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她解释到,先有“木”才能生“子”,如果没有“木”哪来的“果实”,小朋友们开心的笑了,东方还在黑板上画了个,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大树,挂满红红绿绿的硕果。
小朋友的每一次成长,每一个进步,每一个瞬间,给了碧莲生命的感动,她乐此知彼。一天,如往常一样,正想去辅导,没想到,任课老师说,校长办公室有请。
碧莲走过去,轻轻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只见一位头发密黑紧紧梳理在耳后,浓密粗黑不太精致的眉毛,厚厚的嘴蜃,不方不圆的轮廓,尤其是她那双眼睛,碧莲看着那双黑黑大大圆圆的瞳孔,每一个眼神,尽管不是凝视,却足以让她定格在歇斯底里的震惊,也许是眼前这位女人的镇静、冷默、镇定,令碧莲有种无法解读的淡定和从容。
“我姓韩,你来是做义工的吗?来了多长时间?”校长自我介绍而又提问道。
一声干练精简的语言,令碧莲不知所措,压低嗓音儿,底气不足的回答,“韩校长好!”却没了下句。
“你这么年轻,学校不只一个人反应,你很有爱心,做生活老师吗?”
碧莲仍然急不可措的不知如何应答,“谢谢校长夸奖!”
“做生活老师,是年龄稍大点的,中年妇女也可以任职,你?!”
校长没了下句,碧莲忙说,“请校长明示,指点迷津!”
只见校长不急不慢地写下了一行字,递给碧莲一张纸条,
“这是中国手语出版社的地址,邮编,联系人。”
碧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前的这位女人,给了自己多么的勇气,曾几何时,做梦都幻想着。
碧莲捧在手里,目光凝视着,手中的一个个符号和线条,仿佛那不仅仅是中文汉字和数字。
“我们这里的老师,都是根据口型教学生,每位老师都是自学”
碧莲回到家,看了看,端祥着,怎么没有电话啊?!也许,校长另有一番用意,电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的。于是,她按捺不住自己跳动不安的心,一口气用笔写了六页,把自己的心声和感受一五一十的写给了,素未相识的一个人,根据纸条上的地址,邮寄了一封超重的信,好像是一颗超重的心。她忐忑不安的等待着,不敢期待有任何的回音,只是害怕自己的冒失是否冒然打扰了
没想到,一天,邮递员送到家说,“叶碧莲,有你的信”
碧莲急不可耐地激动打开,真是北京的,被一行行一字字真诚洋溢的文字,激动的泪流满面。
原来是北京海淀区仁智华夏教育出版社编辑顾正银的心语心声。信中,虽然读到一句,“自我介绍,今年二十五岁”但无不透露着顾正银编辑是拥有一颗爱心的天使。
表面字词,顾正银编辑只言回复道,“彼此一样的健谈”,可内心明朗感觉到是两颗心的碰撞。
令碧莲意想不到的是,俩人成了笔友。而后的时间,碧莲每天睡觉前,都要摸摸看看中国手语两部册子,厚厚的,沉甸甸的,封面一行醒目的文字“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第一页由尊敬伟大令万人爱戴的邓朴方老师亲笔题词。这两本手语词典是顾正银姐姐赠送给碧莲的,不仅如此,碧莲格外珍惜,在她眼里,岂止是一本书,是一颗火热的心和一个年轮人的憧憬。
从第一页,“人”的手语表达开始学习,“双手食指搭成‘人’字形”,一步一个脚印。功夫不费有心人,短短的几个月,碧莲能用手语上课应付自如。
她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玩耍,逛街,春游。一次,碧莲和一群小朋友打闹,游玩,放风筝,玩的正开心起劲儿,只听“这闰女,长这么高这么俊俏,怎么是个哑吧,怪可惜哩!”碧莲清晰的儿膜听到这一句时,才莫名地想起来,自己竟然忘了,这一群孩子中,自己的个头最高,只顾用手语与孩子们交流,却忘记了声音语言,怪不得身旁阿婆的疑问。于是,碧莲用一个轻轻浅浅淡淡的微笑回应给阿婆,好像一切尽在情理之中,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三章 参赛获奖()
