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鸾归桐-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光匆匆,转眼便又是月余。

    天越来越凉。

    因着邓禹经营关中无所进展,刘秀思来想去最终遣冯异冯异代邓禹主持关陇地区军事,征伐赤眉军。

    汉室和赤眉军之争犹如当日楚汉之争,谁胜谁便定天下。

    刘秀为此送行直到河南,又赐冯异七尺宝剑,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愿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冯异在新朝末年便领兵,为母而降于刘秀后,一路随征河北、镇守孟津,军功累累。

    果不负刘秀所托,西行后恩威并重,一路投顺者无数。

    在与赤眉军相持于华阳后,降赤眉将卒五千余人。

    别人听闻捷报什么心情不知道,但邓禹想必内心分外焦灼。

    因为刘疆那天回来的很晚。

    十多天后,又传来贾复灭赤眉军召陵、新息部的捷报。

    郭圣通想邓禹的内心一定是相当崩溃的。

    因为刘疆回来的更晚了。

    这天天都黑透了,刘疆才回来。

    郭圣通实在是好奇的不行了,私下里找着机会问他:“今天太傅心情是不是很不好?”

    刘疆摇头。

    “那为什么回来的这么晚?”

    “太傅很高兴,一没留神就说过头了。一看天都黑了,赶紧让我回来。”

    郭圣通:“”

    是她狭隘了。

    搞了半天,邓禹是太高兴了。

    想想也是,邓禹自己打了败仗,但也没有见不得别人打胜仗的道理。

    嗯

    大将风范。

    不对,太傅风范。

    用过晚膳后,刘疆跑到书案前催人给他磨墨:“我要写字。”

    他这么勤奋,刘秀起初是极欣慰的,可是时日一久看着小小的孩子在那坐的笔直垂腕写字,又有些心疼。

    为了怕慈父也败儿,他索性拉着郭圣通躲到了外殿玩投壶。

    郭圣通又无奈又好笑。

    陪他玩到一半,忽见羽年躲在屏风后朝她使眼色。

    她心下一动,是找着叔父一家了吗?

    她借口要去如厕走了出来。

    出乎意料的是,羽年却是摇头:“婢子按照红玉说的地址遣人找到了二夫人娘家,但却没找到他们。”

    怎么会呢?

    当年他们确实回了蜀中啊。

    会不会是叔叔不愿寄人篱下又带着妻儿走了?

    羽年看出了她所想,依旧摇头:“婢子找人问了二夫人娘家母亲的侍女,说是二夫人自嫁出去后就再没回去过,到后来连音信都断了。

    二夫人父亲早年还为此怄气,说是虽从前阻挠过她的婚姻,但也没有不认父母的理。

    到后来气的狠了,便失望死心了,都不许家中人再提起二夫人。”

第两百九十三章 自请() 
廊下高悬的宫灯晕开一地昏黄灯光,高大葳蕤的梧桐树枝叶在风中簌簌而动。

    里间刘秀投壶的说笑声穿墙而过,清清浅浅地落地落在她耳边。

    羽年话毕后便垂手而立,静等着郭圣通示下。

    郭圣通轻蹙着眉,百思不得其解。

    叔叔一家怎么会没回去过呢?

    她记得很清楚。

    八岁那年的浴兰节,她第一次主动提出请叔叔一家过府过节来。

    母亲满面愕然,很是意外。

    她便解释说不论如何总是血脉至亲,父亲想必不愿意看到他们如此疏离。

    母亲听了之后,很是欣慰,说正该如此。

    现在想来,当时霞光从石榴枝叶间漏进来,风吹的珠帘叮咚作响的场景依稀都还在眼前。

    其后母亲便打发人去请,却不成想叔叔一家二一家已然举家搬走了。

    母亲很是有些生气,本想就此不再理会,可想着年终祭祖的时候没法交待到底还是叫人去找来。

    过了段日子传来消息,说是去了婶母齐婉儿娘家——蜀中。

    也不存在说叔叔走到半道临时反悔的可能,因为那会叔叔一家已经搬走两三个月了,必定早就到了蜀中。

    可为什么现在又说叔父一家从未去过蜀中?

    他们究竟去哪了?

    难不成是当年派去查探的人找不到便随意捏造说去了蜀中?

