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灵慧第一次来,最有劲头。一口气爬到山顶上,回头看小伙伴儿都还在半山腰上晃呢。从怀里拿出母亲给带的咸鸡蛋和白面馍馍。也不管山风冷冽,吃得津津有味。她吃完了,大伙儿才爬上来。围在一起休息了片刻。各自吃些自带的东西,接着上路。等到了转水城已经是傍晚。
大些的孩子领着他们去杂货行交了锅,领了力钱。大家各自拿出一两文钱买点儿麦芽糖之类的,打打闹闹回家去。
程灵慧第一次赚到钱,高兴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回到家坐在炕上数了又数,让奶奶给找了跟红绳穿上,挂在脖子上这才睡去。第二天,背锅的劲头更大。
她虽然过了年只有十岁,可比同龄的孩子有力气的多。手脚也灵活。第二趟就不满足背小锅。铁锅里,最小的是八号锅,俗称‘驮八锅’。其次是‘驮五锅’。以此类推,最大的是‘驮二锅’。至于那种特大号的铁锅就不是人能背动的了。
驮二锅的口径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公分,就是俗称的半大锅。背在一个十来岁小孩的背上,锅沿儿能到小腿肚子上。因为不好背,给的力钱也多。程灵慧第二次挑的就是这样的锅。
锅太大,重量还是其次,关键走路不方便。程灵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山顶上,小伙伴儿已经等了她好一会儿了。怕天黑赶不回去。也没敢歇一下。接着往回走。
不管咋说,终于是让她把那么大一个锅给背到了杂货铺。当时就累瘫了,光想躺倒在杂货铺台阶上。杂货铺掌柜的还给她倒了碗水喝。额外多给了她两个铜板。
程灵慧拖拖拉拉跟着小伙伴儿回了家,也没力气数铜板了。倒炕上就睡了。奶奶看着她磨得红肿的肩膀,悄悄抹了一夜泪。但在程灵慧坚持还要去的时候,还是没说什么。
第三次,程灵慧学聪明了。选了个不大不小的,顺利背到杂货行。
从正月十九背到二月二,程灵慧赚了一百二三十个铜板。这对于庄户人家的小孩子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别的孩子都是留几文,其余的给了家里大人。程灵慧全部给了奶奶。她觉得自己少花一文,父亲就能轻松一点儿。
过了二月二姑苏书院就开学了。背锅的伙伴儿就少了。本来人少了,杂货行给的力钱会相对多一点儿。可程灵慧惦记着上学的事呢。
12、书院不收女学生()
为什么想读书?
她也说不清楚。反正她就是喜欢那些方块字,喜欢先生教的文章。于是,姑苏书院开学第二天,程灵慧把书包里秸秆做得箭取出来。装上石板和石笔,混在一群半大小子里去了学堂。
不得不说她是有些小聪明的。书院分好几个学堂。每个学堂里的学生不是按年纪分,而是按学生学得快慢程度分。就造成了一个学堂里有大孩子也有小孩子。程灵慧不敢老在一个地方。她在这个学堂里呆几天,又去哪个学堂里呆几天。遇到她实在想听下去的课,她就躲到窗户外面听。
可时间久了,再粗心的先生也会发现不对劲儿。于是,在二月即将过完的一个傍晚。书院的山长(校长)找到了程灵慧的家。
程灵慧跟着放学的伙伴儿高高兴兴的一回家。看见山长和爷爷坐在院子里,顿时不知所措。
爷爷的表情很奇怪,程灵慧看不出他是不是在生气。但山长笑得很和蔼。他和爷爷说:“这孩子我留意很久了。”
不知为何,程灵慧听了这话有些害怕。她跑进屋躲进奶奶的怀里。耳朵却竖起来听外面俩人的说话声。她听见爷爷在给山长赔不是,说话好话,心里难过极了,觉得自己这次一定闯祸了。
只听山长说:“这是个灵慧的孩子呢。我今天来不是想赶他,是想和你老人家说说。让他正式去上学吧。这么好的苗子,耽误了可惜啊。”
程灵慧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暗道:“原来山长不是来告状的。”
屋外传来爷爷敬佩的声音:“不愧是先生。俺这个孩子正是叫灵慧呢。只是,书院不是不收女学生吗?俺家三慧能去?”
山长意外的问:“这孩子……?”