日子飞一样的流逝着,因为没有转为正式的教职工,碧莲用仅有的每个月壹佰贰拾元的工资,小小翼翼的,用心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平凡和不平凡。
每个月叁拾元给东方固定的资助,碧莲仅有的积蓄,拾元拾元的分配给小朋友,还有文具、生活用品,好像每次吃早餐时,碧莲口袋仅有的一个金黄色的结结实实的硬币,五角钱,喝稀饭,一碗不够再来一碗小米粥,五角钱总共两碗,碧莲津津有味美滋滋的对自己说,“早餐,流量食物,给自己的肠胃减减压,洗洗澡,更顺畅”。
旁晚时分,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旁,村里不仅有碧莲家一部电视,可能是爱凑热闹的缘故,前后左邻一边唠嗑闲聊一边看电视,好不热闹,你一言,我一语,简直四个字热闹非凡也不足以形容。可不知为什么,眼前的场景,静静地,仿佛那一刻空气停滞在那里似的。
中央电视台教育新闻,报道一聋哑儿童,孤儿韩东方,刻苦学习,积思进取,乐观向上,不被现实所屈服,用自己的真善美谱写了人生一幅动听宏伟美妙的蓝图。
韩东方,碧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每当碧莲一日不去学校,总会在回家必经的拐弯之处,隔着一条熙熙攘攘,人朝拥挤的马路,只听“阿!阿!嗯!嗯!”声音,使劲的叫喊呐喊声,直觉告诉碧莲,她必须要回头。
果然,在不近不远处,一个男孩的影子,东方,是东方,使劲的双手拍击着,仿佛是在鼓掌,可鼓掌哪有双手不停的转圈,掌心用力的拍打,急不可耐地企图发出更响脆的响声,声音震震刺耳,刺激着碧莲那根无法镇定的末梢神经,每当这个时候,碧莲激动地手语回应着“你先回去,明天去学校”。
“咦!?那个人怎么是,怎么像是碧莲?!”围坐在电视机旁的人惊叹道。
东方,在北京参赛,碧莲是早有所知,参赛获奖也早在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
碧莲把东方示为她的亲弟弟,天冷了,她要第一个给他买手套,下雨的天,碧莲不顾自己的鞋是否湿透,总还是第一个把换季的鞊放在他面前。这一切的一切,暖暖的,如东方看见清清绿绿的枝繁叶茂,因此,东方特别喜欢画竹叶,竹子青青绿绿,茂密的竹林,很多次,碧莲惊喜地问“哪来的竹子啊!”
眼前的惟妙惟肖,竹芉竹茎竹枝,栩栩如生,碧绿生动,墨绿的色泽,仿佛空气中少有的那一抹绿,出奇的美!只见一会儿功夫,浅浅淡淡的,深深浅浅的,勾勒出一位少女,两根出落精致的粗粗头发辨,十分轻巧的在脸颊两旁雕琢着,弯弯的柳叶眉,清纯的眸子,清晰明亮的瞳孔映射出世界别样的清新,圆圆的脸蛋,泛着微红的羞涩,不薄不厚的嘴唇,轻轻上抑,微微的笑,尤其是那精致的留海,把整个人衬托的精巧别致,甚至精巧别致到脸颊的每一个美人痣都不会放过,宛如精心雕琢似的,别样风情,淋漓尽致,真是美如画,画中人,人中画。短短一刹那,碧莲坐在竹林里,衬托的那墨绿,那幅清清的绿色,无不清爽的展现出来。
没想到,东方在中央教育频道,中央少儿频道,连续获得了少年画展的特等奖。当记者采访时,生动朴实的一句话,“你最感谢的人是谁?”只见东方,“一手食指指向记者,后又用这只手握拳,向上伸出拇指,”示意“你好”,顺即拿出一幅画。恰巧亲朋邻居在电视机前围坐热闹时,清晰淋漓看到这一幕。当记者不由惊奇地问为什么时,仿佛这三个字“为什么”是在说,她是你的姐姐吗?是你的亲人吗?是你的老师吗?是你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只见,东方一手手指做字母“y”指式,一手手指做字母“w”的指式,示意“因为”,似乎想要继续表达什么,却又沉默片刻,拿出来一幅画,画中一年轻貌美,清纯亮丽的女子,正在和一群小朋友,载歌载舞,歌词大意“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也许,这幅画没有谁比东方更能聆听其中的真谛,当他无数次气馁退缩彷徨徘徊沮丧时,是碧莲用这支轻快清明的手语舞默默地点燃激励着他,引领着他前行的那盏灯。
