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在大街上,张明华徘徊许久,想到刘时今日就将由天津港抵京,便干脆调转方向,直奔灯笼巷的刘宅而去。
他不便责备一路陪他辛苦走来的黄氏,但是对于刘识和彭瑾的歉意,却无论如何都要表达出来。
刘识想着方才在前厅张明华和他说的那些话,不禁唏嘘感慨。
他和张明华两人志趣相投,真诚相交,也未曾在意过这些内宅妇人的小心思,所以才让黄氏生出了如今的这等嫌隙。
说起来,还是他们为人丈夫者心不够细的缘故。
彭瑾早就知道此事,恐怕是早就因此而受过黄氏的淡漠疏离、埋怨不虞吧。
但是为了他和张明华的交情,彭瑾一直隐而不说,生生受着黄氏的嫌弃埋怨。
张明华因为黄氏的付出而不忍苛责于她,他何尝不因为彭瑾的默默忍受而倍加心疼呢。
刘识看向彭瑾的眼神,便多了一分温柔心疼。
彭瑾温柔一笑回应,叹息道:“初去在泉州时尚好,毕竟那是张先生首次正经踏入仕途,能得通判一职,对于辛苦以盼黄嫂子来说,已经足够心怀欣慰。
不过,随着和那些达官妇人接触得多了,黄嫂子便觉得做知府的通判,远不如做一个县中的知县快活,能够当家作主,万事不必仰仗他人。
所以黄嫂子便一直筹谋着搬出去住以自立门户的事,只是张先生一直都没有答应。
后来发生了睿哥儿错认驹哥儿是湛儿和澈儿小厮的事情,黄嫂子动了怒,说服了张先生,一家人不是搬出了府衙后院,单独去住了嘛!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575章 误会()
彭瑾叹息一声,低声继续说道:“等到了京城,张先生再次请求随同你一起巡行大齐海境,黄嫂子心中便愈发地生气了。
大约是觉得,通判还算是个不错的官职,但是钦差随扈难免就丢了身份。
所以你们出巡在外的这一年多以来,黄嫂子和我们甚少来往。偶尔在别家的宴会上碰见了,黄嫂子虽然也是言笑晏晏,但是总觉少了一分先前的真情实意。”
说完这些恩恩怨怨,彭瑾担心刘识因此而对黄氏心生嫌隙,再影响了他和张明华的君子真诚相交,便婉言劝慰道:“其实这也不能怪黄嫂子,她一直在家尽心照顾两个孩子,辛苦维持家中的生计,盼的就是张先生能够有个好前程。
如今张先生有了做官的机会,却因为报恩而总是做你的随扈,错过了许多提拔擢升的机会,黄嫂子难免觉得心中失望,一时想不开,这才连我们都怨恨上了。”
刘识听彭瑾这样说,微微一笑,叹息道:“你该不会是以为我会因此而生气吧?
我只是有些怅然,枉我自诩这些年来宦海沉浮,多少能领会一点别人的心思,却原来还是远远不够啊
又有些愧疚,没能为子亮兄设想,耽误了他许多,更惹得他们夫妇如今生了矛盾”
彭瑾闻言默了默。
其实这哪里能怪得了刘识,原本刘识在从红河县回京述职之后,就和张明华深谈过,让他不必要想着报恩,只管趁着新科得中,形势正好,谋一份好前程。
不过张明华为人至诚,讲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这才一心要跟随刘识到泉州任通判的。
不过眼见着刘识为此而愧疚,真心觉得他耽误了张明华的前程,这些话彭瑾便不好意思说出口了,免得像是在破坏他和张明华之间的感情一般。
“等明日咱们去张宅送贺礼,再当面将这个误会解开吧。”彭瑾劝慰道,“黄嫂子也是一时着急,才会生出这样的心思来,如今张先生前程似锦,咱们再把话说开了,解开了彼此的心结,兴许也就好了。”
刘识犹豫了片刻,最终叹息一声,道:“到时候再说吧。此次子亮兄获蒙拔擢是件大喜事,若是因为我们此去说开而徒添不悦,就不好了。”
而且,他是个大男人,内宅妇人的这些小心思,他还真不好开口说什么。
