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学士-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八成还克扣了官粮,不许发放如今官商勾结,简直是草菅人命!城里的民众粮食都被泡了水,庄稼也全没了,如今都在喝西北风乡下还有许多没被淹死的难民往这儿来寻求庇护再这样下去,只怕真的也要饿死人了”

    “现在是夏天还好,待到了冬天,他们无衣无食,只能饿死”

    “都已经有许多人开始想法子卖儿卖女了”

    “是啊,听说城里最大的粮仓也被淹了,你信吗?”

    “嘘,当心被官府的人听到了”

    李慕儿站在粮行前,听着这些言论,与马骢对视了一眼,各自蹙眉升起怒意。

    果不其然,恐怕皇命已达,却敌不过贪官污吏只字片语的阻挠!

    回转身,李慕儿拉着马骢前去阳谷县的驿站。

    这一路先是走得水路,也不想大张旗鼓动用关系,所以两人从不曾投宿驿站。可到了这里,李慕儿倒迫切地想要亮明身份了!

    阳谷县不大,如今又遭了灾,所谓驿站,不过就是在县衙中谋个住处了。这更合了李慕儿的心意,让马骢亮出了锦衣卫的金牌,顺利入住了衙内。

    县令名叫王彦章,生的一副精明的样子。旁的也就罢了,单从他极力想讨好马骢,却又掐着“本县已无余粮”的原则愣是滴水不漏,足以见得是颇有心机之人。

    李慕儿与马骢来到房中坐定,马骢便迫不及待问道:“折腾了一路,慕儿,你究竟有什么计划没有?”

    他没有问“你想做什么?”而是问“你有计划了吗?”足见其对李慕儿的了解与信任,李慕儿会心一笑,不敢大意道:“此番重灾,漕运中断,事关民生,朝廷必定已经陷入困境。”他也一定焦头烂额了吧?李慕儿心中揣测,却仍是面不改色道,“身为朝廷命官,既然撞上了这事儿,咱们怎么也得助一臂之力啊!治水的事,我们不懂,相信皇上也会派最适合的人前来指挥。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话是这样说没错,可凭着你我之力,怎能?”

    “骢哥哥你错了,”李慕儿打断马骢,坚定道,“我说的救助百姓,绝不是你我一己之力。其实,朝廷必定已经下达皇令,开仓赈灾势在必行,我们要做的,只是顺水推舟。或者说,挖开舟前阻挡着的顽石罢了。”

    “嗯,”马骢同意地点点头,转念又道,“可眼下毫无证据,据说当地的粮仓还被水淹了,这个仓去哪里开呢?”

    李慕儿站起身来,踱了几步,带着商量的口气对马骢道:“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骢哥哥,我有一个想法,就是万一这个公办的粮仓并没有被淹,而是被官商勾结贪污了下来呢?”不等马骢回答,她又继续道,“那我们要找证据,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到时即便惩治了贪官污吏,可错失救人的机会,便不划算了”

    “是这个理儿!”

    “所以,我们应当兵分两路。”李慕儿随手拿起桌上两个杯子,重重置于两人面前,一边比划一边道,“你去找公仓是否被淹的实证,而我,得去借‘义仓’!”

    “义仓?”

    “不错。官仓的意义,是为日常消费储存粮食,和在丰年积蓄余粮以备灾荒,每当粮食短缺,或遇上天灾**时,官府就该将仓内的粮食投之于市,不致‘谷贵伤农’,或直接对难民进行资助。而义仓,则是本着藏粮于民、建立民间储备的理念而兴建的。”

    李慕儿口中的义仓,马骢也曾听说过。它的本意是“民办”粮仓:仓库设于乡间,仓粮由乡民自愿捐献,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粮仓由乡民中威望高、声誉好者管理,管理人员定期轮换,有利于仓储透明;遇到灾荒时,义仓可以就近赈济,及时便捷。

    可这样的义仓未免太过理想主义,并非人人都是菩萨,肯在自己有余粮时捐出一二。也并非人人都能未卜先知,肯在没有灾难的时候存进去一点余粮。更不用说起人心那点小九九,谁会放心从自己的口袋掏出来放进大家的口袋呢?

