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寿在系统商店买下啤酒花。啤酒花需要日照,内行厂农学院培育出后,大批种植在甘肃、宁夏两地。两地肥沃的土地不多,种经济作物才能更大可能的发挥土地的价值。朱寿很不厚道的让游商部落在草原推广啤酒。还让撒马尔罕商人卖给瓦剌。
“本宫会让朝廷尽快派遣治农官赶赴江南。江南是鱼米之乡,必须保证三分之二的土地种粮食。至于种什么怎么种,听农学院技师的。他们今日便会启程。”
挂断江南张永的电话,朱寿拨通留在河北的农学院技师,叮嘱他们照顾好盐碱地种植的棉花。棉布也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江南不种棉花,河北的棉花必须满足来年的棉布生产。
北方四地干旱缺粮,朱寿派专人考察当地的土地。得知河北盐碱地时,便想到把江南的棉花种在这里。等攻下吐鲁番,这里会种水稻改良土壤。
朱寿意气风发,大明正朝着他的设想发展。
“小爷,皇爷病了。”陈宽眼角抹泪,哭着到内行厂找他。
朱寿吓得扔下手头的事,火急火燎地赶回宫里。
“前几天父皇还好好的,怎么突然病了?”朱寿厉声问。
陈宽轻啜,把弘治帝忧虑的事情说了一遍。“皇爷说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几十万百姓的冤魂找他。皇爷失眠了好几天。老奴把法师、高僧、天师找了遍。念经、开坛做法、镇魔法器统统不管用。大师们说这是心病。”
朱寿嘴角抽搐,这些大师赚银子真轻松。治好了是他们的功劳,治不好是心病。比他还能忽悠人。
当太医院院判把弘治帝的病情告诉朱寿时,朱寿无语地看向正在龙床上假寐的便宜老爹。
这不是心病,这是坑儿子呢!
“唉!”朱寿掰掰手指数了数。刺杀的事情还没找人算总账,他想要整治的官员太多。30年前涉事官员只能排队预约。
朱寿摸着下巴想:难得便宜老爹有事要他帮忙,他也不能不管。怎么办呢?
朱寿在乾清宫内来回踱步,陈宽把伺候的內侍和宫女打发出去。院判收拾好医药箱,准备移到隔壁的偏殿。
“王院判,”朱寿笑眯眯地把人拦下,“本宫想知道各地惠民药局地情况。”
王院判张大嘴巴傻了眼。惠民药局虽然属于太医院管理,但分为京师和地方。太医院真正管理地只有京师的惠民药局。
“殿下,从成化朝开始,国库缺银子,停了地方惠民药局的补贴,由地方官员自行筹措。如今富裕的地方勉强维持,其他地方的惠民药局几乎处于停业状态。”王院判为难地说。
朱寿立刻变脸:“为何本宫从未接到太医院的折子?偌大的大明,本宫做不到盯住每一个角落。太医院管理不了惠民药局,难道写几个字、上奏折让父皇知晓都办不到吗?这是渎职!”
“王院判要知道,惠民药局除了给人治病,还要负担起培养大夫的责任。没了惠民药局,没了会看病地大夫,你让生病的百姓们怎么办?有多少百姓因为无法看病死去?若死去的人是家中顶梁柱,你让他的妻儿老小怎么办?太医院漠视百姓生命,本宫又怎能放心你们给父皇看病?”朱寿愤怒地指着王院判地鼻子大骂,“惠民药局不培养大夫,难怪军医常年缺人。没有军医,本能被救活的士兵只能等死!”
朱寿滔滔不绝,把王院判骂成民族罪人。王院判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朱寿觉得效果还不是很好。他拿起乾清宫的电话机,依次打给内阁、六科、都察院。质问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惠民药局的事情竟然无人上报!