所以方才对着张明华,他也十分体贴得将一切都应承下来,免得对彭瑾说这些道歉的话,会让张明华一个大男人觉得难堪。
彭瑾明白刘识的顾虑,点点头,柔声道:“我明白。明日,相机行事吧。”
若是黄氏因为张明华升迁的事而消解了心结自然最好,若是没有,那她除了婉言几句抱歉,也别无他法了。
夫妻二人相识一眼,无奈一笑。
第二天刘识起了个大早,先去吏部点了卯,处理完手头的事务,就向长官告了假,回家接上彭瑾和孩子们,带上提前准备好的贺礼,坐上马车,一路朝张宅奔去。
路上暖暖和刘湛刘澈三姐弟叽叽喳喳地议论着这件大喜事,不时地爆发出欢快的笑声来。
刘识和彭瑾受到感染,心头的郁郁渐渐消散了大半,嘴角的微笑便自然真诚了许多。
到了张宅门口,张明华正好刚出门送走前来恭贺的好友同僚,见刘识一家过来,立刻微笑着迎上去。
“恭喜恭喜!”刘识一家五口欢笑着上前恭贺。
张明华便忙拱手道:“多谢多谢!要没有大人,也没有我的今日。”
言语间一片赤诚,神情亦是诚挚。
刘识伸手拍拍张明华的肩膀,二人相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昨日因为黄氏的埋怨而生出的一丝不自在,此刻也在都这相视一笑中消弭不见了。
“大人,夫人,快快请进。”张明华伸手邀请道。
一行人便言笑晏晏地进了院子。
张明华早些年家庭贫困,养家煳口都难,更别说是买房子了。
这些年来靠着俸禄和刘识的帮扶才攒下一些家财,前年回京之前,张明华特地托彭瑾找彭槐提前寻了一处清静的四合小院,买下来,一家人在京城中安了家。
就是眼前的这座小院。
听彭槐说房子的原主人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整日里不事生产,只管走狗斗鸡、喝酒纵博,欠下了许多债务,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得将这座院子给卖了换钱抵债。
所以彭槐才能将价格压得那么低,替张明华省了不少的银钱。
或许是因为如今住的人换了,这座四合小院也变得清雅幽静起来,四处整洁干净,院角窗台还摆着时鲜卉,点缀得小院儿生意盎然。
黄氏听说刘识和彭瑾带着孩子们来了,便也带着张驹和张骊两兄妹迎了上来,笑容满面地和他们打招唿:“大人和夫人来了,快快请进!”
又吩咐张驹和张骊将兄妹照顾暖暖和刘湛刘澈三姐弟。
彭瑾见黄氏的笑容比往日畅快了几分,微微松了一口气。
果然,张明华此番获得提拔,官运亨通,黄氏心中畅快,连带着原本的嫌隙也消减了一些。
彭瑾侧首看向刘识,嘴角噙笑,微微点头,示意刘识放心。
等到了正屋,众人分主宾坐了,彭瑾便从丫鬟手中接过礼盒,亲自交给黄氏以示亲敬,笑道:“此番张大哥获蒙拔擢,以翰林学士兼殿前侍讲士,驹哥儿又得圣上旨意入国子监读书学习,这真是双喜临门。
我们也没有什么好送的,便各自挑了一套文房四宝送给他们,好歹能中上用处,略表一表我们的心意吧。”
正接过礼盒的黄氏,闻言脸上的笑容顿了顿。
别人都是送些金银玉制的贵重又吉祥的物件儿,怎么到了刘识和彭瑾这里,偏就只送了文房四宝这些不值钱的东西,难不成是真的把他们当成随扈属官,给随意打发了吗?
黄氏心中已有嫌隙,这么一想,脸上的笑容便有些挂不住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576章 开解()
张明华和黄氏夫妻多年,彼此之间知之甚深,他一见黄氏这幅表情便明白她心底嫌弃礼物微薄,心中顿时不悦。
他知道黄氏不是见钱眼开的人,此番不过是因为礼物微薄就误会刘识和彭瑾轻视他们,可是缺也因此而更加生气。
没有刘识,焉会有他的今日!
一心帮助他们一家的刘识,又岂会在他晋升的大喜事上故意抠门,惹人不悦呢!
