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来的王裕看到的就是这个场面,也将话听得清清楚楚。那《兰亭集序》虽是临本,却也价值连城,儿子王仁表磨了他好久,要给他弄来。他也派人去和同安公主说过,同安公主一口拒绝。没想到今日竟送出去了。

    王裕心里怒火中烧,走至厅中道:“公主。”

    柳氏和王润赶忙站起来,同安大长公主却只是抬起头,道:“驸马来了,不知有何事?”

    王裕被她漫不经心的样子弄的更生气,道:“外面宾客盈门,公主也该一同迎客才是。”

    同安大长公主冷笑道:“便是太上圣人来了,我也懒得迎。何况他们?再说驸马不是说王仁表也大了,要多见见世面,日后才有出息。今日可不就是好机会,怎么了,顶不住了?果然是小妇养的,上不了台面。一点小场面便腿软了。”

    王裕被她的话气得差点呕出血来。柳氏和王润尴尬的要死,只差没有个地洞钻进去。

    同安大长公主还要再说,却见阿练老侍女拉了拉她的袖子,方才哼了一声,对王润道:“仁祐家的,润娘,来见过驸马。”

    柳氏和王润方才上前来,给王裕行礼。

    王裕被气惯了,那口血到底没吐出来。此时听说这两个女子的身份,不由收敛了怒容,看向母女两人。

    对柳氏还是有些印象的,道:“你是仁祐家的,倒是多年不见了。你们家的几个小郎很好,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今日全家总动员,王仁祐和三个儿子在外头,并未进来。柳氏忙道:“阿叔谬赞了。”

    王裕点点头,转头看向王润,却是一愣:“你……”王润已是行礼如仪,口中说道:“叔祖万福。”

    王裕看着眼前的少女,已是说不出话来。嫡女王静娘的悲愤早逝是同安大长公主心里永远的痛,也是王裕心中无法愈合的伤口。早年王静娘是他膝下独女,虽是女儿,但聪明伶俐,贴心孝顺,倒也安慰了他无子的失落。但是谁知静娘命苦至此,早他夫妻二人离去,剩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同安大长公主看他的样子,也知道他想到了静娘,心中倒是一软。他即便有了那个贱人养的儿子,可到底没忘了我们静娘。想到这儿,心里对他的怨愤便平了不少。

    王裕看着王润,好半晌方道:“你是元祐的女儿?”

    王润方才已经知道事情的始末,看王裕的反应,倒也不吃惊了,低声答道:“是。”

    王裕叹息一声,道:“好,你是个有福的。你那三个兄弟也很好

    。”

    同安大长公主看他黯然的样子,倒是不好多说,忍不住偷看了他几眼。

    王润道:“多谢叔祖,还请叔祖多保重身体。不然让姑姑在天上如何安心?”

    王裕点点头,道:“好孩子。”一眼瞥见妻子的关切的眼神,不由心软了几份。又看眼前和女儿相似的面容,思及多年夫妻情分,走到现在,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由暗叹了声。只是此时不好说话,便淡淡道:“外头还有事,你们只当自己家,不要客气。”想了想,解下腰上一块玉佩,道:“这个拿着玩吧!”

    同安公主见了那玉,似是一愣,随即转过头去,眼中似有泪光浮动。

    王润见那玉质莹润,非是凡品,便不敢要,同安公主抿去泪,昂首道:“不过一块玉,你叔祖给你,你就收着吧!”

    柳氏也点点头,王润方才收下。

    一时王裕也没有再说话,便出去了。王润又被请回了同安大长公主身边坐下,王润看她看向那玉佩的样子,想了想,道:“叔大母,这个玉佩莫不是很贵重的东西?”

    同安大长公主接过玉佩,轻轻抚着上面的纹理。那是一块和田羊脂玉,大如雀卵,细腻温润,触手生温,毫无瑕疵,络上的络子都已褪色了,想是常被人把玩的缘故。却听同安大长叹息了一声:“当初战乱,老家被火烧了。静娘的东西都没了,这是她留下的唯一的东西。是她出生的时候驸马让人刻的。”

    王润一听大惊,道:“这如何使得?”便推辞不要。

    同安大长公主道:“人都走了,还留着东西做什么?你叔祖给你就收着,日后等我们也走了,更没有人记得静娘了。你这孩子和我们静娘有缘,若你不忌讳,就拿着吧!”

