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之国术无双-第7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感应到了身上的一道道奇异目光,尤其是听到了主考席上传来的交谈声。

    声音虽然不大,普通人是听不到的,可苏辰五感极为敏锐,当时就听得清清楚楚。

    他甚至能从中听出各人的情绪,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

    “文坛大宗师曾黎吗?省学政?这就有些难办了……一旦心有成见,无论我怎么去考,都很难过关。”

    “倒是那位府学正裴子文,银子倒是没有白花,周先生那里也帮了大忙,有他说话,聂知府就不太敢从中煸风点火了,不过,事情终究有些难办。”

    因为主考辅考的原因,考试成绩如何,最终还得看那曾黎的意思。

    微微皱了皱眉,苏辰心里琢磨着。

    此次考试不但要答得毫无纰漏,而且还要让这位主考官满意,非一般手段可以得逞。

    其原因自然是考试的录取方式决定的。

    秀才一级的考试,并没有什么更大的官员从旁监督,主考官就是一切。

    他们决定录不录取,排在哪个位置?

    一旦开口定了名次,属下官员就算脑子抽抽了,也不可能去反对。

    因为反对不但没用,还会得罪上官。

    除非不想在官场混下去,一般情况下,录取谁为秀才都是主考官的一言堂。

    这也导致,历次考试之时,总会有许多人购买各种考场秘籍,不但研究墨义经贴,重中之重更要研究主考官的喜好和生平,写文之时投其所好。

    如此,方可在千万考生中占得先机。

    本来只有六分的考卷,真的对了主考胃口,也可能被评个十分,那就是青云直上了。

    到了苏辰这里,他的文章别说对主考胃口了,人家压根不想看。

    而是直接记住了他的名字。

    就是说在最后一关之时,主考官一见他宁文靖的名字,就首先黩落下去,根本就不会理会他文章写得好不好。

    苏辰心里微微恼火,却也没有担心。

    既然不能走正途,那就走邪道呗。

    本公子就是手段多。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那股书生正气,也不是没见识过,原身上就有,正好施为。

    他眼神一厉,长长吸了一口气,身上白衫无风自动,已是调匀呼吸。

    回首看了一眼远处端坐的曾文远公,冷笑了一声暗道。

    “就看看你文思如何,心志坚不坚?能不能挡得住我这以心传心,以印传情的秘法?“

    苏辰将笔墨纸砚悉数放在桌上,摆放整齐,对面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正在瑟瑟发抖,紧张急了。

    他也不关注,只是等待。

    随着考生入场结束,聂知府训过话,巡查完毕之后,云板一响,就有衙丁差役在旁呵斥。

    一股紧张的气氛在号房之间弥漫开来。

    先前还在嗡嗡做响,此时已是静寂一片。

    只听到脚步声轻轻走动。

    苏辰知道这时就是出考题了。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主考官到底会出几个什么样的题目。

    号间之中就听到一阵阵的急促呼吸声,有人长出一口气,显然是此次考题正好是他复习到的。

    有人倒抽一口凉气,喉咙里发出阵阵呜咽,应该是脑子里一片蒙逼,题目不太会。

    苏辰抬眼望去,就见到斜对面两个书生摇摇欲坠,差点昏倒,心里不由好笑。

    正看得有趣,就见两位衙役已经举着牌灯走到身边,这是防止有些书生熬坏了眼睛,考场光线不足,看不清楚题目设置的。

    一个大大的木板被两人举起撑到了自己眼前,本场考试题目正是贴在了这张大木板上。

    就着明亮灯光,苏辰一眼望去,心底无波,拿起笔就记了下来。

    毕竟是考秀才,题目出得并不算很古怪刁钻,至少在宁文靖的记忆中曾经都读到过,虽然理解得不算太过精深透彻,至少还能记得。

    “果然原身就有着秀才学问,张延庆那帮子书生并非盲目吹捧,就算是想要算计,交谈之间也不至于句句假话。“

    一看题目,苏辰心里就有数了。

    此次考题,四书文二篇、五经义一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

    只是功名的第一步,要求的其实并不算很高。

    无需太多的个人思想,更不需要写出惊天动地的策论,一般情况下只是文字精熟、熟悉经典,能通顺畅达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即可。

    考中了秀才,也就是茂才,终究还是生员。

    生员就是学生,再有身份的学生,也还在求学的路上。

    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录取的要求就是博闻强识,脑子清醒。

    第一题:“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这是《论语。泰伯》中孔子称赞尧的话,无论是前身宁文靖,还是苏辰本身,其实都是看过学过的。

    此题颂扬古圣先贤的化育之功,就是引经据典在吹捧先君王。

    通篇说的是尧做了哪些很牛的事情……他用贤人,远小人,传播教化治下万民,终于成就了千古伟业。

    这很好理解,不理解其实也没关系,苏辰的芯片里面存有历朝历代的经典,还有着千家集注,对付如此中规中矩的题目,简直称得上不费吹灰之力。

    八股文做得好,的确需要文采过人,用奇特的格式做文,要求繁多。

    就如戴着镣铐在跳舞,跳舞当然得好看,不但得好看,还得注意跳的范围和风格,其实就是破题。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题目破对了,事半而功倍。

    这一题也没太多好说道,人家出题的人都写得很明白了。

    诗句里从头至尾都告诉学子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古贤君,文成武德,有大功于民。

    联系到如今的现况,苏辰哪里还不明白?

