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学士-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进去就是。”何青岩说着,便兀自上前推开了门。

    富家之境,如此轻易便能进门?李慕儿往门里看去,居然空无一人。只是门后的路径,分为东西中三路。不过相对而言,东西两路要狭窄许多,唯独中路,格外气派非凡。

    抬头往后看,只见中路方向有座高楼耸起,想必是“真正的沈府”所在。

    这是整的哪出?

    “走吧,莹中。既然来了,进去碰碰运气也无妨。”何青岩说着,抬腿就往中路走去。

    李慕儿却没迈步,再次左右打量了一番,突然叫住何青岩,指着她脚下道:“姐姐,这里有三条路,你为何偏偏选这条?”

    何青岩不明所以,看了眼脚下的路,才回答道:“莹中,我并未做任何选择。因为,我压根没想过往那两条小路走啊。”

    此言一出,两人相视错愕。

    沈家豪气归豪气,这种进门三条路的设计根本毫无必要啊!

    何青岩在李慕儿低头思忖的当口,赶紧折了回来,一同观察起那两条小路。

    西面小路虽窄,但极为规整。鹅卵小石铺成的路基,整整齐齐通向前方。

    而这东面小路的两旁,却是一番乱象。

    李慕儿抬步往东而行,一步一步走得极慢,一面还观察着旁侧的景物,轻声念道:“院内有径,径欲曲;径侧有石,石欲怪。石转有松,松欲古;松顶有凤,凤欲舞。有凤来仪,客欲贵;客进有阶,阶欲平”

    “莹中?”此时两人已步到几个石级上,何青岩开始怀疑,这怎么看也不像通往正厅的路啊!

    李慕儿被叫得回头,脸上却全然不再是刚进门时的忧虑,反而换上了一贯的自信从容,“姐姐,客进有阶,我们已经是沈家的客人了”

    “啊?”何青岩虽听不明白,却还是跟着李慕儿一同往石级上爬去。同时,李慕儿的嘴里还是叨叨不停,“阶畔有,欲鲜;落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

    眼前一片竹林,密密遮住视线,不但再没有路,甚至让何青岩怀疑两人已经不知不觉出了府,或者迷了路。刚想再问,却听到李慕儿忽然一声喜悦的惊呼,“啊!姐姐快看!”

    竹林尽头,一幢两层高楼孤傲耸立。没有想象中的气派华贵,倒颇有些遗世而独立的清冷感觉。

    何青岩这才松了口气,转身凝住李慕儿,却听她额头微微冒着汗,脸上却也是放松的神色,对着那小楼笑道:

    “竹尽有室,室欲幽。”

    “哈哈,好好好,好一个竹尽有室,室欲幽。公子能至此处,不容易啊!”这话语来自一位中年男子,他穿着讲究,玉身长立。不同于那些脑满肠肥的暴发户,他浑身散发着的是一股与生俱来的名门气质,自然而成。

    李慕儿突然觉得他不是“怪”,而是——不食人间烟火。

    “沈先生说得是,能猜破沈先生这微妙雅致的心思,可不是不容易吗?沈先生可否允许我们进门讨口茶喝呢?”

    她没有叫他什么“老爷”、“公子”,而是叫他先生,足以见得她对沈伯垚才华的肯定。沈伯垚自然也听得舒心,对她这样不谦虚的自我称赞便也没放在心上,反是退后一步让到边上,伸出一只手欢迎道:“两位,请进。”

    “多谢。”

    李慕儿将手负在身后,装作满不在乎镇定的模样,款款往楼内而去。却在经过沈伯垚身边时,发现了他望向何青岩惊艳的眼神。

    唉,果然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何青岩这倾城的容颜,能在灾后乱世中平安自保已属不易,怎么还独自做起慈善来了呢?(。)

第三一零章:沈家激辩() 
待进了厅门,李慕儿发现,正厅里的摆设果然只能用“优雅”二字形容,一桌一椅处处可见主人家的心机。

    正厅后边有一穿堂,种种迹象昭示着此处才是沈府真正所在,方才的那扇大门,不过是个幌子罢了。也难怪李慕儿打听到的沈府还有余粮,且数量众多。现下从一路的“跋涉”看来,沈府的地势建得极高,遇了洪水也不过是淹了底下假院子,根本动摇不了沈家分毫。

    可是,有余粮归有余粮,肯不肯拿出来救济又是另外一回事。看沈伯垚的样子,倒也还算和善,李慕儿想不明白,他为何对外头灾患如此淡然,不肯插手一二?

