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重娇-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初冬,早晚果然就寒气逼人了。遇着雨天,点上买的柴火烧上炕,没一会就温暖起来了,阿娇可以在炕上一赖赖一天。

    但遇晴日,阿娇同竹歌锁上院门后很愿意出来走一走。

    蓝田山,即山海经所说的“不周山”,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原“不周”下有“负子”二字,系衍文从郝懿行校删)。”

    郭璞注:“淮南子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今本淮南子天文篇作“天柱折、地维绝”)。’故今此山缺坏不周币也。”此山原为天柱,经共工触坏,始有“不周”之名。?

    后魏风土记云:蓝田山,巅方二里,仙圣游集之所。刘雄鸣学道於山下,有祠甚严,亦灞水之源,此西又有尊卢氏陵次,北又有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於是。

    既然是“三皇”之地,共工与颛顼又在山上打过架,自然就很值得一看了。

    走不多远,就遇上去打猎的牛家人。蓝田山脚下,多以打猎为生,有一两户略为富裕的种着山下的良田。

    但阿娇一来,最富的自然变成了她们。能在汉代天天无所事事,还能吃饱喝足,说打炕就打炕的,还不算富吗?

    幸好阿娇对外的说辞也还算说得过去,她是死了夫君的寡妇,又没有生育,就叫婆家人赶了出来。

    说到人家的痛处,大家自然也就没有多问了。只是,私下里猜测只怕原来也是大户人家的少奶奶,要不然怎么能都赶了出来还过这样的日子?

    阿娇同竹歌略微同牛家人寒暄了几句,就各走各的了。竹歌同阿娇混熟了,又是个外向性格,也敢开阿娇玩笑了:“小姐,这回有竹歌在,想必是不会迷路的。”叫阿娇看她一眼,两个人都笑起来。

    初冬的阳光温煦极了,两个人走走停停,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蓝田山脚下还密密麻麻开了一大片花,阿娇采了一大捧拿回去,插在瓶子里,连睡梦中似乎都有花的清香味。

    椒房殿中名贵沉水香的味道似乎一去不复返了,阿娇午夜梦回时除开些许怅然,更愉悦地投入到了汉代民间生活中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五章 平民阿娇() 
阿娇从前在宫内时,总是睡眼朦胧地叫海棠催起来。及至出了宫后,却在清晨五六点时就自然地醒来了,神色清明再无半点睡意。初冬清晨时的亮光,映着万籁无声,静静地照在格子窗上。

    微微侧身,就能看到拥着被睡的香甜的竹歌。竹歌本不愿和阿娇同寝,在她心里上下尊卑有如鸿沟不可逾越。

    还是阿娇说两个弱女子薄有微财,免不得叫劫匪挑软柿子捏,竹歌想起阿娇手无缚鸡之力这才把自己的被子抱来,睡在阿娇旁边。

    阿娇掀开被,轻轻起身。隔壁就是厨下,是双灶台,汉代的灶有些像后世农家乐那样的的柴灶,只不过略矮一点,前有灶门后有烟囱。其中的一口是通着炕的,入了冬晚上在锅里添上大半锅水,烧热后一能洗漱,二能叫炕烘的一晚上暖热。灶旁摆着的是一个铜炉,是拿来烧水用的。

    灶前堆着的是竹歌劈好码的整整齐齐的柴火和拿来引火用的干草,阿娇如今已经能驾轻就熟地点燃火了,刚用这种灶的时候阿娇弄得脸上糊满了黑灰,还叫燃起来又灭了的青烟呛得话都说不出来。

    火“砰”地一声燃起来后,阿娇起身兑好细盐水,就着竹歌给她做的小毛刷细细把牙刷了一遍。再从锅里已经热了的水中舀出一瓢来洗脸,再抹上香胰洗漱工作基本就算完成了。

    “小姐,您怎么起这么早啊?”竹歌闻声披件衣服就起来了,阿娇看了她一眼到靠着墙角一个大碗柜木架里取出一只铜盆,揭开碗柜旁的一口腌菜缸,伸手往里面掏出来半颗菘菜,然后从水缸里舀出一瓢冷水再兑一点锅里已经烧热的水,把腌菜泡上。

    “睡不着就起来了,还是我做饭吧,你去劈柴。”阿娇一边干活一边吩咐她。

    “小姐,我来吧。”竹歌总见不得阿娇干活,在她心里主子就是主子,怎么能干粗活呢?但是偏偏阿娇又说不听。

    “快去吧,咱们今天不还要去市集上买过冬用的东西吗?”阿娇舀了两瓢热水到盆里递给竹歌。

    竹歌还想说什么,阿娇就语重心长地把隔三差五就要拿出来说的那一套再说一遍。“竹歌啊,我什么活都不干,什么都不会,不叫人怀疑吗?再说了,我也不是从前的我了,还能什么都等着别人服侍吗?”

