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田-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毅说不要当大夫,只是徐毅问他又不说理由,只是一声叹息。

    等到成绩出来填报志愿的时候,徐毅去问村长报考什么学校,村长让他自己拿主意。徐毅想了一个晚上还是毅然选择了考取省中医药大学,只是却想着能有一天给乡亲们看看毛病也好。

    考完试,徐毅也没闲着,夏忙,每天都是在村里帮着人家收麦子什么的,也没记挂着考试成绩的事儿。

    等着忙完了,也就进了八月。村里的信都是直接送到村委会的,然后村长拿大喇叭通知一声或者是自己空了就给送过去,所以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下来,村长是第一个知道的,邮递员一再强调:这是录取通知书,一再要村长当心千万不敢弄丢了。

    看着信封上的地址,村长很是激动,直接拿着大喇叭在村里通知了下去,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毕竟这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又赶上农闲季节,等徐毅到村委会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在那里了,一个个传看着信封激动不已。

    村长让徐毅把信拆开,当众读了一遍。两个当初跟徐毅一起长大,喜欢折腾的年轻人就提议说村里一起庆祝下,周围的村民都说正该庆祝一下,一致同意凑份子摆一场。

    于是趁着天sè尚早,几个腿脚麻利的跑到乡里去买些鱼、肉,青菜是不用买的,各家各户哪家也不会缺了这个。

    至于酒,大多人家都有自家酿造黄酒的习俗,所以这个也是不缺的。

    搬了十几张靠边站,就这么在村委会院里面摆开了一场大席。一场欢乐,从下午三点一直到晚上仈jiǔ点钟,徐毅挨着桌子敬过去,尽管他喝的是甜米酒,这玩意儿在山村里,也就只有孩子和妇女才喝的东西,到最后也是差点儿酩酊大醉。

    人群散去,不顾村长两口子的挽留,徐毅踉跄着回到去,独自在老道坟前静坐了很久。

    上大学的学费村里是出不起的,村长说想办法大家凑一点儿,算是徐毅借的,反倒让徐毅安慰了一下子,他拿了几张纸出来,说这是他跟老师打听过,老师在网上给他拉的材料,是助学贷款的申请说明,自己完全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等到自己毕业以后再来偿还贷款,这些年自己上学也都花了村里很多钱,已经非常感谢了,不能再拖累乡亲们,等自己如果空了,还可以去找些家教什么的,这样也能贴补下,不用村长cāo心了。

    八月底,徐毅收拾了一个简单的行囊,然后就下山,挨家挨户地去道别,结果却又收到一大堆诸如衣服、鞋子、袜子什么的生活用品,看着最后手里多出来的一个大包裹,徐毅有些哭笑不得,又是深深的感动。

    村长看到徐毅这样,眯着眼睛笑了笑,自己领着儿子拿起徐毅的行囊,直接跟他一起坐车去了省城。

    刚出火车站,结果就发现省中医药大学早在车站出站口附近就设置了一个临时的新生接待处,只要拿着录取通知书过去,就有人帮着把行李搬上车,然后让他们等着人多点儿就直接开去学校,会帮着他们一起去办理入学手续的。

    在车上陪着徐毅坐了一会儿,老村长就把徐毅叫下车来,说既然学校这里有人帮忙了,也就用不到他们了,等一下就去排队买回去的票,直接回村子了。

    徐毅怎么劝也劝不住,看看车上人还不多,跟带队的老师说了下情况,就跟着两个人去买票直接坐上了返回县城的火车。

    临着进站,老村长从口袋掏出了一个纸包塞到徐毅的口袋里,跟他说这是村子里乡亲们的一点儿意思,让他放好了,平时在学校也别太节省,别委屈了自己,好好学习……

    徐毅除了自己第一年的学费申请的教育贷款以外,后几年都因为获得一等奖学金而被免除学费,生活费省着点儿用的话,加上地里的产出,也勉强够用了,没再要原本就不富裕的村里出一分钱,甚至最后这年一直在生产实习,而中医院也完全按照在职职工的待遇给徐毅发放着工资和补贴。