后来,得知东方去了很多个学校演讲演说,演示参赛作品,用手语激起人们心中最真最纯最诚的那份感动。但碧莲好像不无知晓,眼前的这一幕尽收眼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流淌的湿润的泪水告诉她,所有的一切都值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四章 不得已()
碧莲很爱这个家,爱这群孩子们,仿佛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她忘记了世间的喧嚣和尘世的噪杂,可每天车水马龙的噪音,钢筋混泥土的犀利无不冲击着她,她这颗清纯如清清的小溪,隽永流淌,涉世之初的心,而每当她与这群孩子在一起时,忘记了一切的烦恼和忧愁,仿佛世间没有哀怨,没有**祼的商业金钱的味道,充满的人情淡淡的芳馨。
一天,她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全身心的投入到上课中,不知为什么,一向回答积极的一个小女生却突然晕倒了,碧莲走过去,用手轻轻触摸,手心发烫,明显的发烧,没想到,经诊断患急性扁桃体炎。
小女孩儿名叫丽丽,今年七岁,从小父母残疾,还有个弟弟,双眼色盲,又身患自闭症,从不与人交流,在自己的世界里,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摔东西,打闹,发冷气,每当生气的时候,肚脐处的肚脐眼还高高地鼓起,凸起的一大块,嘴角发紫,脸色苍白,使父母害怕畏惧的小心谨慎,为了避免丽丽有任何的情绪波动,只报喜来不报忧。
丽丽全家本就拮据的依靠低保维持生活,而今不但丽丽要医疗治病,身体虚弱得还要增强营养,提高免疫力。碧莲前后思索着,怎么办呢?自己的所有积蓄支助四个聋哑儿都已经叹息了。可眼下,又不能让丽丽的父母知道,面对她如此雪上添霜的家庭,碧莲一声声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呢?
她第一次,向最亲的大娘张口借钱,鼓起勇气,时而张口,时而紧闭,大娘问,“莲,今儿,怎么了,说话怎么吞吞吐吐的?”碧莲知道,慈眉善目的大娘,本来吃的很胖,可心肠更像米来菩萨,热心的活佛在现。碧莲铁定了心,仿佛无路可走,撞墙也有大娘顶着,于是,声音喃喃地说“我想借钱?大娘。”
大娘笑不打一出来,哈哈大笑着说,“我还当是什么呢?原来,是借钱啊,不早说,看把你难为情的?!”
接下来,碧莲正打算酝酿着大娘质问借钱的理由,可没想到,大娘,没问,借钱干什么。而是,从衣框里的一件件衣服里面,掏出来一个袋子,袋子里裹着一个食品袋,从里面掏出来一百元钱,给了碧莲,“莲,这是大娘的生活费,放心吧,有大娘吃的,就有你的!”
碧莲接过钱,两个简单的字“谢谢”一溜烟地跑了,消失在本来酣畅明快的空气里。
小丽丽的病,一天天好转儿,可碧莲仍然想再给她打个预防针,眼看自己杯水车薪。
碧莲脑筋一转儿,一日,趁着天还未亮,全家人都在睡意朦胧中,碧莲神不知鬼不觉地,蹑手蹑脚的,抱出来一个厚厚的暖暖的包裹,用花布床单包着,可谁也不会想到,这是远在青海西宁的阿姨冬天为碧莲亲手缝制的骆驼毛被褥。
一不做二不休,把包着花布单沉沉的重重的被褥裹得紧紧实实的,用绳子困绑在自行车后面,碧莲一个踉跄,来到集市上,不知是廉价还是昂贵,不加思索地给当了,卖了多少个人民币,也许,只有碧莲心里自己最清楚。
她兴高采烈地给小丽丽打了防疫针,买了营养的补品,一切做得那么踏实,那么牢靠。好像没有不透风的墙,碧莲认为自己平常不能再平常的举动,没有任何的异常,却还是惊动了不为晓的人。
一日,傍晚时分,一声清脆的电话铃声,碧莲妈妈如往常一样去接,只听,“你好,请找温碧莲!”
碧莲妈妈听到碧莲二字,而且是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便直截了当地说“找碧莲有什么事儿?”
电话那头,清清亮亮地听到“她问,找她有什么事儿?”又时而停留片刻,顿顿地说,“你写下来啊”
碧莲妈妈呯的一声,电话挂了,一听,就是聋哑人打电话给碧莲,自己不会说,还让别人打。原来,丽丽的事儿,被一报社的主编知道了,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