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墨田居小日子-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而言,途中经过的那座古镇更得她的心意。一边逛一边盘算着,先在这里住几天,然后重返古镇住上一段日子。

    以后去哪里,看心情吧。

    实在找不到满意的地方就回G城,大不了练习能力的时候小心提防。车到山前必有路,人活着,总有拔云见日的时候。

    打定主意,仿佛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逛了一圈,苏杏得出一个结论,除了乡野情趣,这儿只有两家店吸引人。一间摆卖各种扇子,一间是装裱店,装饰书画、碑帖,店里还挂着许多古人的书法字画。

    一时好奇,她进店与老板娘唠叨几句,得知这两间是夫妻店。

    平日里由妻子带着小姑看店,丈夫和小叔子把装裱好的字画装车生意蛮不错的说。别看游客不多,当地不少年轻人出去打工做生意,老了赚钱回来盖房子,先富起来的人家对生活的品质挺有讲究。

    不论年龄,八卦的天性能拉近两个陌生人的距离。

    连续两天,苏杏都来找老板娘聊天。对方见她性子温和,长得人畜无害合眼缘,更是知无不言。

    原来,梅林村的村民大部分都姓梅,苏杏住的客栈就是当地人开的。

    那老板姓梅,名冬生;老板娘姓余,而这里的春夏季雨水多,便取谐音字“雨”为客栈的名称。每逢花期,各个房间插上一枝梅花,寒冬之中暗香浮动,既有意境,又雅致动听。

    说到这位余女士,她可是个能耐人物,据说两个村子的发展有她一份功劳。先是抗议修路,修路的钱她出了一半,接着打造农家乐,建造菜油厂、制药厂。

第29回() 
她叫余文凤,十几年前带着两个女儿嫁给梅林村村长的儿子梅冬生,从此落了户。

    短短的几年间,她不光给梅冬生生了一个儿子,还赚了一栋当地设施最健全最有特色的客栈,旅客多数是住在他们家。

    除此之外,梅家还有一幢豪华别墅建在村口,就是那几个大学生离开的方向尽头,住的全是有钱人。

    苏杏住在村尾,从这儿看不见村口的环境。

    “……菜油厂、制药厂都是她找的外地投资商,听说里边有她的股份。一个二婚女能有这种结局,确实能耐。两个女儿也被送出国读书了,儿子跟他爷爷奶奶在大城市里读书享清福,每年放假才回来一次……”

    小儿子今年才七岁,和两个姐姐一样机灵可爱。

    别看她对村子有贡献,照样有人妒忌恨。

    她刚嫁过来的两年,前夫的家属曾在当地闹腾过。对方的婆婆指着她鼻尖痛骂,说她拿钱养小白脸把丈夫活生生气死。

    至于是真是假,谁知道呢?

    “……就算是假的,架不住妒忌她的人在背后说得有板有眼,把不知情的外人忽悠得信以为真……”老板娘轻笑,“连我公爹这种心善实诚的的人都不敢打包票说她是个好人……”

    苏杏眉头动了一下,笑了笑,不说话。

    能人遭妒很正常,这老板娘和善健谈,其实内心深处也对那余文凤羡慕妒忌恨吧?否则不会这么说话。

    “你家住哪儿?村里边?”苏杏岔开话题。

    “家住在山对面呢,这房子我们租的。”老板娘伸手指了一个方向。

    山对面?苏杏愕然,探头出来张望,呀,果然是她的来时路。

    之前是人在此山中,看不出什么。

    如今看得很明显,那座山像一道屏障似地把梅林村与对面的世界阻隔开来,而且另有一条小路通往深山。

    “对面也是你们村的?”挺大的嘛。

    “不,那是云岭村……”

    梅林村三面是平原,可与世界联通,出入方面算是四通八达。另一面却是连绵起伏的峰峦,沿着小路往山里走,大约半小时便能看见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

    老板娘姓何,名玲。她丈夫姓周,周国兵。

    “一山之隔,两个世界啊!”何玲忽而感叹道,“本来一样穷的乡下地方,短短十年,梅林村是人丁兴旺,而我们村……唉。”

