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大亨传说-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开门,然后弯腰请她下车。

    梁锦灵挽起手臂请潘樱紫来搂,潘樱紫掩口笑了笑,拍打了梁锦灵的手臂一下,笑说:“行了,别闹了,被人看到不好。”梁锦灵挠了挠头讲道:“行,紫姐等你离婚了,我们再光明正大的牵手。”

    谁知道潘樱紫心情一暗,接着走到梁锦灵身边,右手搂住他的胳膊说:“啊灵,对不起,我们就搂到电梯门好不好。”

    梁锦灵拧了一下潘樱紫的漂亮的脸蛋,贼笑一笑:“紫姐,你喜欢可以搂一辈子的。”潘樱紫举起右手拍打梁锦灵的肩膀说:“走吧,别闹了,我肚子都快要饿死了。”

    2人才走到电梯门,等电梯下来。潘樱紫忽然紧紧地搂着梁锦灵的手臂,把头依靠在梁锦灵的肩膀上,轻声地说:“啊灵,你的胳膊好舒服、好有安全感啊,我感觉好踏实啊,我好想一辈子依赖在你身边,搂着你胳膊,不放开你。”

    梁锦灵用手抚了抚潘大美女漂亮的脸蛋,亲了亲她的红唇,微笑地说:“我说过,只要你喜欢,我可以一辈子箍住我的。”潘大美女紧紧地箍住梁锦灵的手臂不说话,梁锦灵贼笑一声,暗自欢喜,心里唱着黎小明那首囍:“情人像我间中需要呵,啊,别箍我箍我,这样逼紧,可否别箍我箍我,放我一阵。”

    吃完饭后,潘樱紫撩了撩头发后对梁锦灵说:“啊灵,你现在有什么打算。”梁锦灵双手翻了翻裤袋,两手一伸,无奈地讪笑一声对潘大美女讲:“紫姐,我刚游水下来,身无分文,居无定所。在香港就认识你一个人,我也不知道该什么办。”

    潘樱紫单手抚腮想了想说:“这样子,你这两天先住在我家里吧,方正我那死鬼丈夫一头半月都不会回来睡的。如果他回来了,你就称是我在大陆的表弟。我明天带你去警察署帮你做担保人,帮你办个居住证。我在邵氏电影公司还有点人脉的,办完居住证后我再介绍你去邵氏清水湾片场去上班(跑龙套)吧,怎么样。”

    梁锦灵那里敢挑三拣四的,赶紧点头说:“谢谢你,紫姐。”接着梁锦灵一边吃饭,一边讲笑话哄潘大美女开心。他嘴里暗自嘀咕:“我越来越像是吴军如拍的那部12金鸭里的鸭子了,靠女人吃饭。”

    当晚2人回到潘樱紫的家里后,再次修炼了一次情意绵绵神功。

    梁锦灵被潘樱紫从东九龙警察署领出来后,还没有回过神了。他现在才知道原来的港府法令规定大陆人到香港市区只要有人担保和交了担保金都可以发身份证的,不过要十天之后,才能拿到身份证。

    刚才那位警官在问询梁锦灵籍贯、年龄的时候,梁锦灵想了想决定报小岁数,说自己于1955年出生岭南省,今年才20岁。哪位警官看到了潘樱紫的签的担保书和叫来的担保金后,就简单地登记了一下,然后叫梁锦灵十天之后过来拿身份证。

    等梁锦灵拿着那份英文回执,出了警察署之后,都没回过神来,手续那么简单。以前的**难,都不见了。不过香港的官方文字是英文,什么文件都是用英文写的,连身份证上面除了汉字之外,还有英文。

    在去邵氏清水湾片场的路上,梁锦灵从潘大美女口中得知,原来大陆解放前的香港,原来只是英国在华不平等贸易中转站和本地渔业港口,常住人口50万左右,当时的港英政府在统治上还是老式殖民地思维。华人在政府里只能做基层工作,也没有任何发言权。港英还沿用以华制华模式,用何、利、许、罗四大家族来制约华人,甚至用华人黑、社、会势力来维持基本社会安定,造成了政府严重的贪污腐化现象。

    随着解放战争后,大批大陆人士移居香港,香港人口急速膨胀,1949年从不到50万人到1954年变成差不多两百万人,潘大美女一家人就是那时候跑到香港的,什么女作家张艾玲、华人第一首富包玉钢、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框等都是那时候跑到香港去的。

