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朝-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刘义真心中一紧,心道:得赶紧找到沈庆之,希望他还没有离开武康,去到霄城县侯那儿,不然自己此次就白跑了。

    这霄城县侯可是自己亲奶奶的弟弟,父亲的舅舅,自己的舅公了,如今因公被封为安北将军,霄城县侯,镇守襄阳。要是沈庆之被自己的舅公招了去,他找谁要人啊。

    忙道:“那外翁可知这沈庆之是否还在武康?”

    “这个。。。”

    见自己的孙儿面上露出的那一丝急色,想来这沈庆之对自己这孙儿挺重要。

    便仔细的想了好一会儿才道:“最近似乎没听到关于沈家三兄弟的消息,不过听说这沈庆之自打参加了抵抗孙恩起义后,就一直在家务农。想来现在应该还在吧!”

    刘义真听得心中还是有些紧张,心道:可千万还在呀,不然这次真的就瞎忙活了。一员大将啊,大将啊。

    想到此,刘义真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外祖父道:“这样吧外翁,您可知道这沈家三兄弟具体住在哪儿,孙儿明日就去拜访。如今关中多事,孙儿正值用人之时,对于人才真是求贤若渴。”

    望着自己孙儿那一副的确是求贤若渴的样子,刘义真的外祖父想了想道:“沈家就住在咱们县西郊的武康山下沈家庄。这一出城走不到二十里地就到了。”

    “好好好!”

    知道了沈家的住处,刘义真大大的松了口气,然后道:“请外翁放心,不论这几日能否寻到沈庆之,孙儿都会和姨母,姨丈谈一谈的。”

    “好!”

    刘义真的外祖父点了点头,道:“有二郎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不过还是你的事情要紧,国家大事可不是这些琐碎的家事可比的。你先忙你的,忙完再说。”

    “好的!”

    刘义真朝着自己的外祖父微微应了声。

    然后又端起几案上的酒樽,给正堂里的所有人敬酒,一下子正堂里又响起了欢笑声。

    (本章完)

第127章 田间访贤(第四更)() 
翌日!

    大清早,刘义真便像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问了安。

    饭也没吃,就叫上许久和十余名亲卫,风风火火的往武康县西郊十余里外的武康山而去。

    要说这武康县啊,就因县境内有这武康山而得名。在太康三年之前,这武康县叫做永安县。太康三年才因为县内这座武康山,而改名武康县。

    这武康山再往西一点还有一座出了名的山,它属天目山余脉,名曰莫干山,盛夏之时,是这江南之地出了名的避暑胜地。

    刘义真在许久和十余名亲卫的护卫下,自出了武康县城,便马不停蹄的往武康山赶,望着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再看看远处清晰可见的碧绿的山峦,这要是没有那么多的琐事烦身,刘义真还真想在这样美丽的地方避世隐居。

    沿着一条算不得宽阔的溪流,顺着溪边一条也算不得宽阔的乡间小道,没过多久就来到了武康山下。

    这里大片大片的农田,里面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水稻。放眼望去竹林满山,绿荫环径,溪水潺潺,这才真的叫做美不胜收。

    只是这周围似乎有好几个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村落,哪个才是沈家庄了?

    又向前行了阵,看到田间有几个正在劳作的农民,刘义真便轻轻打马行到那些个农民跟前,一脸和谐的朝着一个正弓着背在田间蒿草的老人问道:“老伯,您可知这沈家庄怎么走啊?”

    正埋头苦干的老头,抬起头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竟是露出一丝的恐惧,眼前十余人皆是鲜衣怒马,那腰间还清一色的挂着长长的弯刀,在他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当年那孙恩,卢循叛乱时才见过。

    虽然眼前的小公子一脸的人畜无害的样子,可那老头还是吓得不禁咽了口唾沫,伸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大片槐柳环绕的地方,语音间竟是有些颤抖的道:“回。。。回禀小公子,那沈。。。沈家庄就在前面不远,边上有,有一个池塘。”

    “多谢老伯了!”

    等那老头一说完,刘义真便朝着那老头微微一拱手,然后一甩马鞭,十余骑激起飞扬的尘土,一刻不停的朝着那老头所指的方向而去。

    望着那气势十足的十余骑,别说那老头,就连他身边那几个庄稼汉也是停下了手中的农活,目瞪口呆的望着绝尘而去的刘义真一行。

    “吁。。。”

    一阵勒马的声音,刘义真在许久和十余名亲卫的护卫下,已经来到了池塘边上。

    池塘里长满了浮在水上的荷叶,不时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蛙鸣。

    “那位大哥,请等一下!”