“从今天开始,官员生病不得请太医院御医诊治。让你们体会体会百姓看病难的滋味!”朱寿气呼呼地挂断电话。
“恶念值+1……”
“臣有罪,臣有罪!”王院判不停地认错。
朱寿吼道:“如果道歉能救活生病的百姓,要你们做什么!还不快下去摸清楚各地惠民药局的情况。”
弘治帝从床上坐起,看着王院判哭着离开。他当了十几年皇帝,还没骂哭过官员。
“照儿为何要找太医院的麻烦?”弘治帝不解地问。
朱寿呵呵一笑:“刘文泰曾找孩儿忏悔,他对三十年前诊治瘟疫不利后悔不迭。”
谷大用眼角一抽,刘御医好像不是这么说的。
第266章 天降‘喜事’()
太子出阁前,朝臣们对皇后娘娘的专宠颇有微词。古往今来,皇帝身边只留皇后一位女人的情况从未有过。这绝对是开天辟地头一次。更不提张皇后无一国之母的气度,偏袒娘家。张家两兄弟飞扬跋扈,就差把皇宫当自家侯府。
万幸张家兄弟栽在太子手中,这两年没怎么见过他们惹祸。没等朝臣们缓过气,督促弘治帝争一争华夏明君的头衔,更糟糕的事等待着他们。
刘健接起朱寿的电话,被劈头盖脸骂了顿。他挂断电话,淡定地服下保心丸,对两位同僚说,“我们爱民如子的殿下,不满惠民药局的现状。”心里则在骂娘,这又打算祸害谁呢?
谢迁用心想了想,确定没有插手过惠民药局任何事,继续埋头老老实实处理朝政。希望太子看在他还有利用价值的份上手下留情。
无数江南官员和他一样,伸长脖子等太子落下的刀。而太子高高兴兴地收缴战利品,把他们忘在脑后。
如果真忘了也好。可军机处把苏州卫高千户一撸到底贬为民。听说这还是太子看在高公公的面子上手下留情。南京礼部尚书王宗彝死不见尸。他们派人找过,海上只有宝船的残骸、不少日本浪人的尸体,找不到失踪的十几位官员尸体。显然他们和前任通政使沈禄一样,落在太子手里身不如死。可见太子不是心慈手软的人。
死后埋骨之地被内行厂出高价买下后,李东阳变得十分低调。太子的任何举动,都会被他反复研究。
“惠民药局?”李东阳让书吏翻找与惠民药局相关的折子,直至追查到成化朝。李东阳发现成化朝的惠民药局的奏折,发生在李原起义期间。
李东阳心里一咯噔,把翻找出的奏折递给刘健。“刘公,殿下似乎有些其他打算。”
刘健粗粗瞄了一眼,敲敲书案上摆放的《大明皇家日报》。“太子殿下把白莲教军师的质问发表在报纸上,直指先帝处置失当。陛下仁孝,会顾及先帝,太子……”
刘健摇摇头,他对太子做出任何事都不感到意外。
“我们的陛下,对唯一的女人宠溺无边,对唯一的儿子更是好的没话说。”刘健深深一叹。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是留给后人评说。
李东阳脸色凝重,忧心忡忡想着心事。
朱寿对张皇后仔细瞧了几眼,他发现人到中年的张皇后容光焕发,娇俏的容貌不输李晴。朱寿自打耳光,咋就对只见过一面的女子念念不忘呢?一见钟情这种不合理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他身上。一定是便宜老爹唠叨了太多次,让他起了条件反射。
“照儿为何自己打自己?”正在逗女儿的弘治帝好奇地问。
朱寿笑:“孩儿见母后状若二八少女,以为眼花。打醒自己后再看,母后又年轻了几岁。”
“照儿的嘴巴真甜。”张皇后乐不可支。任何年龄阶段的女人对年龄总是很在意。
福泰公主拍着肉嘟嘟地小手笑得眼眉弯弯。她娇憨地自夸道:“福泰经常把糖塞给皇兄吃,皇兄的嘴能不甜嘛!”
弘治帝含笑地看着儿子。儿子中过女儿衣服上的毒,接触中却没有避过女儿。女儿塞他什么都吃。是个好哥哥!偏心的弘治帝压根忘了儿子说过不怕毒的事。
“福泰为何要给皇兄塞糖吃?”弘治帝笑问。
福泰公主大声告状:“小舅说皇兄的嘴巴狠毒。福泰经常给皇兄吃糖,皇兄的嘴才不毒呢!”
弘治帝阴着脸,建昌侯竟然敢骂他儿子。发生了很多事后,弘治帝对两位小舅子不复以往的宠信。
张皇后见状拍了下女儿。弘治帝立刻把女儿抱远,心疼地摸摸头,埋怨地瞟了眼张皇后。气的张皇后跺脚。
朱寿眼珠子转了转,露出无害的笑容提议,“孩儿记得两位舅舅空有爵位没有授实官。崞县民变时军机处发现京里找不到崞县的地图。朝廷有意收集全国各地州县的地图。收集地图的事虽小,却功在千秋,不知两位舅舅是否有兴趣?”
