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10章 临行安排(第三更)()
李锋之所以跟杨筱说,自己要出国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还是为了锋锐“专利池”计划,
不过临行前,李锋再次鼓励了一番周炜三人,鼓励三人要再接再厉、共创奇迹,最后又对刘志平做了相应的安排部署。
李锋有点不好意思的对刘志平说:“志平,家里就交给了你了,我总说让你休息几天,没想到整天有忙不完的活,这次我出国估计得好几月,又得让你在家,多费点心思吧,又只能耽误你看小宝宝了。”
说实话,锋锐现在这么大的公司,员工都上千人,每天的事务性的工作非常多,
而李锋又非常懒,本来是两个人的活,一个干得少,另一个就得干得多了,所以,刘志平每天都要工作好长,
而且刚过完年没几天,刘志平的妻子就给他添了个小宝宝,李锋还去医院看过,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刘志平也非常高兴。
刘志平笑着说:“没事,我也不是看孩子的料,在家也忙不了多少忙,而且我母亲、我岳母也都在家伺候着呢,再说还有保姆呢,而且小家伙也挺听话。”
李锋说:“行,我也不客气了!佰度的合约签了吗?”
刘志平答道:“签了,第二天就签了,还是李颜宏亲自来的。老板,你就这么看好佰度?”刘志平还是有点不理解,李锋就这么对佰度充满了信心。
李锋说:“我不是看好佰度,我是看好谷歌,我更是看好中国概念股,有着两方面的加持,佰度的股票肯定来个大爆发,咱们这000万美金,说不准转眼就变成3亿美金了。”
说完佰度的事,李锋还不忘那天与华谊吃饭时候的事,说道:“那天与华谊王氏兄弟说的特效公司和动漫公司的事,也不要忘了,你就安排给任宇吧,
嗯,这样吧,特效公司就叫数字领域,动漫公司就叫企鹅动漫,毕竟现在qq、企鹅都是我们的,也不能浪费了啊。
等组建后,让数字领域直接参与《功夫》特效制作,至于企鹅动漫,到时候我亲自提供个创意,先拍一部动画电影试试!”
虽然马华腾他们拿走了滕讯这个商标,但qq、企鹅可是锋锐的东西了。
李锋说完后,刘志平还不相信的说:“老板,这个你也懂?”
李锋哈哈一笑:“一般一般,世界第三,说不定到时候能吓你一跳呢!”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对锋锐科技来说,今天的关键就是锋锐科技的“护城河”计划,一切为了明天的开放者大会做准备,
而李锋的“护城河”很简单,就是推出锋锐在浏览器、卫士、搜索和杀毒等方面的业务,其中搜索和杀毒软件的技术含量最高,
如果锋锐“护城河”计划成功的话,锋锐就垄断了p时代至少一半以上的流量入口,还有四大客户端软件,yy、yy输入法、浏览器、卫士,这样锋锐就利于不败之地了。
对此,李锋问刘志平:“护城河计划,进行了怎么样了,晓川那边怎么样了?”
王晓川几个一下子被李锋,提拨为高级执行副总裁,还直接负责r线(技术工程事业部),上任后,也是竭尽全力、力求做到最好,
不过李锋一下子给了任务太多了,又被实验室那边抽调不少人才,很多工作还没理顺。
所以,刘志平说道:“晓川这边,也是分了好四个小组,齐头并进,不过人数还是太少,很多工作才刚开展呢。”
李锋想了想,说道:“是我考虑不周,这样吧,搜索和网络安全先放放,先集中力量开发浏览器和30卫士,咱们分开上,
这样压力也不是很大,但我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我要看见成品,至于什么时候上市,到时候再说把。”
刘志平说:“好的,老板,我会跟晓川说的。”
30,这个域名已经提前被李锋抢先注册了,而现在的周红衣也因为“竞业禁止协议”,在idg当投资者!
