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将……”孙妈妈一脸震惊,刚吐出一个“将”字,忙把后面的“军”字吞了回去。
她焦急的看着余念娘,十分不解:“姑娘干嘛要去那什么书房啊……”压低声音:“去偷听将军说话后果很严重的。”
余念娘淡淡的看着她,很认真的纠正:“我这是关心。”
孙妈妈第一次无语。
可余念娘神色十分认真,一点也不作假,再加上余念娘这两年的变化,孙妈妈知道自己说再多也是白搭,余念娘想干的事,想方设法都会去做。
她只好道:“奴婢也不清楚,夫人这边奴婢也只来过一次,书房好像是在那个方向……”心里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又道:“万一外院有男客怎么办?万一让人看见又该怎么回答?万一这事让夫人知道了怎么办?”
“这很容易啊!”一旁一直没说话的玲珑突然道:“咱们就说走错地方了。”
余念娘看着玲珑微微笑。
孙妈妈气结,狠狠瞪了玲珑一眼,这死丫头斗胆包天,不添乱不行吗?
余念娘带着孙妈妈站在一树大树后面,遮住大半身形,玲珑则在府里找了个小丫头,谎称自己是外院后门看门的婆子的侄儿的妹妹的侄女的隔房姐姐。因为进府时间不长,平日不敢乱走,现在想去找那亲戚,却不知道怎么去外院。
那小丫头竟然一点没怀疑,好心的告诉玲珑。
余念娘和孙妈妈幽幽的看着玲珑,这谎撒得……,居然还有人信!
然后三人越过主院,去了外院。
到外院后,书房就很好找了。
书房是个小院子,守门是个小厮。
孙妈妈年纪大,所以不用太忌讳男女之嫌!
于是,余念娘和玲珑找地方躲了起来,孙妈妈假装路过那小院,走到院门口时突然一个踉跄摔倒在地,那小厮见状,忙走过来查看,还关心的问她怎么样,能不能走。
孙妈妈摸着腿,疼得眉头都皱到了一块,努力的想站又站不起来。
玲珑和余念娘站在这边的墙角边,看着孙妈妈由小厮扶着朝路边走去。
玲珑不由担心的问余念娘:“孙妈妈该不会真摔了吧?”
余念娘蹙了蹙眉头,她也不知道。
玲珑顿时后悔起来,早知道她就不出这该死的馊主意了。
等看着小厮扶着孙妈妈走远,余念娘立刻带着玲珑进了院子。
周围树木成林,花匍成簇,两人沿着墙边的小路,利用树木花草掩住身影,一直走到屋子的后面。
院子里只有两个小厮,都立在廊下的台阶处说话,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边。
走到第三间屋子的时候,窗子从里面被推开,余念娘找了个能听到里面说话声的位置停下。
“……如今皇上最庞爱的便是贵妃娘娘和二皇子,对大皇子却是有些冷淡,看来这太子的人选可有待商酌啊!”说话的声音很陌生,余念娘猜应该是礼部郎中王行石。
“大皇子和二皇子都是一表人才,从小就受大儒教导。至于立谁为太子,这要看皇上的。”卫鸿峰回答得很中肯,对于对方的探究,他是一点不上当。
“呵呵,卫将军说的对啊。”王行石笑着道,接着又一脸好意的道:“不过两位皇子已经适龄,想必御史很快就会提请上书立太子,卫将军可得早作打算。”
卫鸿山不解的看着他:“作何打算?皇上正值壮年,立太子也不急于一时。”
王行石呵呵笑了两声,将自己听到的消息告诉卫鸿峰:“……听说折子都已经写好了,只等到合适的时机递上天厅。”
卫鸿峰微微拧眉。
屋内的声音不大不小,外面刚好能听个大概。玲珑站在余念娘身后无聊的注意着左右。
听了一会儿,两人无非是说后皇帝立太子的事,又说年节即到,过了年这事恐怕就会被御史写上奏章。
这些事情机密,跟自己却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余念娘不想听了,带着玲珑顺着墙边往回走,刚到拐角处迎面突然冒出个人来,两人吓了一大跳。
要不是这半年来连杀人都见过,玲珑恐怕早就叫出声来。
她捂着自己的嘴,瞪大眼睛。
余念娘则冷冷的看着正对着自己笑眯眯的十一,而且他还一脸兴趣的问余念娘:“想不想听得更清楚一些,我帮你!”
