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播,你秀逗了。”王教授想了一下:“完蛋了,肯定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发现了,这两天还不会有人来,多等个三天,肯定会有别的人来。先要抢占先机,你的直播就别想了。”
方宏:“别啊,你说几百号人围在南极,不都想要出风头么,这是多好一个出风头的机会啊,你想想,你在镜头里科考,其他科学家坐在电脑前围观,多有意思。”
“你这么说起来,是很有意思。”王教授回头:“不过还是不能播,我们有一些特殊设备呢。”
“明天美国人肯定也在场,他们还不是能看到设备。”
“有些设备的等级叫做,除了我们谁都没有,有些设备的等级叫做除了美国和我们谁都没有。让他们看也无所谓。”
方宏咬了咬牙:“要不向领导报告一下,看看领导怎么说?”
领导?
王教授想了一下:“可以啊,等微信电话。”
这几年,波导手机全面转型成为了军民双用的强信号通讯器材,与此同时就等于放弃了民用手机市场。
不过他们制造的电话真心牛逼。
全世界只要在地表,没有那个犄角旮旯是没信号的,加上华为的移动基站带来的信号源加强,南极大陆上也能卫星通话。
王教授的领导可不是什么院长啊,书记啊什么的,他的直属上级是中国科学院周卫建。
听名字和院士名头让人想到的可能是一个老态龙钟的白发男子,实际上,周卫建院士是一名四十七岁的女性院士,是全世界的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研究以及宇宙成因核素C年代学研究,近年来又拓展到Be环境示踪方面的绝对翘楚。
这一位的年龄还没有王教授大,不过在全球环境和地质学方面,是国内说一不二的人物。
电话一通,周卫建院士就给出了指令,让方宏直播。
并且要求全国三大科学大学(国科大、中科大、上科大)的学生观看直播。
其实直播一出来,很快这个消息就上报道了中科院,没有什么比国家机器的反应更迅速了。
王教授也明白了过来,这是一次典型的、创新性的教学机会。
老美的人已经走了上来,华柏、马峰峰几人正在联系远方的海洋四号,而王教授要去和老美交涉。
这其中的事情,肯定是没有办法直播的。
方宏带着直播器,走向了山顶。
“我又回来了。”
“枪哥,枪哥,怎么说?”
水友根本没走,都知道方宏要去和王教授交涉。
“上面已经授权了,认为很有教育意义,可以直播。”方宏笑了笑:“今天估摸是不会回船上了,我上山顶带大家看岩浆湖。”
方宏扬了扬从马峰峰哪儿拿到的防毒面具:“要等到熔岩炸裂,得有这个保护。”
站在山顶,看着巨大的火山口,以及下方火山气体包裹中若隐若现的岩浆湖:“要看到岩浆湖活动,可得等了。”
“埃里伯斯火山的熔岩粘度很高,火山气体在熔岩中会形成一个个气泡,到达岩浆湖表面时爆发出来。”
就在山顶等着,下方岩浆中,一个小的凸起产生。
“来了来了!”水友比方宏更激动。
方宏可是有直播器的第二视角的,那个突起顶多四五米直径,翻不起花样。
果不其然,就跟泡沫破裂一样,气体都还没有完全鼓出岩浆湖,上层岩浆还没冷凝,就直接破碎了,就像放了一个焉屁一样。
“我去,坑爹啊。”
“好小。”
“实际上也不小了。”方宏耸肩:“足够毒死人的气体了那是。”
纯正的火山气体,而且这里是埃里伯斯火山,富含硫磺,硫磺气体含量之吓人,世界罕见。
第二视角中,巨大的气体正在浮向表面。
方宏忍住激动,装作冷静的样子:“有的等了。”
过了五分钟,湖面终于开始鼓起了。
方宏指着湖面:“看到没有,看到那个巨大的凸起没有!”
气体到了湖面,上浮速度暴增,转瞬间,一个直径五十多米的巨大气泡出现,球形的顶面岩浆瞬间冷凝,开始变黑。
“这就是玄武岩诞生的过程!”
