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之动力帝国-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梁远摔在矮几上的文件凌乱的散落开来,在深蓝色的文件封皮底下,几段标准五号大小的汉英文字露了出来:

    “从1989年12月1日起,怡和策略控股有限公司将第一上市地位转移至英国伦敦,预期三年内终结香港的第二上市地位……。”

    “即日起,怡和策略控股有限公司向南非1024国际投资集团转让全部股份……。”

    此时的怡和集团组织构架已经和几年前贾效升、李超人联手收购置地时有了极大的不同。

    当初怡和控股同香港置地相互持股,是纽璧坚在七十年代末为了避免华资财团窥视怡和系资产所想出来的捍卫怡和控股权的构架方式。

    随着纽璧坚时过境迁。接任怡和集团控制权的西门?凯撒克巴不得有华资资产过来接手怡和香港业务,当时凯撒克和贾效升等人就收购置地的事情闹翻可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无非是凯撒克对贾效升等人趁火打劫的出价不满意而已。

    正是因为如此,凯撒克对怡和的组织体系进行了大幅的调整。1987年怡和集团进行了一次重大重组,当时怡和在香港上市的三家上市公司怡和控股、怡和证券、香港置地共同注资组成了香港投资者有限公司。

    香港置地将手中持有的12。5%的怡和股权全部注入新公司,一番眼花缭乱的合并重组之后,香港置地变成了较为单纯的上市地产商业公司,原本置地旗下的文华东方酒店、奶牛国际控股等子公司被分拆上市。

    至此。怡和集团在香港的所有业务都有都被分解成彼此不关联的独立子公司,而所有子公司的控制权都合并到了在百慕大注册的怡和策略控股有限公司的控制之下。

    在百慕大注册的怡和策略控股公司旗下,包括了香港置地、文华东方酒店、奶牛国际控股、怡和太平洋四大香港上市旗舰子公司。

    在四大旗舰子公司旗下则是负责具体业务的分公司,比如怡和太平洋旗下的香港空运货站、金门建设、怡和船务,比如奶牛国际旗下的美心食品、惠康连锁超市、7…11便利店等等。

    在改制过后的怡和集团,百慕大注册的怡和策略可以说是整个怡和香港业务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四大旗舰上市公司则是怡和集团立足香港的躯干,负责具体业务的子公司就是怡和伸展到香港社会的种种触手。

    一百多年以来,怡和就是通过这种八爪鱼似的组织结构将自身牢牢的插入到香港的经济社会生活之中,而现在。怡和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已经彻底的落入到了梁远的掌控之中。

    当然,凯撒克家族之所以彻底抛弃了自身经过百多年的努力而遍布香港的经济网络,所得到的也绝非一般,同百慕大怡和策略控股有限公司同步进行股份交割的,就是隶属于远嘉旗下刚刚在百慕大成立不久的丰远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全额股份。

    同样在百慕大群岛注册的丰远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属于没有任何实际性业务的纯粹控股型企业,目前归属于丰远国际投资所管理的唯一股票只有重组中的联邦德国电信9%的原始股份。

    在这一连串的交易中,远嘉从凯撒克家族手中获得了香港上市公司香港置地20。9%的股份市值约为33亿港元;获得了香港上市公司怡和太平洋63%的股份市值约为65。27亿港元;获得了香港上市公司文华东方酒店70%的股份市值约为14。25亿港元;获得了香港上市公司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58%的股份市值约为69。6亿港元。

    可以说通过这次交易,凯撒克家族一次性的从香港转移出了大约182亿港元的财富。

    不过相比拥有联邦德国电信9%股份,哪怕采用最低估值市值也超过260亿港元的丰远国际投资公司。凯撒克家族所拥有的182亿港元的怡和股份仅能兑换大约70%的丰远国际投资公司股份,根本无法换取丰远国际的全部股份。

    如果除去当初纽璧坚为了勾引凯撒克家族和置地中小股东签署股份置换协议所需的额外10%左右的丰远国际投资股份,完成所有股份置换之后丰远国际投资还有20%的股份掌控在远嘉手中。

