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章 不解风情()
父亲一夜未归。
第二天一早,又春看到了熬红眼的母亲。
黎又春知道,昨天晚上她一定等父亲等到很晚。
饶是平日看儿媳妇特别不顺眼的黎母,此时也皱着眉头,今天是她去医院做透析的日子,往常都是黎大诚调半天的班,带她去医院,哪里想到昨个儿子竟然一夜未回。
“红梅啊,要不今天上午馍馍别卖了”
若是平时,黎母说这话嗓门一定特别大,她平生最骄傲的事情之一,就是儿子工作单位好在电厂上班,对于郑红梅这个做馒头的儿媳,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其实郑红梅每个月卖馒头赚的钱不见得比黎大诚少,可她就是看不起这个儿媳妇。
但是今天黎母声音却很小,有些底气不足的样子。
“”郑红梅沉默了很长时间,半晌一声冷嗤,甩下一句硬邦邦的“不卖吃什么,找你儿子去”就进了厨房。
黎母被儿媳妇顶了一下,竟也没反驳。
默默吃早饭的黎又春低头,大口大口地啃着手里的馒头。
虽然家里没有一个人对又春多说一句话,但是又春知道是什么让母亲和奶奶一起变的反常。
父亲这段时间一系列与众不同的举动,让母亲开始怀疑父亲在外面是不是有了别的女人。
想来,一贯喜欢和母亲对着干的奶奶莫名其妙的心虚,也来源于此。
并不是为自己父亲开脱。
但是又春打心眼儿里觉得母亲多虑了。
或许这样说有些不孝,但又春真的觉得,父亲那种性格的人出轨的可能性真是太小了。
父亲黎大诚是一个很无趣的人。
他没有爱好,也没有什么擅长的东西,在爷爷奶奶生病后,他除“老实”以外的另一个优点“孝顺”,才被外界所知。
在又春看来,“老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当一个人平庸到外界根本描述不出他有什么优点的时候,这个词就会跳出来担当拯救者。
在处理母亲和妻子的矛盾上,就可以看出黎大诚并不聪明。
换个明白人,即使做不到左右逢源,化干戈为玉帛,也会尽量做到让一家人维持在表面上的相安无事。
黎大诚是怎么做的呢?
双方开战,他立马躲起来。
看似明智的做法,其实两边不讨好,郑红梅觉得黎大诚没本事,护不住媳妇,奶奶则觉得儿子窝囊,让自己这个老娘受气。
黎又春实在不敢相信,这样的父亲会出轨,或者说这样的父亲有能力出轨。
他们家现在情况这么糟糕,认识父亲的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情况,小三跟着父亲,到底图什么呢?
乐于奉献吗?
不过又春可不敢将这些话说给母亲听,因为她不仅不会安心,还有可能恼羞成怒。
母亲最不喜欢听旁人说自己的丈夫没本事。
因为当初她就是因为父亲在电厂上班才和他处对象,丈夫是国企的工人,或许也是母亲平生最骄傲的事情之一。
旁人说父亲不好,就像是狠狠打了母亲的脸,嘲笑了她当初的选择。
虽然有点奇怪,但在母亲心中,质疑父亲是一个非常没有本事的男人,比父亲有了小三更让她恼怒。
黎又春很快吃完了早饭。
他吃饭一直都很快,和家里人不同的是,又春虽然吃饭很快,但在餐桌上几乎不发什么声音。
小姑姑曾夸奖又春吃饭像个“斯文的小姑娘”,还问又春闭着嘴吃饭,是不是学校教的。
其实并不是,学校老师才不会管你吃饭是不是吧唧嘴,又春只是懒得张嘴,他觉得吧唧嘴吃饭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因为一边要咀嚼,一边还要兼顾张嘴发音,相当不容易。
在这个家,馒头是绝对主角,黎家的餐桌上可以连续一个月一天三顿饭天天都是馒头。
黎大诚在粮油铺里买十斤大米,黎家可以吃上一年,又春倒是很喜欢吃米饭,可惜米饭没有馒头管饱,一碗吃下去好像没有什么感觉。
又春一顿饭能吃两个馒头,可他依然很瘦,因为长个,晚上有时候会感觉到骨头阴阴扎扎的疼,正逢长身体的年龄,一日三餐吃的最多的却是馒头,肚子里没有油水难免会吃的多一些,郑红梅知道这孩子缺嘴,却也是没办法,家里有点钱就要还债或是给婆婆治病,郑红梅虽然不记得自己诅咒了婆婆多少次,但真让她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人死,她也做不到。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这么懂事,也是被他们这些不中用的大人逼得。
