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明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娑ǔ牵粼俚⒏橄氯ィ峙麓炝搜嗑衿阒缓迷菔背坊亓吮逼健

    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了朱允炆耳中,朱允炆万分慌乱,忧心忡忡地说道:“真定一战朝廷损失惨重,跟随太祖皇帝征战的老将耿炳文竟首战失利,人人都言燕贼善战,看来果然如此。以后可如何是好?”黄子澄赶忙说道:“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耿炳文虽然早年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讨,可如今毕竟老迈。依臣之见,曹国公李景隆熟知兵法,且擒拿周庶人之时雷厉风行,定能攻克燕贼。陛下应调集五十万大军,任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征讨燕贼,五十万大军齐围北平,以众击寡,必能克敌。”朱允炆点点头,“对,景隆表兄熟知兵法,他定能破燕,就按黄太卿说的办。”这曹国公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之子,与朱允炆是表兄弟,从小便与朱允炆一同长大,深得朱允炆信任。于是耿炳文被撤了大将军之职,李景隆成了新的大将军。

    黄子澄退下之后,朱允炆仍是心中烦闷,吩咐道:“袁忠,快传妙锦入宫。”不料此时皇后马春柔已在奉天殿外,听见朱允炆欲传妙锦,马春柔不待通报便走进殿来,“陛下,国难当头,怎可此时还有心思传妙锦姑娘呢?”朱允炆心中本来烦闷,听得马春柔如此一说,厉声说道:“妙锦乃将门之女,朕传他来商议国事,商议灭燕之策,有何不可?”“哪有与女子商议国事的道理?”“妙锦出身将门,熟知兵法,怎不可与之论国事?”马春柔妒火中烧,“那陛下何不派妙锦姑娘去灭燕呢?”朱允炆大怒,厉声喝道:“太祖皇帝当年让你做皇太孙妃,是要你像孝慈高皇后一般贤良淑德、母仪天下,你看你如今妒妇一般,哪有皇后的样子?不经通传,便擅闯奉天殿,这成何体统?你若再无理取闹,朕便废了你。还不快退下。”马春柔听完夫君的斥责,伤心欲绝,痛哭而去。朱允炆看着在一边愣住的袁忠。大喝道:“你还愣着干什么?朕叫你去传妙锦入宫,你没听见?”袁忠赶紧连连称是,退到殿外,传妙锦姑娘去了。

    妙锦入了奉天殿,施礼说道:“陛下不必为战败之事烦扰。曹国公乃岐阳王之子,自小熟识兵法,他逮捕周庶人之时雷厉风行,现由曹国公亲帅五十万大军围攻北平,可谓胜算在握。”朱允炆依旧忧心忡忡,“可燕贼素来善战……”“燕军只有十万余众,曹国公率军五十万,燕贼再是善战,恐怕也是寡不敌众。”妙锦见允炆陷入沉思,犹豫了一番问道:“陛下方才训斥皇后娘娘了?”允炆点了点头,妙锦劝道:“其实,皇后也是为了陛下着想。皇后自做了皇太孙妃之日起便贤良淑德,如今更是母仪天下,陛下切莫伤了皇后的心才好。”朱允炆又陷入了沉默,妙锦接着说道:“听闻近日皇后思念陛下,夜夜不得安眠,凤体违和。”允炆听妙锦如此说,又想到了平日里马春柔也是贤德,便说道:“朕今晚去坤宁宫看看皇后便是。”

十二、奔大宁朱棣巧借兵 留北平高炽智守城() 
曹国公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这日李景隆帅五十万大军在长江边准备北上伐燕。突然朱允炆穿着武弁服,乘龙辇带着卤簿仪仗亲来送行。只听朱允炆说道:“赐曹国公李景隆通天犀带。”李景隆受宠若惊,赶忙叩头谢恩,朱允炆走上前去,“朕还要将这斧钺赐予曹国公,有这斧钺在手,曹国公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朱允炆说完,便将手中的斧钺递给李景隆,李景隆接过斧钺,感激涕零,跪在地上不知说什么好。朱允炆扶起李景隆,“景隆表兄快请起,你与朕一同长大,当年咱们在大本堂一同读书的情景朕还记得,此次伐燕,全都仰仗景隆表兄了。”李景隆说道:“陛下大恩,臣没齿难忘,不伐燕立功,臣无以报陛下。”朱允炆笑笑,随后亲自牵过来一匹马,说道:“请景隆表兄上马。”李景隆诚惶诚恐,“这如何使得,陛下怎可为微臣牵马。”“如何使不得?景隆表兄是伐燕的功臣。这是皇爷爷在时,赐与朕的汗血宝马,今日朕赐予景隆表兄了。请景隆表兄上马。”李景隆跨上战马,朱允炆挥了挥手,说道:“景隆表兄旗开得胜。”李景隆感激万分,抱拳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尽心竭力。”说完,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伐燕。

