长可知是为何事?我听不少去过的朋友,在谈起此事时都讳莫如深啊!”

    “不好说,不好说呀!”

    听这声音,也是一副讳莫如深的语气,只是似乎是不想隐瞒自己的弟弟,只听那讳莫如深的男子道:“听说,和彭城宋国公府的两位公子有关。兄长也只知道这些了!”

    “宋国公,啧啧!那还是不说为妙,不说为妙啊!”

    细耳聆听的了刘义真,听得兄弟俩的谈话,只是微微笑着摇了摇头,这就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尔,不过既然韩秀儿回了建康,看来是应该去趟芙蓉阁了。

    “嘎吱!”

    刚刚夹起一块鲜嫩的鱼肉,隔壁雅间响起一阵房门的开关声,接着便听到刚才谈话的兄弟俩毕恭毕敬的道:“欢迎杜大侠,谢谢您能赏光啊!”

    “两位郎君,无需多礼,杜某来迟了,还得像二位郎君赔罪才是!”

    一个豪爽的声音在隔壁的雅间响起。

    “不敢当,不敢当!杜大侠快快请坐。”

    说话的似乎是那做兄长的。

    好一会儿似乎是坐定了,才听那豪爽的杜大侠道:“不知二位郎君邀杜某前来,可是为了此次去关中之事?”

    “是极是极。。。”

    只听那兄长答道:“在下的父亲此次想从南方一带,运送一批粮食到关中,途中还望杜大侠可以随行才是。”

    “可行,可行。。。”

    那杜大侠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还道:“正好杜某也要去趟关中,韩娘子让我去关中帮她找个人。”

    “找人?”

    那兄弟俩忙道:“不知我们赵家有何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吗?”

    “哈哈。。。”

    那杜大侠豪爽的笑道:“杜某也正有此意,杜某知道两位郎君的商号,与关中的王家一直有生意往来,今日前来杜某也是想请两位郎君帮忙的。”

    “杜大侠,请说,请说!”

    “哈哈,好,那杜某就不客气了!”

    接着便听那杜大侠道:“想来两位郎君,对秀儿娘子身边的韩小娘子不陌生吧。”

    “知道,知道!”

    “是这样的,这韩小娘子啊本是关中人,前年底因为家中突遭变故,跌落山崖时为秀儿娘子所救。”

    “哎!”

    说到这,那杜大侠叹了口气道:“眼见着韩小娘子是活不成了,但是秀儿娘子不忍心,就把韩小娘子带回了咸阳。”

    “到后来,虽然韩小娘子伤势慢慢恢复,但是人一直昏睡不醒。咸阳能照顾韩小娘子的人又没有,秀儿娘子便把这韩小娘子带回了建康来照顾。这不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