收拾好碗筷,黎又春背起书包,拿上钥匙,“妈,奶奶,我走了,早读时间快到了。”
“哦,快去吧,路上小心点啊。”黎母步履蹒跚地从屋里走出来目送乖孙上学去。
原本在厨房生闷气的郑红梅也出来了,叮嘱又春:“骑车的时候看着点路,上课好好听。”
“嗯,知道了。”又春听完奶奶和母亲的教诲,才拧开把手,转身跨出大门。
婆媳俩听着孩子下楼的脚步声,都沉默了。
孩子不在家,婆媳俩都有一种孤独感。
郑红梅没有看黎母,转身又进了厨房,黎母慢吞吞地回到自己屋,坐在床上,混浊地眼睛看着屋子。
其实这个家已经家徒四壁,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墙上挂着一塑料袋黎母平时吃的药,床头柜上除了一个不会响的老式闹钟,还有一个暖水瓶、一个玻璃杯、还有一个买了快十年的可听广播可放磁带的两用收音机。
黎母觉得无趣,她伸出布满青筋的干瘦的手,想要按下收音机听磁带,家里的磁带还是老伴儿活着的时候买的。
老伴儿平时喜欢听相声,特别喜欢马三立和马季、赵炎的段子,生前总爱和她抢收音机,想起老伴儿,黎母心里有些难过。
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去了呢。
黎母眼眶有点热,不过还不等她按下收音机,郑红梅的声音传来:“收拾收拾,咱一会儿去医院。”
缩回要开收音机的手,黎母哼哼了两声,然后慢慢地起身。
黎又春到校时间并不算早,通常都在晨读前十分钟。
今天因为家中气氛实在是太诡异,黎又春出家门的时间早了一些。
“黎又春,昨天的卷子拿来抄抄。”坐最后一排的王辰凑到刚坐好还没打开书包的黎又春身边,嬉皮笑脸地说道。
“哪一科?”黎又春拉开书包拉链,拿出夹在英语课本里的试卷,昨天的作业是学校老师自己出的卷子,数学和物理难度挺高,黎又春自己都做的挺吃力的,有好几道题没有把握。
“数学、英语”王辰本来打算就要数学、英语,不过一想自己都没做,连忙改口,“都给我得了,早读结束后给你。”
“嗯,行,待会儿我给你要。”黎又春将卷子交了出去。
“谢了,有时间请你吃东西!”王辰喜滋滋地拿了黎又春的作业,快速冲到自己的座位上。
抄黎又春的作业,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
尤其是对王辰这样的差生。
怎么不让老师看不出来作业是抄的?王辰很有经验,首先不能全抄,到黎又春这个级别的学生,作业肯定和标准答案似得,为了和“标准答案”区分,王辰通常会少抄几道题,或者估计抄错几个步骤。
一张100分的卷子,能抄个70分老师就会说你有进步,所以根本不用全部抄下来。
先抄选择,再抄填空,几道步骤很多,看上去就很难的题,直接跳过,至于附加题,干脆不写。
黎又春花了一天时间做完的试卷,人家王辰十五分钟,赶在老师到来之前就已经抄完了。
就十五分钟,中途还有人不断催促,派对等着黎又春卷子的同学都觉得王辰写得实在太慢了,眼看着晨读时间到,老师就要来了,一个个急得不得了——
“王辰,你拌蒜呢,快点写。”
“王辰写完了我抄你的。”
“哥们儿快点,我等着对答案呢。”
“qickly!”
“卧槽,你们挡着我了,马上就完。”
光速抄完,王辰还将卷子重新整理好,很快还给黎又春,不过卷子到黎又春手里还没两秒钟,很快又被借走。
昨天的卷子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数学,俞小凡卷子上空了好几道大题,原本打算今天早晨抄同桌的,没想到黎又春的卷子压根就不在他手里。
看着一直在被英语课文,根本就没注意自己在为昨天作业苦恼的黎又春,俞小凡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她用胳膊肘碰了碰黎又春,然后拿着卷子几个不会的题给黎又春看,“同桌,这几道题怎么做?你做了出来了没有?”
