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六十三章,以假乱真()
穆玄阳这些日子,一边儿忙着在边境,帮着燕王练兵。一边儿担心妻子的身子,每隔个几日,便会回府一趟。
燕王觉得儿子太过宠幸这个三儿媳,女人哪有不生孩子的,燕王妃育有二子,也不见如此娇气。
为着此事,陆如雪也劝过穆玄阳。可穆玄阳一直觉得当初让妻子一人回乡奔丧,心怀有愧。所以不论妻子如何劝阻,他仍坚持每五日,回府一次。
不过边境的事,进展很是顺利。穆玄阳确有为将领军之才。燕王见劝不住,便也由着儿子。
燕王妃念儿子辛苦,倒也跟着劝过两句。可儿子初为人父,紧张孩儿,且儿子一向很有主张,燕王妃也不好多说。
只是不时的叫了三儿媳过去训话,让她多劝着夫君一些。
不过因为皇上突然下旨,宣诸藩王携子入京,燕王找来幕僚相商,为免重蹈覆辙,步了秦王的后尘,只得称病不往。
皇上也知燕王必然不会依旨而行,便以担心王叔身体为由,派了两位太医来北平燕王府,为燕王问诊。
这两位太医,都是皇上的忠臣,家人又被扣于京师,燕王召降不果,不得不防。
这才在府医的提醒下,想起三儿媳医术精湛,让燕王妃出面,看看在不伤及身体的情况下,是否尚有办法可想,以瞒过太医和皇上。
这原也不是什么大事,陆如雪可以施针,使其气血受阻,再辅以改变心律气息的汤药。
可这不是长远之计,短时间对身体无损,可若是两位太医坚称要留下为王爷医治,长了总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只要能瞒得过一时便可,至于如何让两位太医离开回京,便由你父王去想办法。”
虽早知这个三儿媳精通医理,善用药膳调理身子。可燕王妃却从未想过,三儿媳的医术,竟有把握瞒得过两个有经验的太医。
陆如雪将自己拟的药方,和为燕王施针的穴位指了出来,府医看过,点头直称高明。燕王夫妇这才相信,这三儿媳的医术,已入化境,不是一般大夫可比。
因皇上下旨传诏,所以穆玄阳今日也赶回了王府,见妻子行事,得父母欣赏,大感欣慰。
事情商定后,陆如雪便开始拟了食方,先改变燕王的饮食,以减轻体重。大病总要有个大病的样子,看上去珠圆玉润的,又怎骗得过二位太医。
并于府外挂出谢客牌,谢绝北平布政使等忠于皇上的臣官前来拜访。并给代王等拥立之人送信,以免他们误会,而改投辅佐于他人。
等二位太医进了北平府,燕王府便已得了消息,燕王这才开始服药,陆如雪为其施针。
刚还红光满面的燕王,一转眼便面无血色,气喘如牛,额间涌汗,吓得燕王妃从椅子上猛然站起,急唤着让儿媳住手。
“快停下,快停下!”陆如雪不得不停下手中动作,退至一旁。
“王妃莫急,本王相信三儿媳的医术。且虽身上略感不适,可脑中清明,想来不过只是表象而已。”
燕王安抚了王妃几句,这才示意儿媳继续。府医严守在旁,陆如雪也劝慰了几句,并保证不会伤及公公的身体,燕王妃这才点头。
施针服药后,可改变气血循环一个时辰,燕王不想太医见到三儿媳,便命其先行退下。陆如雪只得叮嘱府医几句,让他留心观察。
病床前,只留燕王妃和穆玄阳守着,二少爷去迎太医入府。陆如雪则退去了偏间。
两位太医早得了皇上暗示,若燕王只是装病,便传旨北平布政使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抗旨不遵之罪,将燕王拿下,押至京师受审。
可等二人入王府见了燕王,不免一脸惊疑。燕王看上去,真像得了什么急症。不只面容削瘦,甚至肤色苍白无血,即便只是寻常的大夫,都能看的出,燕王是病势不轻而非装出来的。
给燕王妃和穆玄阳见礼,这才为燕王诊脉。心律迟缓,气血两亏,双目无神,脾脏虚弱。若不好生医治,只怕时日无多。
这和当初皇上断言的完全不同,二人商量了一下,又问了府医都用了哪些汤药,将医案誊写了一份,这才告辞。
这件事二人也拿不准主意,要去和北平布政使、北平都指挥使司相商。并八百里加急,递消息回京。
“二位太医可诊清楚了?燕王是真的病了,而非装出来的?”刚上任的北平布政使张昺,自上任起,便一直派人监视着燕王府。
