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他这个弟子,渐渐变成了他们的老师;似乎他的话,已经渐渐被他们当成了圭臬。(可能有书友对这个词稍稍有点陌生,有知道的朋友帮忙解释下哈。)
但事实上,他真的是只知身后,不知身前。
那个青华宝篆,或者说那些梦境,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老师,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非常高冷的引导者而已,而且只是路标,不是向导。
面对许广陵的这反应,两位老人一愣,随即恍然。
“拙言,是为师两个老家伙无能,委屈你了。”章老先生走过两步,伸臂揽了揽许广陵,然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都大宗师了,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许广陵却居然都鼻子有点发酸。
于是下一刻,他笑得灿烂,“老师,陈老,如果你们都是圣人那样的层次,那弟子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在你们面前显摆?以弟子看,还是现在这样,就最好!”
“臭小子,看把你给美得!”陈老先生指着他,笑骂道。
其神情中,又是骄傲,又是自豪,只挟带着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无奈和哭笑不得。
带许广陵观看了已经恢复了采摘的嫩芽茶树之后,两位老人又带着他来到了那个栽着一株荷花的小池处。
其它风眼处的情况,都很正常,在这些天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独有这一处,产生了异常。
异常就是,这株荷花,在某一天之后,不再开花结实,而底下的藕根,也不再向旁侧生长繁殖。
还不止于此。
不论是最早的位于山脚处的荷塘,还是另一个风眼处的那些荷花,其藕根、叶子、花,以至莲蓬莲子,全都长得很大,特别是风眼处的那些。
而独有这个风眼处,这只栽种了单独一株的荷花,它一开始也是有点大,但现在,继不再开花结实不再长出新藕之后,它开始整体地变小!
茎变小,叶子变小。
虽然地下的藕看得不是很清楚,但一样在变小!
渐渐地,它已经由一开始时的稍微大型的,变成和山外的那些寻常的一般大小,然后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继续变小,现在,已经变成袖珍型了!
看着眼前那只有巴掌大小的叶子,许广陵微笑着听两位老人述说。
而他眼中看到的,是这株荷花此刻的内在外在。
外在,就如两位老人所发现的,它不开花了,它不结实了,它不生出新藕根了,同时,它也越变越小了。
内在……
内在是这株荷花的生命光环流转如风。
生在风眼之中,得地利之势,它大量地源源不断地汲取着元气和灵气,自身却像是无底洞一样。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
只有汲取,没有反哺。
之前,在山脚处,许广陵初试培育。
那时,他种了桑,种了荷,种了菱,种了荸荠。
其它几样全都表现正常,而唯有荷表示出了对于元气及灵气超乎寻常的渴望,最后,它成了最优质的植物。
它的叶子,它的花,在聚元聚灵大阵问世以前,在嫩芽茶出现以前,一直是山中最高品质的出产,而且是远远超出其它的那些。
桑叶茶不错,桑椹也不错。
菱、荸荠都不错。
以至于后来的小番茄、黄瓜、猕猴桃、火龙果、葡萄、橘子、蒲公英、枸杞等等全都不错。
但这些所有,对上那荷塘中的藕、荷叶、荷花、莲子,全都相形见绌,如仆从对上了主人,如小妾甚至是小婢对上了正室夫人。
那个时候,许广陵就想看看,它的极限在哪里。
所以当聚元聚灵大阵问世,而大阵中形成了二十二个自主汇集元气灵气的“风眼”之后,许广陵考虑这些风眼怎么利用时,第一时间,就将其中的一个,预留给了荷花。
而且是只有一株荷花,独享那风眼。
这是目前为止,他所能拿出的最高水平的培育环境。
而这时,结果出来了。
也只能说是初步出来。
因为还要等待后续,并且,不知道需要等待多久,或许只是几天,或许是几个月,或许是几年,也或许,时间还要更长。
站在这株小巧伶仃、“楚楚可怜”的莲荷前,许广陵故伎重施,运行起了素女同心诀。
==
感谢“神霧”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净?莲”的月票捧场。
第633章 植物版炼气士()
生命体,植物、动物包括人类,都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月光族”。
嗯,不过在这里是日光。
以人类而言,白天的时候,学习、工作,或者哪怕只是娱玩,到了晚间,一身精神气力消耗殆尽,然后进入睡眠,开始恢复,补蓝补红。
第二天,继续消耗。
然后继续睡觉以回复补充。
如此往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消耗与恢复的这种方式不变,而改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体的“优良度”逐渐降低。
于是,出现的情况是,消耗量一如既往,而恢复量日渐减少,渐渐开始入不敷出,以至于每天经常等不到晚间,就大感困倦,精力不支。
所谓“半百而衰”,就是反映的这个现象。
而以今时而论,许多人刚过四十、三十,就出现了这个情况。——其实古时也不例外。
总有各种原因,而致身体早早就被玩坏了的。
这种情况下,生命体一方面主动地减少能耗。
如降低大脑的运转、降低交配的可持续次数或者直接关闭繁殖的功能等,而这两个,都是能耗大户。
另一方面,身体的主人有感于自身的情况,也开始半主动半被动地配合着节能或者开源,如晚上不再熬夜更不通宵,如早上起来然后稍作锻炼以加快气血循环流转,如不再空腹等到早中午饭一起吃而是按时地吃早餐,如中午会抽空小憩一下。
如此等等。
这般下去,等到退休之年,繁重或劳心的工作担子被卸下,再减除这样一个能耗大户,许多人反而会出现精神更盛过往,有萌发“第二春”的现象。
这就是常规的、普通的一个人的一生。
古时有医家了解这种情况,就会思忖:
如何改善?
