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螅獬怂谢鹿俚闹拔瘢蠡袢ぁ�

    昔日权势滔天、一言决人生死的宦官也不得惶然无措,纷纷前往大将军府中向何进谢罪,请求饶过他们这些刑余之人一命。如愿以偿的何进也豪气顿生,大手一挥,没有再趁机赶尽杀绝,而是好言相劝。

    “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

    何进心满意足的情况下,大度一番,让这些积攒了无数家财又多被封侯的宦官,各归封国,远离京师。而求饶的张让、赵忠等人不管内心想法如何,在何进面前自然是唯唯诺诺、俯首帖耳,再三谢恩而退。

    事后得知此事的袁绍捶胸顿足,恼怒何进没有当机立断,当场将这些自投罗网的宦官全部一网打尽,他再次向何进请求彻底铲除这些被罢除职位的宦官,可何进这个时候,已经扳倒了宦官这些宫中最棘手的对手,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和政治上的盟友袁绍貌合神离,不再点头赞同袁绍的请求了。

    skbshge

第153章 事变() 
何进不同意袁绍彻底铲除宦官的请求,自然是有他自己的一番打算的,他原本是屠家子出身,家世充其量也不过是南阳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小的豪强之家,之所以能够位居三公之上,执掌朝政,靠的完全是自家外戚的身份。

    而在初期,自家妹妹在宫中的日子并不好过,还是多亏了攀附这些正受宠信的宦官的门路,才能够母凭子贵,保住了皇后的地位,最终造就了外戚何家执掌朝政、辅佐幼主的大好局面。

    从私人感情上来讲,何进和宦官曾经是有过密切交集的,只是因为朝廷上一山不容二虎,才不得不迫于形势和宦官反目成仇。

    要知道,汉家的外戚,往往就是死在这些深居宫省之中的宦官之手,不管是“跋扈将军”梁冀,还是有士人“三君”之一美名的窦武,都是惨死在这些宦官手中的,就连何进,最初也差点就折在了小黄门蹇硕的手里,所以为了保全自己在朝中的权势和地位,何进才不得不联合党人,向根基稳固、隐隐威胁到自己执掌大权的宦官动手。

    现下宦官已经被清除出宫,没有了以往隔绝中外的滔天权势,何进也就没有再赶尽杀绝的意思,转而将注意力转到了借助自己的帮助,实力不断膨胀的党人一派,也不愿意再为了替党锢之祸中遭受宦官迫害的党人报仇,对这些已经没有威胁的宦官下手。

    为此,袁绍不得不自作主张,利用自己党人的实力,对这些失势的宦官釜底抽薪,发动了第三波的攻势。他开始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要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从地方上断绝这些宦官就国的希望,也借此来逼迫何进停止打算袖手旁观的行为。

    而这招釜底抽薪果然抽疼了宦官,也激发了穷途末路的宦官的压抑已久的凶性。当张让、赵忠等宦官得知何进诱骗他们各自就国,同时又在私底下发布公文,命令地方州郡罗织罪名,逮捕他们的亲族时,无不勃然大怒,开始纠集在一起,准备对何进为首的外戚发动搏命一击。

    张让先利用自己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儿媳传话给何太后之母舞阳君,然后再由舞阳君传话给何太后,言辞恳切真诚,就犹如临死之人的最后哀求,想要见上何太后最后一面,从此辞别,再难相见。

    “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唯受恩累世,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复一入直,得暂奉望太后陛下颜色,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

    何太后原本就对这些宦官心存私情,也不同意何进罢黜宦官的请求,至于迫于外兵逼近京师的压力,才不得不让这些手下的旧人返回家中,打算风头过后再重新把他们招回宫来,现下眼看他们就要被驱离京师,心头一软,竟鬼使神差地将这些刚刚被罢黜出宫的宦官又重新召进宫来,宦官这一次毫不迟滞,立马就动身入宫,积威日久,转眼之间就重新控制了后宫上下。

    何进原本得知袁绍自作主张,假装自己的名义向各地发布公文,要求罗织罪名诛收不宦官亲族一事之后,就赫然变色,想要和袁绍等人翻脸,可没想到突然之间,宦官又重新进据宫中,让自己先前的一番努力全部打了水漂,他又急又恼,不得不放下脸面,重新和袁绍为首的党人言归于好,一同对付死灰复燃的宦官一党。