皇上未下旨前,燕王出行如常,并未见有何不适。可皇上圣旨一下,尚未等宣旨官进北平,燕王却称病谢客,并召了儿子们在身边侍疾。
就连宣旨时,都是其嫡三子和燕王妃代为接旨。所以张昺并不认为燕王是真的病了,而是假意称病。
皇上派了两个太医来为燕王诊治,正合了张昺的心思。他也相信,皇上即派了二人来,便是信得过二人的医术,且不怕他二人被燕王收买。
可二人所诊之症,竟与皇上所想不同,甚至超出了张昺等人的猜测。
“张大人,我二人府上世代为医,绝对不会诊错脉,这点子把握还是有的。”自许为众医之首的太医,却被人质疑医术,也难怪二人面露不喜之色。
“是在下唐突,二位太医莫要放于心上。”既然太医保证不会诊错脉,燕王是真的病重不良于行。张昺与北平都指挥使司的谢贵、张信,连名上书。并附上医案药方,请示皇上新的旨意。
直等到二位太医离府,陆如雪这才端了汤药来,化解了燕王身上的不适。要说这装病也不容易,毕竟是要改变体内气血循环。
燕王妃一直守在床边,亲手为燕王服药,直等到燕王可以起身,这才松了口气。
“王爷这主意虽好,可妾身看着实在是担忧。不如再另想他法?”
“这法子一劳永逸,又不劳师动众,更不会落下把柄给皇上。”当初即已上书称病,事后便不得不为之前的决定圆谎。
第三百六十四章,为国靖难()
陆如雪以她高超的医术,不仅赢得了公婆的赞许,甚至也瞒过了皇上派来的两位太医。
北平布政使张昺,与北平都指挥使司正副官张信、谢贵上书皇上。皇上虽相信太医的诊断,却对重病的燕王,迟迟不肯交出兵权,而有所不满。
借推行新政的机会,在各藩王府中增设兵辅、伴读,让忠于皇上的翰林学士入王府,教辅各年幼的王子们,不得参与文、武政事。大肆宣导君臣有别,为臣之道。
这条政令,与高祖皇帝当初颁布的《祖训录》相悖,等于皇上亲手为燕王兴兵,送来了一个合适的借口。
建文元年六月,在燕王称病三月后。皇上复派太医常住北平燕王府,并暗中下旨给,北平都指挥使司的张信秘密逮捕燕王。
燕王正召见王府左右长史等各府官和幕僚,在中厅议事。王府总管悄声回事,北平都指挥使司张信,求见王爷。
命将人带去偏厅,只留三子穆玄阳在旁,避开了王府内的臣官。
“父王一直称病,张大人此来,恐怕是受了皇上的旨意?”穆玄阳不明白,父亲一直装病,为何会堂而皇之的召见张信,这不等于给了皇上把柄。
“也是时侯让你知道了。”懿文太子薨逝前,燕王也没想过,会真的等到这么一天,要兴兵举事,夺嫡称帝,看着儿子一脸正容。
“这张信原是为父的旧部,为父担心高祖皇帝猜忌过重,这才于封王之初,将其留在京中,以做策应。”
“什么?”穆玄阳知父亲很早便觊觎大位,所以京中暗卫无数,甚至连很多臣官、藩王的府中,都安插了暗卫。可却不知连这张信,都是父亲的一枚棋子。
燕王拍了拍儿子的肩,他谋划经年,终是要到了诏告天下的时候了。等儿子略平静下来,这才命人传了张信来见礼。
“张信拜见王爷,见过三少爷。”张信进门行了主从大礼,这才起身回话。
“这是皇上的密旨,命微臣于接旨三日内,秘密逮捕王爷和几位少爷,收缴兵权,连同王府女眷,一并押送至京城待审。”
张信将皇上的密旨承上,穆玄阳看过,这才相信,此人确是父亲的亲信。不免对父亲更添了几分孺慕之情。
“微臣担心,这密旨只怕皇上不只给臣一人,所以片刻不敢有误,这才冒险求见。”
张信很清楚自己的立场,为免高祖和新皇起疑,这么多年只暗中与燕王联系,从未入府求见。
毕竟燕王能在京师中安插亲信,焉知皇上不会收买燕王府的人为己用。“无间道”弄权者们,玩的就是心跳。
“无妨,也是时候与皇上摊牌了。不过北平布政使张昺倒是个麻烦,还是要想办法除去为好。”
三人密议足有一个时辰,张信这才领命告辞。
当天入夜,北平布政使张昺等,在北平的朝官,便接到了燕王三子穆玄阳的帖子。燕王久病,终有起色,遵王命,请诸位大人于王府会饮。
张昺找来同接密旨的张信相商,想借此机会围攻燕王府,擒燕王缴兵权。
张信自然是大力支持,调兵遣将次日晨初,便已布置妥当。等张昺等朝官,依约而制,还未等举杯为信,便被张信带的亲信和王府侍卫反制。
“张信,你这个小人,竟敢背叛皇上,助奸佞扶逆贼,行此大逆之举。就不怕遭天谴吗?”