    原本应届毕业生的实习津贴没这么高的,不过几年来的寒暑假,徐毅一直都在中医院免费实习着,虽说现在没毕业,不过完全是能够当成一个高年资的住院医师来使用的。

    而且科室和医院对于徐毅的为人以及能力还是非常肯定的,所以等到徐毅刚说要来生产实习,而且有意向回到县城工作的时候,人事科的张科长就来跟徐毅谈了次话,要去了徐毅的就业协议书,直接就签字盖章了,只要等到徐毅拿到毕业证书,就可以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再去办理人事关系。所以本着同工同酬的原则,也就参照着去年刚刚进院的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给他发放工资了。几个月下来,徐毅甚至已经攒够了当初上学时候的借款和这几年的利息,只等回学校就能偿还掉了。

    。。。

0007 乡路() 
清源山距离村子不过三四里远,从村里抬眼望过去,四面群山林立,不过南面更是山川连绵起伏,靠着村里最近的那座山就是清源山了。

    村里的山大大小小不下百座,村里山多地少,无力经营这么多山,所以那些被砍伐的荒山一直荒废在那里。

    后来县里发文鼓励开发结合各乡村自身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四荒,谁开发谁受益,村里就把荒山分了大部分给村民当成自留山,剩下的也都陆续种上了一些小树苗和竹子。

    前些年市里鼓励发展多种经营,特sè种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县里也根据本县山多地少,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果树种植的特点,提出了振兴全县果树种植业,开创果树种植新纪元的口号。

    鼓励各山区乡村开办各种果树苗圃,也组织大批林农业部门职工外出取经深造,并派了大批的技术人员下乡,深入村屯动员、指导村民经营果园,教授果树栽培管理技术。

    同时也在各方面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种植大户给予种苗优惠以及栽种补贴……

    种植果树在本县倒是有一定基础,各家房前屋后都多多少少有那么几棵果树,不过这也就是为了家里的孩子能有个零嘴儿,谁也没想着能靠这个发家致富。

    刚开始时候,很多人怀疑这果树种植是不是真的能够带来富裕,不过等到前期积极种植的农户水果下山,价钱不错,而且销路也不错,算起来比种植农田更划算。

    接着的发展就不用说了,常平村也是这样,村民们大多都将自家的山头上种植上各种果树,甚至有些人家连自家已经经营了几年的山林或者竹子全都砍伐掉,跟风种植果树。

    可想而知,等到这些果树全部挂果之后,之前盲目上马的缺点就逐渐暴露出来:因为品种单一,抗病能力差以及大部分种植者缺少足够的管理经验,所以导致病虫害频发,果树坐果率低下,果实糖分不足等等问题一点点暴露出来,而且因为品质问题,以及从事果品生产、运输等环节跟不上农民种植的高cháo……水果销路不畅,积压问题相当严重。

    常平村更是如此,尽管离着县城很近,不过因为当时并没有修路,大车无法直接开进来,即便价格压到很低,仍然无人问津,甚至大部分山头上的果子连树都没下,就直接烂在树上了。一年如此,再来年又是如此,甚至乡里面还有小孩子编了个顺口溜:

    王家屯真叫牛,屯前屯后是山头;果树多少数不尽,果子不卖烂枝头。

    没多久这顺口溜就从村里面到乡里读书的孩子门口中传到了村里,这下大家都拉不下脸了,有些气xìng大的,干脆直接去山上把自家的树都砍了拉回来烧火。

    所有人都为这点儿果树伤透了心,几乎没几家再去管那些果树,任由它们自生自灭,反过来再重头收拾旧业,种田为生。

    不过种树当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贷的款,所以很多人家真的是大伤元气,甚至有些人家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来。即便现在路通了,大车也能进来了,但是村里的人仍然提树sè变,没几个人再敢动果树种植的年头儿,而且山上的树疏于管理,年头也多了,很多都老化了,而且品种也不如现代的品种,根本就卖不上价钱,所以仍然种果园的几家,大多也就是随便弄弄,当成个农闲时候的副业来经营,什么时候树死了,也不再补苗了,这些年下来,唯一换得的结果也就是,周围的山上树长起来不少,但是却并没给农民带来什么收益,只有村里没包出去的那些山头,这些年竹子倒是每年都能卖一点儿,还能给各家分个几十块钱,最多也就是换个酱油钱罢了。