陆陆续续地,他们提出了很多的方法。
如:适应四时而眠,春秋早睡早起,夏晚睡早起,冬早睡晚起。
如:讲究饮食,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如:节房事,适度,毋纵。
如:毋过逸过劳。
如此等等。
还有人想着,不止节流,更要开源。
于是,五禽戏、八段锦等这些调和肢体、摄养气血的“古代导引法”,诞生了。
于是,再进一步,古代的“炼气法”及“炼气士”也诞生了。
根据章老先生及陈老先生的考证兼猜测,早在《黄帝内经》最早的篇幅产生以前,正宗的炼气士,就诞生了。
甚至都可以说,内经的很多篇幅内容,不是出自医家之手,而是出自炼气士之手。
何谓炼气?
在了解了人体气血的一些基本运转及生发消耗规律之后,他们设想着,在人体内开辟这样的一个地方,使其具备这样的一些功能:
一、能够沟通四肢百骸、大**脉。
二、在做到一的基础上,快速地向身体任何需要的地方输送气血,以及能够一定程度地攒聚气血。
类似于今时的物流中心或者说货物集散中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水、陆、空联合高速通道。
这样的一个地方,古时炼气士称之为“炁海”,后世道家则称之为“丹田”。
出土于战国时期的一段刻在玉佩上的铭文,大抵体现了这样一种手段: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他们试图用这样的手段,来避免成为“日光族”的尴尬,由无产而渐至低产、中产、高产。
如果说前段时间许广陵遍览道藏有什么收获,那就是了解了古代几乎所有的有关这个方面的思路、设想、手段。
以他现今所站的高度,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对他毫无用处,尤其是那些具体的手段,其中荒谬以至于错漏之处,简直是不用枚举,比比皆是。
但这并不妨碍他,一一了解并梳理着那些从零开始、从最初起步的筚路蓝缕。
其中有踏踏实实步步登高,其中有异想天开一步到位;其中有设想以外物补济自身,如草木药石,其中有试图独以自身不假外求……
应该说,许广陵的收获还是很多的。
那是古代很多很多的思想,展示面前。不管其正确与否,总是颇多闪光。
而很多荒谬、错漏,略微转换一下思路,略微作一些简单或关键补充,便是真知灼见。
于许广陵而言,那些不同的出发点,以及那些不同的归属处,这些,才是最宝贵的。一路道藏阅来,简直是给了他无数的启发。
所谓大宗,就是先要“大”,海纳百川,然后“宗”,万流归宗。
纳万而成一。
这是两位老人老早老早就给他讲过的道理。
身为弟子,许广陵自当践行。
用无数个“大宗”,一拓基础,二开前路,这也是许广陵早就既定的基本策略。
而此刻,站在这株产生着异变的莲荷面前,许广陵通过素女同心诀,赫然发现,那生在小池中的,仿佛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个植物人。
一个植物版的“炼气士”。
这株莲荷身周,其生命光环在疾速而又轻盈地流转着。
大量的元气灵气,被汲取进来。
无名山上其它的草木,包括最早的荷塘及另一个风眼处的那些荷花,其实也都是这样,虽然它们因为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而在程度上有所逊色。
但基本情况,就是这样的。
然后。
汲取了元气灵气,它们干什么呢?
它们快速地生长、繁衍,并且因为可以恣意地生长,所以一般长得都比较大,就比如那荷叶,有些,“伞大如盖”,大得像现在他们所用大锅的锅盖,直径足有一米多宽!
其它的那些许广陵特意栽培和照顾的草木,都是这样的。
而眼前的这株莲荷呢?
它在汲取了远比其它任何草木都要更丰厚的元气和灵气之后,一不长根抽茎,二不开花结实,三也不滋养那已经小如巴掌大的荷叶。
它把它自己的两节藕,当成了“炁海”。
在生命光环的流转中,一上一下,形成了两个气旋,元气从根入,灵气从叶入,然后,元气和灵气分别进入两节藕中的一节。
再然后。
在外面生命光环的带动下,一个位于地下的、很微型的“内生命光环”诞生了。
以那两节藕为中心。
一个小小的类似于黑白太极的圆,一个流转着的许广陵前所未见的生命光环,在他的感应中呈现。
==
感谢“少惗”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孤寂影?”的月票捧场。
第634章 我行生灭间()
许广陵有点愣。
这算不算是“成精”?
应该不是,因为它的意识和感应,依然是处于一种很简单很本能的层次,和其它草木基本无差。
只能说,生在风眼中,在聚元聚灵的环境下,它的生长条件太过丰厚,从而出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层次上的进化。
之前的嫩芽茶树,茶树一如既往,而只是生出了特别的嫩芽,有着一些“灵物”的征兆。
而这株莲荷,则是直接把自己变成了“灵株”。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迈过了从平凡到超凡的那一步,从寻常的草木,变成真正的“灵草”?
再巡视了一遍其它风眼处的情况,和两位老人一起往着工作室而去的时候,许广陵仍然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而此际,他很期待,这株灵草以后会带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联系了大佬,到了工作室的时候,已经是三个人一起给许广陵讲解。
包括他入定时间这片区域三次大规模的降雨,也包括无名山外被影响的区域这段时间以来的所有特征性变化,同时还有国家的一些针对性政策等等。
许广陵只是听着,基本没发表什么意见。
一个本来只是针对山中的大阵,影响了周边几百公里区域的生态环境,这是他事先所没有想到的。
但当然,这是好事。
这些算是“正事”。
而和郑琴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