    凯撒克家族为了成为这个欧洲电信巨无霸企业的大股东,在付出整个怡和香港业务的同时又联手少数原香港置地中等股东同纽璧坚展开了艰苦的谈判。最终额外支付了16。67亿美元的现金,终于如愿以偿的把整个丰远国际投资收入囊中。

    在现金换股的交易中,纽璧坚毫不客气的将丰远国际剩余的20%股份直接溢价了一倍半作价130亿港元,并将现金交易和股权交易通过文件硬性的关联到了一起,最终手中筹码不多的西门?凯撒克只能硬吞下纽璧坚主导的这次“临时涨价”。

    当然相比未来联邦德国电信股票上市后至少三倍的增值,西门?凯撒克只是赚得少一些罢了。这颗星球上能把十多亿美金稳妥翻上一番的机会对于很多商人来说,哪怕终其一生都不会遇到的。

    对于和远嘉所完成的股权+现金交易,西门?凯撒克可以说是异常的满意,交易过后怡和在东南亚的传统势力分毫未损,仅仅动用了香港一偶的利益,西门?凯撒克就完成了家族一直以来的梦想——回到世界的经济中心——欧洲。

    在两到三年之后,凯撒克家族将华丽的转身变成拥有伫立在欧洲科技的前沿企业、电信行业的超级巨人、联邦德国电信的大股东。

    如果联合原香港置地股东9%的股份拥有量足以使西门?凯撒克步入到重组后的联邦德国电信的董事局,一个全新的行业、全新的领域、全新的利润点将在家族面前徐徐展开。

    这场交易对于梁远来说同样也是如此,远嘉接手怡和在香港发展了近百年的商业势力之后,梁远口中的香港无冕之王可不是随便说的。

    远嘉将成为香港中环地区最大的地主,远嘉将成为香港零售行业的老大,远嘉将成为香港餐饮行业垄断性的巨无霸,远嘉将成为香港运输领域的巨头,远嘉将成为香港建筑领域的巨头…。。

    类似的形容还有很多很多,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全新的天地同样在梁远面前徐徐展开。

    用手摇着刚刚脱掉不久的长袖t恤,梁远慢慢的从兴奋的情绪中恢复了过来。

    轻轻吹了吹因为拍打钢化玻璃有些微红的手掌,梁远看了一眼安静站在自己身后的祁连山笑了笑,说道:“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收购也算是物归原主,老祁知道历史上的怡和行吗?就是怡和洋行创立时曾经抄袭名字的那家。”

    1832年,怡和集团的前身怡和洋行由英国人威廉。渣甸和詹姆士。马地臣山寨了伍家老字号“怡和行”之后正式在香港成立。

    “怡和洋行的发家史我几乎都要背下来了,这种事情当然清楚。”

    “虽然怡和行在19世纪终于从伍秉鉴手上发展成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机构,不过我坚信怡和这两字在大少手中肯定会得到比当年更加辉煌的荣耀。”祁连山笑着说道。

    梁远听祁连山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马屁,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当年的伍秉鉴可是全球公认的第一富豪,在海外的知名度就算是共和国的创立者都未必能比得上,老祁,你这要求可真不低啊。”

第133章 谁来背锅 七() 
?“虽然成为全球第一富豪这种事情我不敢保证,不过相比怡和行存在时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的荒唐年代,新怡和同老怡和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层面上的事物。”

    毕竟“怡和”这两字承载了华夏最黑暗最绝望的那段近代史,说道最后梁远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某种说不出的落寂与萧然。

    祁连山听梁远如此形容怡和以及怡和的未来心中的感触倒是极深,原因无他,f14战斗机到底是怎么来的,祁连山实在是最清楚不过了。

    没有f14战斗机就不会有共和国的那场南沙大捷,就不会有另全球华人兴奋不已的拓土千里,在海外华人眼中宁雷所指挥的南沙大捷已经仅次于共和国刚刚立国时抗美援朝的胜利。

    特别是南沙之战刚刚过去不久,共和国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已经变得天翻地覆,几乎可以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来形容,更让人佩服当初梁远捐机时的果断与远见。

    看着梁远眉峰处那淡淡的落寂之感,回想着梁远又是这家新生财团的主人身份,祁连山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眼前的少年好似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花筒,让人无从琢磨难以揣摩。