可黄氏到底是他的妻子,当众犯了错误,他也只能是尽力遮掩罢了,免得大家都尴尬。
张明华起身,上前接过礼盒,亲自当众打开,口中还笑道:“再也没有比这份礼物更贴心的了,既实用,又寄寓颇深。不论是我还是千里,想要前程无忧,都离不开文房四宝这些东西啊!”
张驹正式入学后,夫子因爱他勤勉谦逊,特地赐字为“千里”,和其名字相唿应,寄寓其成“千里驹”的期望。
原本因为黄氏不悦的神情而略显尴尬的刘识和彭瑾,闻言略略自在了一些,面上都露出笑容来。
黄氏听张明华这么说,神情闪过一丝紧张,立刻收起脸上的不悦,努力将神情调整得自然和煦。
她习惯了以夫为天,对于张明华的心情总是特别的在意,生怕因为她的失态惹了张明华不悦。
又听了张明华这一番话,她这才恍然明白刘识和彭瑾送文房四宝的原因,觉得自己刚才的气闷真是没有来由,心中不由得惴惴。
刘识如今贵为宁安伯,有了他的保驾护航,张明华仕途会顺遂很多,但若是得罪了刘识,那后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都怪她,因为两家关系亲近就一时忘了尊卑上下,竟然都忽略这等利害关系了。
黄氏心中忐忑不安。
“竟然是如此名贵的文房四宝!”张明华突然发出一声惊唿,连连对刘识和彭瑾拱手相谢,“实在是当不得大人和夫人的如此厚爱!”
黄氏闻言一惊,忙凑上前来仔细地盯着眼前的文房四宝看,还下意识地脱口而出:“有多么名贵?”
张明华趁势解释道:“宣纸、湖笔、徽墨、端砚,本就是文房四宝中的名品,更何况大人和夫人此次相赠的,还是名品中的名品,留存于世的数量极为有限,每一个单拿出来都是价值千金的宝物!”
黄氏既然觉得刘识和彭瑾送文房四宝做贺礼拿不出手,那他就让她明白这份沉甸甸的诚挚心意。
黄氏听张明华这样说,顿时惊得瞪大了眼睛,嘴巴都合不拢了。
她以为笔墨纸砚不过是几个钱的东西,就算是再名贵,也比不上那些金银玉器值钱,却原来竟然如此名贵非凡。
黄氏的脸上顿时肃然起来,还带着一丝愧疚,自打刘识和彭瑾一家人进门以来,第一次郑重上前道谢道:“如此贵重的礼物,我们怎么好生受呢!”
“张大哥这一路以来陪伴大人,尽力相助,帮助大人良多,甚至还因此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这份情谊,哪里是这些物件能够报偿得了的。”彭瑾笑道。
黄氏闻言,想到她因此而疏远冷漠彭瑾,越发地愧疚了。
她虽然依旧觉得刘识耽误了张明华的前程,让张明华现在才有晋升为京官的机会,但是面对彭瑾的这份诚挚感谢,她心中总觉得歉疚。
张明华趁势道:“夫人这话说的就让我愧不敢当了。哪里是我帮助大人,分明是大人一直在带契于我。
是大人将我从乡野中发现、赏识,邀请我做了幕僚,以资助我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也是大人向圣上陈情,给了我红河县丞的官身,将我带入仕;
是大人不贪功劳,将泉州任上的功绩分我一半,我才能得到圣上的赏识:
也是大人的信任一力举荐,我才能在儋州之役中承担要务,并因此而获得圣上的授职,做了翰林学士兼殿前侍讲士。
若是没有夫人当初的相助,没有大人的一路帮扶,我只怕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辛苦刨食呢,哪里能有如今的尊荣!
所以,不是大人报偿不了我,而是我无法偿还大人的恩情呐!”
张明华一直想把这些话说给黄氏听,让她明白到底谁是施恩者,谁是受惠者。
可是他感念黄氏一直以来为这个家里的付出,所以不想直接挑明让黄氏面上难堪,心里受挫,所以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如今总算是逮着机会把事实说出来,好好地教妻明理了。
黄氏听完张明华这番话,心中越发地愧疚了。
对啊,若是没有刘识和彭瑾夫妻一直以来的帮助,张明华又怎么有机会取得如今的成就呢。
都怪她一时煳涂,只想着自家的吃亏和付出,没有看到别人的帮助带契。
刘识和彭瑾见黄氏如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