    毕竟母亲和叔父一家关系也是颇为疏离,听得他们有去处了也就放心了,没有非把他们找回来的道理。

    但现在,郭圣通有了非要把他们找回来的理由。

    她吸了口气,“继续找,几个大活人还能平地消失不成?”

    羽年应诺而去。

    她在廊下又站了站,耳边刘秀爽朗的笑声越来越清晰。

    她深出一口气,吐尽心中浊气后方才提起裙摆往里间走。

    *****

    冬月初八,落下了建武二年的第一场雪。

    晨间起来登高而望,万重宫阙皆银装素裹,让人眼眸都生起凉意。

    用过早膳后,郭圣通披了鹤氅揣着手炉坐上了肩舆往前殿去。

    她虽是皇后主后宫事,但现下宫中并无嫔妃,她把手中宫务交给羽年和青素后一向专注在带孩子上。

    现如今疆儿一月只休一次,其余时间都要跟着邓禹念书。

    刘秀怕她长日无聊,便要她每日里都往前殿去。

    他闲下来的时候,也能陪她说说话。

    肩舆走了一刻多钟后停下了。

    赵昌海得着信后,一早就在殿门口等着。

    等着郭圣通下来后,他连忙上前,引着她往侧殿去。

    “陛下正在召见太中大夫,请皇后殿下稍坐会。”

    雪后初霁,柔和的阳光从云层缝隙间漏下来。

    寒风凛冽,刮的郭圣通不由自主地吧手中的手炉抱的更紧了。

    她轻轻点了点头,鼻子冻的发酸。

    一进殿中,帘子一打起,熏人暖气迎面而来,周身寒气立时被浇散。

    殿里铺着足能没过脚踝的长毛地毯,脚踩在上面软绵绵地往下陷,半点声息都没有。

    她在南窗下的书案前坐了,叫羽年取过医书来。

    读了约莫两刻钟后,她犯起困来。

    这胎虽怀的平稳,但她却总是精神头不足。

    羽年便铺了被停了刻漏服侍着她睡下,而后领着人轻手轻脚地退到了外间。

    殿中静寂一片,她头沾上枕头就睡过去了。

    她做梦了。

    梦境很是冗长,却全无头绪。

    她一会在漆里舍,一会在邯郸宫温明殿,一会又回到了却非殿。

    终于得从梦境中挣扎出来时,只觉得身心皆疲。

    殿中燃着壁炉,又走着地热,蚕丝被虽轻薄,却也把郭圣通热出了身薄汗。

    她被热得口干难耐,又有些头昏脑胀。

    她撑坐起身,微哑着嗓子:“羽年,水。”

    一阵脚步声很快响起。

    是刘秀。

    她抬眸望去,“见完人了?”

    一只手撩开了床帐,含笑递给她一杯温水。

    刘秀嗯了一声,眉目间尽是愉悦欣然之色。

    看来刘秀很满意如今的太中大夫。

    宋弘虽拒湖阳长公主,但因着刘秀欣赏在大司空的位置上仍坐的稳稳当当。

    太中大夫的位置自然而然就空了下来。

    刘秀最后定了伏隆。

    伏隆出身名门望族,乃是伏胜之后。

    祖父伏理,乃是一代名儒,为孝成帝高密太傅。

    父亲伏湛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

    孝成帝时,得为博士弟子。

    后接连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更始时,拜其为平原太守。

    刘秀定都洛阳后,闻伏湛名儒之名,征拜为尚书,使典定旧制。

    作为伏湛长子,伏隆自然受到了刘秀的格外关注。

    名儒世家,向来家教严格,极少会养出纨绔子弟。

    刘秀思来想去,便任了伏隆为太中大夫。

    “少年英才啊。”刘秀感慨道,“今次召见,伏隆表现出了不输其父的政治见解。”

    他见郭圣通凝眸望着他,便坐在榻便细细解释起来:“他和朕说起齐地张步来,以为若是继续放任不管,必成大患。

    他自请为使者出使青徐二州,招降张步。

    事关重大,朕虽不能立时答复他,但如何不为之高兴?”

