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好了,刚才看到大家刚吃了午饭,有点犯困……现在,都好了吧?”
大家连连点头,好了,这尼玛谁还敢打瞌睡,我们大伙一块揍他!那个,衡老师,您能不能看在我们这么乖的份上给画个重点什么的?600多页,熬两个通宵也背不下来啊!
衡越仿佛没有看到大家眼里的期盼,直接开始讲课,
“大家想必都知道,仿制瓷器最容易的就是纹饰与器型,高级点的呢,会在胎土和釉色上做文章,但是最难辨认的是老胎新绘、老釉新胎、旧件新器和复火几种情况,接下来,我主讲的也就是如何鉴别这几种情况。”
“首先说老胎新绘,主要是利用清中后期及民国的白胎……”
衡越将几种情况分别解说了一遍,然后指着讲台上的青花梅瓶说道:
“下边,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一块上来看看这件瓷器,然后将你们的结论写下来交给我。”
李逸的位置比较靠后,轮到他时已经有二十来名学员看过了,动作快的结论早就交上去了。
看到前边那一对开始往讲台下走,李逸看了一眼胡钟月,起身朝讲台走去。
这件梅瓶高约28厘米,小口,丰肩,腹下减收,器形俊秀。
梅瓶通体绘青花人物图,画面中,两高士交谈甚欢,一小童在后玩耍,其中一高士手指红日,面露微笑,蕴含“指日高升”之意,旁题“游人故里千乡客,剑舞宫中一酒仙”。
李逸小心的将梅瓶拿起,首先看款识,是青花六字双行双圈款的“大明万历年制”。再看胎足,是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略微凹陷,胎质如何他分辨不出来,不过感觉不是太好。
将目光转向胡钟月,看到她面色严肃的点点头,李逸将梅瓶放下,开始细看釉色。
这一款梅瓶青花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其中浓淡搭配和谐,能明显的看出层次,而且,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青花彩色中含有手指印的纹样。
李逸知道青花呈色艳丽是明晚期和清初的青花器的重要特征,而指印纹更是被一些人认为是康熙年间青花器最主要的特征。
还有,清康熙官窑青花十分盛行仿制明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的器物,而且不但器形图案花纹仿制,连款识都是“大明宣德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当时的款识!
很难理解,清灭明后瓷器上居然还书有明朝皇帝的年号款,可事实就是如此。
那么是不是就能据此鉴定这款梅瓶就是康熙年间仿制的呢?李逸摇摇头。
康熙青花的特征之一是有指印纹,但是,有指印纹的青花器,却不能认定全是康熙制品,因为青花上出现指印纹的现象在明万历后期已经开始。
至此,他记忆中那点瓷器的知识已经掏干掏净,至于这件到底是康熙年制还是真的万历年制,就只有依靠鉴灵牌了。
看到胡钟月已经准备离开,李逸装作不经意的用左手扶了一下梅瓶,随即笑了笑,转身跟着胡钟月离开了讲台。
“你说这件梅瓶是真是假?刚才衡老师讲了那么多作假的手段,她不会忽然拿件真的来忽悠我们吧?”
胡钟月的发问让李逸愣了一下,是啊,为什么刚才他一直都没有认为这件瓷器会是假的呢?反而从一开始就在康熙和万历之间纠结?