    天才总是和常人不同的,祁连山有些自嘲的想着。

    用力摇晃了几下脑袋,梁远把心头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感驱离脑海,思索了片刻说道:“老祁,一会在7楼的新闻发布会我跟着你一起去,大名鼎鼎的纪总我还从未见过呢。”

    “好,一会我当大少的跟班。”祁连山笑着说道。

    “是我给你拎包才对,你要是当我跟班一旦被媒体发现了,黑锅就不用找了,欧阳文辉他们也不用折腾了,所有的火力都会被我抢光的。”梁远笑着说道。

    束发少年白手成家,三年创下全球五百强级别的企业。这种新闻别说在香港,就算扔到大洋对岸也足够在头条上呆上许久许久。

    此时的香格里拉电气早以是美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如果被美国媒体知道香格里拉及其背后的来龙去脉,梁远怕是即时就会成为这颗星球上最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

    祁连山点了点头觉得梁远所言不虚。想了想还是有些好奇的问道:“大少,可不可以问个问题?”

    “好啊,什么问题?”

    “大少打算什么时候走上前台?”

    这个问题在远嘉高层私下闲聊时曾讨论过无数次,在梁远没打怡和主意之前,苏良宇等人一致认为在过上五、六年的时间。等梁远从少年班毕业获得大学学位之后在慢慢的走上前台,对普通人的心理冲击才能缓和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毕竟有海外那伙硅谷天才的存在,虽然梁远耀眼了些但还不算过于离谱。

    当然苏良宇等人的预期是建立在远嘉在原有基础上正常发展的情况,根本就没想过远嘉有一口吞掉怡和的可能。

    就算假设梁远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已经达到成人的十八岁,但是远嘉的规模从集团变成了财团,同原本讨论中的情况相比这个冲击不仅没减小反而加大了。

    在这颗星球上能称之为财团的企业,基本都是经过二代以上的家族持有人披荆斩棘努力开拓,在大型地理区域内的数个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超大规模企业集群。

    比如美国ge、日本东芝都可称之为大型企业集团,而ge和东芝背后的掌控者美国jp摩根、日本三井则只能用财团来形容。

    虽然兼并了怡和香港部分的远嘉勉强摸得着财团的边。但是谁能想到五年后梁远彻底成年时远嘉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就算祁连山的预期在保守,达到怡和鼎盛时期的高度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在当年,鼎盛时代的怡和集号称远东第一财团。

    “我为什么要走上前台?是远嘉经营出现重大失误了还是企业方向出现严重分歧了?”梁远不解的反问道。

    “我还要读书……。”梁远用一种极为怀念的语气说道。

    你还要读哪门子的书,这个世界还存在适合你的老师么?祁连山暗自吐槽着。

    “可是大少,少年班终究要毕业啊。”祁连山不死心的追问了一句。

    “大学毕业又不是教育的终结,上边还有研究生,还有博士生,还有博士后……,知识就是最大的财富。等我彻底毕业了搞不好远嘉都破产掉了呢。”梁远笑呵呵的说道。

    “那怎么可能!!”

    “想不破产,就看大家的了,所以说,老祁。你们大会议级别的老总任重而道远,离沾沾自喜的阶段还早着呢。”梁远眯着眼睛瞄了祁连山一眼,泼了一盆冷水过去。

    “如果有一天,远嘉大会议级别的老总到欧洲或是美国出差,会随时在机场和酒店遇到记者群的围追堵截,那时候的远嘉才算摸得着成功的边。如果大家能把远嘉经营到那种地步,我是否走上前台又成了没有意义的问题。”

    梁远边说边甩了甩手,好像远嘉这家公司和自己毫无关系似的。

    两年前,梁远说远嘉要做在整个星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尊重的科技型企业,远嘉一干高层虽然表面上都十分支持,但私下里心里打鼓的大有人在。

    在互联网浪潮到来之前,世界级的科技型企业无一不是在二战之前成立的,部分企业的历史甚至要追溯到上个世纪,而二战之前的中国人在干什么?大概用惨不忍睹都不足以形容彼时中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