    一名扛着锄头,似乎是刚要准备下地的青壮,刚刚从村口沿着池塘边走到刘义真一行不远处,就被许久叫住了。

    “不知几位公子有何事?”

    这青壮似乎并不怕眼前的一行人,只是不卑不亢的站在不远处问道。

    “是这样的,您可识得沈庆之,沈郎君?”

    许久喊问道。

    “你们是?”

    听这些人是来找沈庆之的,那年轻人似乎也不感到奇怪,只是有些好奇的问了句。

    毕竟沈家三兄弟在这城西一带还是名声在外的,虽然也是下地干活的农民,但县里还是有不少士人经常来找他们谈天说地的。

    许久朝那青壮拱了拱手道:“我们是受人之托前来拜访弘先的。”(注:弘先,沈庆之字)

    “哦!”

    那青壮听得微微点了点头,也不再问,只道:“弘先和邵之兄弟俩,刚下地不久。要不我带你们去找他们!”

    “好!”

    刘义真心中一喜,看来这沈庆之还没离开,这趟算是来对了。

    一行人下得马儿,牵着缰绳,跟在那青壮身后,在田野间行了不到半刻钟,便来到一处山丘脚下。

    这里流水潺潺,阡陌纵横,周围的庄稼也是长势喜人,看来到了秋收时,这里将获得丰收了。

    “弘先,弘先,有人找你!”

    只见的那青壮朝着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里喊了几句,就见得两个男子的身影从那稻田中站了起来。

    “沈二,谁找我啊?他们是谁啊?”

    只见其中一个年纪约莫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瞅了眼被他叫做沈二青壮,再看了看那沈二身边牵着大马,衣衫鲜丽刘义真一行,高声问道。

    “他们。。。”

    刘义真朝那沈二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在说话。只是招呼身边的许久,跟着田间弯弯曲曲的田埂,大步的朝着沈庆之所在的那块稻田走去。

    离得近了,刘义真看着皮肤黝黑,穿着身粗布衣,裤腿挽到膝盖,手中还拿着应该是刚蒿的杂草没有扔掉的沈庆之,赞许的点了点头。

    这沈庆之,别看如今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是他那刚毅的眉宇间那股子英武之气却是别人没有的。

    看着走得近的一个半大小子,何其身后的青年武士,沈庆之直觉眼前这小伙子绝不简单。

    单单是那走路时腰背挺得笔直,龙行虎步间流露出来的那股子自信,无一不显示着眼前这个少年郎的身份不一般。

    离着沈庆之,沈邵之兄弟俩还有四五步远的地方,刘义真便在田埂上停了下来,然后异常尊敬的朝着还站在稻田中的沈庆之,躬身作揖道:“沈先生,打扰了!”

    沈庆之见得突然像自己行礼的少年郎,先是微微一愣,然后赶紧将手中的杂草扔到田埂上,也是忙还礼道:“公子多礼了!不知公子。。。?”

    刘义真看着沈庆之微微一笑,再次施礼道:“在下刘义真!”

    刘义真!

    沈庆之直觉这名字很熟悉,突然间,沈庆之不可思议的看着刘义真,然后在弟弟沈邵之一脸诧异的神色中,慌忙的从稻田中一下子跨到田埂上,二话没说就伏跪在刘义真跟前,大呼道:“草民拜见卫将军,长安公。”

    卫将军,长安公!

    还站在稻田中的沈邵之也是一个激灵,赶忙也是上的田埂,就在自己哥哥的身后朝着刘义真跪了下去。

    “哈哈。。。”

    见着伏跪在自己跟前的沈庆之,沈邵之兄弟俩,刘义真大笑着走到沈庆之跟前,亲自将沈庆之扶起,道:“沈先生多礼了,邵之也请起吧!”

    沈邵之口中称诺,不过脑袋去有些短路,怎么长安公还知道自己的名字。

    而此时的沈庆之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是做梦都不会想到,这高高在上,坐镇关中的长安公会出现在他家的田埂上,还是来找自己的,这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了。

    看着沈庆之,沈邵之兄弟俩一脸震惊,疑惑的神情,刘义真微微一笑,道:“吾从度世口中得知,说沈先生有大才,让吾务必寻得先生。所以此次义真冒昧打扰,还请沈先生见谅。”

    “度世!”