    虽然这一外来人口问题所衍生出来一系列诸如住房、饮水、粮食等社会问题,但香港从这些外来人口中得到了大量的资金(以地主、资本家多)与劳动力,再加上香港成了大陆唯一一个对外窗口、中转港,于是香港的经济开始出现沸腾式发展。

    60年大陆出现大饥荒,经济腾飞的香港为了解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吸收劳动力,同时也为了方便管理户口,港英当局从1961年3月开始实施了新身份证申请政策(俗称“抵垒政策”)。新政策规定:凡成功抵达市区而又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发给香港身份证,实际上变相地承认了非法移民的合法化。

    这个政策对于非法入境者来说无疑就是“大赦令”,助长了逃港风潮愈演愈烈。1960-62年又有近100万人从大陆逃到香港,许多名人就是这时候跑到香港去的,比如“香港乐坛教父”罗纹、“义群”的跛豪吴锡豪、“期货教父”刘梦熊等。“逃港”的高潮发生在1962的5月份,在大陆的压力下,十万多人被遣返了大陆,因此,当时的香港媒体有“五月大逃亡”之说。

    大量的青壮逃跑,导致宝、安、县许多村庄成了“女儿国”、“老幼院”,蛇口也因此闻名全国。66年后,大陆的十年远动和越南战争又导致近百万人从大陆和越南跑到香港来。从越南来的著名华侨就有大导演徐可、演员钟丽提、演员吕踉伟等。

    到了1975年,香港人口高达500多万人,除了外来400万青壮人口之外,还有一百多万新出生的50、60后人口,为香港此后数十年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请到。<;/a>;

第六章 邵氏清水湾片场() 
潘樱紫一边驾驶着她那辆福特小轿车,带着梁锦灵去邵氏清水湾片场,一边在路上跟梁锦灵讲解邵氏电影公司。

    邵氏清水湾片场位于清水湾半岛,半岛上都是荒山野岭,整个半岛包围着东面前后两个海湾即清水湾(海湾)和大庙湾,西边是佛堂洲岛和将军澳水域,清水湾半岛将东面的牛尾海与西面的将军澳水域分隔。

    后世清水湾半岛与佛堂洲岛之间的将军澳堆填区,还没有堆填出来,还是一遍大海(将军澳水域),后世坐落在将军澳堆填区,邻近清水湾邵氏片场的无线电视城片场,还没个影子呢,无线电视台也没有搬来将军澳堆填区,还在广播道。

    清水湾半岛南边是佛堂角(小半岛),佛堂角隔着佛堂门(水道)对面是东龙岛,东龙岛是荒岛,被台风刮得连树都没有一根。佛堂角和东龙岛上面有明清时期留下来的炮台,这里的炮台16世纪-19世纪都曾经跟西班牙、荷兰、英国的舰队大战过。

    清水湾半岛向西北远望就是九龙半岛,向西远望是维多利亚港,向西南远望就是香港岛,北面连接着的新界西贡和清水湾郊野公园。清水湾半岛的荒山每年夏天为维多利亚港挡住了十级台风,也导致山上不适宜人居住,受台风影响清水湾半岛的港口也不堪用。

    1957年,当时在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的邵仁枚与邵奕夫回港,着手在香港发展制片业务。当时的邵奕夫为打开市场缺口,倾向发展拍摄大型题材电影,但苦于没有自己的片场,一直不得不租用“坚成片场”。

    而当时香港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电影公司、由陆运涛掌舵的“国泰机构”旗下的“国际影片发行公司”和李祖永的“永华片场”(后来嘉禾被租用,改名叫斧山道片场,1998年被李家卖给香港政府,盖起商品房了)已合并为“电影懋业公司”,并引入当时先进的彩色电影摄制技术拍片及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进行片厂管理,风头一时无两。于是,邵奕夫计划筹建邵氏影城。

    随后,邵奕夫开展主持电影制作的第一个大动作,斥数百万巨资买下清水湾一块65万平呎的地皮,开山填海,兴建邵氏影城。邵奕夫初到香港就大兴土木、挥金如土,大刀阔斧的豪爽做派,让当时香港的电影人也为止咋舌。针对“电懋”的优势,曾经在新加坡游乐场工作过的邵奕夫的对策是典型的游乐场思维。他提出,邵氏必须要“大”:建大厂、拍大片、挣大钱。

    1958年,邵奕夫宣布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当时清水湾片场已经建成四座摄影棚。由于时装片无法拍大,邵奕夫就拍古装片。1959年的《江山美人》,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维下出厂的。