    不过相对其它山头而言,这清源山当年分给老道了,不过他倒是因为腿脚不好,根本没去管它,所以徐毅家里倒也没吃这亏,不过这清源山也依然只是荒山一座,除了石头就是长满了蒿草或者小灌木。

    老道过世以后,徐毅也想过是不是也种上点儿果树什么的,不过那时候马上要高考了,哪里顾得上这个。再加上自己也没钱,更没时间管理,所以这念头也只是在心里打了个转就放下去了,自己这上了大学,不止没时间没钱,而盲目种植的弊端也出来了,徐毅也就彻底断了这份心,这清源山也就仍然荒芜在那里,一如几十年以前。

    当然这山也只是看着三四里地罢了,老话说“望山跑死马”,徐毅想要回家还得兜上一个大圈子才行。

    村村通工程自然是把进村的大路修成水泥路了,不过村里面除了要想外拉毛竹、水果或者是粮食的时候用到车的时候才会用得到这条路,平时都是直接翻山去乡里,这样反倒更快些。

    村里没钱修路,所以几条村路都是村里趁着农闲时,各家出劳动力和机动车自己铺的砂石路,村东到村西不过两三百米,没一会儿徐毅就出了村子。

    出了村子,几条村路尽头被一条横路连在一起,再向前就只剩一条通到西面山边的农耕道。

    这农耕道在全国各地都差不多,一般都只能供一辆车通过,这条道因为是主干道才修的双车道,而那些连在这条路上的横道,因为走车更少,为了节省土地,所以全都是单行道,如果秋天天气不好,前面的车抛锚了,那后面的车都得被堵住动不了。

    徐毅要一直向西走上差不多一里地然后拐上那条连着水库大坝的横路,再穿过水库大坝才能到清源山下。

    村里以前农耕地只有村东和村南的一条旱地,没有多少,至于旱地西边的沼泽地不是没人打过主意,不过即便是改成农田,也因为这里地势比较低,东南面山里的水都会进入那条山溪汇集到这里,所以水患相当严重,十年倒有九年都没什么收成。

    直到清源山下的水坝修上以后,这才断了上游下来的水,这里没了后顾之忧,陆续开垦成农田,也使得村里的农田数量大大增加,人均能分到十几亩地。去掉那些山边的口粮田、自留田什么的,按劳动力分还能一人分到二十多亩地。

    这些年的水稻价格越来越高,而大豆价格却受到国际大豆价格影响,变化不大。

    虽然受到饲养业发展以及生物燃料发展的影响,所以国内的玉米价格也大幅度地涨价,但是收益还是比不上水田,所以村里的田大多都由旱田改成了水浇地来种植水稻。

    至于那些山边地要么是地势太高,土壤含沙量太大存不住水,要么是地势不够平坦,也没法改成水田的,这才接着种些大豆、杂粮什么的,不过也主要只是为了调剂自家口粮的品种,不指望着这个能卖多少钱,真的想卖钱的话,更是没谁会去种黄豆了,看着价钱高,但是产量太低,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

    不过这条道一直到西边,路两旁的地也早就全都改成水田了,地片非常平整,而且地块划分得也比较平均,所以田里的田埂和灌溉渠一条条都修得整齐划一,看上去倒是别有一番韵味儿,就像一张巨大的棋盘一般。

    四周都是山,所以村里的地气比较暖,这时节都已经插完秧了,浇过了定根水等着秧苗缓苗。

    站在路上望出去,整齐的田埂中间都是一片银白sè的水光中带着轻浅的鹅黄sè,近处才能鹅黄sè都是一行行整齐划一的,正在缓苗,看起来非常柔弱的浅绿sè秧苗。

    这也正常,用不几天,秧苗就会定根,天气也该热起来,只要水肥跟得上,秧苗分蘖以后,整片大地就会变成一片墨绿sè,根本就看不见下面的地面。

    虽然还没到五一,大中午的阳光已经开始发威了,带着一点火辣辣的意味,这四面环山也有一点儿问题,那就是这里很少刮大风。徐毅走在路上,偶尔迎面吹过来的风也不带一丝凉意,反倒混合着泥土的味道以及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