    朱棣回到了燕王府,正在书房中愁着攻不下真定城之事,朱棣对道衍说道:“耿炳文绝非等闲之辈,太祖皇帝打天下时,他坚守长兴十年之久,张士诚都无可奈何。如今这耿炳文守真定,本王该如何攻下?”不待道衍开口,马三保便前来禀报:“殿下,朝廷撤了耿炳文的大将军之职,改任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上,如今曹国公已率军驻守在河间了。”朱棣听闻朝廷改任李景隆为大将军,突然露出了几分欣喜,因为李景隆乃是他的侄儿,朱棣对自己的这个侄儿十分了解,于是朱棣忙对马三保说道:“太好了,李景隆色厉而中馁,况乃赵括之辈,虽熟知兵法,却都是纸上空谈。建文任他为大将军,是自取灭亡。快,快将张玉、朱能他们叫来。”三保应声而去。

    不一会,张玉、朱能、高炽、高煦等齐集朱棣书房中,商议迎战之策。朱高煦站起身来,“父王不必惊慌,五十万大军又如何?我燕军久经战阵,张玉、朱能将军更是极善用兵。咱们奋力拼杀,定能取胜。”朱棣并未理会高煦,只是沉默着思索,众人都在等着朱棣开口,此时燕山中护卫千户邱福快步走进来,“殿下。辽东总兵杨文,将军吴高又出师攻打永平了。”朱棣听邱福如此一说,脸上竟露出一丝喜色,沉默了半晌的朱棣终于开了口:“那本王便率重兵去解永平之围。”张玉赶忙劝阻:“殿下三思,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就要来到北平,我们劳师远征,北上解永平之围,再回师对抗李景隆必是人困马乏,劳累不堪。这可是犯了用兵之大忌啊。”朱棣面露微笑,“咱们留在北平整军待战李景隆又如何?李景隆有五十万大军,而我们现在只有十余万人。区区十余万对抗朝廷五十万大军,能有多大胜算?”众人听了朱棣的话都沉默了,朱棣起身缓缓走到了朱高炽面前,说道:“高炽,朝廷派五十万大军来围剿我北平,我北平这些兵力就算以死相拼也是徒劳,父王必须先解永平之围,待解了永平之围,再秘密改道,去你十七叔那儿借兵,北平城就由你来坚守,北平诸事,你与你母妃商议。切记,只宜坚守,万不可出战。”“是,父王。十七叔带甲八万,革车六千,麾下又有朵颜三卫骑兵,若能借兵,便可对付朝廷五十万大军。借兵一事,父王可有把握?”“建文早就防范着你十七叔了,为防范其他藩王应和,建文便召你十五叔与十七叔去南京,虽然你十五叔回了南京,可你十七叔仍在大宁,建文便削了你十七叔的王府三护卫。老十七何等精明之人,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我若兵败,他也难逃被废之灾。你且守好北平,父王借到兵,便回师解北平之围。”朱高炽连连称是。听到此处,一直沉默的道衍开口问道:“殿下欲留多少兵力与世子守北平?”“十余万燕军皆随本王去大宁,北平只留老弱兵士一万人,以据朝廷之师。”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张玉赶忙问道:“殿下,万人何以据五十万雄师?”朱棣叹了口气,“大宁借兵之事不得张扬,否则事难成矣。此时正好永平被辽东军所围,我等佯装带兵去救援永平,解永平之围后便秘密奔向大宁,这才不易察觉。若救援永平不带重兵前去,不免引人怀疑。本王也是没有办法。”朱棣说着,又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高炽,此次守北平难为你了,北平之事,就全靠你了。”高炽正色说道:“父王放心,高炽定当尽心竭力,誓死守卫北平。”

    商议好借兵之事,朱棣带着道衍、张玉、朱能、邱福、朱高煦、马煜、马三保等兵将十几万人起身,临行之时,突然听身后一女子喊道:“殿下。”朱棣回头看去,正是玉竹带着郁离赶到了燕王府门前。玉竹疾步上前,“殿下征乃儿不花时,朔漠之上,天降大雪,寒冷非常,虽然‘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自那以后便落下了咳疾与风湿的病症,最怕天寒,如今天气又转寒了,北地更是寒冷多风,妾这几日连夜赶制了这件厚斗篷,殿下披上它御寒吧。”玉竹边说着边将斗篷披在朱棣身上,朱棣拉起玉竹的手,“等本王回来。”说完,朱棣便跨上了战马,玉竹追上前去,说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朱棣看着玉竹,说道:“‘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朱棣说完长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回府吧,等本王回来。”说完便调转马头带着大军离开了。玉竹边望着朱棣远去的背影边用罗帕拭去泪水,直到不见了大军的踪迹,郁离才在一旁劝说:“夫人,外边冷,咱们回去吧。”玉竹自语着:“‘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玉竹一声长叹,不舍地同郁离回了燕王府。

