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7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广东道就我年纪最小,我不去谁去?”

    对于王继光的这话,汪孚林没有评点。其实当初最适合去辽东的本来不是光懋,而是他,可他既然已经知道这场大捷也许是个烂摊子,实在是懒得再和李家父子扯皮,就索性由得自告奋勇的光懋出马,却把程乃轩塞了过去。如今光懋一去就揪出一个漏网之鱼来,他哪里会相信事情就这么巧?要知道,李成梁固然将辽东经营成了自己的后花园,但就和从前有个巡按御史刘台看不惯一样,现在也未必就真的是铁桶一片。

    可是,该提醒的话,他还是不吝提醒一下王继光。

    “路上你不用太赶,却也不能太慢。这件事锦衣卫也会派人跟着你一起去。”看到王继光先是讶然,紧跟着便眉头紧皱,汪孚林就沉声说道,“这是皇上的意思,也是冯公公和辅大人的意思,你明白吗?所以,这不是商量,是已经定下来不容改变的决定。但是,你是都察院正式的监察御史,不用和那些锦衣卫客气,要知道此行以你为主,他们不管官职是不是比你高,都得听你的。”

    这一次,王继光立刻眉头舒展了开来。虽说厂卫素来是文官颇为痛恨的对象,但只要是顾念名声的文官们,在这些家伙面前都不会露出任何怯意。而且,既然有以自己为主这种名分,那就更加不用担心什么了。他也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要是堂堂监察御史竟然在路上出了什么问题,那就是震动天下的大事,整个士林都会翻天的。比较麻烦的,反而是那个光懋派人送进京城的俘虏死活而已!

    “掌道大人可否告知,锦衣卫此次领头的人是谁?”

    “锦衣卫打头的是理刑百户郭宝,我之前在三法司理刑时,和他打过好几次交道。这人还算谨小慎微,你不用担心他会仗着自己在北镇抚司的职司,对你指手画脚。”

    虽说之前他让刘勃去向陈梁打听,现锦衣卫对辽东之事也不大了解,毕竟锦衣卫十三司是设在十三布政司,辽东都司是个军管之地,并不设锦衣卫的分支机构,但此次是郭宝亲自出马,他在稍稍放心的同时,却不得不顾虑另外一个后果。

    因为郭宝只要知道这次都察院派出去的人是广东道的监察御史,绝对会一心一意配合。然而,只要此行出问题,王继光和郭宝就会一块折进去,这就意味着他连做了两桩赔本买卖!

    汪孚林心中闪过这么一个念头之后,就又加重了语气说道:“北直隶境内从京师到山海关,是从明初沿用到现在的驿道,和某些商人常走的天津到北塘、开平中屯卫、滦州、昌黎、山海关,这条要经过很多城池的通衢大道却不相同,所经之处大多数都是驿站。我再给你一个人,你带上他,在路过蓟州渔阳驿的时候,让他去给三屯营蓟镇戚大帅送一封信。”

    见王继光只是略一思忖,就什么都没问,直接答应了下来,汪孚林却进一步解释道:“光懋和程乃轩既然已经去了辽东,自然表示朝廷对那场大捷有所疑问,李成梁是最最明智的人,应当知道这时候与其捂盖子,还不如把事情解释清楚,横竖他也是因为下头报捷,这才往朝中报捷,并不是他自己杀降冒功,顶了天一个失察处分。但如果是你要押解的这个人,却在你于山海关接手之后,在蓟镇的范围之内出了问题,你觉得会牵扯到几方?”

    王继光在曾经做过蠢事之后,如今不再被利益蒙蔽眼睛,自然就聪明了许多。想到若是自己大老远跑一趟,结果却没能把人囫囵完整地带回来,到时候他这个监察御史必定会被降低评价,可他心中的疑问终究还是憋不住:“可是,把此人活生生地带到京城,当众揭穿陶承喾乃是杀降冒功,这不是更好么?为何掌道大人觉得有人会在入关后半道截杀?”

    “入关之前都是辽东境内,若有问题,不是李成梁的错,也是李成梁的错,所以李成梁亲自派兵护送,绝不会有闪失。而一旦入关,如果此人好端端地抵达了京城,却还另外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他说出所谓真相,朝中有分量的人,比如冯公公,比如辅大人,比如六部那些尚书侍郎,我们都察院的总宪,佥宪,却全都不相信那套说辞。毕竟,要证明他以及那些死掉的察罕儿部人是真的偷了土蛮汗的牛马,而想要归降,物证呢?人证呢?既然让这么一个家伙到了京师也可能会被质疑,甚至被丢到一边弃之不顾,那么送个活口能够让李成梁倒霉,还是人在入关之后死了,更容易让李成梁倒霉?”

