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身古典女神-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武寰从善如流:“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C人的传统的听觉系统就是偏爱高音的,所以基本上流传下来的民间乐器都是高音乐器,典型的就像笛子(梆笛曲笛都是),高、二、京、板胡,唢呐,笙,琵琶,以及各种金属打击乐器。”

    “而一提到民间音乐,要么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吹打乐,要么就是各种给戏曲伴奏的背景音乐,第一种纯粹是热闹,第二种几乎都是几件乐器以线条式的行进为主,没有什么像交响乐那样的从高到低的带状呈现形式。”

    “所以,我们很难在民乐交响之中找寻一种专门用以辅助低音的乐器来烘托气氛,这也是为了更好的音乐层次感,至于相关的研发,我们暂时做不到,也只好利用一下西洋乐器了。”

    老者被沈武寰这一通话搞的晕晕乎乎的,什么线条式行进,什么带状呈现形式,他愣是完全没听懂。

    但有一点他听懂了。

    C人素来酷爱高音,无论是歌唱还是乐器,高音冲破耳膜的那种感觉是本土人士的最爱,所以由着这种喜好演变而来的乐器也就是有了相应的特点。

    但西洋音乐的带状呈现结构保证了它们在每一个音域上都有着非常好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在没有雄厚的低音保证下,高音和中音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虚无,这也是民乐所欠缺的。

    同时,在过去的世界之中,那些民乐家们同样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在缺乏低音弦乐器的时候,该如何塑造一个纯血统的民族乐团呢?

    最后还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大手一挥确立的方针。

    有资料记载。

    1964年,***总理十分关心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改革,他说:“要搞出自己民族的低音乐器来,不但造型要美,要有民族特色,而且要有自己的演奏方法。”

    于是乎,国家又出手了——

    1993年,文化部将低音拉弦乐器列入到文化部民族低音弓弦乐器公关项目。

    2013年,将《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良》正式列入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

    有了经费,众多音乐学院才参与进来,进行共同研发。

    随着漫长的时间,终于开发出了一些适合民乐的新型乐器。

    当然这条路沈武寰暂时是没法走通的,因为她也不知道这些乐器的构造,只能一步一步交给这个世界的人们自己去完成了。

    她只是负责带路而已。

    紧接着一个年轻的民乐演奏者站了起来,他刚要提问,却被他前面的老者训斥,让他赶紧坐下。

    沈武寰见状点了点那位老者道:“今天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您的徒弟有畅所欲言的欲望,那么我希望他能够多说几句,今天发生的一切都不会对您的风评产生影响,如果您有任何的疑问,可以事后来找我,我会确保我的话有相应的效力。”

    这种情况的出现还是标志着民乐的不开明,想要进行改革,无法抛开面子这种东西,是无法寸进的。

    那老者听罢,挣扎了片刻,便由得他徒弟开腔了。

    这名年轻人站起来有些兴奋,在表达了自己对沈武寰的崇敬之心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沈教授,即便现在西洋音乐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极其大的影响力,但我始终认为民乐是高于西洋音乐的,因为我们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可为什么西洋音乐却更能够深得人心,甚至在进入了我国仍然能够抢占我们的市场呢?”

    沈武寰点头作答:“民族音乐是一个标签,而在座的许多人身上都贴着这个标签,但事实上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所谓的西方音乐在当地,在它们出生的地方也是民族音乐的一种,不管你们怎么看,这些东西和我们是拥有相同标签的,但为什么人家的民族音乐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大的反响,而我们的却不行呢?”

    沈武寰提出这个疑问后,自问自答道:“并非是我们差,只不过是我们不试着和外部进行接触,在我们停滞不前的数百年里,别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度上,我们又能拿什么东西去和他们比呢?”

