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记安缓缓走到戏台中央,带着他招牌的笑容。台下开始窃窃私语,“他是谁呀?”“你连他都不认识?他可是咱永安城的大富商,泰和布庄、锦绣坊的掌柜黄记安”,“哦,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黄记安呀,看上去这么年轻”,有多事的道:“听说他现在还成家呢,好像是在等什么人”旁边一个人赶忙捂住他的嘴,“不要乱说,这可是他的忌讳”
众人还在议论,只见黄记安笑容满面的看着台下的众人,“众位父老乡亲,感谢大家对这台演出的厚爱,中秋佳节之际,黄某祝大家阖家欢乐,家家团圆”台下有人起哄“黄老板,这么好的演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啊?”“是啊,尤其是那些美人,咱永安城可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姑娘”,还有人打趣道:“这些美人我看上了,黄老板能承让吗?”黄记安哈哈一笑,“大家伙别急啊,听我说,今晚这场演出可不功是黄某的功劳,美人、服饰和安排都是一个人一手操办的,我们现在把她请上台来如何?”台下众人听了都喊道:“好”,还有人议论,“不是黄记安,谁这么大本事啊?”“是啊,光看那些漂亮的衣服也下了大功夫了”“我家小姐最喜欢那件粉色的荷花裙了,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呢”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忽然有人喊道:“大家别吵了,快看,又出来一个人”,众人都停下了议论,向戏台看去,只见一个身着蓝色纱裙的女子缓缓走到了台前,站在了黄记安身边。
这个女子头上束着高髻,身穿蓝色纱衣,面上戴着面纱,看上去异常神秘。虽然她身材不算窈窕,但由于纱衣上身短、下身长,显得她的身材高挑,由于面纱上还挂着漂亮的彩珠和银铃,每走一步,彩珠和银铃就会纷纷晃动撞击发出清脆的“叮叮咚咚”声,让人不禁想看清面纱后面的神秘容颜。
小翠和栓柱自始至终一直在台下看着,二人一晚上都兴奋得直跳,恨不能告诉众人这场表演是他们的荷花姐设计的。不过他们刚刚看了一会就看到了两个熟人——吴长志和杏花。栓柱看着他们脸色并不好,他前段时间就听说了吴长志给杏花家里下了聘礼,杏花娘已经同意了他们年底成亲,栓柱一直瞒着不告诉荷花,怕她伤心,现在荷花姐在他心中就像天仙一样,吴长志与杏花这样对她,他当然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
栓柱正对二人横眉冷对的时候,忽然看到戏台上的女子,他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小翠更是大呼:“小姐——”,没错,这个女子正是沈荷。
第十七章 家宴()
吴长志和杏花同样看到了台上的沈荷,听到小翠的话,他不敢相信这真?13??就是从前那个又胖又黑的丑婆娘。虽然被面纱遮住看不到她的脸,但只看她的身姿和面纱未盖住的后颈下透出的皮肤更加让人浮想联翩,吴长志觉得有些诧异,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竟能让一个乡间妇人变成这样如今这样风采照人的女子,真是想不明白。看着戏台上的沈荷,他竟觉得有些不认识她了,面前的她浑身上下更是散发出一种自信和从容,这都是从前的他未曾见过的,看着看着他的表情竟有些恍惚。
杏花也在看着戏台上的人,她的眼中闪过嫉恨,渐渐变得狰狞,真是没想到那个她从来没放在眼中的丑女人能变成今天的模样,竟然能在永安城过得如此风光,她实在是不甘心啊。再看看身旁的吴长志,眼睛都看直了,竟似被勾走了魂一样,她心中更加充满恨意:荷花呀荷花,本来你从村里搬到城里碍不着我的眼,我也就不和你计较了,可现在竟然勾引长志哥,那就别怪我杏花不客气了,早晚会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谁也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树上有一个黑影也在注视着戏台上的沈荷。此人一身黑衣,面色冷峻,正蹲坐在树上,竟是陆御的贴身侍卫——墨影。墨影怎么也来凑热闹了?说起来他也是一脸辛酸泪,本来中秋节他可以随陆御一同回京,和都城的兄弟们喝酒赏月,可陆御非要他留下来让他查探永安城的动静,所以从天黑他就在街上转悠,后来看到这个戏台子颇有趣味,便找了棵便于观看的高高的树看了起来。