余念娘挑眉。
十一指了指房顶:“偷听的绝佳地方。”
大白天的趴在房顶偷听,真当将军府的侍卫是摆设了?
余念娘对他翻个白眼,绕过他往外走。
十一紧跟其后,不死心的问:“怎么不想听了?我还说也去听听呢,他们刚才都说了些什么,说来听听……大家都这么熟了,共患过难,有事说出来大家听听嘛……”
一旁的玲珑忍不住偏头朝十一看去,这人还真是自来熟,以前怎么没觉得他脸皮这么厚啊!
第159章 坤院()
余念娘不理十一,十一就一路跟着她唠叨,也不怕被院子里的下人听见。
玲珑胆战心惊的跟在两人后面左看右瞧,生怕被抓住丢到卫鸿山面前。
“……刚才瞧见你们俩进了这里,所以,公子让过来看看,你瞧,公子够关心你吧……”
余念娘出了院子,果然看见一簇花后面,池郎宜带人站在那里,孙妈妈也立在一旁。
她心中嗤笑一声。
是关心吗?
余念娘迈脚,等她走近,池郎宜习惯性的皱起眉头,面无表情的看着她,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呵!
余念娘微微一笑,伸出一根手指朝他摆手,手指指向他,道:“君子。”又指向自己:“女子!”
然后双手一摊:“所以呢?”
语气不甚好,态度很嚣张!
池郎宜脸色渐冷。
余念娘挑起眉头。
孙妈妈和玲珑则站在余念娘身后垂下眼眸。
而池郎宜身边的小九则一脸愤怒的盯着余念娘,仿佛只要她再敢顶撞池郎宜一句,他就拔剑相向。
而地煞和十一早见过余念娘更嚣张的时候,所以,一点反应也没有。
余念娘自知自己长着一双漂亮有神的眼睛,清辙明朗,谁见了都要夸奖一番。
可现在再看池郎宜黑幽幽的眸子,她顿时觉得这双眼睛才是真有不同寻常的吸力,像黑幽幽的深潭一般,平静不起丝毫波澜。却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人不敢直视,又让人不想移开眼。
而且,黑漆漆的贼刺眼。
余念娘拿起手帕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池郎宜深幽的眸子变得更加幽深起来。
不过是想逼迫她而已!
余念娘再次冷冷的盯着池郎宜:“有事说事。”
小九顿时眼神凌冽。
池郎宜微微挑眉,却没生气,转身迈步,余念娘蹙了蹙眉头,还是跟了上去。
“你一女子,做事不择手段,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女德女容……可知偷听一旦被人抓住,你的名声就完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女子更应该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凡事有很多途径,而不是用这种方法,你也不想……”
余念娘落后几步,侧头看向一旁的十一,问:“你们公子话一直这么多?”
十一顿了顿,道:“公子平日话很少。”
“那就是来说教的了!”
十一脸上尴尬了下。
余念娘已经转身往回走。
池郎宜是什么身份,能和颜悦色的跟一个人说话已经是莫大的荣耀,怎么可能让人在他说话的时候擅自离开。
余念娘不过刚转身走出一步,小九已经持剑冷然挡在她面前。
锋利的剑刃散发着寒气,既使没有阳光的照射,它仍然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余念娘想起在太原府寺庙的后山,她第一次遇见池郎宜的时候也是这样被人拿剑指着。
只不过上次是地煞,这次是小九。
而此时的地煞面无表情的站在一旁看着池郎宜,眼里闪烁着不知名的光芒。
十一则是有些紧张的看着两人,欲言又止的张了张嘴。
池郎宜面如冰霜,漆黑的眸子锐利的盯着余念娘。
余念娘冷冷的回视。
孙妈妈和玲珑战战兢兢的立在一旁。
幽静的环境,寂静的人,却有一种剑拔弩张的紧迫。
玲珑壮着胆子挪近余念娘,在她耳边低低道:“玉佩!”
余念娘眼皮动了动。
别人欠着她的恩,她居然还能被对方威胁?
果然是大树不好乘凉啊!什么都得交换!
