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张小花和长青在城里溜达了一圈,大概也摸清了这地方的街道巷陌,买了些杂物,就回了客栈,大嘴嫂和王玉莲比他们还早,正在房里整理包囊。
“哟,大嘴嫂,这两大麻袋的你们咋弄回来的?”屋里最打眼的就是两个大棕色麻袋,装得鼓鼓的。
大嘴嫂毫不在意地说道:“两袋羊毛能有多重?我一手提一袋直接抗回来!”
“女中豪杰!”
张小花笑着比了个拇指,又看了下她们买回来的东西,一些是屯里人托大嘴嫂买的,还有单独的一个包囊,里头有红烛、红纸、炮仗各式各样的,都是办喜事用的,里头还有一个小木盒,张小花打开来,闻到一股香味。
“大红胭脂,还挺香。”
大嘴嫂笑道:“是香,不过这胭脂太红了,抹脸上还不成大花脸了?小花,你觉着没买错吧?”
“错不了,越红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嘛。”
张小花话虽这么说,要她脸上抹这红得跟鸡冠子似的胭脂,她是不情愿的,不过也是这么个意思,图个喜庆。
王玉莲有点羡慕,说道:“咱们屯里,还没新娘子这么打扮过呢。”
“以后有钱了,不成亲咱们也打扮,捯饬得漂漂亮亮的,屯里那些老爷们儿,看了还不魂都没了!”
大嘴嫂一听,唠唠道:“咱们哪有那闲工夫啊?再说,抹了胭脂还能干活?汗一流就成面糊了!咱们又不是唱戏的……”
张小花和王玉莲哈哈大笑,大嘴嫂嘴上这么说,心里却隐隐有些期待自个儿抹了胭脂的模样,也不知道家里拿死鬼会不会拿正眼瞅她。
“大嘴嫂,事儿办齐了吧?咱们趁早打道回府?”
“行,把东西点一下,可别落下了!”
几人风风火火收拾了,在客栈结了账,小伙计八两挺热心,替他们去招马车,张小花头一回儿坐马车,心里美滋滋的,跟以前第一次坐飞机感觉差不多。
“几位,去哪儿?”马夫回头问道。
“去衙门!”
“哎!”
马夫手里的鞭子一扬,抽在马屁股上,马迈开腿,哒哒哒小跑起来,虽然牛的力气不比马小,但是拉车这个活计,还是马更好一些,比牛跑得快,也不颠簸,看起来还气派。
“小花,咱们去衙门干啥?”
张小花说道:“击鼓鸣冤呗!有人为了区区一百两银子要卖媳妇儿,我去告他!”
“抽你我!少扯些有的没的,正经屁没一个。”长青手上不得空,不然非得在她屁股蛋上狠狠抽几下,净会扯犊子。
张小花缩了缩脖子,家暴男一个,说道:“我和高老汉说好了,他今天来看榜,把咱们顺带捎回去!”
马车飞快,穿过几条街道就到了,这短短一躺就花了一两银子,要是租马车回五陵镇,那还不得亏大发?看来马车还是有钱人家才坐得起的啊!
衙门大门口挤满了人,张小花踮着脚才瞅见衙门的样子,两旁杵着倆石狮子,旁边有一个打鼓,就是传说中击鼓鸣冤用的,门口有四个衙役当值。
旁边墙壁上有一处张贴告示的,大家伙就是挤在这里,多是一些穿青色长衫的读书人,年纪轻者有之,年老者有之,还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员外老爷,贩夫走卒,都闹哄哄地朝里头挤。
从人群里头挤出来的,有神色懊丧的,摇头晃脑直叹息,甚至有个五六十岁的读书人,瘫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也有喜出望外的,高兴得大蹦,和同伴互相恭贺。
大嘴嫂不明所以,问道:“里头这是干啥呢?”
“今天是出榜的日子,都指望着鲤鱼跃龙门呢。”
张小花瞅了瞅,和前世的高考差不多,都等着这个消息,高中的人算是一步登天,名落孙山的就只有等来年。这才是会试,中了的人虽然不一定能做大官,但在清河县算是一号人物了,前途无量。
这时,从里头钻出一个身形瘦削的老汉,正是高老头,张小花见他满面红光,虽然没有声张,但是脸上的笑意却掩盖不住,嘴都快合不拢了,几颗黄牙全露在外面。
“高老伯!咋样?”
