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末世之黑夜将至-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呕”

    聂赫洛瓦再次不可抑制地呕吐,好像整个胃都要倒翻过来从嗓子眼里挤出去。

    “哈哈哈哈,原来你真的有个弟弟,噢,我只是随口一说而已,不过婴儿都拿来煮汤了,营养很丰富,你要不要试试?”

    “呕!!!”

    聂赫洛瓦感觉自己的灵魂和人性的一部分全都跟着黄黄的胆汁一起吐出去了,见识过这种事情的人,还能称之为人吗?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吗?

    至于做出这种事情的人,那不是人,是披着人皮的恶魔。

    聂赫洛瓦一直吐到了昏厥,当他在卡车车厢里浑浊的空气中醒来时,他下定决心,要向这些恶魔复仇。

    可聂赫洛瓦并没有复仇的能力,几次尝试始终没能离开车厢,没有找到半点机会,眼看着车厢里的同伴越来越少不是被吃掉,而是在碰到怪物时被抛出去做炮灰和诱饵聂赫洛瓦有一种预感,很可能不久之后自己也会像那样惨死在怪物手里。

    聂赫洛瓦不愿意毫无意义地白白死掉,但想要复仇却又无能为力,那就只剩下一件事可以做了。

    当车队停到了一个陌生村落的路口,聂赫洛瓦在车厢里用最大的嗓音大喊:“逃!快逃!他们是杀人的魔鬼!真主的子民已不再受祂的庇护!你们快逃吧!”

    在密闭的卡车车厢里大喊,声音未必能传到其他人耳中,即便成功给出警告,他们也未必能从武装暴徒手里逃脱,但这是聂赫洛瓦唯一能做的事情了,所以他做了,然后蜷缩成一团,等死。

    外边传来激烈的枪声,连成一片。

    聂赫洛瓦痛苦地闭上眼睛,不敢想象车外的画面,但父母惨死时的景象历历在目,再加上外面隐隐传来的惨叫声哀嚎声,便有一副大屠杀的惨状自动浮现在脑海。

    过了一会儿,枪声停了,从外面反锁的车厢门被打开,刺眼的光线照进来,让其他孩子眯起眼睛,只有聂赫洛瓦瞪着不断流泪的双眼往外看,看见一个黄皮肤、黑头发、戴着眼镜的叔叔。

    ………………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一切。”

    聂赫洛瓦盯着镜头,两眼通红。

    “发生在我身上的悲剧并不是个例,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千千万万次,我们的军队无法保护我们,甚至拒绝保护我们。”

    “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在中亚土地上发生的政变、内战、大屠杀,次数超过近百年来的总和,遇害者不计其数。”

    聂赫洛瓦指着身后,镜头随之调转,一群年纪不大的孩子和几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在帐篷边上烤火。

    篝火旁,老人们摆好姿势,向伟大的真主祈祷,祈盼能够得到救助,而孩子们则神情麻木迷茫,呆呆地看着跳动不止的火焰,泛着灰色的空洞眼瞳好像不会再反射光线。

    “救救我们吧。”

    聂赫洛瓦面对镜头双膝跪地。

    “看在同为人类同胞的份上,救救我们吧!”

    那个***,千万别去找图片,呕,我吐了好久……

第五百零三章 重担加身(上)() 
    聂赫洛瓦的遭遇固然悲惨,但展现在镜头里,终究只是一个词汇量匮乏的小男孩,用苍白无力的语言干巴巴地描述而已。没有实实在在的画面,就很难直抵灵魂,触动心扉。

    明知如此,但唐飞还是坚持以这种自述的形式讲述他们的悲剧,而没有亲自用镜头去记录悲剧真实发生的瞬间。并不是想不到或做不到,而是不愿意。

    曾经有一位名为凯文卡特的摄影师,凭借一张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照片赢得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但在获奖之后不久,凯文卡特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用一氧化碳终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时值1993年,战乱频繁的苏丹遭遇罕见的大饥荒,饿殍遍野,食土者众。一位南非自由摄影记者在前往苏丹采访时,偶然看见一位瘦骨嶙峋的苏丹女童跪倒在地,看似即将饿毙,而她身后不远处有一只以动物尸体为食的兀鹰正在虎视眈眈地等候,等着女童饿死,然后食用她的尸体。

