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胡独奏也在此刻没一声尾音都带着嘶哑与无奈感。
对于祝英台来说,这就是她的宿命,她无法违抗自己的父亲,那代表着不忠不孝不义,封建礼教是不可能容忍她的!
突然全奏而起的音乐仿佛如同依偎烛台便的回忆,在那如梦似幻的三年里,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那种友情欢愉,让人无法难忘。
在欢乐的同时隐隐饱含的无奈,被整个乐队的演奏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出来。
可是,这一切只不能存在于回忆之中。
被二胡声打断的回忆,在弦乐组短促且铿锵的声音之中展现出了一丝决绝!
生在封建礼教家庭之中的祝英台终于下定决心要反抗于这门亲事!
“抗婚”正是如此而来!
紧接着音乐从悲伤转而悲壮,如同嘶吼一般的唢呐和震耳欲聋的鼓声塑造出了一个完整的心境。
而随着最后的一次大齐奏,将两种汇聚在一起,营造出了极其尖锐的故事爆点!
在这一节之中,通关代表着封建势力的巨大压迫,而二胡则代表着祝英台心中的悲痛与惊惶。
乐队激烈的快板之中,衬托出了二胡的决绝,而管乐的巨大激烈的声响更是如同泰山压顶一般,让祝英台喘不过气!
在这股悲壮之中,迎来了“楼台会”。
一整个慢板的曲调,取不尽的缠绵凄苦,此时梁祝再会正是百感交集,情绪如同缠绵的流水一般,从观众们的眼眸之中喷涌而出。
二胡与大提琴之间隔空辉映的场景不但表现了两人不同的复杂,也表现出了两人同样的凄苦!
凄苦是梁山伯深知封建礼教之苦。
凄苦是祝英台无法如约与梁山伯长相厮守之苦。
两人深知自己的命运在这一刻便已经决定,无法更改。
这股凄凉愁苦无法疏散。
最终,即便祝英台誓死不从,但梁山伯也无能为力,最终去他乡上任,最终思念成疾,不久便去世了。
而当祝英台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山伯已然仙去,孤身前往山伯坟前。
至此引出了整个展开部的最后一段,也是全曲的最大高潮。
哭灵控诉!
二胡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表现的淋漓尽致!
哀怨的二胡如同一只落入滔滔江水之中的小鸟,而乐团激烈的打击乐器和管乐器则用滔天的气势回馈于她。
二胡软糯的哀求,而乐团则激烈的回馈、压迫!
越是如此塑造,人们越是对这种封建礼教产生痛恨!
可痛恨却也无济于事。
连在场的观众被这种扑面而来的无力感所击倒。
他们只能在心中一同愤恨。
这种压迫感如同铺天盖地般袭击向观众们,却也将所有人的情绪和激愤带上了最顶峰!
终于,锣钹齐鸣,整个乐团以极其宏大的气势铺陈开来,仿佛祝英台那心中最后的一丝决议。
她要投坟自尽!
在这一刻,整个乐团的大齐奏充满了英雄性,那种孤注一掷的情愫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绝非是那种空洞空乏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极其富有真实意义的英雄性!
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阳世无法长相厮守,只能死后再聚,这才是这出悲剧最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当各种民族乐器奏响之时,这种震撼简直无以言表,但在场的观众们却真真知道,这种直击心灵的音乐,是一辈子无法从他们的意识之中剥离开来的。
在化蝶之时还没到来的这一刻,台下的观众们已经被这首曲子所侵倒。
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这才是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音乐!这才是我们民族的生命之音啊!”
第三百三十四章 深不可测沈武寰()
首尾呼应这一词汇不单单是运用在文学作品之中,在音乐之中也时常用到。
《梁祝》全曲的最后并非是结束部,而是重现部,重现的是呈现部的主题部分。
竹笛悠扬的旋律再次传来,塑造出了一股只有我国人民能够理解的理想仙境!
意境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整首曲子在这一刻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将一个普普通通的民间故事在这一刻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步!
也将这出悲剧的悲愤推上了一个至高点,更带有着我国劳动人民特有的想象力!
二胡的主题部分依旧缠绵悱恻,却也依旧哀伤难耐。
这股让人惊颤的悲伤情愫,并没有因为旋律的变得温顺而减轻分毫。
随着故事的巨大压力和之前的感情塑造,在此时此刻,即便再如何刚硬的情绪也绷不住了。
泪水沿着观众们的脸颊滑落,他们此时已经被这首音乐所影响,带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
二胡如歌般的旋律痴缠者、萦绕着,在首都音乐厅之中飘荡着,仿佛那两只穿越历史的蝴蝶在飘然飞荡。
乐队的伴奏也随着这股意境不断的拔高,从一点滴零星的伴奏到高声齐唱的齐奏,整个乐队在和二胡的协奏之中,完成了它们最为光荣的任务!
当旋律迎来至高点时,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钹响,整个乐团奏响了最后的主题部分,宛如天堂。。。
高亢如吟的唢呐。
激烈亢奋的二胡。
低沉如诉的提琴。
温柔缭绕的竹笛。
在这一刻,环绕在了一起,如同一个盛大的仪式,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对痴男怨女送入天际。
最后一小段的二胡声,缠绵缱绻,又如尾音缭绕,替这首曲子划上了一个余韵深远的句号。
这种似完未完的感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留白,每个人对于这个故事又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触。
这才是属于我们民族最为伟大的音乐!
一曲终了,全场起立。
掌声轰鸣,人声鼎沸。
有些观众们哪怕夹带着哭腔也要呐喊出来,胸腔中一股恶气似是不吐不快!