她垂下眼眸,抬了抬手,因为穿得太厚,手臂只能略微动了动。
真不喜欢冬天!
穿得厚厚的,跟个棕子似的,要不就把自己裹在斗篷里。如果是暖和舒爽的季节,穿上那收腰,宽袖的衣袍,手臂轻轻一挥,定是说不出的英姿飒爽!
余念娘将在书房外听到的话告诉了池郎宜,反正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越是位高权重,越是日日无法安宁,什么事都得清清楚楚,唯恐什么时候就被自己的对头给拉了下去。
不过,吉星好像说过皇后娘娘是池郎宜的亲姐姐。
余念娘看着池郎宜,道:“皇后娘娘有几位皇子?”
池郎宜挑眉,沉沉的道:“大皇子。”
难怪!
看吧,表面风光,自己的侄子如果当不了太子,宁安候府也会跟着没落吧!
余念娘转身,刚走出两步,想起一事,又倒了回来:“听说年节各府的夫人太太都要进宫?”
“是。”池郎宜漆黑的眸子静静的看着余念娘。
“那天道院是在皇宫里吗?”余念娘道。
池郎宜平静的眼神立刻变得犀利起来,冷冷的道:“是。”
“哦。”那还就只能进皇宫才能看到了?
不知道余念娘怎么突然就问起天道院。一旁的十一好心的提醒她:“天道院和宫宴的地方隔着很远呢!”
“哼。”池郎宜冷哼一声:“隔得近又如何,她连进坤院的资格都没有,凭什么以为进了皇宫就可以进天道院?”
余念娘怔怔的看着突然离去的池郎宜。看向孙妈妈和玲珑问:“坤院是哪里?”
孙妈妈和玲珑摇头。
姑娘都不知道的,她们就更不知道了。
等余念娘带着孙妈妈和玲珑回到西跨院的时候戏刚好唱完。
她没有去南苑,而是绕开众人直接回了玉笙阁,吉星拿着斗篷焦急的站在院门口,也不知道站了多久,嘴唇都冻青了,看见余念娘终于回来,她差点喜极而泣。
余念娘径直进了屋子。
孙妈妈跟在后面,对吉星道:“将军府实在太大了,我们不过往前走了没多远就迷路了,绕了一大圈才找到路。”然后拿过吉星手里的斗篷:“姑娘那里有我们呢,你回屋歇歇吧,别冻着了。”
吉星十分感激的将斗篷给了孙妈妈。
孙妈妈回到屋子的时候余念娘正在箱笼里找东西,她将余道生留下的几本书和手记都翻了出来,然后就坐到榻上看起来。也不是看,就是一页一页的翻找。
孙妈妈悄悄问玲珑:“姑娘找什么呢?”
玲珑摇头:“不知道,没说。”
没一会儿,余念娘便将几本书和杂记都翻过了,她皱着眉头,十分不解:“怎么会没有?”问孙妈妈和珑玲:“祖父那些书咱们有带吗?还有他的手记。”
“有有有!”孙妈妈忙道,出了屋子,没一会儿就抱着几本书和一个手记进来了。
“您原来说用不着,就放在那边,姑娘如果要用,我就帮您放到书架上。”
余念娘点头,拿起那本手记看起来,孙妈妈和玲珑正将余念娘看过的书一一放回书架的位置,突然就听余念娘惊喜的道:“找到了。”
第160章 好没好?(两章合一)()
京城不愧是天子脚下,到处一片盛世繁荣祥和之气。
冬日的暖阳淡淡的洒在红砖绿瓦之间或颜色鲜艳,造型美观的楼道飞檐之上,给眼前这个繁盛的西京更增添了几分美意。
街道两旁茶楼,酒馆,当铺,作坊,银楼等等。两旁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他们卖得要不是精巧有趣的饰品,便是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很快进入腊月,卫老太太的寿辰后日子又恢复到如之前般的平静,规律。
余念娘除了每日去南苑,便是待在院子里,除了拿着祖父的手记掏鼓草药以外,便是坐在屋子里凝神养气。
每日散步的习惯一直未改,每隔一日孙妈妈便在小厨房替她炖药汤。
卫府主子每人的月例,花费都是有规矩的,卫夫人派人送来的那些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