    所以“义仓”之说执行起来总是困难重重,历朝历代都是时立时废,时兴时衰。

    李慕儿似乎猜到马骢在担心什么,摇摇头叹息道:“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能解得了近渴。我们只管分头行动,记住,务必要快!我们早一刻办成,兴许就能让无辜的百姓早一刻脱离苦海!”(。)

第三零八章:最初模样() 
说干就干。第二天,李慕儿与马骢便兵分两路,忙活了起来。

    李慕儿要寻义仓,说穿了,就是要去寻民间的慈善机构。可这些慈善机构到底有多少斤两,她拿不准。更何况,若真是做慈善的,恐怕不用等她去求,早就已经布米施粥,救济过饥民了。

    所以她虽跟马骢说的去找义仓,实际上她心里盘算的,却是自己去挖掘一个“义仓”。

    这无疑比马骢查探公粮是否被贪污的活计还要难上许多。

    可是李慕儿不服输的劲儿啊,偏偏就上来了。她一路上打探县里的乡绅富豪,好不容易,打听到了几户。

    盘算了一下,她单枪匹马往城东的富贾沈家。

    一路快行,李慕儿不敢有丝毫停顿。即便遇到难民拦住去路,她也不再意气用事,多做停留。可是经过一处弄巷时,她却被一声惊呼吸引,停下了脚步。

    眼前一个芳龄倩影,背对着她。她衣着朴素,却不似难民那般褴褛脏乱,青布衣衫只是微微发旧,倒衬得她修长背影朴实无华。

    方才那声惊呼应该是她发出来的,因为她的身前,几个枯瘦的身影正捧着一包东西飞窜而去,显然是抢夺了她的。

    可她并没有要追赶的意思,只是双肩微微一松,似乎在哀叹。

    人可以贫穷,却不能丢志。李慕儿不爽几个男子强抢女子财物的行为,脸色一沉,便一个飞身越过姑娘,往那几人飞掠了过去。

    “啊!”

    “饶命啊饶命啊!”

    对方大概也是饿坏了,并没有多加反抗,看到有人追过来就赶紧求饶。这下李慕儿倒不敢为难他们了,捧着手中一包热乎乎的东西,不安地蹙眉回头看那姑娘,想问问她是什么意思。

    谁料这一回头,李慕儿如遭雷击,眼泪夺眶而出。

    这世上,离别有好多种,重逢也有好多种。李慕儿从来是个害怕道别的人,很多时候,她宁愿选择默默无声地离开,也希望自己爱的人如此。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如此。因为他们都知道,离别和重逢,难免苦情。

    正如李慕儿每一次和朱祐樘经历的那样。

    她经历了太多次,却第一次知道,原来藏在心中的友情,也如那份执着的爱一样,无论相隔多远,无论时隔多久,当再次见到曾经那个义同金兰的姐妹时,居然也是这样喜极而泣的无言。

    显然,对方亦是如此。

    何青岩拿手背捂着口鼻,泪珠子划过她的指缝,簌簌跌落,她也不想着揩去,只是呜咽着不肯出声。

    迷蒙细雨又再次飘落下来,打湿了两人的发梢与眉尾。

    一如初见。

    “青岩姐”李慕儿在心中默默唤了一声,那个有着倾城容颜却刻意掩之的女子,那个身患恶疾却一声不吭的女子,那个在她难过时竭尽所能安抚的女子,此刻站在巷子的一头,眼神温柔地望着自己,水纹在她脚下晕开,眉睫中似有迷雾流淌,如最初遇见她时的模样。

    “莹中,你不过来抱抱姐姐吗?”最终,还是何青岩率先开口,将李慕儿从无尽的回忆与感慨中拉了出来,再顾不得许多,猛地冲向了她。

    那是一个单薄的拥抱。两个瘦弱的身影,紧紧拥着彼此,彼此都带着哭腔,却又不敢啜泣出声音来。李慕儿手中的东西掉在地上,原来是几个热腾腾的包子,刚被赶走的几个乞儿,再次围了过来,将包子捡了就跑。两人却早已无暇顾及这些,仿佛要把分别许久产生的思念,全部付诸于这个拥抱,久久不能自已。

    “何仙姑,你怎么还在这里?这是”直到突然有人在巷子口喊了这么一句,李慕儿与何青岩才回过神来,彼此抹抹眼泪,忍不住对视着笑出了声。

    “瞧你,鼻涕都快流下来了。”

    “姐姐不也是,眼睛都哭肿了。”

    何青岩又笑了笑,才牵起李慕儿双手道:“莹中,你为什么会在这里?我最后听说你的消息,是你失踪后重又回了宫,我的心才算落了地。怎么,又出宫来了?”

