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继冲很严肃地道:“我什么时候哄过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五章 矛盾的高继冲()
第一批正规的中学毕业生很少,今年是第二批。渤海因为扩张引起的人才匮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就是没有考上学院深造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被实习所在地要走了,十四五岁的孩子,这个时代已经被当成成年人用,高继冲自己看着也是心疼。
不过这种匮乏在很多人看来,完全是因为高继冲自己造成的,因为他的执政理念与其它人差异太大,他对老百姓,对基层太重视。不仅仅是教育和医疗卫生问题,政府也必须把对老百姓的服务延伸下去。这需要大量的政府政府公务人员。监察、运输、税务、各专业司局的站所等等。而不是派一个县官,负责断案收税当官老爷,就完成了对地方的控制。如果是那样,监察司一个司拥有的人才就足以统治全国了。毕竟各国顶尖的年轻人才差不多都到了渤海。
吴夏他们对渤海王的矛盾心情有时候也很难理解。高继冲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到了中学必须下基层锻炼,甚至蒙学的教学也要有野外个到基层的课程。另一方面有极力推迟学生们参加工作的时间,认为学生们太小了,还是长身体的时候。要知道渤海这还是好的,在其他地方,十四五岁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亲,有些孩子都有了。而渤海的孩子十四五岁有相亲的,有自己找对象的。但是很少有成亲的。
高继冲限制人口准入,标准越来越高,宣传优生优育,劝人少生一点,把孩子养好,可是他又抱怨人才太少。甚至人口太少。说就是渤海现在,也是林场,牧场。保护区占绝大多数,有人的农庄很少。几乎看不到人烟。但是这是您制定的规划好吗?实行精耕细作之后,农庄面积和家庭与人口紧密相连,大多数家庭的农耕面积都缩小了。以至于整个渤海人口从五六十万到现在的接近三百万人。算上东丹和辽河平原新开垦的农田面积,实际农垦面积也并没有想象的增加那么多。加上为了管理和防御的需要,这些农垦人口都集中在河谷和平原之上。其它地方除了管理员,您当然看不到什么人。
所以高继冲现在就是一个矛盾体,吴夏等人还指望王婉容劝一下,没想到王妃在王爷面前。就算是打了七岁,仍然是没有原则地顺着王爷的意思。所以最后大家也不再指望有什么改变,毕竟高继冲的这些小怨念,其出发点都是好的。
所以对于现在各家争抢学生的事情,吴夏等人不仅不制止,反而推波助澜,看着高继冲为难的样子,他们乐得不行。
其实学院的考核分数标准挺高的,成绩够上学院的学生本来就不算多,结果大部分被急疯了的政务学院和师范学院抢跑了。他们说是学院。实际上也都是被政府征用,政府到处都缺人,他们只能边干边学。医学院和工学院一看不对。也去抢,不过他们要求要严格一些,吃相还不算难看。
所以只能说科学院的那帮人太迟钝。吴夏等人看得还很乐呵,高继冲责怪他为什么不找主官教育的老婆钱湄平衡一点。吴夏说:“这真不能平衡,政府的稳定和教育是根本,有钱粮您才养得起那么多学生,没有先生那么多学生您教不出来,也是浪费。再说总不能指望教育司把什么都分好吧,那些研究疯子自己也得努点力才行。”
高继冲也知道这个时代想学理科的学生太难得。所以他只要出去,大多数都会选择在理科生家中住宿。希望能够影响那些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价值取向。这只能潜移默化。因为他不能明着说现在需要理科生,文科生少点没关系。那样看热闹的吴夏和施睿静会直接来找麻烦。弄不好钱湄和韩柔也要杀过来,那就太麻烦了。
同样陷入窘迫局面的还有农学和林学,后知后觉的他们只能从没有考上学院的学生中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高凤和高钰气冲冲地杀过来,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去。
“明年,明年一定有。不过你们也要到中学去活动活动,你们不去抢,肯定没人啊。现在到处都缺人。”
高继冲把两位姑奶奶送走。也没能松口气,他下令,农林学院和科学院可以从退役的士兵中挑选人才。这些士兵对大自然都非常熟悉,对武器装备那是更加熟悉。基础知识差一点,但是也差不了太多,军事学院的教育差不到什么地方去。