看到沈荷出来的时候,他也吃了一惊。上次沈荷d县衙的时候,他便对主子说过,这个女人手段多端、诡计狡诈。没想到现在这场演出竟是她的手笔,还真是小看她了。
就在台下众人各怀心思的时候,只见沈荷在戏台上盈盈一拜,开口了:“感谢诸位乡亲对这些服饰的喜爱,我是锦绣坊的成衣师,承蒙大家伙喜欢这台演出,这次演出的所有服装都是小女子和锦绣坊的绣娘们日夜赶制的。当然,我们锦绣坊不只女子的服装好看,男装一样好,大家如果喜欢,明日可以到店里定制,但是每款服装都只能定制三套,大家伙可要抓紧时间啊”台下的人听了开始议论纷纷,“只能做三件?也太少了吧”“是啊,为何不能多订呢”“还有这样的店啊,有钱还不赚”
沈荷听了议论只是微微一笑,道:“大家听我说”,众人慢慢住声,沈荷继续说道“小女子认为,衣服不仅是为了蔽体保暖,美观舒适,有时候更能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和好恶,一个人的精神和气度不仅映射在他所读的书、所听的曲,甚至反映在他的穿衣打扮上。也可以说我们的衣服就像我们的另一张脸,谁愿意有一群人和自己长着同一张脸呢?”听她这么一说,台下的众人都愣住了,竟然从来没人想过这样的问题,一时间周围安静下来。好多有学识的人都开始思索她说的话,真是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确实如此。
黄记安听到这番言论也是感到有些吃惊,没想到沈荷不仅衣服做得好,对事情的理解也如此之独到,最近她做的事情都让他刮目相看,有她在,自己的锦绣坊何愁不壮大。想到这里,黄记安哈哈笑道:“众位,沈姑娘说的话很有道理,锦绣坊今后每种样式的衣服只做三件,再有人喜欢也恕不多做,黄某明日在锦绣坊恭候诸位的光临”。
眼看已经入夜了,黄记安宣布演出结束,可台下众人还久久不肯散去,很多人驻足良久,似是在回味美人的风姿,又似在思索刚刚沈荷的话语。
回到家里时,沈荷已经累得精疲力尽,虽然身体疲累,但这段时日的忙碌重要有了成效,她心里好像卸下了一块大石一般轻松,这场演出比想象中的效果还要好,她的服装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就看今后锦绣坊能不能常有新意了。沈荷这边在思索接下来该如何做时,院子里已经摆满了酒菜。
小翠和栓柱与她一起回来的,一路上小翠就叽叽喳喳得说个不停,一会说台上美人多么貌美如仙,一会又说台下的人们都在惊叹,现在她家小姐在她眼里简直就是神仙一般。回到家以后更是兴奋得向余婶描述当时的场景,余婶听了也是惊奇,心中暗暗惊讶,荷花怎么变得有这么多本事,不仅会做漂亮的衣服,还能想出那些奇思妙想,以前她可是又懒又馋、不学无术,真是越想越觉得奇怪。难道掉进河里让水给冲清醒了?不过从前她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就是大家闺秀的模样,她变成这样子倒也在情理之中。
小翠见她愣神,把她手里的盘子接过来说:“怎么样?我家小姐厉害吧,你没看到那个吴长志和杏花的鼻子都气歪了呢”,她模仿杏花的神态惟妙惟肖,一下子把余婶逗乐了,“这个小丫头,还真能说。来,吃块婶子做的月饼吧,保管比你买的都好吃”,小翠拿了一块放到嘴里,果然是好吃,“小姐,快来尝尝,我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月饼呢”。沈荷已经换了舒适的衣服,也来到院中。院子里挂了好几盏花灯,加上月色皎洁,所以并不昏暗。栓柱已经将一张长案摆好,上面放满了余婶做的饭菜,除了各种花样的月饼,还有桂花鸭、蟹子、田螺、芋头等,当然少不了她最爱喝的桂花酒。
看见她出来,小翠给她拿凳子坐下,也招呼余婶和栓柱一起坐下。众人一同举杯,同饮桂花酒,余婶把芋头放到沈荷的碗中,“荷花,来,吃个芋头,避邪消灾”,沈荷知道她这是心疼自己从小多灾多难,忙道:“谢谢余婶,俗话说否极泰来,今后我们大家必定会过得越来越好”,小翠也跟着说:“小姐说的对,有小姐在就没有事情能难倒我们”。
