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鸠逻心中的想法有两个,一是借助联合体的形式展健全飞马座文明的科技树,使飞马座文明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文明主体,当然,这也是其它文明的努力方向。待到各个文明都可以自立,联合体的使命也就可以终结了。
到时联合体解散,或者成为一个松散的联盟性质,倒也不错。
第二个想法,则要视情况而定,假如未来有一天条件成熟,文明都愿意的话,整合文明让蓝马联合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蓝马文明”也未尝不可。
毕竟各个文明各有自身的优点,能够整合的话当然最好。
不过就目前来说,这种想法还太远,鸠逻本人也还是倾向于第一个想法。(。)请
1
第二百二十六章 十年()
一秒★小△说§网。。】,无弹窗!
费罗文明和奥多文明的大战已经告一段落,不久的将来,有多少文明在得知费罗文明战败之后,拍手称快,又有多少文明在得到消息之后不屑地笑了笑。
而在遥远星空的另一处,一个稚嫩的文明正在积蓄力量,有朝一日的厚积薄发。
新历25年,即公元2081年,地球舰队来到海神星系也有十年时间。
这十年,舰队发展日益壮大,得益于日趋安逸的生活环境和人口政策的,适龄青年在政府的鼓励下组成家庭,并开始生育下一代。
仅仅十年间,地球舰队的人口结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统计,十年间共组建新的家庭三亿余户,新增人口则突破了二十亿大关,其中鼓励生育的政策实施后的第一年,便有超过六亿新生人口诞生,第二年出现回落,只有一亿,第三年小幅上涨接近一点五亿,第四年部分人生育二胎,新增人口三亿,第五年再次回落,约为两亿,此后维持在不到两亿状态。
可以说,从这十年的生育情况来观察,地球舰队的第一波生育高峰已经过去了,毕竟整个舰队总的生育人数是有限的,短期内的刺激过后,接下来便没有之前那么强烈的效果。
到新历25年时,地球舰队总的人口达到了四十五亿,短短十年竟增加了八成,其中接近一半为幼小孩童,人口结构图呈现出了一个夸张的大底盘三角形。
放在地球上,这种“青苗过多”的人口结构是让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十分头疼的,透着极不稳定的社会隐忧,但恰恰现在的地球舰队没有丝毫这方面的担忧,反倒处在一片祥和欢腾当中。
小孩是一个文明发展的希望,小孩越多,文明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这当然是舰队领导者十分乐意见到的。
但如何让他们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则成了舰队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这一点便由民事行政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商议制定政策,群策群力,制定出了一项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教育方式,目的当然是让这些小孩成为栋梁之材,可为舰队、乃至地球文明服务。
于是几年间,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相继设立,大批见习科学家当地学校成为教育人员,同时正牌的科学家也学校进行定期的教学工作,旨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素养。
在目前的地球舰队,经过多年的教育与社会潜移默化,已经树立了科学家的崇高地位,他们与医护人员、政务人员、军队一起,成为舰队内部最具地位认同的群体,拥有着良好的口碑。
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多,消耗也开始翻倍增加,暂且不考虑粮食和衣服等必需品的消耗,各种家佣型辅助机器人,以及奶粉、营养液、纸尿布等婴幼儿用品,成了销量最为紧俏的产品之一,有头脑有余钱的民众便抓住时机投身商业,民间商业也日益繁荣起来。
在通常情况下,的摄取与环境的破坏都存在一个矛盾,好在海神星系可以用泛滥来形容,在强大的产能建设下,官方几乎着源源不断的物资民众们可以尽情享受稳定生活所带来的安逸。
当然,物资虽然充足,但考虑到由奢入俭难,哪天舰队若是再次踏上航行的道路,必然面临的限制,于是舰队内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上层领导者,依旧提倡节俭生活,并将节俭美德与信用积分挂钩。
似乎积分已成了万能药,只要与积分挂钩的,都能给民众带来极强的自觉性。
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在舰队中,没钱可以,但没有积分是绝对不行的,积分,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各种招录中,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这不,新历26年元旦的这一天,地球舰队首次推出了由杨曦为首的科学家研制出来的属于地球舰队自己的链式数据库注射药剂。
在官方公布的消息中,这首批数据库注射药剂只有一千万份,僧多粥少,公平起见,将有限给积分排名靠前的一千万人!
所谓一步先,步步先,经过舰队反复的宣传,人们早已认识到链式数据库的性,没有注射名单的人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注射链式数据库,心里那是羡慕得紧!他们两手紧紧攥着拳头,恨不得来几场见义勇为,好好刷一刷自己的信用积分!
只是可惜,现在的舰队哪有那么多见义勇为可以让他们去做?