    云岭村的村民几乎走光了,村子原本就小,才十几户人家。如今屋还在,只剩一户人家坚守着老祖宗住了百多年留下来的土地。

    他就是云岭村的光棍村长,周国兵的父亲周老头子,和他的老伴赵大妈。

    只剩一户人家?苏杏不由心头一动。

    “对了,杏子,你不是闲着吗?今天我要给村里老人送猪肉,你要不要去?除了交通不方便,村里环境挺不错的。”何玲笑道,不忘替自己村打广告。

    咦?苏杏一愣,“好啊!”求之不得呢。

    “话说回来,你小小年纪怎么独自一人跑来这穷乡僻壤?万一碰到坏人怎么办?你家人不担心吗?”姑娘家若没点危机意识,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家人就不必提了,苏杏笑了笑,“有个熟人开旅游公司,调查过路线才放心让我跟车过来……”到达这里提出单飞是她个人的坚持,出事也是自己承担。

    说实话,若没几分倚仗,她决不敢跟一个相识不久的人满山跑,哪怕对方是个女人。

    何玲看了她一眼,知道这些出来玩的城里人多半性情固执,各有主见,便不再多话,跟她约好出发的时间。

    下午,周国兵兄弟回来了。

    何玲早早煮好饭自己先吃,让男人一边吃饭一边看店。趁这空闲工夫,她叫上苏杏,两人骑着一辆电动小三轮出发了。

    路上,苏杏从包里拿出一小喷壶往手腕、脚腕,以及脖子等裸露的皮肤喷洒,一股淡淡的茉莉香在空气中散开。

    “玲姐,要不要喷一下?”

    强力有效的驱虫药水,她亲手做的。专门针对山林里的蛇虫鼠蚁,尤其是山蛭。和清水101一起做的日用品,做法简单,林师兄的实验室够大设备够多,同时做几样毫无压力。

    何玲见怪不怪道:“不用不用,我们山里人都习惯了。”城里人就是麻烦,出个门要往身上涂个十几层防护,眼前这姑娘只喷个杀虫水算是罕见的了。

    不知她在想什么,苏杏收好喷壶,见三轮里只有一塑料袋猪肉,以为何玲为了她才开的三轮车,顿感不好意思。

    在她眼里,电动小三轮一般是老人家开去买菜的,方便又省力。

    “玲姐,要不我帮你提猪肉,你开摩托?”

    何玲有一辆款式新颖又时尚的女式摩托车,她丈夫平时出入开送货小车。

    可是,何玲回答说:“不行啊,我公婆他们摘了好多菜要我拉回家,摩托车拿不了。”除了蔬菜瓜果,还有菌菇、鸡、鸭与家鸡蛋等,用小三轮刚刚好。

    苏杏默。

    一袋猪肉换回一车山珍,真划算,也只有父母才肯做这亏本的买卖。

    本以为山间小道陡峭不平,事实不然。虽不是柏油铺砌,路面还算平稳。何玲开车飞快而小心,几次避开少量的碎石泥块,过两个小斜坡便看见一条河流。

    两岸相距数十米,中间架起一座石桥,底下河水浑浊缓缓流淌。

    过了桥便是山林,里边林木繁茂,松柏苍劲挺拔,生命力强的桉树耐水又耐旱,各种高大乔木浓荫蔽日。这边梅树不多,路上只发现零星几棵,不像梅林村那般密集。

    苏杏坐在三轮车上,饶有兴致地环顾四周,除了梅树,她还发现梨、桃和木棉树,还有很多绿植她不认识。

    这片山头很大,估摸着有上千种植物吧?

    路旁野草茂盛,缀满红黑点点,尽是些不知名的野果布满棘丛。有些巨石大如山丘,形状奇特。四面环山,高高耸立于天地间,山势峻峭,还有一条……咦?一条小峡谷?

    “玲姐,你们这儿……有山洪吗?”一眼掠过两边的地形,她凭直觉多嘴地问了一句。

    何玲怔了下,继续保持车速,稳定越过小峡谷范围才减速。

    “谁告诉你的?!”

    耶?真有?