    笑意在他眼角眉梢越积越多,黑宝石般的双眸熠熠生辉。

    这样毫不遮掩的愉悦,显是真高兴的很。

    郭圣通笑。

    也是。

    新莽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张步趁机聚集了数千人马,独霸下琅琊郡,自称五威将军。

    刘玄称帝后,往各地分遣使者希冀收拢天下。

    王莽堂弟王闳素有贤名,得为琅邪太守。

    张步令紧闭城门,拒不从。

    王闳发檄文,晓喻诸县吏。

    得赣、榆等六县,收兵数千人后前去讨伐张步,被其大败。

    梁王刘永早有自立之意,为此便拜其为辅汉大将军,封忠节侯,督青、徐二州。希冀拉拢张步。

    张步正愁在大义上立不住脚,当即欣然从之。

    于是,任其弟弘为卫将军,弘弟蓝玄武大将军,蓝弟寿高密太守。

    遣将徇太山、东莱、城阳、胶东、北海、济南、齐诸郡,皆下之。

    张步拓地浸广,兵甲日盛。

    王闳惧其众散,乃诣步相见,欲诱以义方。

    张步陈兵引闳,怒曰:“步有何过,君前见攻之甚乎!”

    王闳按剑曰:“太守奉朝命,而文公拥兵相距,闳攻贼耳,何谓甚邪!”

    张步默然良久后,陈乐献酒,待以上宾之礼,令闳关掌郡事。

    伏隆多半是因此认为张步有降服的可能。

第两百九十四章 封爵() 
而刘秀虽出于谨慎没有立时应伏隆,但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郭圣通但笑不语。

    又过了四五天,果传来了刘秀命伏隆持节使青、徐二州,招降各郡国的消息。

    彼时刘永也早已称帝,但郭圣通想张步若是个聪明人就定会选择刘秀。

    刘永称帝后任其二弟刘防为辅国大将军,幼弟刘少公为御史大夫,加封鲁王。

    以周建为帅,接连攻下了济阴郡、山阳郡、沛郡、楚郡、淮阳郡、汝南郡等二十八座城池。

    到如今在山东已是一呼百应,好不威风。

    同是刘氏宗室,听起来似乎不比刘秀差什么。

    可这当中的水分也未免太大了。

    占据东海郡的董宪被刘永任为翼汉大将军,占据齐地的张步被任为辅汉大将军,占据西防的佼彊被任为横行将军。

    刘永是通过封官赐爵的方式扩大了版图,而不是实际获得掌握权。

    换言之,他手下有一半地方都是表面上听从于他。

    稍有不对,立时反戈相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两相比较,自然还是稳扎稳打、蒸蒸日上的刘秀值得投靠。

    更别说伏隆到徐州后还写了篇情理并茂的檄书,“乃者,猾臣王莽,杀帝盗位。

    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

    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忤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

    皇天祐汉,圣哲应期,陛下神武奋发,以少制众。

    故寻、邑以百万之军,溃散于昆阳,王郎以全赵之师,土崩于邯郸,大肜、高胡望旗消靡,铁胫、五校莫不摧破。

    梁王刘永,幸以宗室属籍,爵为侯王,不知厌足,自求祸弃,遂封爵牧守,造为诈逆。

    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已拔睢阳,刘永奔迸,家已族矣。

    此诸君所闻也。不先自图。后悔何及!”

    听听!

    这话说的多妙啊,先说王莽昏庸无道,天下群雄四起而诛之乃为正理,由此肯定了张步佣兵割据的合法性。

    接下来就疯狂表扬刘秀,说是天下思汉,所以天降刘秀。

    因为是天之所向,所以刘秀以数千人而胜新室百万大军,一路破邯郸王郎、大肜、高胡、铁胫、五校。

    表扬完了刘秀,就开始鄙夷刘永。

    认为其只是汉室宗室,比不得高祖九世孙的刘秀尊贵,却偏生不满足于侯爵之位。

    适时恰逢刘秀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兵十万征讨刘永,已克睢阳,刘永仓皇而逃。

    伏隆因此鄙夷的更有底气了,“此时不降,以后打你的时候可别后悔啊。”

    这篇檄文一出,青徐二州莫不惶恐,获索贼人右师郎等六股贼兵后立即全部投降。

    张步考量利弊后,也决定降于刘秀。

    他知道对待刘秀不可能像对刘永一样只表面称臣就可以了。

    他倒颇能屈能伸,既降后便遣了使者孙昱去随伏隆回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