黎又春粗略扫了一下,是他昨天也有些迟疑的几道题,想了想他说道,“我卷子现在不在我手里,待会儿他们还过来,再给你。”
“好吧,你背书吧。”不能从黎又春手中立马借到卷子,俞小凡有点不高兴。
其实她是想让黎又春说一句“我会,我给你说”或是“我的试卷在xx那,我给你要回来”,这样会让她有一种,自己在黎又春那是特殊的。
可黎又春偏偏那么不解风情。
真是太讨厌了。
谁想抄你卷子了!
俞小凡愤愤不平。
就在这时,有同学对完答案,将黎又春的数学卷子还给了他,想起刚才俞小凡问自己题,他将卷子推到同桌桌面上,“喏,我的数学卷子,给你。”
俞小凡立马高兴了,喜笑颜开地对黎又春说,“我就知道同桌最好了。”
黎又春笑了笑,不以为意,继续背他的英语课文。
第6章 爸回来了()
尿毒症除了换肾以外,透析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又春奶奶在被确诊为尿毒症的时候,医生曾宽慰她,很多病人在找不到肾…源的情况下,能靠透析活几十年。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听医生的话,配合治疗。
这句话听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却很有难度。
单单是“控制情绪波动,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一点,黎母就做不到。
就拿透析这件事来说,最初黎母是腹透。
腹透每日都要进行3、4次,病人家属购买透析液,在医院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自己在家里进行,费用也相对低一些。
黎大诚和郑红梅乃至又春,都知道如何给黎母进行腹膜透析。
又春和父亲黎大诚动手操作的时候,黎母一句话都不说,末了还夸他们孝顺,儿媳妇郑红梅动手的时候,黎母就总是发脾气,一会儿说郑红梅弄得不对,又一会儿又说郑红梅对她有意见故意不好好弄。
郑红梅也火大,一开始还忍着脾气,时间一长难免会顶嘴,黎母就嚷嚷儿媳妇要害她,又哭又闹,逼着黎大诚和郑红梅离婚。
黎大诚稍微为妻子说两句话,黎母就给儿子扣上一顶不孝的大帽子,连着儿子一起骂。
因为总是生气,黎母的病情一直无法得到控制,前两年还可以腹透,现在却只能血透了。
血透是非常痛苦的,这种痛苦程度,旁人虽然不能体会,但却可以感觉到病人一定经受了巨大的折磨。
郑红梅平生最讨厌的人就是婆婆,但是每次见到做完血透的婆婆,郑红梅也觉得老太太虽然性格刁钻,但得了这个病,也挺可怜的。
黎母从医院出来,整个人都跟水里泡过的一般。
她全身都是汗,脸色苍白,整个人虚弱无力。
像她这个年龄的病人,很多做完血透都要在医院住上一两天,有的甚至常年在医院住院。
黎母为了替家里省钱,拒绝医院住院的提议,一定要回家。
郑红梅从医院门口叫来一辆人力三轮车,从医院到电厂宿舍,路不远,三轮车师傅看着婆媳俩也不算有钱人,老太太脸色很差,像是还病者,就要两块钱。
黎母觉得贵,不想坐,郑红梅都懒得跟黎母讲道理,真要省钱就别治病了,大钱都花了小钱算什么,塞给三轮车师父两块钱,让黎母上车。
黎母不甘不愿坐上车,还小声叨叨太贵,“咋不让大诚他们单位的小刘开车来接咱,都住一起,顺路还方便”
提到黎大诚,郑红梅一肚子火,心道你当人家小刘是咱家司机啊,人家小刘是给电厂领导开车的,偶尔送一次那是情分,还真当黎大诚在单位是个人物?!
黎母还碎碎念着,嫌三轮不如小车舒服透风不稳,郑红梅等了黎大诚一夜未睡,心里早憋着火呢,黎母一个劲儿叨叨,她也有点烦了,“找不到你儿子我有啥法子!”
黎母被郑红梅这么一噎,想到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