只是最近一年,退役的士兵并不多,老兵都淘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不受重伤,谁会退役?受了伤还想瞒着呢。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退役的士兵谁都想要,施睿静的监察司天天盯着部队,弄得李振都说他存心不良,就指望自己的宝贝疙瘩受伤。不过施睿静多多少少也给高凤和耿先生一点面子,也算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高继冲在为人才头疼的时候。开封总算是迎来了让柴荣比较开心的局面。
柴荣把渤海的军力稍微改了一个说法,说就是渤海,牵制了辽国大部分兵力,也不过马步九万人。其它边疆或者正在作战的节度藩镇,都要按照渤海的标准裁员。没有战事的州府,精兵抽调入京组成禁军,剩下的只保留烧香厢军维持治安即可。
给藩镇无言以对,渤海王有本事拿九万人对辽军。但是符彦卿和以前的高行周,包括以前的王峻和周太祖也不敢拿这么一点人去防辽军。整个大周的军队,但在辽国边境的兵力至少有一百万,也就是说半数的军力都在这个方向。
柴荣现在要裁军,至少要去掉一半。其中以符彦卿裁军人数为最多,他只准留十万精兵,五万厢军。符彦卿是说?国丈啊,符彦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在江南的赵匡胤第二个相应,将十五万人裁减到八万人,比高继冲还少一万。要知道赵匡胤面对的也算是三面围攻。
赵匡胤此举让柴荣非常高兴。有了开始,还都是重量级人物,柴荣的精兵政策总算顺利地推行下去。
柴荣的改革比郭威采取的和平政策更加具有威慑力。
九月,河西,定难,吐蕃分离出来的青唐羌都派使者进京。
最让柴荣高兴的是日本的村上天皇的使者上国书,这次没有称天皇,也没有称什么东极之皇,而是自称大王。这个村上还是想保留一点面子,要知道高丽就自称为小王。不过这个村上表示臣服大周天子,并请封东海王,这是要与渤海王同起同坐,避免被渤海王吞并的意思。
柴荣在接收了日本国书,打发使者下去之后大笑。
“李司空,你去过渤海,你认为这个倭王是否能封东海王?”(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六章 愤怒的耶律璟()
李谷只能苦笑。○
“皇上,您真打算让渤海王以九万之众,迎四面之敌?辽国还需要牵制。”
李谷说得很诚恳,要知道渤海根本没有九万人牵制辽国,而是不到三万人。六万人对付的都是日本,高丽是放任着的。现在日本是一团散沙,不足为惧,但是如果村上拿到了大周的封王诏书,那就等于在渤海王的背后树立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敌对势力。
柴荣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没想到渤海王居然把日本逼到了这个份上。日本实力如何他不知道,但是隋唐两代,日本都是要与中原平起平坐的。现在这个村上只想与渤海王平起平坐。
“那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东海是不行的。渤海王也不过占有一半,其它的在琉球和南唐吴越手中。倭国到不了东海。渤海王上表已经说明了日本现在是列国纷争,小国有数十个。其中还有关西出云国这样的大国。北部还有虾夷国和窟悦国。这个村上曾经自称为天皇,但是现在并无直接管辖之地,能控制的也只有关东之地。所以能封一个关东王就不错了。”
一个御史连忙上前道:“皇上,这个村上虽然已经势微,但是毕竟是大唐以来朝廷承认的倭国之主,日本虽然分为列国,但是名义上仍为一国。皇上封村上为关东王,日本会很快崩坏,怕渤海王也是有麻烦。”
李谷道:“海外之地,乱就乱一点,高丽现在也乱了。渤海王年纪小,也需要有一点磨练。”
众人就都退后了。
什么叫做磨练,就是不想让渤海王成长过快。要知道渤海王收倭国公主为义妹,如果渤海王与倭王联合。迅速整合日本,回头再取了高丽,大周还能不能控制渤海王,就真的是两说了。
柴荣盯着李谷看,这凡事都有利有弊,树立一个敌国当然好。但是如果敌国与渤海王联合呢?让日本碎片化也是个办法,但是以渤海王的性子,他会一个一个小国吃下去,消化掉。成长慢,但是更加坚实,但是他也没有能力在短时间达到目的。高丽和晋国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
柴荣举棋不定,眼光就扫到了闭目养神的冯道。
“太师以为如何?”