    古来对死人用过的东西十分忌讳,但王润没有这个想法,谁人不会死呢?又见同安公主一片爱女之心,只好受了。

    心中却是遗憾不已,到底女子命薄。若是她那姑姑王静娘还在,这同安公主夫妻也不至于会闹成如今这样相敬如冰的模样了。

    待寿宴毕,柳氏带了王润告辞。同安公主舍不得,和小孩儿一般拉着王润不放手。好在王润对老人小孩很有一手,答应了时常来看她,方才罢了。

    坐在回程的马车上,王润想道:看来今日是福不是祸。

    但世事从来都是福祸相依的。

    回了王家,将今日之事告诉崔氏,崔氏蹙了眉,略伤感得道:“静娘去了那么多年,我都记不得她的模样儿了,当初也只是她进宫前见的。一眨眼这么多年了,怪不得我说看润娘怎么这么面熟。原来竟有几分像她。也难怪,都是王氏女儿,有些相像也不奇怪。”

    见柳氏心有不安,便道:“此事倒也不是坏事,同安公主这人素来护短。咱们润娘得了她的眼,日后更有了保障了。”

    柳氏见婆母这般说,想了想,方才放了心。

    作者有话要说:后天去参加转正体检。

    呜呜,胖胖圆圆的我该怎么办?上次查出来有点血脂高呢,最近也没节食,体重依旧稳如泰山,万一血脂化验没通过怎么办?好担心……

15绕弯()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润便成了同安大长公主府邸的常客。

    门房下人都是眼亮势利之人,见王润这般受到大长公主的喜爱,连一向与公主只剩面子情的驸马也对这小娘子另眼相看,心中更是雪亮

    。每次王润来府中陪伴大长公主,那府上的下人们的服务那是无微不至,更是让众人不敢对这个王家嫡系小娘子有所轻视。

    王沣王濬兄弟两个年纪已长,入了长安之后,便被族中诸老给拘去,考校学问,教授人情。京中不比罗山,其中的关系复杂,更是要小心处理。而他们两个少年郎,本就生的不俗,又是大家世族出身,日后入仕,起点就比一般人高很多,是那些寒门子弟不能比也是嫉妒不来的。

    并州王氏是豪门大族,但是近年来因朝代更替,较从前已经式微了。虽然王氏子弟依旧高傲,世家大族的门阀依旧鲜亮,却也依旧需要新鲜的血液注入。新生代子弟入仕,还有联姻便是最好的选择。

    王思政因早年长年征战,他这一支人丁稀少,好在王仁祐娶了柳氏后,夫妻俩个在造人上十分努力,这房的人丁才好些。不过相比别房动辄几房,小郎小娘子的排行排到十几二十几的支族来说,还是少了。但是少而精总比多而烂的好。王沣王濬业已长成,大郎偏文,二郎重武,各有所长,日后前途若谋划得当,不可小觑。三郎王澈年纪虽小,但丰神俊秀,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可见其长成后是何等风采。至于嫡女王小娘子,样貌出挑,端庄守礼,绝对是大家妇的典范。另外两个庶女,很容易被人忽略了。

    王氏宗族一群老头子激动得简直是痛哭流涕了。

    苍天佑我并州王氏啊!

    我并州王氏豪领五姓七门之日将要到来了!

    激动的同时,也有些埋怨王思政,要不是当初他竟让王元祐带了妻子儿女远赴罗山任职,他的儿女们若是留在族中教导,那如今的成就只怕更上一层楼!

    咳咳,不满归不满,这话也只能在肚子里嘀咕一下。

    王思政虽然退役多年,但多年的杀伐之气可不是盖的,若不是这么多年修身养性,那脾气可也能让那群老头子喝一壶的。本来以他从前的赫赫战功,当今圣人几番想让他出仕的,都未成功。连皇帝老子的面子都不买账,可见他的脾气有多固执了。

    于是振奋家族的希望便放在了小辈身上。

    族老们甚至对王元祐撂下话来,此番叙职毕,最好他是能留任京中。若是他还是定了外任,那也行,可他的子女们都要留在京中。他们夫妻俩个单独去就行了,也好给他们单独的空间,好再生几个嫡子嫡女。王元祐听了族老们的话,摸摸鼻子干答应着。