程灵慧的心一下子吊了起来,想听爷爷怎么说。可许久爷爷都没吱声。只听山长叹息道:“可惜,可惜,那还真是可惜。”后来,山长就走了。
程灵慧的心一直到吃完饭都提溜着,可爷爷始终什么都没说。
第二天,程灵慧虽然很想去上学。但是,想到山长发现自己了,她有些害怕。她跟着小伙伴儿一直走到荆山脚下。看着他们进了书院大门。直到书院里响起上课的钟声她才恋恋不舍的往回走。
一整天,她做什么都没心思。傍晚坐在大门口,看那些小子们结伴放学回来。然后一直坐到天色漆黑。
奶奶看在眼里,把她搂在怀中心疼道:“俺儿别难过。不中了奶奶明天去找找山长。说啥让俺儿念成书。”
程灵慧靠在奶奶怀里,鼻子酸酸的光想哭。问奶奶:“为啥书院不收女学生嘞?俺没有比他们不聪明。”
奶奶说:“俺三慧是谁?那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当然是最聪明的孩子。”
程灵慧破涕为笑:“嗯,俺是疙瘩星转世。”又不放心,叮嘱奶奶:“你可一定要去和山长说。”奶奶答应了,程灵慧才在钻进被窝睡觉。
奶奶果然没有失言。大清早起来,穿上走亲戚才穿的半新的黑蓝粗布布衫。挎着一篮子鸡蛋,上面盖着个手巾,拧着小脚儿就去了荆山。
程灵慧骑在村口的大梧桐树杈上等啊……等啊……等到后半晌才看见奶奶的身影出现在村口的黄土路上。程灵慧哧溜滑下梧桐树,高声叫着奶奶迎了过去。奶奶笑呵呵道:“成了。俺儿明天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去上学了。”
“真的?”程灵慧高兴得搂着奶奶脖子就蹦。
奶奶拉着她一路往回走,说道:“不过你要是去上学就不能留长辫子。山长说了。学堂里都是男孩儿。你要是梳个长辫子去那像什么样子。必须打扮的和男孩子一样,让别人看不出来。而且,这事还得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要不然会坏了书院的名头。那可就麻烦了。”
程灵慧听见能上学了,高兴的心花儿都开了。奶奶说什么就是什么。哪还有不答应的?回到家,天还没黑就钻进被窝。生怕第二天起不来迟到了,惹先生不高兴。
大姐看见了,撅撅嘴道:“惯吧,惯吧。那么大个闺女了整天混在小子堆里,也不知道个害臊?”
奶奶呵斥道:“闭上你的嘴。”
大姐反驳:“俺又没说错。一个闺女家上什么学,不得花钱啊。”
奶奶沉了脸:“你就惦记你的嫁妆,看不得俺三慧高兴。三慧去念书的事你要是给俺出去瞎说,看俺不让你娘缝了你的嘴。”
大姐还想说什么。冷不防母亲在后面打了她一下。大姐转身冲母亲叫道:“打俺干什么?”
母亲拿着刷锅的刷子照着大姐头上又是两下,怒道:“俺还打不得你了?谁给你胆子跟你奶奶顶嘴?”
“哎呀。”大姐跳了起来:“你那刷子多脏啊,把俺头发都弄脏了。”
母亲拿着刷子还要打。大姐一溜烟跑回屋。隔着窗户叫道:“你们就惯着三慧子吧。早晚有你们哭的时候。”
母亲道:“你没完了是不是?”说着就要赶过去。
奶奶道:“算了。吵吵嚷嚷的让人听见笑话。”又叮嘱母亲,程灵慧去上学的事千万别出去说。书院里不收女学生,奶奶磨破嘴皮子,都给山长跪下了,才让山长松了口。传出去可不是闹着玩的。于书院声誉不好,对程灵慧将来的名声也不好。
不管咋说,程灵慧终于能堂堂正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刚进书院,就看见一个和自己个头差不多高,白白净净的小孩站在门口。看见几个人走过来问道:“你们谁是程灵慧?”
程灵慧往前站了一步:“就是俺,你有啥事?”
那小孩儿道:“我爹让我在这儿等你。让你来了跟我走。”
程灵慧问:“你爹是谁?”