“中土总有一统的时候,皇上。”冯道说得很简短。
却直指核心。倭国是海外之地,渤海王怎么说也是自己人。中原总有一统的时候,海外之地能够拿到多少就是多少,总不能让外人打自己人。
结果是,柴荣对村上失国之罪一下子列了七八条,认为日本现在四分五裂,是村上无德的缘故。但是基于村上一直“忠心”为国,所以封为关东侯,从三品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希望他能整顿国政,为朝廷效力。
诏书说得很模糊。整顿国政,并没有说整顿什么地方的国政。而且关东侯这个爵位本身就造成一种歧义。确实有比如高保融为南平王,但是却主持荆襄政务。可是那是他还领有其它职务的缘故。
村上现在是有爵无职。反正那意思是你们看着办吧,说村上是日本国主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你们服气就行。
九月,北方秋收。也算是一个丰收年,辽国因为失去了辽河平原后,紧张的粮草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丰收而获得了缓解。萧思温等人总算是送了一口气。但是辽穆宗耶律璟却不那么开心,因为契丹贵族争夺权力愈发激烈,南院的忍让滋长了北院的气势。没了辽河平原。现在混同江流域也失去了控制,辽国用来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实力受到了削弱。
没有粮草你什么也做不了,南院虽然再退让,但是粮草,兵器衣甲都牢牢地控制着。还控制着辽国最为精锐的三十万皮室军。因为掌控者皮室军的十个主将全部是南院和亲南院的将军。这只军队在耶律阮执政时期被引入汉人军制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而辽国除了皮室军,就是各部族组成的部族联军,他们亦兵亦民,数量众多,但是散落在各地。因为人数多,所以在上朝时自然就声音大。
“九万人,渤海王不过乳臭未干,用九万人就让你们害怕了?刘崇那边,也不过去了三万骑兵,就能保住北汉不失。我不想听解释。我要到显州狩猎。”
耶律璟勃然大怒。他对这些只知道内斗的家伙实在是没有耐心了。
他看向皮室军的将领,发现他们站在后面一言不发,充当背景。而北院的那些人都异常兴奋,摩拳擦掌。辽河,富庶之地,就是只是去劫掠一次,也相当值得。何况现在正是秋收入仓的时候。
“萧爱卿一言不发,有何意见。”耶律璟非常不高兴地看着萧思温。
“显州太靠近大灵河,大灵河以东,已经尽落渤海之手。渤海擅长偷袭作战,臣恐很难保证皇上的安全。”
“人皇王显陵就在那里,你们不是认为人皇王之政才是治国治民正道。现在我要去给人皇王祭祀,你们就不准?”
“显陵祭祀与守陵渤海未加干涉,每年臣等都去祭祀过。耶律**和耶律胡一对陵墓也照料有加”
“已经不是耶律**了,他现在叫刘**。”耶律璟面带讥讽。
“皇上,耶律氏与刘氏本就为一,这是太祖当年就定下来的。同时定下来的还有萧姓,韩姓。”
“你们都去得,我就去不得?我是不是可以人为你们沟通敌国?”耶律璟面露杀机。
萧思温面不改色:“臣是臣,皇上是皇上。皇上如果一定要去,懿州和成州都可以,但是显州实在太过危险。”
“我大军拿下大灵河和医巫闾山不就安全了吗?”耶律璟一章拍在龙椅上。
萧思温一言不发地直接退后。
说得简单,现在显州保不保得住都成问题,大灵河和小灵河之间,已经是渤海师,游骑兵师和渤海舰队陆战队的演习场。大灵河以东,密密麻麻地全是森林,一个个农庄如堡垒一样,到处都是壕沟和陷阱。不是拿不下来,而是辽国损失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