    这样算起来,荆王之事何青岩定然一概不知了,李慕儿一时也无从解释,便道:“此事说来话长,可我出现在阳谷县的缘故,定与姐姐相同。”

    “与我相同?”何青岩先是一愣,当看到李慕儿点点头聪慧的眉眼后,立马反应了过来,颌首道:“是啊,定与姐姐相同。乐善好施,乃我辈之责。”

    乐善好施。

    原来,黄河决堤,百姓遭难,何青岩听说后,便来到此处,愿尽一己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受苦的灾民。而李慕儿,正是从她身后那人口中一句“何仙姑”听出,何青岩必然已在此多日,救助了许多人。

    怪不得她的气色看起来并不好。李慕儿觉得又自豪又心疼,蹙着眉头埋怨道:“姐姐是一个人来的吗?其实,你完全没必要”

    何青岩仿佛知道她要说什么,忙打断她道:“莹中!你是不是觉得,以我这样清冷的性格,应该不会来趟这趟浑水?”没有得到李慕儿的回应,何青岩顾自继续道,“这也多亏了你啊。是你教会我,有血有肉地去生活,即便伤痕累累,至少,没有白活一世啊!”

    听到她这样坦然的话语,李慕儿忽地眼睛一亮,反抓住她的手问道:“那兄长呢?青岩姐你是否肯给他机会了?”

    何青岩眉间一蹙,有些踌躇。那个长远没有提起的人,仿佛突然又闯入了她的生命,让她再一次措手不及起来。

    李慕儿见她沉吟不答便知她有顾虑,又补充道:“青岩姐,兄长他辞官了,天下之大,你觉得他会去何处寻你?”

    这本是一个问句,李慕儿却知晓不会得到任何答案。可她也知晓,这一问必定问进了何青岩的心里。余下的事会如何,她一时捉摸不到,也不好逼得太紧,便转了个话题道:“对了,青岩姐,城东的沈家,你可认识?”(。)

第三零九章:院内有径() 
“沈家?你是说,那个传说是沈万三后人的沈伯垚?”

    “不错,正是此人。”

    沈伯垚家财万贯,何青岩自然猜到李慕儿要做什么了。她摇摇头,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半晌才道:“沈伯垚确实能暂解城中饥荒,可此人性格古怪,恐怕不会帮衬。不过听说他又是个爱才之人,你堂堂女学士出马,或许能有机会,也未可知”

    李慕儿吸了吸鼻子,拉着何青岩的手顺势而行,一面说道:“那我们还等什么?青岩姐随我走一趟吧!”

    这刚经过方才来叫何青岩的男子身旁,李慕儿就被他一把拽住。他的手劲儿不轻,勒得李慕儿拧眉“嘶”了一声,抬头疑惑望住他。

    忙着与何青岩说话,这会儿李慕儿才注意到他。他身材修长瘦弱,仿佛经不起风吹似的。只是配上他清秀的容貌,大气的笑容,倒显得风骨神采与众不同了。

    “这位小公子好生不雅,大庭广众之下怎能对一个姑娘拉拉扯扯的?”

    李慕儿惊讶低头,原来她为了图个方便,一路以来都是男装打扮,自己都忘记了。何青岩在一旁闻言也是噗嗤一笑,赶紧挥开那人紧勒着李慕儿的手,解释道:“道长别担心,她是我的姊他是我的弟弟!”

    道长?李慕儿揉揉手臂,好奇地看着他。年纪轻轻,哪里像个道长?

    “原来如此,是在下失礼了。”他连连拱手,不好意思道,“小兄弟莫放在心上。”

    “无妨。”李慕儿暂时没空与他计较,也无暇关心他是何人,拉着何青岩边走。

    只是与他擦身而过时,不知为何,倒觉得此人虽然“误伤”了她,还对何青岩有种莫名的关心,但似乎人还不赖。

    待被何青岩带到沈府,李慕儿不可置信地四下张望起来,却见徐府坐落在一条极为僻静的小胡同里,漆黑的大门上挂着一对大红色的铜铃,其余并无任何特殊之处。

    不是说腰缠万贯吗?不是说余粮充足吗?怎么是这样寒酸的门面?

    何青岩见李慕儿这样的反应,倒并不奇怪,了然对她说道:“看吧,我说这沈伯垚性子怪,你可信我了?”

    “信。”李慕儿走至门前,犹豫道,“连看门的人都没有,怎么进去?”

    “直接进去就是。”何青岩说着,便兀自上前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