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之动力帝国-第5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梅格·瑞恩想问梁远,是什么又因素影响了梁远选择,选择进入到竞争异常激烈的航空产业之中,不过当梅格·瑞恩的大脑反应过来十二这个数字所代表的确切含义之后,梅格·瑞恩有生以来从未被如此震撼过。

    现场一片寂静!

    只剩下了摄影机执行拍摄工作时的微弱沙沙声。

    良久~~。

    乔治·希尔弱弱的嗓音从摄影机的侧后方响起。

    “这么说,今年,你还没成年!”

    “是的,我们三个同岁,不过按我的国家习惯的农历纪年而论,我已经十五岁了,就快达到美国成年的边界了。”

    乔治·希尔这会儿才明白,哪怕是在公共场所梁远理直气壮的要求自己曝光胶卷,和要求审核《时代周刊》的最大底气所在。

    由于报道涉及到未成年人,除非《时代周刊》想被罚到破产,否则想要采访梁远想发布涉及三人的相片只能由着梁远的心思来。

    不服气,那就等四年之后的十八岁好了,美利坚可不认可农历虚岁这一说。

    如同共和国分不清楚老外哪个是哪个,估摸不出老外女性今年到底芳龄几何一样,老外对黄种人的年纪一样蒙圈。

    两个丫头可萝可姐的气质把梅格·瑞恩骗得死死的。

    奥黛丽·赫本拍摄蒂凡尼的早餐时刚好是三十二岁,两个丫头的赫本妆虽然给人以青春版赫本的印象,但那种风情万种的相似气质,在梅格·瑞恩眼中怎么看也得是成年后的二十三、四岁了。

    两个丫头被猜测的年纪也刚好和青科赛这个参赛区域的大学生年纪吻合,种种外部原因的误导之下,和两个丫头在一起的梁远,也就顺路被梅格·瑞恩默认成成年。

    梅格·瑞恩的神色先从不可思议渐渐过渡到了狂喜,继而又变成了狂热。

    海外向来讲究个人英雄主义,如果不过于深究,美国梦的实质也是鼓励看似不可能的传奇诞生。

    还有比梁远这个更能称得上传奇的故事么,梅格·瑞恩敢对上帝发誓,梁远的所有经历一旦报道出去,足以成为全球媒体炒作二十年甚至更久的焦点。

    哪怕用后脚跟想一想,二十年之后这位也才三十四岁而已,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十四岁只是事业刚刚有点基础的时候,那时候的梁远又该是怎样的模样?

    都不用大佬手里露点什么出来,只要这新闻抓住了,处好私人关系,已经足够梅格·瑞恩吃上一辈子了。

    “噢,我的上帝~。”

    “这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注定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日子,未来不会再有超越今天的时刻~”

    梅格·瑞恩很聪明的没选择控制情绪,几滴眼泪慢慢渗出,缓缓的划过了脸颊。

    虽然这几滴眼泪有些近似于奥普拉脱口秀那种硬煽的产物,但梁远还是理解梅格·瑞恩看起来近似失控的情绪反应。

    忽略口号,美利坚本质上是个崇拜精英,由精英领导的国度,用未来的网络语言形容,是少数人负责领导负责秀,大部分人口负责生孩子喊666。

    在大英帝国最终失去全球霸权的五十年代,英国民间有句专门的顺口溜用来指代美国人。

    翻译成中文,大意就是笑话很黄,口音很鳖,知识很少,兄妹很多。

    老牌绅士用俯视的态度尽情的嘲讽美国民众土鳖,除了使劲生孩子屁也不会。

    华夏文明的根基在道家,讲究逍遥自在无束缚,稍微中二一点就表述成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现实一点就会表述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心里想着你凭啥领导我。

    在这种渗入到骨子里的根基文化影响下,很多华夏人什么技能都没有,生活得穷困潦倒,看到牛逼人士也会在心里嘀咕,这货也就是命好,某某方面其实还不如我。

    这种不服输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当然是心高气傲,不吊打全球都不算成功,坏处自然是产生了无数眼高手低的逗比,满社会都是怀才不遇的戾气。