    这个自由摄影师就是凯文卡特,他拍下照片后赶走了兀鹰,并亲眼看着女童回到领取救济粮的母亲身边,然而无良媒体为了炒作讨论热度,恶意掩盖凯文卡特的自述,使他深陷舆论漩涡,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唾弃和抨击。

    最终,饱受精神压力的凯文卡特选择自杀,而他留下的那张震惊世界的作品:饥饿的苏丹,并没有让全世界注意到苏丹的饥饿,与之相比,反而是紧紧围绕着照片所展开的新闻伦理和道德观讨论备受瞩目。

    唐飞还未成为记者时就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尽管他有充足的资源和能力去拍摄那些无辜难民被怪物分尸的瞬间,去拍摄他们活活饿死的慢镜头,可他却没有这样做。

    唐飞知道自己无法救下所有人,也知道没有哪家不开眼的媒体敢将杀人取血的屠刀指向自己,但他不愿意用自己的镜头去记录那样的场景,所以他尽力救助每一个能救的人,并让幸存者亲口讲述他们的故事。

    聂赫洛瓦的悲剧并不唯一,打开中亚五国的地图随手一指,都能在指尖所触的范围内找出千百起类似的悲剧,区别只不过是聂赫洛瓦幸运地活了下来,而更多人则惨死在怪物和暴徒手中。

    活着的人们无力改变什么,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全世界,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弯下膝盖,哀求援助。

    一段又一段自述视频被传上网络,并在各大社交软件迅速登顶热搜榜,自述者的肤色、语言、年龄各不相同,但每段视频都讲述了一段饱含血泪的悲惨故事,并且都以同一句话结尾。

    “看在同为人类同胞的份上,救救我们吧!”

    中南海的威严红墙内,一位外穿夹克衫内穿白衬衣的中年人步伐匆匆,领着身后的黑衣少年走进主席办公室——由于近几届领导班子里****与中共*****都由同一位首长担任,因此他这个总书记办公室主任也是主席办公室主任,出入主席办公室比其他部门领导要容易得多。

    主席办公室并不是十分宽敞,有限的空间里摆着放满书籍的书架、宽大的办公桌和一张高背椅,以前还有几把木椅和一个小茶几,现在全都被撤了,多出来的空间摆了一张床。

    两人敲门进来,正看见文主席便放下手里的文件。

    “来了,坐。”文主席摘下老花镜,想伸手指向对面的椅子,才发现那儿只摆着一张床。

    “我去拿椅子。”主席办公室主任亲自出门端了两把椅子进来,然后轻轻带上房门。

    “杨小千同志,时间宝贵,我就开门见山了。”文主席直视正襟危坐的杨小千,郑重道,“组织上想再给你加加担子,当然,我尊重你的个人意愿。”

    主席是领导人,也是组织的一份子,既然他说的是“我尊重你的个人意愿”,而不是“组织尊重你的个人意愿”,那就说明实际上没有其他选择,杨小千起立行礼,朗声道:“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哎,小杨同志,这不算正式场合,坐着说话嘛。”办公室主任很有眼色,出声替主席说了这句话。

    这是一次面对面交流,不算正式下达指令,如果杨小千搞得这么郑重严肃,反而不好。再者,主席最近工作辛苦,如果能用相对轻松的方式进行交流,对主席和杨小千都是件好事。

    杨小千会意坐下,等待指示。

    “近些天,有个系列视频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你应该听说过了。”文主席用的是陈述句语气。

    “是的,一直保持高度关注。”杨小千微微低头,他不仅听说过,还把每段视频都完完整整看过一遍,并且猜出了作者的身份。

    这些视频,可以骗取一大票眼泪,可以让身处和平环境的国民们认识到自身何其幸运,利于维护国内社会稳定,但是仅此而已。

    除非中亚各国官方正府发出求助信号,否则以这些难民的自述视频,很难成为华夏出兵的理由,而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国家正府都成了流亡正府,而哈萨克斯坦的国家领导人与正府政要要么渡过里海逃往伊朗,要么取得了俄联邦的庇护。尽管华夏有心救援且有余力,但师出无名,只能按兵不动。