    这就是一道吹捧明君的题目,换而言知,就是让他们这些书生拍一拍现任皇帝的马屁,学懂做人的规矩。

    想了一下,他挑选了广东状元伦文叙当时中举之时曾经写过的文章,很是适合当下年代的思想,洋洋洒洒文不加点,在草稿纸上一挥而就。

    没错,他是抄的。

    有着一个庞大的书库,自己思考做文就没有必要了,能省事则省事。

    这主要是为了应付事后有书生不服考试成绩,前来要求复卷检查。

    做事就要做得细致完备,不给人留下半点把柄。

    这是苏辰的风格。

    不过,写好文只是基础。

    自从察觉到那股莫名的敌意,苏辰就知道,他能不能中秀才?其实并不是看他答得有多好,思想有多高。

    关键之处并不在这里,而是正卷之上的文章滕写,那时才要花一些功夫。

    谁说武人就不能考功名了,苏辰决定别出杼机的玩一玩花样。

    让这些古时候的土著见识一下新时代武人的作弊功夫。

    ………………………………

    感谢看海开心胸(10000)干罗佳(2000)第五不着调五毛(600)等人打赏~~

1175 运笔如刀(下)() 
苏辰自得一笑,暂时不忙动手脚,做完了第一题,接下来的题目也是难不到他。

    第二题则是同样摘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中的《中庸》一文:君子之道,譬如登高。

    这一题其中原文是: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说的是君子之道,就好比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方能知道“自卑”,也就是知道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

    所以,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登高山,必须从低处进行。

    第三题就是五经义出自《尚书》:静言庸违,象恭滔天。这一题就难了一些。

    摘句破题对童生来说向来就不太容易,再加上一般人很少能请到有真才实学的先生,或者很难买到没有谬误的书籍,一些生僻的题目基本上靠猜。

    苏辰一眼望过去,就见到有些考生就是卡在这一题,面色惨白着,嘴里唠唠叨叨的,心丧若死。

    这是破不了题的。

    当然破了题也不见得能写好。

    书生们除了身体太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识五谷、不懂桑麻,阅历太浅。

    这种人对有些道理理解就不够深刻,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样,又怎么能写出深刻的文章。

    第三题的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其实是违背读书人的本性的。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也就是口是行非,说的跟做的不是一回事,对上天貌似很恭敬,实际上轻慢不敬,毫无畏惧之心。

    不就是这个年代读书人的写照吗?

    三题联合起来,破题就清楚了,有着宁文靖原本的八股文经验,苏辰也有些理解科举中的弯弯绕。

    第一题是拍马屁,第二题是要谦逊,看到自己不足,保持卑谦态度,第三题就更有趣了,实质上不是教人言行一致,主要还是想要这些读生人每天念着的忠君发自内心。

    到头来,还是要敬畏上天,保持绝对忠诚。

    上天是什么?这个年头皇帝就是天,一个忠字方可破题。

    说来说去,还是要人写一写拍马屁的文章。

    这种文章苏辰芯片的书库里多的是,随意抄了两篇文采高妙、阿谀技术满值的进士文章,也就完成了。

    相信无论是谁,看到他的三篇文章都得道一声高妙,足可被称为范文。

    到这时,苏辰才微微一笑。

    试帖诗的题目,是一句诗: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科举考试中试帖诗就是这样,题目一般都是摘自于前朝有名诗人的一句精彩诗句,或者是随意挑选出一个典故。

    然后始根据这句诗或者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越是韵味深沉真情实感,越是让人刮目相看,在口口相传之后也会名声大涨。

    这首诗是唐代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写的是春天景色,很有画面感,原文是: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苏辰将这句诗词也抄在草稿纸上,前面加了“赋得”二字,就是科举考试试帖诗的格式了。

    说实在的,考试录取与否?试贴诗的好坏其实不太重要,但这却是文人之中最看重的。

    文章可以苦读背诵,撞对了即可通过考试,诗才才是一个文人的底蕴。

    普遍说一个人是不是才子,大多数还是看他写的诗词好不好。

    因此,苏辰也不打算在试贴诗上拖后腿,他看看题目,同样的挑选了一篇状元黄恩永的诗篇。

    琴韵调三叠,书林拥百城

    静观皆自得,俗虑总能清

    指佛音生甲,经横籍拜庚

    庭花红欲滴,堂柳绿无声

    流水高山曲,添香剪烛情

    耳根都寂寂,心地讵营营

    雨过轩窗润,尘消杖履轻

    宸杯欣茂对,弦诵叶承平

    诗文高雅大气,清新自然,做为试贴诗来说,已经好得有些过份了,任谁读到都会赞叹一声大才。

    看看自己作弊出来的文章诗篇,龙蛇飞舞般的写在草稿纸上,苏辰没来由的有了一种历史碾压的优越感。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如果另一个世界的状元文章诗句,那位曾黎大宗师还能挑出毛病来,他也不得不说一声服。

    至此,材料全都准备好了,苏辰准备上大菜。

    他把草稿放到一边,笔锋半沾浓墨,凝气屏息,微微气扎了一个半马步,右弓左箭。

    下半身落地生根,如千年古树立身大地。

    上半身风摆荷叶,随风摇曳,轻缓自然。

    最奇特的是他握笔如刀,气势雄强,就如身前站着一位势均力敌的武道高人,精气神凝为一体。

    还未落笔,考场内就有凉风卷动。

    如果有人能望气,就能看见上空那片红光如浪般席卷,一条金龙昂首摆尾在欢呼跃动着,似乎突然被注入了活力。

    苏辰背对考生考官方向,眉心七彩闪烁,一股庞大精神意志力量,以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顺着笔锋跃然纸上。

    清光闪耀笔端,一行行墨字突然间就有了生命。

    每一笔写下去,就发出宝石般的光芒,只是一闪又收敛不见。

    三篇文章一挥而就,字字珠圆玉润,厚重如山,锋利如剑。

    最后试贴诗的一个“平”字收笔,苏辰才长长吐了一口气,头上一股白气直冲天际。

    号房四周温度悄悄的升高许多,几位考生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