    八月二十五日,决意要对死灰复燃的宦官进行最后清算的何进再次入宫面见何太后,这一次他不再单单要求罢黜宫中的宦官,而是直接开门见山,请求杀死全体中常侍。

    何进兄妹这一番对话自然很快就被重新接管后宫事务,派人暗中探听消息的张让、赵忠、段珪等人知晓,宦官反客为主,起事诛杀外戚已有众多先例,当下得知何进也下定决心想要彻底铲除自己一方,也不再犹豫,直接先下手为强,准备对进入宫中的何进下手。

    数代天子宠信宦官,宦官执掌后宫多年,宫中人数最盛之时,号称有数千宦者服侍宫中,其中当然不乏像蹇硕这类健壮习武之人,甚至乎还专门有一支由宦者之中抽选精壮之人编练成的中黄门冗从兵,平时习练武艺,值守宫中门户,天子出行时骑马附从左右,充当护卫骑士。

    张让、段珪当下就带了党羽数十人手持武器,埋伏在殿门下,等何进出来之后,就把他骗到了嘉德殿前,当面呵斥何进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大甚乎!”

    时下天下大乱,士民都把祸端的源头指向了迷惑君上的宦官一党,可是宦官却不愿意认罪,在他们看开,这天下大乱的罪责,宦官若是罪有应得,同样在朝政上指手画脚的外戚、党人一派也有相同罪责。而对于何进忘恩负义,忘记之前他妹妹失宠时,宦官对他们何家的帮助,宦官更是深恶痛绝,认为这是赤裸裸的背叛。

    何进被一大群手持兵器的宦官围着,自然不能够出言反驳,但是也拉不下面子跟这些不久前还在自己面前跪地求饶的宦官求饶,最终,尚方监渠穆亲自拔剑,将何进斩杀在嘉德殿前。

    眼看血淋淋的头颅被当众砍下,张让、段珪等人已经图谋起事,自然做好了完全准备,眼下何进已经身死,外戚也就不足为虑,需要开始对付的是袁绍为首的党人了,他们当即起草诏书,想要让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樊陵任过京兆尹,颇有政绩,而许相更是和因“月旦评”而驰名的许劭、许靖兄弟一族,同是出自汝南许家的高门,这两个人虽然是士人出声,但却和宦官交往密切,用他们来代替袁绍、王允,可以最大程度减弱事后朝野上下的舆论压力,重新拿回这几个月来被党人夺走的京师雒阳城内的重要职位。

    但是当张让、段珪等人前往宫中尚书台签署诏令时,却受到了值守的尚书的质疑,张让等人知道这个时候刻不容缓,直接将带来的何进人头抛了出来,对外宣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注:1、《后汉书.百官志三》“中黄门冗从仆射,以宦者任之,秩六百石。居则宿卫,直守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

    skbshge

第154章 袁家兄弟() 
有了何进的人头作为威慑,就算尚书台的轮值的尚书再不愿意,也不得不立马签署用印,颁布诏令。

    而随着诏书一起传出的,还有何进被杀的消息。何进的部曲吴匡、张璋就在宫外带兵,当下听说大将军竟然被宦官谋杀了,赫然变色,立即召集人马,准备进攻,为大将军报仇,但宦官早有戒备,诏书出宫之后,就紧闭宫门,召集守卫宫门的兵马,禁止任何人出入,形势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所幸,袁家上下这几日也因为宦官重返宫中一事忧心忡忡,提高对宫中事变的警惕,当下一听说宫中事变,大将军竟然在宫中被宦官杀害,袁家兄弟危急之间顿显枭雄气质,分头行动,开始集结手头上所有的力量,准备和企图翻盘扭转局势的张让、赵忠等人决一生死。

    袁术时任虎贲中郎将,他立马带领手中临时能够召集到的虎贲士卒和家中宾客,持兵披甲,赶去南宫的平城门,和吴匡、张璋等人汇合,合兵共同攻打南宫。而宦官已经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抵抗也是极其顽强,众多中黄门冗从兵和宦官中的健壮之人悉数上阵,分派刀矛弓箭,加上宦官能够控制的部分宫城禁军,居高临下,凭借宫城固守,一时之间袁术、吴匡、张璋接连折损人手,却还是攻不进去。