    美国社会和共和国则截然不同。

    很多美国人穷其一生也只局限在方圆百里的家乡生活,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全靠媒体和电视。

    得益于美国的经济强势,很多人嘻嘻哈哈的就这么淡定的过了一生。

    能克服懒惰,阶层局限,智商,经济等许多外部必要条件脱颖而出的精英阶层虽然能力不凡,但骨子的那种更牛逼的精英可以领导我的纪律性,已经成了美利坚的民族印记。

    这颗星球上还有比梁远更为传奇的精英人士么?估计是不会有了。

    直到此刻,梅格·瑞恩才放下种种杂念,拿出面对真正顶尖经济大佬的心态,满眼崇拜的看着梁远,继续这场神奇的访谈。

    “我注意到香格里拉电气的成立时间早于商飞,说实话,在香格里拉电气一炮而红获得了相当成功的情况下,我很难理解将航空领域作为投资的优先选择,波音、麦道、空客、洛克希德在这个领域全部都是顶尖的巨型企业,竞争实在是过于惨烈。”

    梅格·瑞恩很是不解的看着梁远。

    “我个人很喜欢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的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我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从我识字之后的幼年时代起,我就对深邃迷人藏着无尽秘密的星空痴迷不已,面对天空中近乎无垠的其他星星,常常觉得人这一生,生在这颗蓝色星球,死于这颗蓝色星球实在是件让人无法忍耐的事情。”

    梁远这话可真不算瞎掰,某人幼年时真对天上的星空起了极大的情趣,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海外,梁远很可能会沿着学校兴趣小组,地区天文台,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学家这条道路一路前行,搞不好就当了一辈子的基础科研狗。

    然而,苦逼的共和国本溪哪有天文台来满足某人的业余爱好,面对幼年梁远的哀求,负责的老梁同志搞来了两本八、九十年代共和国唯一能和天文扯上关系的科普读物——《飞碟探索》和《奥秘》。

    经历过《飞碟探索》和《奥秘》熏陶了整个少年时代的梁远,成人之后时常为自己没能成长为共和国特色民科的骨干中坚而庆幸不已。

    “可惜,在这个星球上,暂时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允许私人产业投入到宇航飞行之中,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放低了理想的高度,进入到航空产业之中。”

    “这个理想实在是~~。”

    梅格·瑞恩微微停顿了一下,寻找着合适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梁远也没等梅格·瑞恩找到合适的形容词,直接给自己的理想下了定义。

    “很伟大的理想,难道不是么?”

    “我可以发自内心的说,我建立的所有产业,赚取的所有利润,都是为了我的梦想服务的,我的征途是永恒的星辰大海,我无比殷切的期盼,在时光流转的若干年之后,我的墓志铭上可以刻下——生于地球,葬在火星的文字。”

    由于某人的伟大理想,所引导出的那个八字墓志铭实在是过于清丽脱俗了,展台内的气氛又恢复到了一片寂静之中。

    弯角处的唐婉仿佛做了一个大大的过山车,说什么唐婉也没猜到梁远把建立远嘉的目标,给外界进行解释时会如此的奇葩。

    以唐婉的聪慧自然能看出梁远这种解释的好处,这是一种格局上的超越,超越了国家,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制度,顶着星辰大海这个无比璀璨的名头,远嘉将无视一切对远嘉蝇营狗苟的阴暗猜测。

第150章 我是梁日天 (十八)() 
    自从苏联先于美国把人造卫星弄到天上去之后,怕被斯大林老爹手抖搞死的美利坚,对于宇航的热爱就进入到了一种歇斯底里的狂热状态,

    这种由生存本能所激发出来热爱,在美国媒体有意识的推波助澜之下,甚至成了美利坚的民族烙印。

    新世纪之后,全球顶尖人才流动的大趋势,基本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由传统行业向金融、it、互联网等方向流动。