    道理竹歌也不是不懂,只是几十年根深蒂固在她心里的观点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变得过来的。她只能叹口气,拿着水盆出去洗漱。竹歌实在不明白,皇后为什么好端端地要出宫?还再也不愿意回去了?但是她幼时也是从宫里出来的,是太皇太后亲自挑选为细作的人,从前只知道忠诚于太皇太后,现在自然也只知道忠心于皇后。

    洗漱完,竹歌轻轻呼出一口白气,卷起衣袖,手腕上长期练武而成的茧分明可见。她抡起斧子劈起院子里向周围农户买来的柴,劈了一地后就开始捡起来整整齐齐地码在廊下,码完再劈。

    而屋内的阿娇正从靠着碗柜的一只装粟米的布袋里拿碗盛出一碗米到盆里,又从水缸里舀水出来淘米,淘好就在烧水的锅里下米了,再盖上锅盖,往灶里再添一把火,只用等着饭熟了。嗯水应该差不多吧要是多了两个人只能又吃稀饭

    不过,穷人家都是喝粥,我们吃稀饭,就不要嫌了对吧。

    阿娇安慰完自己后,麻利地在碗里打上三个蛋,搅拌均匀后转头开始洗盆里的菘菜。

    嗯这是汉代老百姓过冬的主菜

    把盐撒在菘菜上,然后排列放整齐,再压紧了,一个月后捞出来晒干,再放回干燥阴凉的坛子中,可久放不坏,汉时称冬菜。竹歌还在秋天就买回来几十斤蔬菜和三个大坛子,又腌又晒,总算趁着下雪前完成了主菜准备。

    腌菜偶尔吃吃还是挺有风味的,但是吃多了真的有点腻。但是没办法,想吃反季节的新鲜蔬菜只有皇宫内院有。

    既然已经变回了普通人,所以阿娇对吃的上面也是从来不挑的。路是自己选的,自由的味道就是这样。

    洗过两遍菘菜后,阿娇攥干水分后放在菜板上切好。再拍一头蒜,切好姜末葱花。从柜里取过一小块昨天晚上就洗干净的肉脯(后世的腊肉),切成末。

    在另一个灶里面也点燃火上,待锅微微烧热,先把腊肉末下锅。嗯,吃着青菜长大的猪,没一会就滋滋冒油了。哪像阿娇后世在家中炒个肉还得先放油,不然就糊锅上了。

    拿木铲轻轻地把肉末堆到一边,把葱姜蒜下锅爆香后再放入菘菜一起翻炒。炒完腊肉炒菘菜干,阿娇勺过一勺猪油进锅化开后一边飞速搅动着蛋液一边下锅。

    不要跟她说什么煎蛋得用植物油,她也想。但是没有,想吃花生油,花生是美洲物种,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能慢慢传播开来。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得到宋代,葵花籽油要等到明代。

    一般人家吃猪油都是省着吃的,能有的吃就别挑了。

    炒好菜,拿出碗筷,摆在卧房里的条案上,叫竹歌进来吃饭。对,虽然房子不小,但是她们活动的主要区域就是厨房和卧室,剩下的三间房,全都算作了杂物间。

    阿娇现在的手艺比起以前就会柿子炒蛋这一国民菜肴是有了质的飞越的,尤其是汉时吃着草料长大的猪,一年下来顶多长到个一百多斤,味道自然就比后世动不动就能好几百斤的饲料猪好吃。

    虽然黄黄的粟米饭没有吃惯了的菰米q弹细腻,但本着吃粗粮有益身心健康,阿娇已经迅速适应了它。就着味道很足的腊肉和煎蛋连吃了两碗饭,竹歌就更不用说了,一早上起来劈柴早饿了。

    吃完饭阿娇洗碗,竹歌则是把水缸挑满。当初就是看中院子里的这口井,不然吃水还得去河里挑。

    今天正好是附近村镇约定俗成赶集的日子,两个人里里外外收拾完一遍换过出门的衣服,锁上院门就出门去了。

    初冬的风就畅快许多,吹得路边枯黄的树木哗啦啦直掉叶子。但天气今天却是难得的晴好,微微的寒意在走了一阵后就没了。和煦的日光晒在身上,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心情愉悦轻松。