    沈庆之微微一愣,是杜骥举荐自己的。他实在没想到,当年在建康和杜骥的一面之缘,竟能给自己带来如此的福泽。

    沈庆之忙向刘义真施礼道:“长安公言重了,长安公驾临小地儿,实在是草民祖上修来的福德啊!”

    “莫要如此说,沈先生快快免礼才是!”

    说着,刘义真再次托起了沈庆之的手臂,道:“沈先生的大才,度世不止一次在吾面前提起,如今得见沈先生,应该是车士感到荣幸才是。”

    “草民何德何能啊!”

    听得刘义真如此的夸赞自己,沈庆之一时间竟是有些不知所措了,只得慌忙下跪。

    “沈先生,莫要如此多礼,快快起身,快快起身!”

    说着,刘义真再次扶起沈庆之,然后面带笑容的看着沈庆之道:“沈先生如果不嫌弃,可否借一步说话。”

    “哎呀!你看我这人。。。”

    沈庆之这才想起,如今还是一副邋遢的样子站在刘义真跟前,这可是大不敬啊。而且,都聊了那么久了,也不知道请长安公到家里坐。

    忙道:“如果长安公不介意,可否,可否去寒舍一坐。”

    “哈哈。。。”

    刘义真笑道:“沈先生邀请,车士求之不得啊!先生请!”

    说着刘义真朝着沈庆之做了个请的手势。

    “长安公,请,请!”

    沈庆之也是忙不迭的躬身在刘义真跟前,做着请的手势。

    注:沈庆之在历史上,自抵抗孙恩之后,就一直在家中务农,直到三十岁之后,才在哥哥沈敞之举荐下到赵伦之手下任职。当然具体三十几岁史书上没说清楚,所以这就让我们的主人公钻了空子了。

    (本章完)

第128章 沈家论势(1)() 
沈家庄,沈庆之的家。

    这是一个很别致的两进的农家小院,建在武康山一处小山丘的半山腰上。谈不上大,但是周围绿树环绕,曲径通幽处,显得非常的安静。

    门前是一块青石板铺成的晒谷场,晒谷场的下方是开凿的一小片田土,上面是用木架子撑起的葡萄架,周围还种了几株李子和梨树,一大群小鸡仔在老母鸡的带领下,正咯咯的在葡萄架下寻着食物。

    刚走到晒谷场上,沈庆之就很高兴的朝着院子里喊道:“母亲,文秀,赶紧出来,我们家来客人了。”

    “怎么那么早就回来了?谁来了?”

    沈庆之话刚落,刘义真就见得院子门前,出现了一老一少两个女人的身影。老的年纪怕似已过了古稀之年,而那年轻的女人,看年纪不过二十六七。

    跨出大门,沈庆之嘴里的母亲和文秀突然有些发愣。只见门前不大的晒谷场上站了十余人牵着大马,腰悬长刀的锦衣壮汉,这阵势还是有些吓人的。

    “这,二。。。二郎,他。。。他们是。。。?”

    被称作文秀的女人扶着沈庆之的母亲,神色间有些警惕和担忧的走到沈庆之,沈邵之兄弟跟前,声音中有些颤抖的问道。

    看着自己的夫人和母亲,沈庆之朝着他们露出一个安慰的笑容,示意他们不用害怕,然后不卑不亢的朝着刘义真施了个礼道:“这是草民的母亲和内子,她们一直都住在这武康山下,没有出去过,还请长安公见谅才是!”

    刘义真一听,微微一笑道:“无妨无妨!”

    说完刘义真还微微朝着沈庆之的母亲和夫人微微拱了拱手道:“冒昧来访,还请老夫人和嫂子不要见怪才是!”

    看着一脸和气,还很谦虚的朝着自己和儿媳妇行礼的刘义真,沈庆之母亲脸上的那丝担忧也是转忧为喜。仔细的打量着这个长得很是俊秀的小郎君看着刘义真,沈庆之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也露出了老人慈祥的微笑。

    “母亲,文秀,快,快快像长。。。”

    “免了,免了!”

    刘义真看到沈庆之的言行,便知他是要让自己的母亲和媳妇像自己施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