不过,李锋并没有邀请周红衣共谋大业的意思,虽然周红衣和史玉柱算是中国两个枭雄,只不过史玉柱比他低调多了,
周红衣的确是个人才,也算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只独狼,几乎与中国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干过,而且这么多年的打打杀杀,最后还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的话,他绝对算成功,而且他的商业视野,用户研究也值得学习。
不过,李锋不喜欢周红衣这种性格张扬的人,怕他破坏了锋锐的文化氛围,李锋更喜欢像马华腾这样低调务实的人。
只是没有了30,周红衣还能干什么呢!李锋很好奇。
这时,李锋又突然想起了,增值业务和广告业务,这两块新增的收费业务,问刘志平:“徐嘉伟的增值业务和周枫的广告业务,进展如何了?”
刘志平答道:“还正在最后的调试,估计也就是这星期的事了。”
打败滕讯最大的好处,就是垄断了整个社交市场,可以大胆放心的推出自己的增值业务和广告业务了,
这两块业务,可是锋锐以后最为重要的现金流啊,而且锋锐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光指望游戏业务那点营收有点勉强了,而且锋锐的游戏业务非常单一,只有有数那几款游戏,
所以,李锋赶紧对刘志平说道:“调试完,没有问题了,赶紧上线,不用给我汇报了,以后锋锐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刘志平本以为在锋锐一统社交领域后,李锋会巩固两年,没想到李锋又拿出了更庞大的计划,而且刘志平也知道李锋所谋计划甚大,也想看看锋锐最后到底能发展到所谋程度,
所以,刘志平也用力保证道:“放心吧,老板,家里的事就交给我了,你大胆放心的做吧!”
最后,李锋又对刘志平说道:“好,我相信你!真有事的时候,咱及时沟通!那我就回去,准备准备,明天就出发!”
在李锋安排好锋锐的事后,又跟唐馨打了个招呼,也带着“专利小组”开启了为期半年的环球之旅。
而李锋的第一站,就是选择了大英帝国的伦敦,ar的总部位置。
第211章 开放与封闭(二合一)()
李锋之所以第一站选择了大英帝国,就是为了英国的半导体ar公司,这个后来的移动芯片霸主。
半导体是电子产品的核心,是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石,是个技术高度密集型的产业,所以再说ar公司之前,让我们先说说半导体行业的几种模式,
1、id模式(垂直整合模式)。即一个公司包办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全部流程,需要雄厚的运营资本才能支撑此营运模式,如如英特尔和三星。
三星很牛逼,一方面是垂直整合模式,能制造自己设计的芯片;另一方面,它也扮演代工厂的角色,同时给苹果公司设计的a系列处理器提供代工服务。
当然,英特尔也牛逼,也是is(复杂指令集)的ip设计者,几乎垄断了86处理器,主要是电脑芯片及服务器芯片。
2、ip设计模式。ar比较特殊,它属于最上游的ip设计商,是ris(精简指令集)的设计者,不制造、不销售任何芯片,只是设计ip,包括指令集架构、微处理器、图形核心、互连架构,然后将其技术知识产权(ip核)授权给其他半导体厂。
3、无晶圆厂模式(芯片设计+外包生产+销售)。如高通、联发科等,从ar那里拿到授权,设计自己的芯片,并负责销售,
但高通在移动芯片能有今天如此强悍实力,不是因为它在芯片设计方面的优势,主要是在通信领域专利布局,高通的战略是“卖基带送pu”,利用自己在3g/4g的通信专利赚钱,
而高通专利许可费,还不是按照“单个芯片收费”来计算的,而是按照手机整机成本价百分比来计算,甚至,可以说高通是整个智能手机的爸爸,也不为过,
4、晶圆代工模式(纯芯片制造),如台积电、格罗方德……光台积电一家就几乎垄断了整个代工行业,市值也高达2000多亿美金,这可不是普通的代工,而是代表着最顶级的制造业,光后背涉及到18个顶级供应商,代表这一国工业的最高水平。
就拿国人最为自豪的华为来说,如果华为上市的话,市值也就与台积电差不多,虽然华为现在没有上市,但市值可以进行了同类对比,不可否认,现在的华为远不是三星的对手,