    “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现状,而不是一味的拔高对自己的看法,没错,民乐确实拥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但在这段历史之中又有多少的民乐传承断绝?这些东西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应该想一想,我们所处的这个领域中仍然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则,不进步便被淘汰,自古有话云‘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尚且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如今眼下的情况更是已经濒临崩溃了,如果还不作出改变,一切就都结束了。”

    沈武寰最后在这里总结道:“西洋音乐并非比我们更优秀,但在眼下,西洋音乐确实更加优秀,我们向比我们优秀的人学习并没有什么丢脸的,更重要的是,西洋音乐的崛起更证明了一句话的真实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这一句话终于将在场所有民乐人士的情绪点燃了。

    一时间讨论声轰隆。

    甚至有一些西乐演奏者也加入到了这些讨论里,为民乐出谋划策。

    在披着西乐演奏者这层外衣之下的人们,他们骨子里流着的还是炎黄子孙的血脉啊。

    经过一连串热烈的讨论之后,沈武寰示意大家静下来。

    “接下来我准备了一首曲子,有些人听过,有些人没听过,但我重新进行过编曲,采用钢琴作为重奏乐器,在民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效果,虽然准备仓促但也请大家欣赏一下。”

    等下么有了=…=大家晚安呢

第三百二十章 真是活见鬼了(求月票!)() 
    廖大师敲着椅子,心里寻思了起来。

    今天的交流会确实商议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在场的很多人都被沈武寰的话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情绪,但廖大师的理智告诉他这里的问题实在很多。

    首先要做到民乐交响化,单靠民间的力量那是万万不可能成功的,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和官方产生巨大的瓜葛。

    同时,所谓的民族交响化相对于大环境,还是太过理想,能否受到公众及地方音乐家的支持根本尤未可知。

    这样的情况实在说不上有多乐观,可此时台上在做准备的沈武寰却一脸轻松,丝毫没有担忧。

    沈武寰此时在廖大师的眼中神秘色彩更浓重了一分,难道这人就是凭空冒出来拯救民乐的吗?

    民乐交响化其实已经不能说是一种音乐改革,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运动,是符合当下国情所作出的必要改变。

    而且看沈武寰刚才作答如流的样子,显然没少做功课,这也就难怪廖大师如此震惊了。

    不单单是廖大师如此震惊,来自文化局的几位领导也震惊非常,这其中自然包括宁文兰、孙允文这两位大佬。

    所谓的民乐交响化,他们并不是没想过,甚至已经计划了好多年,但因为一直无法和民乐家们建立行之有效的交流,所以这个计划就这么搁浅了。

    而其中针对民乐如何完成交响化进程的问题,就连文化局内部都没有任何相关的计划,原因自然是因为根本没有熟知民乐的人愿意和他们进行交流,以至于造成如此窘境。

    但再怎么样这个大方向的计划也是由文化局的公务员们一起制定的,沈武寰不但提出了相同的计划,更是对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进行了补完?

    她难道是怪物吗?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沈武寰原来的世界之中早已经制定了相同的计划,经过了漫长的研究也发展出了一些成效。

    她只不过是把他们照搬到这个世界来了而已。

    “好了,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这首曲子是《赛马》,在场应该有些前辈是听过的,不过,这次的改编我又融合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毕竟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不多,那么有请我们的余杰成余老师。”

    余杰成走上台,打过招呼之后便坐了下来。

    而沈武寰则抱着一把二胡搬着凳子坐在了三角钢琴边上。

    此时台下的人们看着这俩人的组合,那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搭调。

    但现在沈武寰竟然要让两件乐器同台表演?

    这不得不说有些疯狂。

    沈武寰和余杰成这次表演的《赛马》其实是来源于郎朗和郎父在卡耐基音乐大厅上表演的一出二胡二重奏。

    整体短小精悍,却格外吸引外国人的眼球。

    特别是那一声马嘶更是引起在场的外国人的惊呼。

    但相对的在国内,人们却多半认为这两者的搭配并不出彩,这多少还和文化差异有关系。

    不过正因为这样,沈武寰才会选择让这首曲子再次出现在这样的场合。

    外国人喜欢,那么自然我们也要相应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目的并非是为了哄外国人开心,只不过是单纯的要赚外国人的钱而已。

    当然,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俗套,完全的商业化也是艺术家们极度厌恶的现象,但当民乐连基本的经济效益都无法保证的时候,还不作出改变,大家还是一起饿死吧!