    “……我猜的。”

    貌似猜对了~

第30回() 
未来的她曾经追随队伍走过大小峡谷几次,经历两次山洪。

    当时大家一无所知,所幸向导有经验,听见前方有异响马上提醒大家爬上旁边的山石,尽量往高处爬。紧接着泥浆水狂涌而下,逐渐形成一股波涛汹涌的巨大洪流,吓得她脚软站都站不稳,幸亏身边有人扶着。

    由于亲身经历,她印象深刻才有此一问。

    因为进村的路正好横切小峡谷,如果有山洪经过,行人务必谨慎小心,尤其是雨水多的季节。

    见瞒不过,何玲叹了下,“其实每年就一两次,去年一次都没有。不知哪个短命鬼到处说我们村是山洪多发地,死过很多人,整个村子可能会沉,把外商都吓跑了。”

    与梅林村比较,她们村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两个村子天差地别。

    “那今年呢?今年有吗?”

    呃,何玲语气艰涩,“就,就一次……”怕吓走客人,她强调说,“村里没淹过,不信你到我家住些日子。还有,我婆婆手艺可好了,本地菜做得最地道,保证你吃过回味无穷……”

    路上,苏杏一边听着何玲絮絮叨叨介绍自己的村子,一边笑望林中的景色,闲适自在。

    没过多久,眼前迎来一片空旷光亮。

    苏杏知道,云岭村到了。

    “到了到了,你看,是不是比梅林村好多了。”即将下坡前,何玲停下车子,手指前方。

    苏杏下车到她旁边一站,举目远眺,哗,果然。

    云岭村的环境真的比梅林村好太多,人少不说,林木青翠,空气清新的不得了。坡道下边有一条河,河水清澈见底,岸边一丛丛的水草被水流梳得顺直浓绿。

    看久了,眼睛特别舒适。

    溪水的清,村树的绿,恬静的村庄,远处兀立的山峦,在西斜的日光映照下形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田园画卷。

    她们所站之地离村口仍有些距离,得先下一个小坡,经过一条河,再上一个斜坡才是云岭村口。

    云岭村的海拔比这片林子高,难怪何玲说村里从未淹过。

    一眼望去,村里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堤埂小道交错田间。房屋多是土坯、砖石建造,高矮不一,有的完好无缺,有的破败不堪。

    对比之下,一间马赛克外墙的新净房子显得格外醒目抢眼。

    “那是我家,三层,村里最高的。”

    苏杏的惊叹目光让何玲很是骄傲,示意她回到车上。

    三轮车缓缓下坡,很快便来到河边。

    目测这条河有百多米宽,上边仅有一座青石桥。此桥没有护栏,两米左右的宽度,由一块块石板接驳而成,透过石缝可以看见桥下的河水,走得胆战心惊甚不安稳。

    好玩的是,这条河叫松溪。

    “之前那条河叫什么?”苏杏不由得问。

    “东江。”何玲爽快回答说,“它跟松溪的流向不同,一个是通往省城方向,松溪绕着咱村从另一边走。本来有好几个投资商看中我们村,就因为松溪和外边的流言泡了汤……”

    别看松溪平时清水潺潺充满诗与远方,一旦下雨,那水位是噌噌噌地往上涨,直接漫过石桥让人无路可走。

    松溪仅仅是百余米长,山林边缘与村口之间的坡道距离却有三百多米。因为它实际上是一条河道,防止高涨的河水溢出两边而修建的,从古至今一直如此。

    百年来仅有的一次,松溪的最高水位溢出林子与小峡谷的山洪混为一体,直接把东江桥给冲垮了。现在的东江桥是政府新建的,为了方便村与村的来往,更为了吸引投资商把云岭村也开发成新农村。

    结果洪水一来,全吓跑了。

    毕竟,不管投资什么,保守估计得先建一条三百多米的桥,得花多少钱哪!

    如果不建桥,一旦开发成娱乐场地,就得多买几艘船放着保护八方来客的安全,保存保养啥的需要一笔昂贵的费用。如果是私人之地,同样得想方设法保障自己的安全。

    万一再来个三河汇聚(包括山洪),说不定村子真的会沉。

    一句话,顾虑太多,不如另选风水宝地。

    从此,云岭村的开发被搁置,看不到希望的村民陆续搬出村子。不管村外怎么淹,云岭村的海拔比外边高出许多,松溪的水涨不到村边,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进了村,刚才远远看见的田地与土坯房屋近在眼前。

    “爸,妈,有客人来了。”回到家门口,何玲高声唤道。

    屋里出来两个老人,面容瘦削身材矮小,很有夫妻相。精神都很好,身子骨硬朗健壮,五十岁左右。

    有朋自远方来,自然得杀鸡宰鸭待客。

    苏杏忙推辞,说明自己是到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