整个三星集团(三星电子+三星半导体+三星重工+三星物产+三星航空…)加起来的市值大约在3600亿美金左右,那华为整体上市的话,大约应该在2000…3000亿美金之间,
当然,如果华为在a股上市的话,以国人的尿性,翻一番也是有可能的。
让我们把整个芯片再来捋一遍,两个ip设计商:ar(ris精简指令集),开发的生态,有高通、联发科…
英特尔(is复杂指令集),封闭的生态,也只有英特尔、ad(不是ar,是农企ad)两家;
三大芯片制造商:台积电(纯代工)、英特尔、三星,
……
而李锋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拿到ar的芯片技术的ris授权。
现在还不是那个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架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属于ar的移动霸主时代还没有来临,
现在ar的市值才不过10亿美金,连锋锐的一半都没有,直到移动时代来临之后,ar的市值也开始暴涨,
不过因为ar的商业模式,ar的市值一直不高,那怕到了2016年,软银以322亿美金收购ar的时候,收购价还溢价了43。
作为一家开放出售芯片技术授权平台的公司,当听说一个中国的企业想要获得他们的芯片架构,ar虽然很好奇,但态度非常热情,首席执行官沃伦伊斯特在会客室亲自接待了李锋一行。
这位四十多岁的伊斯特,是个典型的英国人,一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说起话来让人非常舒服,也没有因为李锋的年青说什么,
一阵客套后,伊斯特简单了介绍了一些公司的理念和情况后,就让助手把ar架构的芯片示意图,直接投影在后面的屏幕上。
架构是什么意思呢?
这样说吧,做pu其实和我们盖房子类似, ar卖的是一套房子的基本设计蓝图。i设计公司(高通)买下蓝图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其进行修改、装修,比如要设计几个房间?餐厅和卫生间各要多大?
伊斯特指着示意图,说道:“李总,这些都是我们ar的芯片架构,上面都有具体的参数,目前我们比较成熟的是6系列,现在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是用的这个系列,当然,我们还有刚开发成功的7系列。”
就像伊斯特说的那样,幻灯片上面的参数、示意图,非常的详尽。他们根本都不用耍花样,这些所有的构造和细节,ar都已经申请了专利,你可以偷偷摸摸生产,但一旦你大规模量产,就等这吃官司吧。
在大体介绍完芯片类别后,伊斯特接着向李锋他们,又说了下收费的情况:“这个6系列前期授权费只有200万美金,后期每个芯片我们收取2美金的专利金费用就够了!”
ar的盈利模式就是:一是靠前期授权费,少则100万美元,多则1000万美元,一次性付清,具体多少取决于所购授权技术的复杂程度,
二是后期的版税,版税则是每卖出一颗芯片交一点,通常是每个芯片1至3美元。
前期授权费用是200万美金,这点钱,倒无所谓。
但是每片芯片收2美金,那就得细算了:做个一百万部的手机就得给他们200万美金,一千万部就是2000万美金,一亿部就是2亿美金了!
况且伊斯特也没有安什么好心,别的大厂都是1美金的版税,给锋锐的则是2美元,而且6系列明显已经属于快要过时的产品了!
伊斯特还把自己当成了啥也不懂的土包子了,幸亏来之前,李锋让人做了详细的调查。
不过,李锋什么都没说,只是问道:“那7系列呢?”
伊斯特说道:“虽然7系列是我们新推出的产品,但这个的造价就要贵很多了,起码需要五百万美金的前期授权费用,而且每片芯片专利金要3美金,虽然有些贵,但绝对的物超所值。”
李锋接着问道:“那我们锋锐能不能拿到架构层级授权呢?”
ar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对外提供授权:架构层级授权、内核级授权、使用层级授权,从字面上就能很容易理解,
做个很形象的比喻:假设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告诉甲,你可以拿去修改后使用,便是架构层级授权;我告诉乙,你可以在你的文章中引用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