    跟别说在原来的世界,最早在国外崭露头角的民族乐器之一便是二胡。

    就连当初郎朗在欧洲表演拉三的时候,BBC的主持人还特意来嘲讽:“你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不拉二胡,反而来弹钢琴,还弹这么高难度的曲子?”

    即便二胡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一句充满了嘲讽意味的话语中,但仍然足以证明他的知名度打开了。

    当音乐声响起之时,钢琴的旋律便呈现极其欢快的伴奏段落,以阶梯式极进,呈现出一种从远处奔跑而来的态势。

    二胡《赛马》的进程同时启动。

    此时的乐曲就像是两只奔驰的骏马在不断角力。

    二胡婉转且极具辨识力度的音色在沈武寰的手中更是响度惊人,整体音色极其饱满。

    余杰成的钢琴虽及不上沈武寰那样夸张,但其本身也是一位专业的钢琴演奏家,这样简单的旋律还是手到擒来的,再加上沈武寰给他特化的演奏方式,整体表现也可圈可点。

    事实上,以二胡和三角钢琴的响度对比来说,二胡是万万无法跟三角钢琴来媲美的,但在特别的安排下,钢琴部分的触键经过调整,凸显出了二胡的声色。

    这是此曲的一大重点。

    骏马奔驰之际,两人你追我赶,钢琴虽然在模仿马蹄声上相较二胡来说是万万不及的,但在悦动的音符行进之中,强弱的变化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强的观感。

    当二胡的主题部不断发展之时,钢琴的触键也不断增强,连续不断的重击下,比赛的焦灼得以重现。

    可就在这时,二胡声却突然变的缠绵了起来。

    这里采用的同样是《战马奔腾》选段之中较为轻柔的一段,钢琴也随之缓落。

    在节选段落过后,钢琴连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轰炸来袭了,而二胡也用马蹄声回应着同样的段落,好像两匹马进行着最后的猛烈冲刺。

    当整个音乐进入到了最终时刻时,沈武寰那招牌式的马嘶声响彻整个音乐厅。

    顿时引起一片惊呼。

    一曲终了,部分民乐演奏者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什么玩意儿的时候,却见整个观众席的最后几排,几个外国记者突然站起来使劲的拍着手掌。

    同时口中大喊道:“Brv!”

    这些外国记者显然陷入了疯狂,而民乐演奏者们却有些不知所措,强烈的反差带给他们极其别扭的感觉。

    就连廖大师都是一头雾水,刚才这段四不像的曲子,到底是触发到了这些老外哪根神经了?

    竟然让他们这么激动?

    真是活见鬼了。

第三百二十一章 光靠我一个人,很难(求月票!)() 
    其实道理很简单,外国人的审美观跟我们国人不同,这首曲子对于他们来说充满了异域风情,更重要的是那极具震撼的马嘶声也是他们生平仅见。

    会产生这种效果也是正常的。

    相反,国人,特别是这些固执的民乐演奏者们,现在是万万无法理解沈武寰的这种安排的。

    商业化并非完全是负面的东西,商业化的越成功,就越能抓住受众群体的喜好,这也是一种行业发展到极致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现在沈武寰肯定是不指望这些民乐演奏者们能够接受这种音乐的,但这个消息既然已经放了出去,只要外面有人喜欢,他们逼着也得往这方面靠拢。

    虽然在初期肯定要遭受一些非议,但作为改变的阵痛,是可以接受的。

    整个交流会在此刻落下了帷幕,同时宣告的是此间临时成立的民乐团将准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