高老汉一边搓着手一连说道:“中了中了中了,我家娃子中了!还是清河县的第一名呢!”
“恭喜啊,高老伯,高兄弟出息了,您以后就享福咯!”张小花也替他高兴,为了他儿子上京城的盘缠,他们二老在五陵镇吃了不少累,连家里的鸡都卖了,他儿子出人头地,二老身上的担子就轻咯。
长青和大嘴嫂他们也是恭贺不断:“高老伯,县老爷一定会派人去您家道喜,高大娘知道了肯定乐开花了!”
“是是是。”高老汉不晓得说啥,只觉得跟泡在蜜罐里似的,以前的苦也不觉得苦了,“咱们现在就回去,我得叫老婆子拾掇下家里,不然官差老爷一去,啥准备都没有……”
上了牛车,高老汉今儿挥舞鞭子都更有劲儿了,跟年轻了几岁似的。
“高老伯,说不得咱们清河县要出个状元了呢!”
张小花挑着好话说,高老汉高兴得忘乎所以,又觉得太招摇,忙摇头道:“天底下读书人这么多,差得远呢……长青,小花,到时候咱们屯里办酒,你们倆一定要来啊,老婆子一直感激着你们呢!”
“那是,这喜酒一定得喝。”张小花应允道。
“咱家就在五陵镇不远的高家庄,具体日子我再告知你们!”
大水牛打了个响鼻,估摸它是知道自家主人高兴。牛车上的人乐滋滋的,张小花又是买船,又是和刘三姐布庄合营,高老头家出了个“清河县会元”,这个冬天喜事连连。
第七十四章 屯里开大会()
“哟,小花,你再不来我都要派人去野猪岛找你了!”
刚到五陵镇咸丰楼,贾掌柜便出来相迎,看他喜气洋洋的样子,估计是尝到了甜头了。
“咋了?贾掌柜,等着分银子呢?”张小花打趣说道。
“还真是!”贾掌柜领着几人到了里堂,叫伙计拿来账本,交给张小花说道,“你瞅瞅,账上都记着呢,你看哪里有纰漏没?”
张小花看账就头疼,这不过旁边有一心思清明又喜欢算账的,就交给长青,长青算起银子来最上手,一小会儿就明了了。
“一共是两坛酒,最近送来的这坛还没卖完,不过上一坛卖了一百三十两银子!”长青呼呼几口气,说道,“一百三十两?!就一坛果酒?”
“是的,长青兄弟,要不是一开始价钱出低了,利润更高呢!”贾廉指着账本说道,“按照咱们的字据,你们应该分六十五两银子。”
难怪贾廉乐成这样,六十五两银子已经算不少了,他一个月收入也就百两左右,因为他虽然是咸丰楼的掌柜,但是东家不是他,而这笔生意是他单独做的,东家是不能分的。何况,这还只是个开始,等来年大量供应了,价钱虽然会降下一点,也是赚钱的大买卖。
再加上黑加仑酒带来的名声,更是让酒楼名扬百里。
“伙计,你去柜上取六十五两银子来。”
张小花接过银钱,又是一笔收入,缓解了一丝燃眉之急,但是离买船那二百七十五两差得远呢!
“谢了,贾掌柜,下回有好买卖,我还找你!”
“当然当然!”贾廉又送张小花出门。并嘱咐她在送酒的时候顺便要结了上个月的账。
大嘴嫂和王玉莲看了,都羡慕不已,大嘴嫂啧啧称奇:“小花。原来钱是这么赚的啊,你可真有本事!”
“嗐。瞎打瞎撞。”
“我说不是,是你有眼光,总能想到咱们想不到的东西。”王玉莲佩服地说道。
屯里的船一直被划出来一直停在岸这边,这也是张小花为啥要买几条船的原因,像今儿他们去办事,非得把船放这边,但是屯里人这几天就不能出海。
“小花婶回来啦!”
刚踏上码头。那群猴崽子就开始乱嚷嚷,就差敲锣打鼓了,一窝蜂跑过来,每次小花婶回来。都能带点吃的,都快把他们养馋了。
大嘴嫂听了不是滋味,笑着骂骂咧咧:“虎子你个小白眼狼,你娘回来了也没见你喊呢!”