    燕王朱棣带着军队来到了永平,与辽东军展开激战,虽然燕军士气高涨,但辽东军守将吴高率军奋勇拼杀,双方僵持在战场之上,休战之时,朱棣赶忙召来了朱高煦,朱高煦快步走进朱棣营帐,朱棣将两封书信交予朱高煦,吩咐道:“高煦,这封盛赞吴高的信一定要想办法交到辽东总兵杨文手中,这封贬斥杨文的书信定要交到吴高手中。”朱高煦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父王这是离间辽东军二位守将,让他们内讧,咱们坐收渔翁之利。”朱棣点了点头,“正是,那吴高心思缜密,骁勇非常,若能除掉他,永平之围便解了。”朱高煦露出几分担忧,“只是仅凭一封书信,那杨文是否会疑吴高?”朱棣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说道:“你忘了那吴高是谁?湘王妃的叔父,当初可是建文逼得湘王夫妇自焚的,父王这信中都写得清清楚楚,不论他吴高对朝廷何等忠心,都不怕杨文与朝廷不起疑。”朱高煦恍然大悟,赶忙应道:“儿臣这便去。”

    书信送出之后,一切如朱棣所料,杨文将书信上报朱允炆,朱允炆对吴高起了疑,将吴高削去爵位,贬到山西,杨文不敌燕军,永平之围就此解了。解了永平之围,朱棣便率军从刘家口直趋大宁。

    曹国公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大军来征讨朱棣,听说朱棣去救援永平,李景隆大笑着对部将说道:“都言燕贼善战,我看也不过如此,北平尚且危在旦夕,还去救援永平,真是舍本求末。燕军倾巢而出救援永平,北平仅剩老弱妇孺万余众,此时不取北平,更待何时?待本将军攻下北平,活捉燕贼,以报皇恩。”

    朱棣来到大宁,他把军队留在城外,只带着亲信来到宁王府。宁王朱权听说朱棣穷蹙而来求救,朱权虽有顾忌,可还是出门相迎,两兄弟相见之后自是分外亲热,朱棣抱住朱权大哭起来,诉说自己如何不得己才起兵,怒斥建文如何迫害你我兄弟。朱权与朱棣同病相怜,便留朱棣在府中住了几日。这几日当中,朱权见朱棣并无异常动向,于是放松了警惕。就在这几日,朱棣的亲信已买通了朵颜三卫的首领。

    朱权正担忧朱棣长居大宁会招致朝廷不满,遂与宁王妃商议:“四哥长居大宁,恐怕陛下会迁怒于本王。”宁王妃点点头,“若得了与他共同谋反的罪名更是不妙。”朱权边思索边说着:“可如何开口赶他走?毕竟本王与他同父所生,建文削藩,本王与四哥可是同命相连的。”二人正说着,突然听闻朱棣在门外喊着:“十七弟,十七弟。”朱权与宁王妃起身之时,朱棣已走进房门,朱棣拱手对朱权说道:“十七弟款待四哥多日,四哥心中甚慰。”朱权忙说:“四哥说哪里话。”朱棣又转身对宁王妃说道:“四哥叨扰数日,弟妹这几日也着实辛苦了。”宁王妃也赶忙说道:“四哥太过客气了,都是自家的兄弟,四哥前来,怎能不好生招待。”朱棣叹了口气,“只是四哥再居大宁,恐怕连累了你们宁王府,四哥明日便回北平去了。”朱权听闻朱棣要走,心中大喜,赶忙说道:“四哥多保重,明日十七弟亲自为四哥送行。”“还是你我兄弟至亲,换作旁人,谁敢此时招四哥上门。”“四哥如此说便见外了,你我兄弟本就同心。”

    第二日,朱权便去大宁郊外为朱棣送行。朱棣、朱权骑马并肩边行边谈,转眼便来到了大宁郊外,朱权说道:“四哥,靖难之事异常艰辛,望四哥好生珍重。十七弟也惭愧,不能帮上四哥。”朱棣听到此处,一把抓住朱权的手腕,“十七弟能帮四哥,此时恐怕只有十七弟能帮四哥。”朱棣话音刚落,郊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