    王继光只觉得心头一沉,可下一刻,他就听到汪孚林再次开口问道:“都已经知道此行兴许不那么太平了,你还敢去吗?”

    如果汪孚林一开始就直接说此行也许有危险,王继光也许还会犹豫一下,但此时此刻,他已经听汪孚林剖析清楚了各宗利害关系,知道风险,却更知道这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成名良机,如果汪孚林之前因为他病过一场,而想到的是顾云程又或者是王学曾,他就没这个机会了!

    于是,他立时凛然应道:“掌道大人,您既然都敢推荐我,我自然敢去。放心,您给戚大帅的信我一定带到。”

    只要戚继光肯派人护送,那他还怕什么?那可是天下无敌的戚家军!

    “很好,你立刻准备一下,我这就去回报总宪大人。”

    因为之前已经去了两个兵科给事中,所以张居正此次指名要都察院出人,左都御史陈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汪孚林。可再一想,这只是到山海关接人的跑腿差事,要让可以说是自己左膀右臂,又已经是掌道御史的汪孚林出马,这实在是有点浪费人才,他才示意汪孚林推荐一个人。当听说是王继光时,他还有些不大理解,可汪孚林既然保证王继光能够胜任,他就将信将疑报了上去,很快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的答复就下来了。

    竟是照准!

    虽说不知道那是因为汪孚林举荐的人,上头方才照准,还是王继光这个人张居正和冯保很满意,但陈炌也不多想,很快亲自召见了王继光,好好吩咐了一通。尤其是对于锦衣卫随行这一点,他比汪孚林那淡然若定的态度就要紧张多了,一再吩咐王继光要小心谨慎,不要和锦衣卫那几个人起冲突,甚至暗示遇事不如让这些人冲在前头……以至于王继光在告退离开那座都察院正堂时,要竭力掩饰才掩藏得住那一丝不屑。

    汪孚林一个掌道御史,都对锦衣卫毫不放在心上,你陈炌是左都御史,居然还怕麾下御史和锦衣卫起冲突?

    就在这一天晚上,陈梁匆匆给明日就要起行的郭宝传了汪孚林的口信。当听到汪孚林授意,说是在山海关与人汇合之后,务必不要急着护送人进关,而是务必小心各种突事件,等蓟镇派出兵马护送,再一起走,郭宝不禁大为意外。

    就算真是杀降冒功,李成梁也就是个失察的处分,而谁都知道辽东离不开李成梁,张居正也对这位辽东总兵信赖无比,而陶承喾不过是一介参将,要杀人灭口在辽东就这么干了,还会等到进了山海关再出手?

    然而,心下狐疑的他很快就想通了。

    就和锦衣卫那位缇帅竟敢在汪孚林的家里安钉子一样,这路上出现幺蛾子又怎么不可能?(。)

第八七七章 一脉相承的汪氏风格() 
从京师到山海关的驿路,从京师所属的会同驿开始,﹤而王继光带着几个锦衣卫官兵一路疾驰,自然不比驿站传递讯息的铺兵日夜换马不换人的辛苦,但昼行夜宿,每日至少得疾驰经过两个到三个驿站,到达山海关时,也只不过用了四天,每日疾驰过一百八十里。

    这还是锦衣卫理刑千户郭宝照顾王继光大病初愈,又是文官,未必那么擅长骑术,否则度还会更快。

    至于半道上王继光在京城出之后经过的第四站渔阳驿,借口一个随从身体不适将人留下,郭宝却当成没瞧见。几个锦衣卫校尉也都是他一手挑选出来的,自然也都闭紧嘴巴不多问一个字。只不过如此一来,王继光就成了单身一个人,连个随从都没有,因此入夜宿在驿站时,郭宝就每每差遣校尉帮着送水又或者打打其他下手,总算让第一次出门办这么重要事情,却没有骑术好随从可用的王继光少了几分尴尬,文武两拨人也拉近了一些联系。