从熔岩变成玄武岩,就在冷凝这一瞬间。
一般的玄武岩,冷凝越快质地越高。
在这种气体携带的冷凝下,仅仅几秒时间,温度从一千六百多度瞬间暴降到八百度之下,形成的玄武岩如果能取出,将会硬度会高的吓人,堪比玻璃。当然了,同样,它也很脆。
看着巨大的岩浆泡,方宏一个哆嗦:“虽然隔着四百米左右,我还是有一种要逃命的冲动。最大的熔岩气泡足够将熔岩喷出火山口。”
“这个气泡中,包含有六万五千平米的有毒火山气体,它一爆开,我们就跑。”
防毒面具不是万能的,整个火山口就有美国科考员架设的摄像机,他们的人很少上到火山口,很容易中毒。
硫磺气体,万能毒药,既破坏生理组织,也破坏神经组织,并且致癌,对于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都是摧毁性的伤害。
熔岩湖上,如同气球爆裂,却要慢上百倍,如同一枪打碎一个大西瓜的运动摄影慢速度回放。
整个圆球被撕裂,顶部的黑化玄武岩与红色岩浆被抛飞到距离岩浆湖面一百五十多米的空中,直接冲破了漏斗形状的火山口漏斗下沿,然后又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坠。
这个距离已经是火山口到岩浆湖的半程距离了。
与此同时,火红的岩浆在空中就开始冷凝,变成玄武岩坠落在岩浆湖表面,然后又被瞬间烧红。
而一些细小的碎裂部分贴在了岩壁上,这就是火山口往下是一个漏斗状的原因,年复一年的火山活动中,熔岩互相粘连叠加,最终缩小了火山口。
一股略带黄色的青黑烟气上浮,到了漏斗口时开始变淡。
“硫磺气体开始扩散稀释了,风紧扯呼。”方宏回头就往上下疾走。
全景镜头中,烟气不断上浮,最终在火山口形成了稀薄的云朵状,最终随着大风散去。
方宏站在安全的地方,回头看着火山口:“像极了火锅开后鼓出的气泡,火开太大了。”
“古代五行,火生土,果然如此。”
“兄弟们,明天见,我要和他们汇合等待见识美国人的小站了。”
一间屋一个雷达的小站。
这一夜,不断有设备被直升机送来,来的还有海洋四号上的科考人员以及科学家学者。
小站附近搭起了许多专用帐篷。
零下二十度的温度下,不是太舒服。
这里是南极的外圈,加上距离大海不远,风很大。
很荣幸,方宏同志把自己在美国科考站的位置贡献给了海洋四号上来的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自己蒙头睡在了风雪下的帐篷里。
火山口,岩浆泡沫爆裂的声响,隐隐约约,一夜未停。
第二十五章 冰封琥珀()
一月十五日,忙了一夜,或者说忙了二十四小时的直升机驾驶员躺在老美的站点里呼呼大睡。
专家团队先对熔岩活动进行了评估,近期是没有爆发危险的,确定这一点之后,开始送设备下冰洞。
方宏作为攀岩半业余半职业爱好者,对于运送物品下冰洞也是一脸懵逼的。
最终专家团队选择了用车来送大型器械。最重要的是,把微缩起重机先送到冰洞。
车子的履带紧紧抓住地面,在南极,大部分车辆都有履带。
随着车子的退后,起重机不断的往下降,方宏在下面用无线电或者说对讲机|:“下,下,停一下,停。”
方宏和另外两个工作人员拉着系在起重机上的绳索往后退:“下,下,下,哎,对,再下。”
“我枪哥搬家公司既视感。”
“好专业,哈哈。”
最终,设备落地,最蛋疼的是,需要将设备放进冰洞深处。
随着设备陆续下来,在场的人分成了三波,一拨待在老美的站里做后勤,一部分待在冰盖上预警和联络,剩下的人,全部到达了洞底深处。
此刻,三个科大的地理类型科学学生都坐在广场或者会堂看着投影大屏幕。
王教授清点了设备,然后开口:“方宏,还是得你先探路,如果崖壁没办法直接下到底部,就算了,等待更大的机械过来。”
“没问题,我先试试。”
微缩起重机的吊臂上放出钢索,特质的钢扣连接着方宏的速降绳。