    在美国国内的人力资源行业中有个很有趣的b格鄙视链,类似波音、ge等传统大公司《德仪(ti)、ib巨头《脸书、微软、苹果、谷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谷歌的ceo曾经哀叹,我给员工开出百万美元的年薪外加谷歌的股权激励,都抗不住nasa八万美元一年的召唤。

    当然,在未来的共和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彼时共和国航空航天领域的从业者如果选择跳槽,薪水直接翻五翻都是最低的水平线。

    在媒体多年的熏陶之下,美国人对外太空有着普遍的好感,《星球大战》系列成了美利坚的国民剧,就是这种好感最直观的体现。

    新世纪看美国政府和所有权威体制都不顺眼的美国左派,在好奇号火星车登陆之后都一反常态的对政府大唱赞歌,宇航的魅力轻而易举的超越了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

    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梅格·瑞恩对外太空的好感与向往也不例外。

    “生于地球、葬在火星~~。”

    梅格·瑞恩先是喃喃的重复了一句。

    “这句话迟早会被铭刻在人类文明的丰碑之上,在肯尼迪总统的登月计划之后,唯有规划中的生物圈二号计划可以媲美。”

    “过誉了,计划中的事情怎么敢和已经成功了的登月计划比肩,不过我还是忍不住的想说一句,虽然同样是计划,但我的计划要强过生物圈二号计划无数倍。”

    九十年代初的生物圈二号计划,可是顶着星际移民、延续文明火种的伟大名头,在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前,是全球合作范围最广,也是最受关注的科研计划。

    美国媒体甚至认为生物圈二号计划比登月还要伟大,毕竟主导登月的肯尼迪被自己人干掉了,死人得罪也就得罪了,反正又不会开口反驳。

    生物圈二号计划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外部几乎全是赞誉之声,梁远算是第一个对这个计划公开发表刺耳言论的“公众人物”。

    “据我所知,生物圈二号工程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赞誉,还是第一次有知名的公众人物~~,请允许我提前用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我认为我的报道刊登之后,您将成为您同龄人中最为名声显赫的企业家~”

    由于纽壁坚的缘故,海外风格的马屁梁远倒是有了免疫力,听了梅格·瑞恩的言论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不论怎么说,我们还未成年,好多东西你是不能放出去的,不要怀疑我捍卫个人**的决心。”

    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消息适合在什么时候放出去梁远早有计划,自然不能由着《时代周刊》的意思来,从大数据时代过来的梁远深知,宣传其实是件很精细的事情。

    “好吧~,我们先回到主题,能不能举个生物圈二号的具体例子?”

    试探失败的梅格·瑞恩也不气馁,笑呵呵的转移了话题。

    “文明伊始,人类社会最先诞生的两个职业是什么?”

    “狩猎和采集?”

    “答对了一半,如果从文明这个角度观察,应该是狩猎和种植。”

    “这两个古老的职业和生物圈二号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我注意过生物圈二号的科研计划,选拔出来的团队成员都是精通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电子等多众领域的复合型精英,每个人都非常具有想象力和执行力,问题在于一切都封闭的生物圈二号中,他们吃什么?靠方便面和压缩饼干生活到世界末日?他们会种地么??他们能分清红薯和马铃薯的生长期么?”

    “还是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实验,就是为了重现史前时代的刀耕火种?”

    坑爹的生物圈二号选择人员时都是科研精英,结果进去了之后没有会种地的,除了红薯其他作物全部绝收,第一年整个小组差点没饿死在里边。

    后来外部支援团队从孟加拉请了一个种了三十年地的老农,把专业农民送进去之后,生物圈二号的实验才得以继续了下去。

    梁远所说的这点相当于思维的死角,说破了自然就会给人以恍然大悟之感,梅格·瑞恩本身又在媒体行业工作,对于生物圈二号这种热点中的热点非常很了解,想了想正在做准备的团队成员名单,还真没有会种地的。

    以生物圈二号仿照星际移民的实验性质来说,相当于让一群没有飞行驾照的人开着747从北美飞往欧洲,不说是作死也差不多。

    “梁,你刚刚提到的这个缺陷,允许我报道出去么?”

    “当然可以,在我看来生物圈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