    沈伯垚似乎对两人的来意心知肚明,却也没有一点儿要拆穿的意思,自顾自地请她们喝茶聊天,说着佩服李慕儿才气云云。

    何青岩一贯淡然,此时依然不发一言。李慕儿实在憋不下去,终于开口直奔主题道:“实不相瞒,沈先生,我俩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为自己讨茶喝,而是想要更多的人能喝到茶。”

    “喝茶?”沈伯垚笑着反问,“近来最不缺的就是水了,要喝茶还不容易吗?”

    面对他的装傻充愣,李慕儿没有半点脾气,只是哀叹道:“唉,当食不能果腹时,哪还有闲情逸致饮茶?”

    “公子这样说,那你在此饮茶,一定没有这种忧虑。既然你自己没有,又何苦管什么‘当’呢?我也曾以为助人能为乐,后来才发现,各家自扫门前雪,才是成就大同之道。”

    他这话说的多少有些无奈,李慕儿听得愣了愣。各家自扫门加雪,这个道理只适用于天下大同时,如今满城风雨,不伸出援手,便是雪上加霜了。李慕儿满心试图感化他,起身一个鞠躬,用平生最虔诚的语气道:“沈先生,礼记?礼运中如是说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们不能仅奉养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而是要让天下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其晚年,青壮年能为社稷效力,儿童能顺利地成长,年老的鳏夫、年迈的寡妇、孤儿、无子老者、残疾人士,都能得到他人的关爱,这样才算得上‘大同社会’。当然,何谓‘大同’,各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在下此行,自不敢质疑沈先生这杆秤是否公平。只是希望沈先生能听听外界的声音,看看门外落雪,究竟有多厚了”

    “你似乎很喜欢说教?”

    这句话李慕儿听着耳熟,似乎曾经墨恩也这样讲过。只可惜,他讨厌说教。那么眼前的沈先生,是不是也讨厌说教?

    李慕儿心生不妥,赶紧想解释自己并非也不敢对他说教,却听他亦起身道:“这样吧,我这个人也最喜欢说教。我们来比一比,到底谁能说服谁!”

    这,显然是要来场辩论了。李慕儿倒不心慌,论嘴皮子,她应该还是有胜算的。与何青岩对视一笑,她点点头立刻答应了下来。沈伯垚也不矫情,领了她往书房而去。

    一进书房,沈伯垚也不坐上座,与李慕儿在棋盘对面一同坐了,直接开口道:“你倒是说说,前有古人为此善举吗?”

    李慕儿思索了下,当即答道:“南齐有竟陵王萧子良开仓赈灾,南史?齐文惠皇太子传记载,他还与文惠皇太子萧长懋一起,创办了‘六疾馆’。宋时大家朱子,曾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创设‘社仓’。‘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则在苏州创设过‘义庄’”

    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何青岩一直未能得知。她只记得,自己从天明等到天黑,又从天黑等到天明,足足等了一天一夜,才等到沈伯垚与李慕儿从书房并排着走出来,彼此眼中都充满谦逊和满足。

    这大概就是世人所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酒逢知己千杯少吧!

    “公子放心吧,我沈某向来言出必行。不日就将五百担大米,送到公子府上,全当是公子的荣耀。”

    李慕儿见沈伯垚如此大方,却也没立刻应承下来,反而连连挥手道:“不不不,沈先生知道,在下并不是为了什么虚名而来。在下也十分清楚,沈先生不愿挂名捐粮赈灾。不如这样,沈先生便当自己是拥着个义仓。”

    “义仓?”

    “不错。义仓本就是用于储粮备荒,缓解灾年。我听说隋朝之时,百姓在朝廷的鼓励下,将丰年的余粮无偿捐入义仓;到了凶年,义仓开仓,允许遭灾的百姓借粮缓解灾情;来年若获得丰收,借粮者就必须把一部分新粮食还输给义仓。义仓通过捐、借、还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

    沈伯垚点点头,勾着唇角问道:“你的意思是,来年,还让他们还我粮食?”

    “不,在下的意思是,这粮食可以不由我或者沈先生的名义捐赠,而是用义仓的名义开仓放粮。他日灾祸一去,丰收之年,百姓多少将粮食还于‘义仓’。再有苦厄时,沈先生就不必陷入捐与不捐的矛盾中了!”