    于是,当到了山海关时,同时得到汪孚林授意的他俩和押送那个察罕儿部牧民宁的一行人汇合时,却是险些吵了起来。

    李成梁派来的那一行人却是好打交道,客客气气把人交割了之后,借口要回去向大帅禀告,走得飞快。然而,光懋派来的那个随从光蒙起初倒还好,可一听说还要等蓟镇总兵戚继光派人来护送他们,立时就说了一番**的话。

    “辽东李大帅派人护送也就罢了,不过是自证清白,而且那边驿路靠近边墙,说不定会有虏寇越关进来,可现在既然到了蓟镇,蓟镇长城全都是重新修过的,自从万历三年朵颜部董狐狸被打回去之后,整个蓟镇就再也没有过战事,还要什么护送?平白无故耽搁了时间不说,还让别人说王侍御和各位锦衣卫胆小怕事。”

    王继光又不是掌道御史,平时也就是在大朝的时候又或者那些廷推等等场合见过光懋,只知道那是个愤世嫉俗,嘴巴大到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在清流君子当中颇有些名气。可是,光懋身边的一个随从竟然也说话这么不客气,他登时气得够呛。

    见一个锦衣校尉脸色铁青上前一步就要喝骂,他便抢在前头喝道:“光都谏既是上书朝廷,让朝中派人押解这个宁进京,本宪和锦衣卫官奉命前来,业已从辽东兵马手中将人交割了过来,该怎么走,该何时走,就自有本宪和锦衣卫官商量行事。你不过是光都谏身边的一个家仆,竟敢指手画脚,当自己是朝廷命官了吗?这里用不着你了,你哪来的回哪去!”

    光家这几代虽不算极其显赫,但好歹也是官宦世家,因此作为世仆的光蒙不知不觉就沾了几分书香门第的清高,哪曾想今日会遭到这样的屈辱。他没料到锦衣卫还没出面,王继光竟是怒气冲冲地顶了回来,此时不由得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恼怒。总算他还知道自己的身份,好容易按捺下怒火,勉强说了一句自己有命在身,结果迎面而来的又是犹如疾风骤雨一般的奚落。

    “什么有命在身,你接到的不过是光都谏的命令,我等接到的却是朝廷的旨意。国事大于家事,若是你之前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身份,本宪念在你从辽东过来一路辛苦,也不是容不得你一同入京,可你既然连上下尊卑都不懂,那就容不得你了!郭百户,你意下如何?”

    郭宝看光蒙那就更加不顺眼了。但既然有王继光强出头,三言两语把人骂得体无完肤,他自然约束属下冷眼旁观,直到此时听到王继光出言相问,他这才嘿然笑道:“王侍御说的极是,我当然是赞同的。光都谏自己不能亲身护送,派个随从跟着辽东兵马把人送到了山海关,接下来一程自有王侍御和我们这些锦衣卫的兄弟,等到蓟镇戚大帅那边也有人过来,再启程那自然更加稳妥。”

    “你们……”

    光蒙好容易才咽下都快迸出嗓子眼的尸位素餐四个字,好半晌方才愤愤说道,“既如此,那我就回去向我家老爷复命便是。从山海关到京师这几百里路,就要靠各位兢兢业业了,别到时候人出了什么问题,却又来找我家老爷!”

    眼见人僵硬地行了个礼,随即转身拂袖而去,王继光怒极反笑道:“看看,有其主必有其仆,不过是一个家仆,竟然也当自己是那些清流君子了!”

    这要是换成从前,自己致力于成为清流君子中一份子的时候,就算打死王继光也不会说出这种话来,可现如今他却想都不想就说了。

    而如果听到王继光这话的人换成是别个朝中文官,兴许还会有别的反应,可在郭宝这种人的立场,他也素来讨厌那些喜欢装模作样的清流,这会儿竟对王继光生出了几分知己之感,竟是笑着附和道:“王侍御这话还是小心些,万一被外人听见了,挑不出你政绩上的毛病,就指摘你的品行操守,这种事某些人最在行了!”

    两人一搭一档,不远处大步离开的光蒙差点没气炸了肺,只能在心里暗自大骂什么样的头带出什么样的兵,要不是汪孚林本人便是狂妄自大的家伙,又怎会力保王继光这样无德无行的下属?

    而王继光和郭宝历经了这么一场小小的风波,彼此之间却仿佛更亲近了几分,再不像离京时不过象征性点了点头。接下来,两人方才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宁。虽说他们只是来接人,并没有审问的权力,但既然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