虎子冲她吐了吐舌头,派了几个野小子回屯里嚷嚷。不时屯里的人几乎倾巢而出,都看热闹似的来迎接他们,像是迎接打了胜仗凯旋的将军。
“啊呀你们总算回来了!”里正平时不紧不慢的,这次走路都带着风,“我们还琢磨着你们别在路上出了岔子。总算回来了!”
大嘴嫂最受欢迎,她答应各个买的东西全带回来了,这意义可不一样,这可是清河县的东西!啥红头绳米面,一样一样,跟变魔术似的从她兜里掏出来,她记性好,每个人的东西都亲自交到手上,不带弄混的。
王玉莲也差不多,妇女们拉着她问这问那,清河县人多不多,都长啥样,是不是有马车,东西好吃吗,屋子好看不……一罗列问题弄得王玉莲都不知道先说哪个,只能跟她们讲故事似的,清河县的风土人情全跟她们交待清楚。
听了这些的妇女,更期待去县城里见识见识了,眼睛放光,只是她们没敢开口,否则肯定被屋里男人一顿训败家娘们儿。
不过那些男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跟长青唠嗑起来,问县城里的女人是不是特别漂亮,有钱人家都吃啥穿啥,弄得长青回答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里正叔,咱们说点正事……”张小花一边走道一边说,“不行,得先喝口水,我这嗓子都快哑了,里正叔,你张罗一下,叫大伙去您的院子,我有正事要说。”
里正把大嘴嫂喊来,她就是屯里的大喇叭,一声大吼:“大伙听着,各家派个当家的去里正院子,小花有事商量呢!”
大伙一听,叽叽喳喳的声音安静下来,都纷纷朝里正院子里走,把那群野小子遣散了,家里不管事的也散了。
等到了里正院子的时候,就剩下六十几号人了,多数是老爷们儿,毕竟老爷们儿是当家的比较多。
也有一些妇女,她们算是弱势群体,主要是像王玉莲一样,没了丈夫的,她们跟麻雀似的议论着。
里正看人都齐了,清了清嗓子,喊道:“都别瞎吵吵了,听小花说。”
被齐刷刷的一堆眼睛瞅着自个儿,张小花有点儿不自在,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搁,她直了直身板说道:“今儿,是想跟大伙说俩件事!一个是好消息,咱们去清河县一趟,买了两条船,一条渔船,一条货船,都比咱们屯的那条船个头大好几翻!”
话刚说完,院子立马又开始吵吵了,这回是兴奋的,老爷们出海一次,划着那条小船,多少有点不安全,幸好有鱼把头,要不没算准天气,一场暴雨,估摸他们都葬身大海了,海浪高的日子,那船太危险了。
要是有新的大渔船,不仅出海安全了,船舱里还能装更多的鱼,不用搁几天就出海。
而屯里的人现在往集市跑的人多了,甚至有的开始去五陵镇,货船就用得上,多少东西都不怕放不下,坐些人还得个挨个挤着。总之,这可是件大好事。
“船在哪儿呢?”有人询问。
“两条大船,咱们难道抗回来啊?”张小花的话引起一片欢笑。
“小花,那坏消息呢?”里正问道。
“也不算坏消息,只是两条船都不便宜,咱们没那么多钱,现在赊着账呢!算打了欠条,一共二百七十五两!”
二百七十五两,这天文数字砸得人有点头晕,就连里正也是双腿一软,差点载下去,好事还没来,咋就已经欠了一屁股债呢?二百七十五两啊!不少人感觉天跟塌下来似的。
“那船咱们买不起,不要了呗!”李大柱在人群里嚷嚷道,他这一说,也有不少人赞成,毕竟没银子付钱,也只能不要,总比欠二百多两银子好。
“那不成,咱们屯里买了船才好办事,有了船,二百多两赚起来就容易得多!”张小花是铁了心要把船买回来,她前世的经验,要想发展,首先交通要好,野猪岛不能太封闭,才能转到银子。
“我是这么个想法,二百七十五两看着多,但是咱们屯人不少啊,有人在咱就不怕,咱们六十几户人,摊分下来,一户就四五两银子了。”
李大柱又说话了,嚷嚷道:“我和我媳妇儿这些日子累死累活,就赚了一两多银子,四五两咱们出不起!”
大多数人都出不起,但是话不是这么个说法,让张小花听了心里不热乎:大家伙都是干活,咋放你身上就是累死累活的呢?再说,你媳妇儿做的可比你多,采山货,帮忙织手套,哪有都帮忙,你成天躺炕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