看来还是经验不足啊!不过不管怎样,看来他鉴定瓷器的水平还是要比胡钟月稍微高上那么一点点。
“我觉得这件梅瓶就是真的,而且还不是康熙、雍正年间仿制的,它就是万历年的真品。”
胡钟月长长的眼睫毛上下扑扇着,一双大眼感兴趣的盯着李逸,一副别客气,请继续的模样。
“首先从青花颜色和图案上就基本可以判定,这是一件真的古瓷,而不是刻意做旧的东西,然后从底部圈足和落款上又进一步排除了康熙朝仿制的可能,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件万历年间的真品。”
李逸将自己的判断简单的讲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埋头填写鉴定结论。
不一会儿,全部三十个人都看完了,衡越将手里的答案简单的翻捡了一下,挑出了差不多十几份的样子,然后又将这十几份分成了两摞,其中一摞只有薄薄的两张。
“好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鉴定一件瓷器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又没有自告奋勇的,看来我只好点名了,刘东晨,你来讲。”
李逸差点以为自己又要被抓起来,最后听到点了刘东晨的名字,不由松了口气。
刘东晨是和他一起参加面试进来的新员工,三十五岁,之前曾经在护国寺那边有个小店,主营瓷器,后来护国寺拆了之后,一直没有找到什么好的营生,正好这次通瑞宝招聘,他就直接投简历过来了。
“利用传统经验来鉴定的话,主要是通过对古瓷的七大特征,包括造型、胎质、釉质、彩料、纹饰、工艺、款识等七个方面进行对比辨识来判定真假以及断代,另外还有知识群法和现代科技方法。”
“其实我们现在的鉴定一般是揉合了知识群法和传统经验鉴定法,因为现代科技的几种手段,包括名气最大的碳-14断代技术,缺陷都非常大,其中的元素鉴定法和釉质老化系数鉴定法更是还处于摸索阶段。”
“好,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请你给我们讲一下你对这件青花梅瓶的判断。”
得到衡越的夸奖,刘东晨的信心显然充足了不少,他挺了挺胸,用清朗的声音说道:
“我判断这件指日高升人物图青花梅瓶是康熙早年仿万历青花的官窑制品。理由如下:第一,青花彩色中含有指印纹。第二,青花呈色艳丽,青翠欲滴,正是康熙朝青料的主要特征。第三……”
衡越一直笑眯眯的听他说完,然后问大家,
“你们有多少人赞同他的判断啊?”
李逸左右打量一番,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学员都举起了手,不由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呵呵,我看了你们交上来的答案,似乎没有这么多人做出这个判断啊。”
听到衡越这么说,几个人又悄悄的将手放了下去,还有两个明显犹豫了一下,最后仍坚持举着。
“好,一共十四个人支持刘东晨的判断,那么我再统计一下,认为这件青花梅瓶有问题的有几个啊?”
学员们陆陆续续的举手,衡越数了一下,
“巧了,也是十四个!那好,现在还有两位同学既不支持刘东晨的判断,也不认为梅瓶有问题,李逸,你来说说你的鉴定结果。”
李逸哪儿知道竟会是这么个结果,不由的暗骂了一声,一群笨蛋。
“我的鉴定结论是,这件梅瓶就是万历年间的官窑制品。理由嘛,第一,指印纹最早出现在万历年间。第二万历之前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但是从万历中期开始,国产青料开始被大量的应用……”
“好,你们都讲了各自的鉴定结果以及理论依据,那么现在我开始总结。”
衡越看了一眼台下表情各异的学员,深吸了一口长气,
“首先要表扬的是李逸和胡钟月同学,他们的鉴定结果非常准确,这就是一件万历中晚期的青花制品。”
台下,一些人惊讶的朝李逸他们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扭过头去开始窃窃私语。
“然后,对于鉴定出这件梅瓶是赝品的同学,我不管你们是学艺不精还是出于谨慎的原因,不表扬也不批评。”
底下的人开始讶异了,错到家了都不批评?
“最后,对于那些将梅瓶鉴定成康熙年间制品的,我要在这里提出严厉的批评!”
众皆哗然,甚至连李逸都张大了嘴巴,为什么啊?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个大便宜()
衡越扫视了一圈,将大家的表情尽收眼底,
“你们是不是在奇怪,为什么鉴定不出真假的不批评,反而是鉴定出了真假,却断错了代的要严厉批评啊?”
众人都点了点头,等着衡越解释原因。↖,
“我问你们,同样是这件梅瓶,康熙年间仿制的值钱还是万历年间的真品值钱?刘东晨,你告诉我。”
“康熙年的市场估价要更高一些。”
衡越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以这件梅瓶的品相,如果是康熙年间的制品,它的价格会比真的万历制品高出至少两倍!同学们啊,你们不是一般的鉴定师,帮别人鉴定个东西,拿点鉴定费就完事了,你们是典当行的鉴定师啊!”
