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正是白残花开的季节,他院外兔子坑边红白翠绿,相呼映照,拍出来特别漂亮。
“早准备着呢,我前些日子特意上网买的松子。”
陈大东等一阵,见后边的车子没跟过来,又掏出手机打电话指路。
没两分钟,一辆轿车赶到。
见人马到齐,陈大东开始忙乎起来,带领几个手下搬器材。
婚纱摄影的场面刘道德看过几次,觉得没啥意思,就领着大将军重新返家。现在露水差不多消退,该把黄牛赶出来撒撒欢了。
十一点多点,陈大东结束村里拍摄,才领着几人赶到院中。
第一个背景是桃树下,两个新人脑袋趴在石桌上对视,小灰蹲坐旁边凑热闹。
随后猫头鹰也做了背景院里院外拍了不少,众人接着转移到燕子崖下,拍摄群燕飞舞的场景。
这段时间,去年飞走的岩沙燕陆续返回,开始筑巢孵蛋,整个燕子崖又变得热闹起来。瞧那气势,比去年更胜。
他估摸着,现在数量应该上万。
陈大东刚过去五六分钟,突然又传来喊叫:“刘道德,刘道德,你赶紧过来看!”
“咋了,有啥事儿,一惊一乍的。”刘道德忙走出远门。
就见陈大东远远地走来,剩余几人站在水沟边,呆呆望着远处。
“鸳鸯,你们这里发现了野生鸳鸯。”陈大东兴奋地叫道。
“啥,真的假的,你不会是看到野鸭子吧。”刘道德不以为然的开口。
野鸭子长着绿头,脖子里有个白环,看上去相当漂亮。因为这个,经常有游客把它们当成鸳鸯。
“不是野鸭子,不一样,你过来看下”陈大东很确定的回答。
听他说得言之凿凿,刘道德几步赶过去,站到几人身后。
二十来米外的芦苇荡边,六只小家伙在水沟里缓缓游动。它们个头不大,比野鸭子要小一些。的确和图画上中的鸳鸯很像,脑袋上羽毛白绿红相间,翅膀末梢几根米黄颜色的毛立起,非常漂亮。
“应该是鸳鸯,”看过后,刘道德也有七八分确认。
“河东刘村这片以前有鸳鸯吗?”一个工作人员随口问。
“没有,反正我从来没见过”刘道德很肯定的回答。在自己多年捉鸟经历中,从来没见过这东西。
他隐隐猜测,这几只鸳鸯很可能和岩沙燕一样,是被土地庙周围灵气吸引来的。刘道德一天在门前水沟边转悠几趟,都没发现,估计它们今天刚飞到这里。
可惜了,要早一天林小桐也能看到。
不过只要几个小家伙还在河东刘村,以后有的是机会。
“这是个好兆头呀,你们来河东刘村拍婚纱照,连鸳鸯也来祝贺”陈大东对两个新人说了句讨喜的话。
“谢谢,谢谢”两人一再表示感谢。
这些家伙估计以前在人类聚居地附近生活过,并不是很怕他们。在水中游动足足半个小时,它们才展翅飞入树林消失。
到家,刘道德立刻把这喜讯告诉林小桐。
“那我过两天再去一趟,拍几张照片。早知道把相机给你留下了”听到河东刘村发现鸳鸯,林小桐也很高兴。
两人通话十几分钟挂断,很快她又把今天客户需要的商品发过来。
又是四件货这段时间,掏宝生意再上一个台阶,基本每天能够保持三到四件货。
第一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
收入相当不错,刘道德盘算着,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自己新房盖好根本不用借钱,手里还有剩余。
林小桐发来的其中一个单子是独角仙幼虫,刘道德打算及早捉了装箱,下午能省点时间。
等扒拉开厚厚的玉米茎叶腐殖层,才发现已经有两只幼虫开始化蛹。
看来再几天,独角仙幼虫就该下架。当然,之后还可以卖成虫。
这些家伙从去年到现在,对掏宝事业贡献不小,销售金额应该有上千元。
门前水沟发现鸳鸯这事儿传的很快,不但游客,连村里人也被惊动。他刚从镇上邮完商品归家,就不断有人过来瞧稀奇。
几只小家伙看样子有在这里安家定居的打算,下午不断在树林中飞来飞去,寻摸树洞没错,就是寻摸树洞。
刚开始刘道德还不知道这事儿,以为鸳鸯和野鸭子一样,都在芦苇荡中做窝。