第十八章 陆府()
栓柱看着沈荷,目光有些复杂,面前的这个荷花脸上带着淡淡的笑,虽?13??并不漂亮,但眼中透出自信和坚定让她浑身散发着光芒,越来越让他感到敬佩,但也越来越让他觉得高不可攀,他应该收起自己那些不该有的心思了。正想着,小翠把一只田螺递给他,“栓柱哥,这个田螺可好吃了,你吃一个吧”,沈荷也说:“是啊,现在这个节气田螺正是空怀之时,腹内无小螺,而且肉质最是肥美”,小翠边吃边嘟囔“我只知道吃,小姐懂得真多”,沈荷笑道:“这也是父亲留下的书里看来的,你要想看,我可以教你识字啊”,小翠听了连连摆手:“还是算了吧,我一看到那些鬼画符一样的字就头疼”,余婶听了赶忙说:“啊呸呸呸,小孩子家别乱说话”,小翠也赶紧用手拍着嘴说呸呸,坏的不灵好的灵。
沈荷最爱吃的是余婶做的蟹,并没有放任何调料,但是更有自然的鲜甜厚味,蘸着余婶秘制的姜醋吃,果然使江南蟹有了独特韵味呢。她一连吃了四只,便被余婶制止不让她再吃了,毕竟螃蟹性寒。看到她这样,小翠笑道:“很久没看到小姐这么贪吃了”,沈荷道:“七尖八团,七月里吃尖脐,八月里吃团脐,现在是蟹正肥的季节,我当然喜欢吃了”,又道:“对了,这蟹子还有一种吃法呢,就是蘸着糖吃”众人听了都疑问得看她,她解释道:“有地方喜欢吃蜜蟹,‘磊落金盘荐糖蟹’就是说的这个,这也是书中记载的”,小翠听了更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她。余婶和栓柱也都觉得她懂得真是多,与从前判若两人。
吃完螃蟹,沈荷让小翠到后院采摘了一大把艾叶尖,搓碎了让众人洗手,去了腥味。
众人边吃边聊,一直饮酒赏月到很晚,小翠早已经收拾好了东厢房,现在城门早就下匙,余婶和栓柱只得住了下来。众人各自回卧房休息。
回到房中,沈荷坐在窗前的梳妆台上,对着铜镜梳理着头发。此时,银白的月色透过窗纱照在房中,看上去异常清冷。她不觉忆起从前父亲在世时一起过节的场景,那时候虽然她刁蛮任性,但父亲总是会满足她的各种要求,每年中秋都会陪她赏月、饮桂花酒,只是如今阴阳相隔,想到此处,不免悲从中来。刚刚的繁华、热闹似乎都是别人的,而自己仍是不知从何处而来的一缕孤魂。
坐了一会,沈荷忍住悲伤,梳洗上床,仍是翻来覆去难以成眠,忽然觉得身下有些硌得慌,掀起褥子一看,竟然是几根葱,她无奈得笑了,肯定是小翠干的好事。因为他们这里有个风俗,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人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有民间谚语说“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没想到这个小翠还当真了。可惜啊,自己要辜负她的一片好意了,她的好郎好婿还不知道在天涯海角呢,沈荷自嘲得想。不过,这个小插曲将她的悲伤一扫而光,她的心情开始恢复平静,或许现在的她已非孤身一人,小翠、余婶、栓柱他们不都像亲人一样照顾自己吗?
楚都,陆府。
今年陆府的这个中秋节过得与往常一般模样,并无特别之处,唯一不同的是中秋前夕,大房那边又添了新丁,是一个粉嫩的小女娃娃,大家都特别宝贝这个孩子,老祖母给她起了个小名叫秋宝,所以中秋节比往年更热闹了一些。
陆府的当家人是陆老太君,这位老太太年轻时跟随丈夫披甲上阵过,所以年老了仍然带有一股英气,后来丈夫去世,她掌管着陆家,全府上下都敬着她。陆老太太共有三个儿子,大儿陆贺,是朝中的节度使,育有两子,长子陆源,如今是朝中的正三品翰林学士,为人稳重,颇有智谋,但妻子因病早逝,留下了儿子陆重宁,陆源对发妻情深义重,至今未娶;次子陆文,比陆御小两岁,早已婚配,娶的是一个商铺人家的女儿,这不刚刚为陆家诞下这个小女娃娃,因为需要休养,所以并未参加宴会。
二子陆逊,今年四十有余,现在算是陆府的依仗。年轻时他为国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为此圣上还赐号为“骠骑大将军”。前几年他回到都城,现在统管整个都城的防卫和管辖,仍深受圣上倚重,朝廷上下也无不对他敬重有佳。陆逊还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