面对朱寿递来的好意,张皇后当场笑纳。弘治帝隐晦地瞪了瞪儿子,马上下旨封寿宁侯、建昌侯为军机处正六品参谋。负责收集天下各州县舆图。
圣旨送到内阁,不消一盏茶地功夫票拟好。建宁侯、建昌侯硬着头皮领旨。
“一定是皇后替你们求来的好差事。”不懂官场的金太夫人喜上眉梢。
寿宁侯兄弟愁眉苦脸,就差抱头痛哭。“母亲,绘制军事舆图十分繁琐。”大明疆域辽阔,这差事能耗他们兄弟俩一辈子。
金太夫人恨铁不成钢:“那可是军机处,手握天下兵权!多少皇亲勋贵求都求不到的官职。”
两人无言以对。
消息传开,上寿宁侯府恭贺的客人络绎不绝。除了王守仁,其余人都是来看笑话的。王守仁隆重地备上重礼。他曾在河套工部开河道、挖水渠,对地形较为了解。绘制舆图的苦差事差一点落到他肩上。
“小王大人,对江南,殿下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见到王守仁到来,不少人围上前打听消息。
王守仁千篇一律回答:“殿下会在不影响江南经济发展的前提上,恢复粮食种植。殿下把从各大家族购得的民田和百姓手中的官田对换。保证普通百姓手中的田都是民田。”
他是太子的人,他爹王华是南京吏部尚书。江南除了王家和破罐子破摔的谢家等少数几家人,其他人的心一直悬着。
现场一阵安静。官田和民田的税赋不一样。太祖有仇富心理,把支持张士诚的豪族土地变更为官田。民田的赋税和其他地方相差无几,而官田的税重达六成。
江南豪族和官员暗中沟通,把赋税重的官田换给百姓。一代代下来,太祖时期的官田全都换了主人。百姓耕种赋税最重的官田,还要负担杂役。往往劳作一年一无所得。很多人弃地而逃,成为流民。
吴宽从人群中挤出来:“殿下会从丝绵业退出吗?”
“吴大人,您想多了。”王守仁失笑。进了殿下嘴里的肉怎么会吐出来。
吴宽再问:“殿下有意卖纺织机吗?我吴家愿意高价买入。”
王守仁盯着吴宽一字字认真地说:“吴大人,吴家若经商,这辈子都不会有子弟出仕。若想要子弟出仕,万不得经商。”
“太祖没有颁布过不许商人子弟科举的政令。”吴宽声音陡然拔高。
王守仁点点头:“殿下也没反对商人子弟科举。让大明每个百姓都识字,是殿下给自个儿定下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殿下只说不会给商人子弟授官而已。”
“恶念值+1……”
第267章 上门拜访()
吏部尚书马文升府上人头攒动,待客大厅人声嘈杂。门房外更是站着数十位焦急等待接见的客人。马府所在的胡同被拜访者的马车堵塞。同一条街上的邻里大门敞开,下人们往马府探头探脑。
马文升扫了眼家中的客人。客人有官场同僚,也有家资颇丰的商人。不论官商,都是绫罗绸缎,腰间配着美玉;不同人的脸上布满相同的着急之色。众人时不时凑在一起激动交谈,压根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商。
人挤人让大厅更加闷热,不少人掏出丝帕擦汗。而眼前格外‘和谐’的一面,让马文升打了个寒颤。他想起太子殿下对官商一体的批判。
马文升曾巡抚陕西,见识了大明商人的巨大能量。他把人请进府邸,已经给足了这些人面子。太子不许商人子弟当官,即便吏部给他们授了官,太子也会把人搞下去。商人们来找他又有什么用!
“诸位,此事非老夫一人所能决定。”马文升端起茶杯送客。
等了半天,却被马尚书三言两语打发走。大部分人虽然不满,也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开。
等人走了差不多,吴宽目光炯炯地看向马文升,“马大人是项忠大人提拔起来的吧?”
马文升眼皮一跳,目光变得格外冷冽。
吴宽不等马文升答复,又说,“马大人曾经的功劳被汪直和威宁伯占据。如今威宁伯爵位得以世袭,而马大人的公子却连个九品官都没捞到。”
这是赤裸裸的挑拨。吴宽神态怡然地品茶,毫不在意来自于吏部尚书的怒火。他以状元身份入翰林院、詹事府詹事,再进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