张昺不明白,皇上如此信任张信,他为何要反?怒发冲冠大骂出口,不顾身上的压制,欲要冲向张信,与其拼命。
“张大人此言,在下实可不敢妄受。早在王爷尚未封王之前,便对张信有知遇之恩。其心早已归属,又何来的大逆。”
各谋其政,各为其主,成王败寇功过自在人心,谁也不能说张信这么做是错的。至少燕王一天未倒台,张信便是辅政功臣。
“你,皇上不会放过你的。张信你就等着秋决满门抄斩吧。”张昺被人押制无法动弹,只能不甘的言语相激。
百行孝为先,忠孝难两全。不过只是观点不同,谁又能说对方就一定是对的。百年身后,归尘没土,功过自有他人去评。
且张信早已暗中去信给京中家人,至于有些牺牲,则无可避免。
不屑与张昺争一时口舌,王府外还有着大量的兵将待守。由张信手持兵符,出面劝降。
同为北平都指挥使司副官的谢贵不服,宣称燕王叛逆,张信不忠,被张信领兵缴杀。
剩下的兵将,尽数归降。张信和王府的臣官出面,又劝降了,居北平府的各级朝官。
穆玄阳趁机领王府护卫指挥卫明、朱玉,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因九门官兵,群龙无首,很快便缴械投降。
遂燕王以北平为据点,遵祖训,以国“靖难,清君侧“为名,诛惑乱朝纲的“奸臣”齐泰等皇上近臣,誓师出征。
时年正是建文元年七月初一,陆如雪怀孕整九个月,再有不出半月,便要临盆。
她虽知,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可真的来了,难免也会害怕。
听着城门内外,漫天的杀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血腥之气,就是两世为人,也从未历如此惊险。
战报如雪片飞至王府。就是内院,也收到不少的消息。燕王妃领着尚年幼的庶子、庶女,和儿媳守在内院之中。
“三儿媳临盆在即,便不要在这里坐着了,早些回去休息。”
陆如雪并不想走,穆玄阳带兵攻占城门,虽捷报频传,可却迟迟未归。她心中难安,不免担心。
可婆婆也是一番好意,她也不好推拒,只得起身服礼退出。
“采月,命陆峰持三少爷令牌,赶去城门处打探消息。提醒他万事小心,不要参战。”
男人生来就热血,会武的男人更是好战。陆峰也请采月递过话给三少夫人,想跟着三少爷参战。
可陆如雪不同意,一是为采月着想,刀剑无眼,不想她年纪轻轻便守寡,二是时机未到。
第三百六十五章,四面楚歌()
陆峰持令牌去重兵把守的南城门处打听,远远便见卫明站在城楼上,正指挥官兵换防。城门各处燃点着火堆,城头上兵将们高举着火把,将整个南城门内外,照得如白昼通亮。
这些朝廷的兵将虽已归降,但不足以令人信服,所以北平九门,还是要由燕王府的守军看守。
卫明认得陆峰,忙下了城墙赶来相见。陆峰急着打听消息,两人见礼后,便忍不住先开口相询,“卫大人,可见过三少爷?”
卫明一指城楼,“三少爷正在城楼议事。可是三少夫人有话要传?”军防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