    相比之下,另一方面袁绍着手进行的应急事情进程就快得多了,他和叔父太傅袁隗一同发布矫诏,将刚刚被任命为司隶校尉、河南尹的樊陵、许相召来,不由分说,就地格杀之。解决了这两个具有威胁性的宦官朋党之后,袁绍亲自披挂上阵,带领北军、西园兵、袁家宾客众多临时纠集起来的士卒,汇合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也赶去南宫平城门,协助袁术攻打南宫。

    袁术这边眼看日暮还迟迟拿不下宫墙之上的宦官,火气一上来,手下一群士卒也不顾皇家重地不得擅兴薪火的禁令,直接使用火攻,搬来柴火堆积在宫门之下,焚烧宫门,才得以在又丢下了一地士卒尸体之后,攻进了南宫之中。

    但是宦官张让、段珪等人却已经在宫门失守之前,扬言“大将军部曲谋反,进攻宫禁图谋不轨”,挟持少年天子、何太后、陈留王和尚书台的官吏,从复道逃往北宫之中。虽然有尚书卢植手持长戈,在复道下层呵斥段珪,及时救下了从阁窗跳下来的何太后,但是天子和陈留王两个半大孩子却还是被宦官挟持着带往北宫了。

    袁绍、袁术等人之所以迟迟不到,没有来得及追上仓皇逃亡北宫的张让、段珪等人,却是因为他们这些也是临时纠集在一起的兵马在追到北宫的南掖门的时候,也发生了内讧。

    合兵一处攻打南宫的主力,除了袁家兄弟之外,还有大将军何进的部曲吴匡、张璋以及车骑将军何苗亲率的部曲,另外再加上奉车都尉董旻少数兵马。

    何苗原本是亲附宦官的,吴匡等何进的部下埋怨何苗和何进不同心,屡次从中作梗,这才造成大将军何进诛杀宦官不成,反而被宦官在宫中谋杀一事的发生。

    当下就在南掖门的朱雀阙下,在捕杀了来不及撤入北宫的赵忠等漏网之鱼后,杀红了眼的吴匡手持长剑,目眦尽裂,嘶声呐喊“杀大将军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雠乎?”,他手下不少兵马攻打南宫的时候也杀红了眼,纷纷愤激流涕应和道:“愿致死!”

    于是吴匡带着张璋、董旻等人突然倒戈相向,一同合兵攻杀了赶来汇合的何苗,双方兵马就在宫门下大开杀戒,互相残杀,乱军之中何苗被乱兵砍死,尸体也被随意丢在宫中。

    袁绍、袁术等人临时被迫起兵进攻宫禁,原本就是把人头系在裤头上在搏命,眼下己方兵马不听号令,又是一场自相残杀,士卒纷纷杀红了眼,袁家兄弟只好也就随势而为,大开杀戒,也不再问青黄皂白,直接派兵堵住北宫的城门,防止宦官反击,然后开始在南宫之中收捕所有宦者。

    一时间南宫的夜幕之中,刀光剑影涌现,惨叫哀嚎不断响起,宦者不管老幼善恶,杀红了眼的士卒一律将他们就地格杀,南宫之中还有一些是郎官、侍中因为白面无须,也被士兵给误杀了。面对如狼似虎、不容分说的士卒,为了活命,一些机灵的郎官也没有了往日的文士气节,直接将下裳脱去,露出下体,才堪堪逃过一命。

    一夜乱战,等到天色放明之后,南宫之中已经有两千多具尸体扑地,当真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估摸着宫中宦官已经被一扫而空后,袁绍才收兵转而攻打北宫,只是经过这好几场的乱斗之后,众人的兵马都折损了不少,还有不少士卒昨夜趁乱**杀掠,窃走了一些宫中宝物财货,逃散而去,因而在进攻的北宫的过程之中,实力衰弱的袁家兄弟在清除这些困兽犹斗的宦官时同样也不顺利。

    虽然有一些士卒都已经攻上了北宫的宫墙之上,但很快又被赶杀下来。宦官也知道了昨夜南宫之中发生了大屠杀,如果北宫这最后唯一的一道防线被攻破的话,那么他们这些人不管是宦官、还是宦官朋党,也一样会死无葬身之地,因此残余之人纷纷拼死抵抗,袁家兄弟带兵攻打竟日,竟然没能够一举拿下这些决意死守北宫的宦官一党。

    北宫双方激战攻杀竟日,雒阳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