    沈伯垚眉头一跳,好啊,原来这厮一早就看透了自己的心思!

    “好,就这么办吧。”

    这一场在沈家发生的关系许多人生死的转折,在当年的阳谷流传甚广,有人说是天降英才苦口婆心劝了三日感化了沈家,也有人说是菩萨心肠的倾城艳伶潜入沈家收服了沈家主子。可再多的流言蜚语,最后终究随着那百担粮食,流逝于一张张喜悦笑脸中。

    至于此事真正的促成者李慕儿,如同从前在紫禁城一样,没有人知道她是谁,也没有人会知道她做了什么。即便沈伯垚,也只是在想收下她为左膀右臂而被拒后,感慨地对着她离去的背影夸赞了一番,没有问一句她的身份

    谁又能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小伙儿,会是紫禁城那位人称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学士呢?(。)

第三一一章:八方来援() 
派粮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汇聚在一起,挑着荆筐的壮汉、背着竹篓的妇人、拿着笸箩的老人、抱着瓦罐的小孩每个人脸上都是一片兴奋的笑容,他们步履匆匆,生怕因自己的迟疑而错过活命的机会。领了粮的,恨不得给分米的小厮跪下磕头,又小心翼翼地不敢有大动作,怕白的大米有一星半点儿洒了去

    李慕儿远远站着,面露微笑,身旁的何青岩亦然。李慕儿侧头望望何青岩,突然噗嗤一笑,道:“青岩姐,这回我能侥幸成功,你也功劳不小啊!”

    “又在胡说,”何青岩手指点了下她脑袋,“我顶多只是带了路,还差点带错路如果我们走了中路,大概只会被当做小贼,被赶出府去吧?”

    “也许会,”李慕儿坏坏看着她,“也许,不会。”

    何青岩对此并没有多大情绪起伏,如往常一样,一笑带过。这倒让李慕儿不禁想起钱福来,他辞了官满天下去找,没想到居然被李慕儿无心遇上,要是他知道了,定也会感叹一番吧!

    “想什么呢?”

    何青岩看着气色不错,对此李慕儿很是愉悦,也不愿意再说些敏感的话题惹她烦恼,便摇摇头道:“没什么,青岩姐,我们回去吧。”

    她们要回的,是一个破落的小院。小院里别的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气儿——几个孩子在院子里不大的空地上,吱吱呀呀地唱着童谣:

    “青龙头,白龙尾,

    小儿求雨天欢喜。

    麦子麦子焦黄,

    起动起动龙王。

    大下小下,

    初一下到十八。

    摩诃萨。”

    有个稍年长的大娘,听了这样的歌谣却冲出门来拍掌啐道:“呸!这都闹了水祸了,还唱着这求雨的童儿歌,娘里个腿奶奶个脚!”

    这方言听得李慕儿憋不住笑出来,何青岩倒是习惯了,轻声解释道:“李大娘说话直,不过话糙理不糙。这几个孩子都是本来家里就不富裕的,这又在灾中与爹娘走散”

    何青岩顿了顿,李慕儿立马意识到,所谓“走散”,恐怕有许多种不好的可能。再看眼前的孩子,单纯的笑容背后,不知是否也有悲伤的时刻。

    “上不了书院,怕是连唱的什么都是一知半解”

    何青岩的话听来失落,李慕儿瘪了瘪嘴,收起笑意问道:“青岩姐,你收留着这么多孩子,钱财可还够用?”

    “你放心,我现在时常出诊,能贴补一些。”

    李慕儿闻言,暗自叹了口气,从重逢时她手中那几个热乎的包子便可以看出,她堂堂一个刑部尚书之女,在这儿过得可并不轻松。

    正这样想着,门外匆匆跑进一个身影。

    两人匆匆转头一看,是马骢。

    马骢本盯着李慕儿的背影直奔而来,却在看到何青岩时脚步一顿,随即脸色大喜,叫道:“青岩姐!你怎么会在这里?”

    他笑起来的样子,特别可爱,印象中,他总是一副武相的模样,若是不笑,会让人觉得怕怕的。何青岩想到这里不禁莞尔,颌首道:“一方有难,八方来援。”

    “我看是千里有缘来相会才对!”马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