小孩儿转身就走:“你别问了,跟着来就行。”
程灵慧跟在小孩儿后面就去了。
小孩儿领着她一直往书院里面走。程灵慧这才知道书院很大。除了前面村里的半大孩子念书的几个学堂,里面还有好几个大院子。那屋子多的数也数不清。不断有人来来往往,却没有一点儿吵闹的声音。大家都是静静的走路,低低的说话。连脚步声都没有一点儿。
程灵慧不由也拘谨起来。跟着那小孩儿穿过几道拱门,来到一个小院子。院子里靠墙长着些竹子,旁边有一个石桌。
小孩儿进了院子就喊:“爹,我把程灵慧带来了。”
一个妇人的声音道:“你俩先进来吧,你爹出去了。”
程灵慧跟着小孩儿进了屋。只见屋子里一溜儿大书架子。上面放满了书籍。还放了一些用皮绳穿起来的木头片子。屋子里也不知道什么味道,说不出的好闻。一个梳着圆髻,别着花钗子的妇人笑眯眯走过来。问道:“你就是程灵慧啊?”
不知道为什么,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程灵慧看着那妇人却没来由觉得浑身发紧。僵硬的点点头。
妇人就笑起来。不是奶奶那种张着嘴‘哈哈’大笑,也不是母亲那种低着头,翘着嘴角不出声音的那种笑。真让程灵慧形容,她也形容不上来。反正就是好看。比大姐还好看。
妇人道:“别拘束。”拉过那个白净的孩子道:“这是我女儿。叫秀雯。和你一般大。以后你们俩就一起去前面学堂里读书。”
程灵慧瞪大眼:“你是女孩子?”
那孩子笑道:“就许你女扮男装来书院读书,就不许我也女扮男装?”
“不是,不是……”程灵慧急忙摇头。
“说什么呢?这么热闹?”话音未落,山长掀帘走了进来。秀雯扑过去叫道:“爹。”
程灵慧这才知道秀雯是山长的女儿。
山长拍了拍秀雯的头,轻斥道:“这么大姑娘了,没个姑娘样子。看让灵慧笑话你。”
秀雯从山长怀里钻出来,冲程灵慧吐舌头做个鬼脸。
妇人笑道:“我听你说这孩子每日里混在小子堆里蹭课,还以为是个翻江倒海的皮猴子。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周正的一个孩子。”
山长道:“可不是。”转而叮嘱两个女孩子,到了学堂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尤其叮嘱不许和那些男孩子打闹,不能让人知道自己是女孩儿。
这些奶奶在家已经叮嘱的不带叮嘱了。可程灵慧还是认真的听山长说,一一答应。最后,山长说程灵慧在书院的时候还是别叫原来的名字了。毕竟书院都是三里五乡的学子。程家庄的那些孩子没什么。从他们一起包庇程灵慧蹭课就知道,他们不会乱说。别的村儿就不好说了。尤其书院还有转水城的,沙溪县的,开州府的学子。要是让他们知道书院有女学生混在里面,恐怕对书院名誉有碍。
程灵慧不明白,为什么女孩子在书院读书就影响书院声誉了?
13、初识愁滋味()
只要能读书,程灵慧也就不大关心那个问题了。最后,山长给程灵慧取了个字——默之。说白了就是凡事沉默,能别说话就别说话。
秀雯吵着也要。山长就给她取了个‘静之’。也是安安静静少说话的意思。
山长把二人带到一间程灵慧没去过的学堂。这间学堂里大部分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人,也有一两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程灵慧去得时候,一屋子人悄然无声。各自忙着埋头写着什么。发现山长进来,齐齐起身行礼:“先生早!”
山长点头:“都坐下吧。”众人纷纷坐下,接着埋头书写。程灵慧和秀雯两个女孩子都一次看见这样的情景。紧张的彼此紧紧牵着手。
山长带她们去到角落里一张桌子。说道:“你们俩以后就坐这儿。”
秀雯问道:“那我们干啥?”
山长道:“写大字。每人写两百个,写完了就下学。写不完晌午就别吃饭。”
秀雯问:“写啥字?”
山长想了想,回讲桌,铺开一张纸写了一个什么字拿了过来。程灵慧一看,原来是个‘气’字。心说这有啥写的。当下志得意满。忽然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她没有纸笔。
先前她一直和同村的小伙伴儿混在书院最前面的学堂。那里都是各村的半大小子。家里的意思就是混两天学堂,认俩字不当睁眼瞎就行。先生教写字用的沙盘,学生学写字用的是石板和石笔。哪有纸笔?
这里明显不一样。每个学子桌子上都是笔墨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