而方大师老眼含泪,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向观众行礼。
他身为这场音乐的独奏者,感官更是无以复加。
不单单是因为这首曲子之中饱含深意的情节安排,更是因为他在这首曲子之中看到了民乐行业之中守旧思想的危害性!
在漫长的时间之中,民乐一直遵守着古旧的规矩,无法得以寸进,不正是和这首乐曲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一样吗?
祝英台为了对抗这种封建礼教愤然赴死的决心,难道是在影射什么?
“莫非沈武寰连这种东西都想到了?”
方大师情不自禁的看了看指挥台上向众人行礼的沈武寰。
此时她脸上的笑容看起来却又是别有一番深意,即便方大师这种人老成精的人也无法看透分毫。
台下的观众们还沉寂在乐曲之中无法自拔,可那些记者们却早已经将思维发散开来。
对于“过度解读”这个词汇,没有人能够比他们更擅长。
今天这首《梁祝》在他们眼中看来,并不单单是“第一首民族交响乐”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标志着民乐走向台面的一种讯号。
他们完全可以从曲子的意境,发散到民乐想要进步,想要突破的决心上面,而且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一点都不突兀。
方大师额头上冷汗都冒了出来。
之前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这首曲子的优秀程度上面,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单靠一首曲子,民族音乐就真的能够崛起吗?
很明显,这种说法过于理想化了。
艺术这种东西,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理解,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却弃之如糟粕,不可能所有人都对它欣喜若狂。
可偏偏沈武寰在介绍这首曲子的时候,塑造的确是一种全民喜爱的景象,就连民乐演奏者们都被蒙蔽了。
其实她真正的深意就是利用曲子之中的意境,来向公众表达民乐希望合流的决心?
“真是深不可测啊。。。”
方大师此时看沈武寰的眼神都不对了,直到两人行礼致敬,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方大师都大气不敢喘一口。
这个沈武寰实在太恐怖了!
至于沈武寰自己是怎么想的,那只有她自己知道了,她现在则忙着做结束致辞,她的话在方大师看来,始终带有一定的引导性。
整个剧本俨然在按照她的编撰,向着民乐无法掌控的方向前进着,这一切到底是福是祸,没有任何人知道。
方大师唯一知道的事情便是,整个民族音乐在这一刻真是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各种深意,洪老爷子自然是看得个门清。
在音乐结束的那一刻,他也有些情不自禁,但多年为政,岂会在众人面前表露情绪,他将那股如同排山倒海般的感情埋入心底深处后,缓缓的说出两个字。
“好,好!”
同样被这首《梁祝》表现出来的感情和气魄所征服的众人,此时也被这两声呐喊所感染。
这其中廖大师是最为惊讶的那个。
他倒是没有想到沈武寰可能存在的“深意”,他一心为了民族音乐,见此是这种艺术形式确实能被观众所认可,那自然是不胜狂喜。
更别说,他可是排练的时候,全程跟随在一旁,其实早已经摸清楚了这首曲子的全貌,但今天登台演出的表现力,却超越了任何一次完整的排练。
表演,是为了观众所表演!
没有观众的表演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只是一个木偶而已!
所以这种震撼更是深入他的心灵之中。
不光光是首都音乐厅被这股东风所感,整个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同样将被《梁祝》一曲席卷。
这首曲子,必然像沈武寰原来世界那般,发光发亮,甚至走出国门,冲向世界!
在整个发布会结束的几天里,几乎全国的媒体都在宣传这首曲子的事情。
宛如一个盛大的庆典!
第三百三十五章 民乐第一!()
“民乐光复,文化巅峰!”
“逝去的荣光再次绽放!”
“这才是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音乐!”
媒体们用相当“含蓄”的文字表达着对《梁祝》一曲的赞誉,这一下子便让中华大地无数黎明百姓将目光聚焦在这首堪称“第一”的文艺作品之上。
这样的文字显得颇为大气,既没有暴发户般的热议追捧,却仍然获得了各大媒体以及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也同样给了所有人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
“民乐早就应该拥有如此成就了。”
“民乐没有这么优秀才是真正的奇怪,毕竟是我泱泱大中华的文化精粹啊!”
是的,即便普通民众不会特意去关注它,但它就在那里,当它再一次闪现荣光的时候,没有人会过于兴奋的去追捧,一切自在心中。
但这种在心中的荣耀感却是血脉赋予人们的,比起那种一时兴起的多元文化,要深沉无数倍!
《新华社》点名表扬《梁祝》一曲,“哀婉凄艳,动人心魄。”
八个字,字字铿锵,将梁祝故事的内核完完整整的体现了出来。
《中华新音乐》也同样在版头的位置给了《梁祝》一块极大的版面。
“梁祝传说是一则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经由诸位民乐大师精心编撰的乐曲更是将这种与封建礼教对抗的坚贞意志体现的玲离尽致,可以从乐曲中明确的体验到,民乐家们渴望冲破束缚,完成进步的决心!”
“同样,也要在此感谢我国青年音乐家沈武寰沈教授,是她一手促成了《梁祝》的现世,在我国文艺历史之上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面的长篇大论虽然没有任何和沈武寰有关的文字,可在最后的结尾处,却特别强调了她在这里起到的作用,让一切不知道真实情况的人都大吃一惊!
“沈教授不是搞西洋音乐的吗?怎么也弄起民乐来了?”
“果然沈教授非同小可,什么样的音乐她都玩的转。”
“这也算是跨界了吧?不是说这都是不务正业吗?”
很快普通民众们注意到了这个地方,但这次和上一次漫画事件产生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你懂个屁哦,沈教授那是学者,民乐、西洋音乐,那都只是音乐的分支,大音乐家自然能够包罗万象,这怎么能叫跨界呢?更何况,沈教授这件事情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