方宏带着一包绳扣,现在下去用起重机,不过这个起重机可不能一直在这儿,以后的人上下还得靠自己。
马峰峰的目测中,这岩壁是整块岩壁的,虽然地面上土质松软,不过下面应该很坚硬,至于地面的绳扣,只能用混凝土打一个基座了。
从漆黑的崖壁旁边过,方宏显得很谨慎。
因为马峰峰说下方的崖壁也有蒸汽冒出,虽然蒸汽不是水蒸气,温度低于一百度,可被喷久了照样烫伤。
每下一丁点距离,方宏都要用腰上挂的电筒照射下方崖壁。
“枪哥小心啊。”
另一个方面,直播器在空中用了夜视系统拍摄,远景中的方宏显得过于谨慎了。
当然了,方宏是可以通过夜视仪看路的,不过方宏需要警惕的保持这个秘密。
因为飞行器的其他功能,和人类制造的高精密飞行器区别不大,唯独信息直接刻入大脑这件事情实在过于科幻了,方宏需要保存这个秘密。
一路往下,果不其然,还是经过了一个微小的蒸汽口,方宏松掉卡口,往下滑降了三米,越过了这个卡口。
镜头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崖壁中,产生了一个裂口,宽七米,高也就几厘米,不过有多深没办法探测出来。
但是从水蒸气转化为蒸汽的量来看,应该并没有能够直通熔岩,否则熔岩也应该流出来才对。
经过五分钟的下滑,方宏终于到达了冰底,并传出了第一手数据给上方:“落差一三三米,气温零下二十七度。”
方宏蹲了下来,地下,电筒照射下,一种奇景展现了出来。
平整的冰面中,居然封冻着少量气泡和树状的熔岩凝固物。
虽然看上去和树很相似,不过应该是熔岩在水中凝固产生的逸散状岩体,最后被封冻。
看上去就像是冰封的琥珀一样。
没有雪的影响,强力探照灯深入冰层下方能看到深入将近四五十厘米的树桩熔岩凝固物,再往下,就看的不太真切了。
“这里的冰面足够承受人体重量的,先放探照灯下来吧。”
不多时,探照灯下来了,方宏解开探照灯,然后调试,最终将探照灯对准了崖壁裂口处:“灯照射的位置有蒸汽逸散,下来的时候经过这里速度稍微快一点,邱青,他们下来前你得仔细检查他们的设备。”
相对于徒手攀岩和往上的攀岩来说,用速降绳和速降卡口下降简单的多,不太需要过多的准备,只要设备没问题就可以。
“到达洞口时,背部挺直,双腿一定要伸直,一步一步的下,边下边松卡扣,不要背对岩壁。”
最先下来的当然是有使用这套设备经验的马峰峰几个人。
他们下到地面后开始指挥更多的设备下来。
“不过是一个冰洞而已,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么?”
“现在我们看到这一侧的冰壁,产生原因不详,如果它们是初始冰盖,那么研究价值就是确定南极诞生的时间,如果它们是后来形成的冰盖,那么它们就记录着地球上千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数据。”
方宏:“目前我们最高取到过百万年的冰芯,年代更久远的冰芯有心无力,而这里,可以不用钻机取到千万年的冰芯,这可能是气候学上最大的发现。”
方宏看了一下冰壁:“这些冰壁的外壳像是凝固的冰而不是挤压的白色雪压冰,不过谁知道这里打一个孔进去能发现什么呢?”
除了三个人留在上方照看起重臂之外,其他人全部都下到了冰面上,包括三个美国气候学家。
现在他们的困难是,他们没有设备,没有地质学家,没办法判断出火山活动年代,他们也取不到冰芯,根本不用想,美国的科学家已经通过雪地车或者绕道澳大利亚赶过来了,不过至少也是今天晚上才能到。
现在,这里只属于中国科考队。
随着人全部下来后,王教授果断指挥上方的人将洞口扩大,让起重臂略微超过崖壁的位置,方便设备上下。
王教授看着冰封的冰面:“瑰宝啊,难得的远古火山爆发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