衡越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而台下,这会儿已经有人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有几个已经羞愧的低下了头。
“典当行是干什么的?典当行是收东西的!一件只值10块钱的东西,你却花了30块钱把它收进来,我们有多少钱让你去赔?我宁愿你们根本就认不出这东西!”
教室里一阵鸦雀无声,只能听到台上衡越那粗重的呼吸声。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不服气,我根本就不是学瓷器的,是你非要让我们鉴定,出现这种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嘛。呵呵,对于这种人,我就只能呵呵了,你们既然不懂,为什么要给鉴定结论?你们不知道这种结论会干扰同事的判断吗?好嘛,一个个洋洋洒洒的一大篇,理由都扯到天上去了!说一句不懂你们会死啊?!”
刚才还一脸不在乎的几个学员被骂的头都抬不起来,李逸更是暗暗咋舌,没想到这个阿姨的脾气竟如此暴烈,直接在课堂上就开骂了。
可是在他看来,这顿骂似乎有点没事找事的意思,这种情况下,谁会说自己不懂?你若事先提醒一句,估计很多人都敢直接不上台!
唉,反正人家脑袋大,说好说歹都由得人家啊!
“几个瓷器方向的留下,其他人,下课!”
胡钟月长长的吐了口气,拍着自己鼓囊囊的胸脯从后门溜出了会议室,谭默轩则是一脸侥幸的给了刘东晨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拖着李逸逃了出去。
“放学了吗?还是休息一会儿接着上?”
一个跟在他们身后溜出来的年轻人看了一眼时间,问道。
周围几个人纷纷摇头,开始悄声议论,这个老师貌似不太友好?不就是讲个课,又不是真的上班,至于吗?
第一天被李清警告过的孟函用手肘捅了捅身边的一个年轻人,
“虎子,你小子平时越姨越姨叫的那么亲热,你进去问问呗?”
那个叫虎子的夸张的抹了一把额头,
“这会儿越姨估计已经把那几个家伙给大卸八块了吧?就我这小身板,我宁愿自己撞死也绝对不进去!”
办公区忽然多出来二十几个没事干的,氛围可想而知,所以不一会儿李清就过来了。搞明白原因后,她轻轻推开会议室的大门,伸了个脑袋进去。
“问这个?让他们都回家背书去,周末考试瓷器史拿不到30分以上的,也不用等到三次倒数了,直接回家去吧!”
我去!那几个玩瓷器的是活该,我们这些学杂项、玉器、书画的可真心没惹你啊!
衡老师,世界如此美好,为何你却如此暴躁?
这句话说得好!正当大家一副心有戚戚模样的时候,人群后边忽然传来一声绝望的低呼,
“尼玛,老子学的是房地产金融,这下还搞个毛啊!”
回到燕园,李逸将那本瓷器史拿了出来,开始一页一页的翻看,刚刚看了三五页,他就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貌似,这些他看过的内容根本就没忘啊!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难道是因为何首乌?李逸只是迟疑了一秒钟,没错,一定是这家伙!
他弯腰从床底下拖出来一只平平常常的鞋盒子,然后从里边抱出来一个一看就不是什么好材料的木盒,打开,仔细的感受了一下草衣的湿度,拿过矿泉水,小心的倒了一百毫升进去。
草衣沾水后能够让何首乌的创口恢复,证明这两样东西都还活着。既然活着就有可能还会长大,可是,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它长大呢?难道就靠时不时的浇点水?李逸表示不信。
可是,不信归不信,真让他拿何首乌来做什么生长试验,就算是打死他也不肯,万一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哭都没地哭去!
收好何首乌,李逸又随便翻了几页瓷器史,发现自己真的能记的一字不差之后,终于彻底的放下心来,跑到水泡眼跟前浪了一会儿,抱起另一本大部头,跑到落地窗前的沙发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歪倒,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窗外,西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大部头充满了古典韵味的水墨风格书皮上,那上边,赫然写着四个大字,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