另外,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多,舰队的居住也是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好在舰队的造舰能力不是说说的,这十年间地球舰队又一口气增加了三百艘设施的大型居住舰以及无数工程、科研用舰。
此时,地球舰队共拥有新老居住舰共计四百一十二艘,可容纳四十亿人口居住,至于还剩下的几亿人,或是在海神基地里工作,吃住都在海神基地,或是已经移民前往天河星。
……
房乾锋是新沪城市的市长首席政务官,同时也是第一批移民到沪城舰的居民之一,作为一个典型的书生政务官,房乾锋虽有多年的助理生涯,但却没有太多主政一方的经验,蓦然将他放到一个新生的城市,有激情,但更多的还是忐忑。
新沪城市虽然继承了沪城这个名字,但它无疑是一座需要一切从零开始的城市。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当初房乾锋作为首席政务官来到沪城舰时,他看到的是一座基础设施完备,兼顾城市与农村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但美中不足的是,整座城市寂寥无声,全城竟无一丝人气,是的,这是一座彻彻底底的空城。
房乾锋作为一舰民事之首席政务官的执政生涯便是从治理满城的治安机器人开始的,每天所要面对的,除了工作单位里的政务人员外,就只有空空荡荡的大街,以及在街头维持街面情节的机器人。
不过房乾锋没有气馁,因为他知道随着舰队人口的增多,沪城市迟早有一天会繁荣起来的。他每天带着工作人员一起赶赴乡下,实地考察农村作物的收成与新河道、浇灌系统的建设。
由于还没有人,大片土地只得由机器人进行耕作,房乾锋这位全舰的民事领导者,真正意义上成了机器人的领导。
终于,在这么度过了一年时光之后,房乾锋的转折点到来了,舰队开始向沪城舰进行移民,首批便有差不多一百万人口迁移过来。
这下子房乾锋算是有的忙了,虽然一百万人口放在地球上只是一个稍大一点的县城的规模,连小型的地级市都还达不到,但房乾锋看得更远,要知道在古代,一百万人口已是非常庞大的城市了,他乐呵呵的想着,要是放在古代,他都算得上京畿地区的最高长官了,统辖的人口一点都不比他们逊色。
如今沪城市共有人口三百二十万,出于长远考虑,舰队方面已经不再向沪城舰移民,相信随着舰内的人口自然繁衍,人口会慢慢增加的。
“为政者,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站在硬邦邦的田埂边,看着一片金灿灿的麦穗,房乾锋心中突然大发感慨,想起了赴任之前舰队专门组织“首席政务官”召开的一次培训。
民众安居乐业,他心中升起了一丝成就感。(。)曝光!:
1
第二百二十七章 乡间()
“房市长,今年的粮食收成又是一个大丰收啊!”
身边一名助理的感慨将房乾锋从思绪中拉回了现实,他看了眼金灿灿的饱满稻穗,走上前用手托了托,由衷地点头赞叹:“是啊,科学院那帮谷物专家真是厉害,这种新型品种的稻谷产量足足比过去提高了近一倍,而且你看这稻秆多坚挺,结了这么多稻穗居然都不弯,实在了不得啊!”
房乾锋作为执政人员,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的级别,凡事出发总是免不了职业病,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口与粮食的矛盾。现如今地球舰队人口激增,如何做好粮食的保障自然是重中之重,而有了优质的稻种,这些问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助理点点头道:“优质的稻种能令亩产提高近一倍,不过产出与投入呈现正相关,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机肥料的消耗量也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市政厅统计,今年肥料消耗比往年增长了逾三成左右。”
房乾锋闻言放下了手中的稻穗,笑道:“一分投入一分收获,自古如此,该消耗的还是要消耗,可没有捷径可走。让市政厅把明年的规划做好,我们好向上面申请农用补助!”
“对了,土地分配落实情况怎么样?”房乾锋面容肃整地问道。
这次他来到田埂地头可不是踏青,考察土地分配情况才是他的目的。
就现在的沪城市而言,这座新的城市刚刚走上正轨,有很多东西都在慢慢梳理当中。由于前期人口稀少的缘故,绝大多数田间劳动均由机器人来完成的,这些土地的控制人自然也是沪城市当地的政府。
不过随着人口日益增多,这些土地的使用权慢慢也要交到移居进来的民众手中,老是交给机器人劳动显然是存在巨大问题的。人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天睡觉吃饭,凡事有机器人伺候着,看起来虽然比较美好,可从某种程度上也让人变得慵懒了。
地球舰队历来奉行不养闲人,而并非人都能从事足不出户的脑力劳动,于是合理的农业生产人口便是社会稳定的必要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机器人会有计划的退出劳作队伍。
当然,居住舰内要形成合理的农业生产人口,而作为舰队官方所属的各大舰,则依旧要由机器人来操办各种物资的收成。
说白了,居住舰内的土地更多的是从稳定社会结构的考虑出发,而非这片地上的产出,毕竟舰队内不可能一切都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去安排,适当也要留出一些给予民众自主的交易权利,而一旦这种权利得以发展,周期性波动便不可避免。
而恰恰适宜的城乡结构是商品经济繁荣下的减震器,能够很好预防单纯商品经济所遇到的周期性的波动,这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少舰队官方对民间经济的干预程度,化解官方的责任压力。
而作为舰队主要产出地的舰内的土地,当然不可能采用像居住舰内一样的这种低效的小农耕作方式,各大舰内部都是呈规模化的大农场机械化耕作,由无数机器人和在押囚犯进行义务劳动,是舰队物资的主要来源。
“房市长,根据民事委员会的要求,居住舰土地二十年一轮换,本次土地落实情况已达六成,居民都已获得了相应的土地拥有凭证,另外还有四成则仍掌握在政府手中。”
“抽检一下,我们面前这块土地是谁的?拥有者对这块土地有怎样的规划?”房乾锋干脆利落地下达指令。
“好的!”
助理随即点头,拿出一台编写电脑便操作起来,很快数据便出来了:“这块土地使用人为罗姓户主,名叫罗东,登记使用为粮食作物种植,根据系统测算后给出的建议,它的种植项目不会造成区域内粮食产出过多,但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明年收益欠丰,考虑到官方居住舰正在加大农业生产,因此系统他明年改种豆类经济作物,或者果树类长远发展的作物……”
房乾锋点点头,淡笑着道:“有了系统的大数据确实是方便,至少不用担心某些作物产出过多而造成谷贱伤农了。”
助理也是跟着一笑,接着便随房乾锋一起朝其它地方走去。
此时道路两旁的稻田里,一片黄橙橙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看着人们在田间劳动和看着机器人在田间劳动的感受是非常有区别的,前者显然更有人情味。
当然房乾锋也发现,哪怕是人群劳动的地方,中间也不乏一些便捷性的小机器人参与其中,民间的劳动状态似乎更加有机械化的成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