    “都是世界同胞,他们的遭遇让我感到心痛。”文主席长叹一声,悲惋道,“而想到还有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侨同胞正在遭遇这种悲剧,我的心情就更加沉痛。”

    杨小千愕然抬头,撤侨工作早就开始进行,但华夏也不可能把所有海外华侨同胞全部接回大陆,在其他受灾严重的国家,仍然有不少华侨正在遭遇困境。

    若出兵理由是为他国难民伸出援手,不仅会引起非议,还会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比如其他国家的难民安置问题。

    但如果说是为营救华侨同胞,倒是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至于中亚五国有没有华侨,有多少华侨?这不重要,反正都是华夏说了算。

第五百零四章 重担加身(下)() 
    零一基地内,那条被誉为“通往未来的道路”的机房走廊里,杨小千正与刘中千齐步并行,地面一尘不染,可他们每一步都走得好慢,仿佛深陷泥潭。

    走到尽头时,杨小千将插在裤袋里的双手伸了出来,轻声问道:“小刘,你应该很清楚我的来意吧?”

    刘中千摇摇头又点点头,回答道:“不能确定,但我猜您是对文主席的安排心存疑惑。”

    “你这么说,不算对也不算错,我并不怀疑文主席的决定,我只是想问问尊敬的刘司令,为什么要选我?”

    在杨小千来到零一基地之前,他在主席办公室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命。

    不久之后,华夏将对中亚五国出兵,营救落难的华侨同胞,并以武力手段消灭一切危害难民的异界生物。

    这当然是个借口,俄联邦、美联邦也会找到类似的借口对外出兵,这是增强话语权、增强掌控力的好机会,但凡是存有余力的大国都不会轻易放过。

    但是华夏这边的情况更加复杂,出征的部队不仅有华夏正规军(即人民保卫军),还会有一支作战能力强悍的非正规军——也可以称作志愿军——随同出征。

    这支“非正规军”的组成相当复杂,包括前身为远江猎尸人和国际雇佣兵的猎人基地、远江老兵和各地自愿应征的志愿军人(这些志愿军大多是从保卫军复员退役的老兵)。而杨小千,则成了这支部队的最高军事主官,正式任命文件最迟三天后便会下达。

    杨小千一向有自知之明,很清楚自己的斤两,他知道自己在处理地方政务上的才能要高过军事指挥能力,虽然经历过远江抗尸战争和南都保卫战,但以他的能力,并不足以率领一支成分复杂的部队远赴异国参战。

    在难以保持完整后勤链的情况下投入瞬息万变的复杂战场,会对军事主官的军事素养与积累提出很高要求,杨小千并不满足这些要求。

    可文主席偏偏选了杨小千来做这支部队的指挥官,这背后的原因不难想出:肯定是刘远舟说服了文主席。

    所以,离开中南海后,杨小千马不停蹄地赶到零一基地,寻求解释。

    面对杨小千的质问,刘中千毫不迟疑地给出答复:“因为您是最佳人选。”

    “但我并不具备指挥大型战役的军事才能。”

    “首先,战争不会轻易结束,您需要掌握指挥大型战役乃至主导战争的能力,所以您需要在更大规模的战场中获取经验。其次,没有哪位领导人是全才,您可以放心,会有更加优秀的军事顾问与您同行。”刘中千把话说得很客气,这显然是他自己的回答,而不是在转述刘远舟的原话。

    战争不会轻易结束,而杨小千作为觉醒者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人类之中战力最为强大的觉醒者,不可能一直留在和平环境中作为地方主政官,所以杨小千必须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为此,他需要指挥大规模战役的机会。

    这个理由让杨小千无法反驳,他烦闷地踱了几步,又走回刘中千身前,说道:“这项任命我已经接受,但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是最佳人选?既然刘远舟要替我做决定,总该让我心服口服吧?”

    “您还记得尚海歼灭战中,您曾经在全网直播的镜头前生擒两只巨龙吗?毫不夸张地说,您现在是全球范围内威名最盛的觉醒者,其他国家的国民在谈到华夏时,往往最先想到的三个人就是文主席、党总理、杨会长。”刘中千竖起食指,给出第一个理由,“您这张脸已经被世界民众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