听查过资料的游客解释后,才知道这东西一般在树洞里筑巢产卵。
门前大片树林纯野生,从来没有人打理过,长出的树木也杂七杂八。楝树、毛构树、榆树、杨树、柳树、桐树等等。像毛构树、榆树、杨树这种很容易招惹虫子,树心被钻空,树洞自然不少,足够它们营造巢穴。
很快爱好观鸟的李才野打过来电话,询问河东刘村出现鸳鸯的事儿。
刘道德接通后很有些诧异,这人鼻子太灵了点吧,在百里之外,几个小时就能得到消息。
确认答案,李才直说明天一早领人过来。
挂断电话,没等刘道德喘口气。刘大国又找上门。他打算把这片树林设为禁区,弄个鸳鸯保护基地,防止有人偷猎。
刘道德听完只觉得扯淡,树林不过四五亩大小。鸳鸯扇动几下翅膀就飞出去了,设禁区有啥用。
不过人家想折腾,那随意。
至于偷猎者,应该没有那么胆大的蠢货。首先捉鸳鸯可是犯法的,另外这片树林紧挨村子,整天有游客来往,白天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至于晚上,方圆三十丈内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就会被自己感知,到时候定要给偷猎者点颜色看看。
第二天吃过饭不久,李才就领着几人赶来。随行还有市电视台记者,名叫胡俊鹏,也是老熟人,来河东刘村采访过几次。
这会儿正是鸳鸯活跃的时间,就听水面上“胡儿胡儿”鸣叫声不断。每一声鸣叫,鸳鸯脑袋都会向上一挺一挺的,头顶冠羽猛地立起,很有几分气势。接着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两只鸳鸯在水面斗得挺欢实,溅起团团水花嬉闹个把小时,这些家伙才重新钻入芦苇荡中觅食。
李才来前特意做过功课,按他的说法,鸳鸯在五宁市属于旅鸟,只有春秋季节迁徙时才会短暂停留。
它们的繁殖地一般在东北内蒙等偏远地方,如果这些小家伙真在河东刘村定居产卵,应该是五宁市首次有明确记录的观察报告。
出现这情况,应该是河东刘村水域环境优越,适合鸳鸯生存,所以它们才会留下。
李才几人在河东刘村待了将近一天时间,傍晚开车离开。
离开前,胡记者特意给刘道德留了个名片,说是以后河东刘村有什么新闻趣事,可以直接打电话联系到自己。
只要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用,会有五十元现金奖励。
奖金什么刘道德倒觉得无所谓,关键上市电视台,可以变相宣传河东刘村。
甚至能预料,随着市电视台发现鸳鸯的新闻播出,河东刘村游客又会迎来一个小高峰。
他猜得没错,随后几日,门前好像赶会一样,观鸟的人络绎不绝。除游客外,还有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凑热闹。
这里要感谢刘大国的先见之明,他早早找人在树林外挂了几块牌子,上边写着“河东刘村鸳鸯保护基地,严禁入内”
其实鸳鸯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水沟内活动,想看它们根本不用进树林。
院外的闹景象和刘道德没多大关系,他现在重新变得忙碌起来。
刘运贵将镇上的活干完,又领着手下过来抹墙,贴瓷砖。
门窗、石灰、沙子、水泥、瓷砖这些都需要刘道德联系。现在天热,每天还要多烧几壶开水。
人多力量大,七八天功夫,新房终于完工。接下来等室内晾干,就可以入住。
刘道德到底听了林小桐的建议,特意在门口弄条水泥道,直通院外。
等网上订购的红花酢浆草种球到货,刘道德为增加成活率,照例输入一丝香火念力,然后栽种在水泥道两边。
新房彻底完工,刘道德忙碌的日子总算告一段落。
最近几天,除了上街邮递商品外,其余时间大都在村里呆着。喝茶,练字实在无聊,领大将军去村里转悠一圈,找人下棋,打扑克。