    1961年12月6日,邵氏片场一期落成并正式启用,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近1000亩);1964年,邵氏影城全面落成时,建有6个独立的摄影棚,2条布景街道;1967年的扩建中摄影棚数量达到12个。清水湾邵氏片场占据了整个山头,搭建了十几座房,同时前山后山还建了无数街道、城墙、吊桥、堡垒。在六七十年代古装武侠片盛行之时,每一日,在邵氏片场里开工的台前幕后人员,数以千计。

    邵奕夫的梦想,就是把邵氏打造成“东方好莱坞”。邵氏影城内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电影设备,致力发展有声电影的邵逸夫,特别为邵氏片场的硬件设施花下重金。他从美国重金先进电影器材,全面提升邵氏影片的画面音响,并使用了当时美国流行的彩色宽银幕技术,叫做“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为香港首创。香港从黑白电影普及到伊思曼七彩电影、从普通银幕普及到“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都是在邵氏的引进下完成的。

    4万到4万8千尺;接顶等拍摄特技需要的设备,都有单独的人和车间安排;拍摄古装片需要的服装、刀剑,历朝历代配备齐全。一部影片从剧本策划到最终发行拷贝的各个步骤,都可以在邵氏影城内完成,完全不需要借助外力。

    在生产流程上,邵氏制片有着一套有效的方式,保证影片的产量和质量。首先是引进配音组,影片拍摄过程中演员只念“abcd……1234”,加快拍片速度,拍完之后由配音组统一配声效和对白,这也有助于南北演员不受方言阻碍。在配音这一点上,以后80年代-21世纪的港产片都比不上60-70年代的邵氏电影。

    为适应不同市场的电检标准,邵氏把影片剪成三个版本,最激烈的版本提供欧美和日本市场,最温和的版本提供给新马市场,中庸版本供本港市场。以制片部为核心部门,旗下有编剧组、导演组、演员分配、剧务部、厂务部、美术组、布景、宣传等一系列部门负责各个步骤,分工有序,保证了各个步骤之间可以紧密衔接。

    在人事管理上,邵氏有着一套独特的方法。由于清水湾远离市区,邵氏影城内建有4座职工宿舍,保证了制片人员的机动性。影城内人员主分为技术人员和演员两大类:技术人员通常是签订合约,住在职工宿舍,常驻技术人员(包括木工、电工、布景师、美术人员、录音师、摄影师等)有500余人;而演员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邵氏早期从各大公司高薪挖大明星,包括李丽华、林黛等人,每部电影签约一次。

    邵氏电影拍摄的标准时间是40天,古装武侠片因为有动作和服装场景等问题,拍摄周期可能是80天,最黄金时期的武侠片的拍摄过程可以长达120天到200天。

    导演演员方面,邵奕夫则相继聘请了张彻、李翰翔、楚源、井上梅次、林黛等,也培养了姜大为、狄陇、陈冠泰、刘永等明星。而1967年垄断地位确立后,就开始施行“捧明星制度”。即公司内开设演员培训班,从社会上招收年轻人进行培训,如果发现新人具有发展潜力,就签订长达五年的合约,在工资和接片方面控制演员,把新人捧为明星,例如当年邵氏最红的女星凌波就曾两次签约。

    正是通过建立大量的摄影棚,邵氏保证了多片同时开拍的能力,并以流水作业形式发展出影片投资、制作、发行、上映独立包办的运营结构,各业务环节的管理权统一由邵逸夫负责,邵逸夫的管理制度,是仿效好莱坞八大公司的“大制片厂制度”。邵逸夫通过邵氏片场的建立,成功创立了香港电影制作规范。

    在车上潘樱紫向梁锦灵轻声说:“啊灵,你现在邵氏跑跑龙套,在邵氏宿舍先住着先,你长期住我哪里毕竟不方便,到时候要是有机会的,我就推荐你加入邵氏的演员培训班,你长得那么帅,将来肯定会被邵氏电影公司捧为大明星的。”

    梁锦灵摸了摸裤袋里的手机,含糊地点了点头,混了过去。他暗想:“开什么玩笑,我裤袋里带着无数、音乐、电影、电视剧,还用的着跟邵氏签5年长约,浪费青春吗?等我在娱乐圈混熟,学会繁体字后,自己写、音乐、拍戏,我自己当老板去。”

    来的清水湾片场后,潘樱紫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