    这样平凡的日子对于竹歌来说也是好久都没有过了,年幼时父母双亡,叫大伯母直接就给卖进了宫里好拿钱换独生子的代兵役的钱。幸好入宫后,叫皇后娘娘遴选上了,虽说练武苦了点,但总算过上了能吃饱穿暖的日子。(。)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五章 羊肉炖萝卜() 
后来四处蛰伏,换过各种身份,或为王侯家的歌姬,或为寻常的卖油娘子。但总是有任务在身的,哪得一刻清闲?在诸侯国探听消息时,做梦都得睁着一只眼睛,以防叫诸侯王抓住。

    等到太皇太后薨逝,她们这一辈中的骨干尽数调回长安附近,以备新主子的派遣。竹歌没想到,接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接应照顾新主子。

    但,和新主子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有一种让她回到幼年时父母还在时的感觉。平常,却又温馨。

    集市上已经人潮涌动了,阿娇还是第一次见着汉代民间的集市,自然觉得新奇极了。她现在只恨手中没有照相机,好留下一点关于汉代时民间集市的资料,拿给历史学家洋洋洒洒就是一篇小一万字的学术论文啊。

    过冬的准备,自然主要还是衣食。虽然阿娇手里不差钱,定做的起皮毛衣服。但为了不鹤立鸡群,她还是同竹歌兴致勃勃地挑了些皮子和棉布,又买了丝线自己回去做。

    吃的话,冬天萧条,能吃的有限。阿娇在一个农妇摊子上买了几尾腊月和六十斤腊猪肉,得,买完这些是什么都不用买了。光拿回去就是个事,这又是乡间,车马不便。

    竹歌轻轻一挑眉,看着付完钱发愁的阿娇,一只手就拎起来。“小姐,还想买什么?”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阿娇看着拎着几十斤东西轻轻松松的竹歌想。

    好吧,那就能再转转了。

    又买了厨房必备的调料,像酱油、盐和醋,米上次一次性买了一百多斤,还剩的有很多。觉得买的差不多的阿娇,在经过灯油摊子的时候,想到这些天因为没有灯油都是天黑睡觉,就又买了十斤灯油。付钱的时候,卖油娘子见阿娇一脸为难之色笑盈盈地一指集市西头:“夫人,那驴驮货,一次一吊钱,就是贵了点。”

    竹歌有心拉住阿娇,心说最多不过百斤的东西于她实在是轻轻松松,但是眼见阿娇勾起了兴趣也就没阻止她了。

    顺着卖油娘子指的方向,走到西头,果然见几个壮硕的妇人正守着十几头驴。见阿娇来,迎上来你争我抢地介绍起自家的优势来。虽说来集市的大都舍不得这个钱,但是碰着路远又备年货的要用驴子驮货的还是不少的。一吊钱,赶上一户普通人家半个月的花销了。

    最后阿娇这桩生意到底叫最热情嗓门最大的中年妇人给抢了过去,她不由分说地拿过阿娇手里的布往驴身上放上。

    谁驮都一样,阿娇是无所谓,她爽快地付钱完。又叫竹歌也把东西放上,叫妇人牵着驴跟在身后。

    没有后顾之忧的阿娇又买四十斤芦菔(也就是现在的萝卜),这个不用腌也能存放很久。炒着吃、炖汤都是不错的选择。转来转去,遇着有人领子野兔过去,阿娇这才知道还有还有卖猎物的摊子。

    卖的有野兔、野山羊和一些阿娇也说不出名字的野味。

    嗯这个可以买一点

    激发了购买欲的阿娇,拉过懂行的竹歌细细地挑起来。萝卜羊肉汤?不错,而且冬天嘛,多买一点,也不会坏。

    抱着这样的心理,阿娇又乱七八糟地买了一堆,最后还真的没有浪费那一吊钱。到了家里,妇人帮着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抬进去才牵着驴走了。

    阿娇在屋里一边和竹歌把买来的东西归置收拾,一边好奇地问:“竹歌,怎么集市上卖东西的全是妇人啊?”不是说古代都封建嘛,女人不应该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吗?

    邻居牛家妇人就是这样,在家做法洗涮,喂养家畜。阿娇还以为汉代的妇人都是这样,结果一去集市清一色的全是妇人。

    竹歌在厨下正在收拾阿娇买来的山羊肉,闻言噗嗤笑了。“我的好小姐啊,做生意可不就是女人吗?”

    听竹歌一解释,阿娇才知道在汉时做生意是最叫人瞧不起的。士农工商,商业排在最后。而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