用林小桐的话形容,他过的猪一般生活。在村里人看来,刘道德的懒筋又犯了。
现在麦子扬花,村里人基本忙碌起来,开始热火朝天的种植春花生。
庄稼人心中有本帐,早些年河东刘村玉米种植面积比花生还要多些,不过后来人们摸出门道,种玉米不划算。
一亩地忙碌下来,最多收入七八百块,去掉种子、肥料、农药,再刨去人工成本,基本没赚头。
花生不同,价格稳定,如果种好,收入能比玉米多一倍。
再后来人们又发现种春花生比麦茬产量高许多,一季能抵得上两季。于是乎,河东刘附近几个村子基本都会留些空地,种植春花生。
刘道德现在就一亩多地,又不指望卖花生挣钱,自然没打算跟着村里人凑热闹。
村里找不到闲人,他索性扛起鱼竿,到河堤上跟几个钓客作伴。
人家钓鱼设备齐全,什么碳素杆,大小型号鱼钩,太空豆,漂座,铅皮座和8字环,抄网,钓鱼凳一看就是专业人士。
到刘道德这里,提个水桶,拎根竹竿齐活,看着都寒酸。
钓胜于鱼,刘道德真想吃鱼可以直接在门前水沟里捉。现在到水库边,完全是闲折腾,消磨时间。
和几个钓客天南海北的胡吹半天,差不多到中午,他才提着小桶晃晃悠悠返家。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上午收获就七八条鱼,搁不住费事油炸,刘道德直接扔到水沟对面喂鸭子。
一个人的饭做起来简单,下点面条,随便腌个洋葱当菜。
现在这天气,中午已经有点热了。
吃完饭,他搬出躺椅在桃树下纳凉睡觉。
一觉到三点多,如果不是门外游客说话声音将他惊动,刘道德还要继续睡下去。
伸个懒腰,随后去村里借三轮车。
今天五件快递,都是大纸箱,自行车根本驮不下。
他盘算着,估计以后天天要用三轮车,经常借人家的也不是个事儿,不如趁下午上街买一辆,反正不贵,四百来块钱。
刘道德办事儿,从来都是想到就做。
到快递店发完货,立刻扭头去卖自行车的地方。
谈好价格,付款,走人。
新车侧放在旧车车斗里,没多少重量,骑起来也不费力气。
还没到村口,远远就见河堤边站了不少人。
啥情况,不会又发现那只娃娃鱼了吧。刘道德心中猜测着,加快速度。
等到近处,才发现有游客弄了艘充气的橡皮艇在水库里划船,岸上全是看热闹的。
回家也没什么事情,刘道德干脆把三轮车停到树下,也凑到河边张望。
划船那人技术实在不敢恭维,两只船桨划得飞快,愣是不走,只在原地打转。
给岸边游客打声招呼,他开口问道:“这是啥情况?”
“老赵前段时间刚买的橡皮艇,想过来显摆。都划半个小时了,还没有三十米远。”有游客解释。
两人正说着话,老赵有点坚持不住,对着他们呼喊:“准备接我,我要上岸,太累了!”
原本以为划船是享受,现在才发现是找罪受。
接下来橡皮艇在水面继续打转,就是不往岸边凑。河堤上的人都看得有点着急了,将近十分钟时间,才勉强靠岸。
等几人拉着绳子把橡皮艇固定到岸边,老赵在朋友的搀扶下跳上岸,擦了擦汗道:“谁想过瘾,赶紧的”
“橡皮艇是不是有问题,头重脚轻,看你划得怎么光打转?”一游客反问。
“我也不清楚,你上去试试不就知道。”老赵接着鼓动。
“还是算了,我以前也没划过船。现在水挺凉的,万一翻船下水不值得。”对方连连摆手。
见他们都没有尝试的打算,刘道德直接抓过船桨说:“我看看这船有多难”
橡皮艇到底和木船有区别,没有得力的地方,刚坐在上边,猛然一沉,差点翻掉。
不过他拿船桨划动几下,就来了感觉,徐徐朝河中心行去。
这下岸上众人看得明白,船没问题,关键是技术。
倒不是刘道德有划船的天赋,而是他以前经常玩村里的鹰船。橡皮艇原理和那个没区别,早习惯了。
接下来双手挥动船桨飞快,不到十分钟功夫,划了个来回,稳稳当当停在岸边。
有他做先例,剩余游客才来了精神,纷纷上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