    他也不想再离开了。父母年纪大了,他是父母众子女中唯一活到成年的。当初他要放外任,父母虽说不舍,但也没说什么。还让妻子带了儿女一同上任。这样的宽德,让生为儿媳妇的柳氏也很感激。若是王元祐再放外任,她是一定不能再跟去了。到时候陪伴他上任的一定是妾侍们。她可不想走她那些闺蜜们的老路,自己在家伺候翁姑,起早贪黑,人老珠黄,丈夫带了小妾到任上逍遥。过个几年,天高皇帝远的,生个一地的庶子庶女出来,哭都没地方哭。

    何况王沣王濬王润三兄妹也大了,尤其是王沣,已经及冠了,若还不说亲,好姑娘都没了。从前虽然也相看着,但罗山毕竟地方小,虽然也有几个中意的姑娘,但不是家世不行,就是父亲官职不妥。耽搁到了现在。若是王元祐得了个好官职,再有王氏门第相托,她的孩子们还愁找不到好亲事么?

    所以她对于王仁祐的任职事件是十分关注的。

    至于王沣王濬兄弟两个也偏好长安多些。毕竟这里是一国之都,繁华热闹,人才济济,不是罗山那等小县可比的

    。他们在长安也认识了不少朋友。

    族里那群老头子们就每日抓着王沣王濬两兄弟去族里学习。让那原来的子弟儿郎们酸得不行。不过王沣王濬确实也优秀,不久之后,到底在族学中站稳了脚步,也在长安众贵族子弟中有了一席之地。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王润倒是可有可无,对她来说,长安和罗山一样,都是住人的地方。不过一个热闹,一个宁静些。不过相对来说,她还是比较喜欢罗山安静的日子。但她的想法遭到了众人的鄙视。数回之后,她就缄默了。好吧,她不发表意见还不成么?

    至于澈小郎,他的意见不被采纳。

    于是王润的生命轨道,在这里彻底得改变了。

    同安大长公主近日来过得很是舒心。不得不说王润劳苦功高。

    就像有些人是天生的孩子王一样,王润就是个天生的老人王。她天生似乎有一种力量让长辈们对她喜欢。她又嘴甜心实,老人们都是看惯了人事过来的,怎么会分不清谁对自己真心,谁对自己假意。自然看得出这孩子的真心,又自然而然得对这个孩子格外疼惜起来。

    同安大长公主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到了她这个年纪,其实应该什么都看开了。但是她偏不,许是人生的遭遇让她变得偏颇,她在过去的多年里都过得十分不快乐。

    她的不快乐影响了很多人,受影响最严重的是驸马王裕。独苦苦不如我们一起苦,我不好受你也别想好过,谁叫他们是夫妻呢?

    还有就是高祖皇帝,高祖是庙号,大名叫李渊,如今的太上圣人。作为一母同胞的兄妹,老李对于这个没有利益冲突又对他家有恩的妹妹,总是十分的感激又歉疚的。如果没有王静娘的通风报信,他也许早挂了。那如今自然也没有什么李唐江山,还有太上圣人的优越生活。王静娘也许会被其他的正义之师给残害,但更也许会生下隋炀帝的子嗣,能在勤王之师的保护下,当上太后。那样的日子比花样年华就早逝不知道好多少。

    但世上没有如果。王静娘还是死了,同安公主还是失去了女儿。她的下半辈子悲愤抑郁,得不到解脱。

    这让在晚年饱受几个儿子手足相残的老李同样感同身受。所以他对妹妹很照顾,要什么给什么。偏偏同安大长公主很骄傲,从不主动要什么。这让老李更加觉得愧对妹妹,更加体贴了。有什么好的都给妹妹送一份。这也让自玄武门之变后对父亲手足无措的李世民感到了一线可下手的机会。于是他对这个对老李家有恩的姑姑加倍的好。加封大长公主,增加封邑。皇帝的行事看在所有人的眼里。即便有魏征那样的诤臣在,也不好对圣人的作法有所质疑。不让朕对姑姑好,你是想让我忘恩负义是吧?

    作为臣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当有风声说最近同安大长公主过得很快活的时候,老李和李二都不太相信。不过在召了同安大长公主进宫之后,便相信了。

    一个人的眼睛是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的。从前的同安大长公主的眼睛是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